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8077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docx

《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docx

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

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

导读:

12月12日,外交部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外国驻华记者新年招待会,这同时也是外交部发言人制度30周年的“生日会”。

发言人制度被视为打造“透明政府”的“必选项”。

外交部是最早设立发言人制度的国家部委,从1983年至今,一共有27位发言人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诠释中国政策。

“问不倒”的发言人是怎样“炼”出来的?

外交部发言人制度是如何从“没有座位的发布会”发展为“全天候接受提问”的?

首场发布会:

三句话,七分钟

这是一场没有座位的发布会,时任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发表讲话,这也是他主持的唯一一场发布会

傍晚时分,北京国子监一所美术馆里,一场简单而热闹的招待会正在举行。

发言席的一侧,83岁的齐怀远,拄着拐杖,拒绝工作人员为其搬来座椅,73岁的李肇星轻轻挽着他的胳膊。

站在最外侧的是62岁的孙玉玺,和他隔得不远的是同为“50后”的沈国放。

音乐声响起,“60后”秦刚、洪磊以及“70后”华春莹走过去,把他们请上台。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外交部发言人。

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亲历了外交部设立发言人制度的过程——

首场新闻发布会是一场没有座位的发布会。

那是1982年3月26日,在外交部主楼的门厅,面对七八十位中外记者,时任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针对苏联勃列日涅夫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发布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简短声明,历时7分钟,李肇星担任现场翻译。

多年之后,钱其琛在《外交十记》中回忆,声明念完后,没有提问,也不回答问题。

“这是我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身份,主持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也是最后一次。

”钱其琛说。

此后,外交部发言人制度正式启动,一般由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轮流担任。

李肇星当年在筹备会上建议,是否把司长叫发言人、副司长叫副发言人?

“老钱(当时我们对领导

的称呼就这么亲切随便)说:

算了,越简单越好,都叫发言人。

”李肇星说。

1983年,外交部设立了发言人制度。

这一年的3月1日,接替钱其琛担任新闻司司长的齐怀远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举行了首场新闻发布会。

198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的李金华成为外交部首位女发言人。

迄今为止,在27位发言人中,共有5位女发言人。

从“只说不答”到“来者不拒”

创纪录的一次,发言人在60个小时里,回答了各国记者2000多个问题

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教授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外交部发言人制度经历了从单向发布到双向互动、从单一发布到多种渠道发布、从传统媒体发布到多媒体发布的过程。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刚刚开启改革开放的大门,各国常驻记者大概只有百人左右。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首席记者吉米说,在外交部举行首场发布会之前,只能依靠中国官方媒体获取信息。

还有外国记者回忆说,当时发稿需要去北京的电报大楼。

外交部发言人制度设立之初,每周举行一次记者会,只主动发布,不答问,现场翻译用交传,后来改为每月第一周发布会上现场答问。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记者会增加为每周两次,接受提问,翻译方式改用同传。

此后,取消了对记者提问次数的限制,直到没人提问发布会才结束。

上世纪末担任发言人的孙玉玺告诉北青报记者,在发布厅里,他最长经历过2个小时40分钟的发布会。

发布厅之外,创纪录的一次是1999年5月。

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后,孙玉玺随专机飞抵贝尔格莱德,在60个小时回答了各国记者2000多个问题。

跨入新世纪后,信息化迅猛发展,互联网颠覆了媒体获取信息的传统渠道。

与此同时,中国逐渐迈入世界中心舞台,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的立场主张。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与时俱进”,设立了24小时值班手机,全年无休接受媒体的提问,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回应媒体的关注。

xx年9月,例行记者会改为每个工作日一次,外交部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每天举行记者会的外交部门。

路透新闻北亚区总经理杜纳德对此印象深刻,他告诉北青报记者,这意味着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更加公开。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外交部又在部委中率先开通了微博、微信,记者会和发言人谈话内容在第一时间用多媒体手段发布。

如今,外交部记者会不只是记者的“专利”,也对普通民众开放。

仅xx年,就有120余批、4000余人次旁听记者会,包括政府官员、社会团体、热心网民等各界人士。

外交部还会定期举行公众开放日,民众可以和发言人“零距离接触”。

“问不倒”的背后

发言人“潜水”看网评、刷微博,还有“年轻、能干、不可缺少”的“小伙伴”为他们提供智力支持

和西方国家职业化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相比,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更多是职务化的。

以外交部发言人为例,基本上由新闻司司长、副司长担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发言人专业性要求的降低。

北青报记者梳理对27位外交部发言人的公开报道发现,他们都具有优秀的外语技能,在担任发言人前有丰富的外交经验和驻外使馆工作经历,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作为发言人,要做到接住各国记者的“出招”,既需要知识的积累,也需要对政策的把握,只有全面地熟悉政策以及其背后的考量,才能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网络也是发言人常用工具之一。

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发言人表示,他们会看网站的评论,会上微博,但是“潜水”居多。

“公众看到的是发言人在台上的表现,但看不到的是幕后还有许多人、许多部门在支持。

”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司长秦刚说,发言人的一天有“四部曲”:

了解信息、思考可能的提问角度、制定答问要点、回答问题,外交部各个司局和其他部外单位都为发言人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

在日常工作中,和发言人形影不离的是新闻司发言人办公室团队,秦刚用“年轻、能干、不可缺少”形容“小伙伴们”。

在繁华的朝外大街,发言人办公室的灯光经常彻夜亮着,这个团队在24小时跟踪国际地区的重大事件及媒体的报道。

每天上午,发言人都要和团队一起讨论。

作为发言人,沟通技巧和形象仪表同样重要。

据发言人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会邀请新闻传播方面的学者、中央电视台化妆师等专业人士给发言人“支招”。

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副司长华春莹告诉北青报记者,她曾经向高级化妆师徐晶老师“请教”化妆技巧,还让服装设计师朋友为她的着装提供建议。

发言人不追求“明星效应”

发言人不是即兴表演的演员,也不是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学生答卷,必须掌握两条:

说我知道的,说我可以说和应该说的

对公众而言,外交部发言人是了解中国外交政策最直接的窗口。

在网站论坛上,发言人的言论经常成为讨论热点,有叫好的,有编“段子”调侃的,也有“拍砖”的,甚至有人给发言人寄过钙片,意思是发言人在有些问题上表态太“软”。

外交部第21位发言人刘建超此前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曾经表示,外交不能搞成“出气外交”,因为出气并不一定能办成事。

程曼丽说,外交部发言人代表国家发声,并非个人

行为,在这背后有国家机制、发布制度的安排,如何发言是政策研究和信息获取分析的结果。

在民间,人们往往会对发言人富有个性的回答津津乐道。

但在李肇星看来,发言人不是即兴表演、追求自我表现的演员,也不是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学生答卷,必须掌握两条:

说我知道的,说我可以说和应该说的。

秦刚也认为,记者会不是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不追求所谓“明星效应”。

“发言人要爱国、通晓内外、找准定位,要牢记大我,忘却小我,底气才会更足,表达才会更准确自如。

”秦刚说。

不过,在严格把握政策的前提下,在面对棘手、刁钻的问题时,很多发言人都会选择用灵巧的方式“四两拨千斤”。

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一次记者会上李肇星回应各方对邓小平健康的关注,称其身体很好。

一位外国记者问:

“邓小平是在家里还是在医院拥有这良好的健康状况?

”李肇星幽默地说:

“一个具有普通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应该住在哪里。

2.0时代:

发言人如何再出发?

在一些重大方针政策和事件上,可以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进行深度解读,跨部门合作也将越来越多

过去,外交部记者会是外界能够听到中国声音为数不多的途径之一。

如今,信息发布有了越来越多的手段和平台。

在2.0时代,发言人制度会如何发展?

在程曼丽看来,发言人和记者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依然会被保留。

从发言人角度看,这种能看到面孔和表情的交流能够增加传播亲和力;对记者而言,可以直接得到信息回馈,而且有现场感。

“同时也要考虑到新媒体时代,如何优化新闻发布机制,如何使用让公众更能接受的方式。

这需要打一套组合拳。

”程曼丽解释,在一些重大方针政策和事件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受众,需要的不仅是简单的信息发布,可以利用网站、微博、微信进行深度解读,以进行更有效对话、消除误解偏见。

1983年外交部建立发言人制度后,中央提出建立全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国家统计局、外经贸部等部门发言人先后走上前台。

xx年非典疫情发生后,由于新闻发布不及时,造成民众恐慌,此后中国政府开始制定信息公开条例。

今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强调,要完善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

程曼丽认为,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涉及跨部门合作,例如食品安全、东海防空识别区等,在对外发布上也应该形成合力,使得各个部委部门间有更好的协同互动。

在外交部发言人制度30周年暨外国驻华记者新年招待会上,外交部新老发言人和国新办、国防部、商务部、教育部、国台办、卫计委等部门的发言人拍了一张合影,在场的记

者笑称,这是中国发言人的“全家福”。

也许,在未来,这样的“全家福”会越来越多。

文/本报记者刘一

提问发言人

发言人有何挑战?

如何减压?

北青报:

被问到印象最深刻的问题是什么?

秦刚:

答不好的问题。

洪磊:

每场记者会都是全身心投入和精心准备的,因此每个问题都是印象深刻的。

华春莹:

一个周五下午,原本是轻松的心情,但第一个问题就是一位西方记者以极其挑衅的口吻攻击中国,我顿时热血沸腾,理直气壮予以驳斥。

会后同事们告诉我,他们当时也都有热血沸腾的感觉。

北青报:

发言人通常承受很大压力,如何减压?

秦刚:

我没有觉得工作是压力,只是比较繁忙。

洪磊:

把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进行体育锻炼,主要是打乒乓球。

华春莹:

打网球。

北青报:

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秦刚:

自己。

没有不好的问题,只有不尽如人意的回答。

发言人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洪磊:

我前面已经有24位外交部响当当的发言人,我如何传承好这一棒,在这个岗位上不辱使命,是我天天要面对的题目。

华春莹:

回答好每个问题。

既准确传递中国政府的声音,又以大家听得进去、听得懂的方式表达出来。

文/本报记者刘一

发言人素描

我从来没有跟人吵过架

围巾斜搭肩上,笔挺西装,12月14日,颇有“五四青年学生范”的李肇星,借新书《说不尽的外交》发布,与北大学生面谈。

今年73岁的李肇星是外交部第九任部长。

1959年踏入北大,投靠中文系不得被西方语言文学系收留,做过司机梦、记者梦等各种梦,却从没做过外交梦的他,因而一只脚踏入外交的门槛。

1964年,中法建交,李肇星也正式进入外交部。

在《说不尽的外交》中,李肇星回顾了亲身参与的美国炸馆事件、“9·11”恐怖袭击、中美汇率博弈等重大事件,这些信息都是首次披露。

“身经百战”的李肇星曾舌战群儒,但在接受媒体提问时,却肯定地说,从来没跟人吵

解析中国驻外副部级使馆美英德法俄印日朝巴九国中国驻外使节的行政级别(xx-05-0719:

36:

43)

标签:

分类:

中央

预防性

日朝

原因

民商事

法俄印

财经

图为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

5月7日讯(记者宋敖)据外交部5月6日消息称,近日中印帐篷对峙和平解除,而中印关系只是中国周边复杂外交关系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的行政级别为副部级,为驻外大使中最高级别。

另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与九个主权国家建立了副部级外交关系,而其中四国是邻国(俄罗斯、印度、日本、朝鲜),由此可见中国对周边国家外交关系的重视。

新中国1949年成立后至今,已经与172个主权国家和许多国际组织建立外交关系。

驻外使节作为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人员,同样拥有自己的行政级别。

而中国驻外使馆的级别也体现出各国在中国外交版图中的重要性。

而通过其级别的存在与变动,我们亦能从中窥探出新中国对外关系的走向与调整。

中国驻外使节的衔级从高到低为大使、公使、参赞、一等秘书、二等秘书、三等秘书与随员七等。

大使全称“特命全权大使”,是外交使节的最高级别。

而大使一般又分为五个等级,一级为副部级大使,二级为正司级,三、四级为副司级大使或领事,五级为处级大使或领事。

目前中国驻外大使均为副司级及以上级别,其中二、三级占绝大比例。

随着中国外交规模的扩大与关系的提升,目前处级大使已经成为历史。

而九个最高级别即副部级外交国家对于中国的外交关系走向至关重要,其级别的变动也直接反应中国外交主要战略的变迁。

副部级大使外交的历史变迁

建国初期,中国为巩固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国家对抗,与苏联、朝鲜首先建立了副部级外交关系。

新中国建立的第二天即1949年10月2日,苏联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王稼祥出任第一任驻苏大使,也是中国第一位副部级大使。

苏联解体后中国延续了与俄罗斯的对外关系;而在10月6日,中国与朝鲜建交,成为第二个副部级的邦交国。

倪志亮作为解放军中将被中央调令为第一任驻朝大使。

至今,中国与俄朝两国仍保持副部级外交关系。

1964年1月27日,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我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

同样是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黄镇出任第一任驻法大使,成为驻西方国家第一位副部级大使。

在七十年代,

中国相继与英美两国建立副部级外交关系并延续至今:

1972年3月13日,时任驻民主德国大使宋之光转任首位驻英大

使;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并在两个月后由柴泽民出任首位驻美大使。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与英美正式建交之前都有过频繁的非正式往来经历。

早在1950年1月6日,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就致电周恩来外长,比法国更早承认新中国政权的法律地位,表示愿

意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同年3月2日,英方派临时代办胡阶森与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进行谈判,但与此同时英方又与国民党“保持实际上的联系”。

因为在台湾问题上的龃龉,虽然中英双方关系并未断绝,但始终未建立大使级外交往来,处于“半建交”状态。

直到1971年1月15日裴坚章会见英国外交部官员,对方表示希望将两国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建议双方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次年3月13日,两国终于达成大使级外交关系。

与此同时,中国与美国外交的破冰之旅也全面展开,最终在1979年元旦正式建交。

而就在同一年的九月和十月,中国又与联邦德国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初始的外交级别是正司级。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德国统一与日本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的提升,中国与德日两国的外交级别也随之抬升。

1993年4月15日,徐敦信出任驻日大使并上升为副部级,而1997年1月起,中德邦交也进入副部级,时任大使为卢秋田。

进入21世纪,随着金砖国家集团由概念而逐渐形成实际的外交往来,中国与印度和巴西的外交级别也逐渐抬升。

早在1950年我国就与印度建交,而在1974年中国亦与巴西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驻两国大使馆在xx年底升格为副部级,这凸显了中国对新兴大国的高度重视与战略布局的演变。

当然,随着国际形势和双边关系的变化,驻外大使的级别也可能降低。

例如,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驻苏联以外的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大使以及1960年代中国驻越南大使也曾享有副部级待遇。

但随着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以及和越南内政变局等原因,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已降格为司局级。

驻各重要国际组织的副部级

除了与九个主权国家建立了副部级外交关系外,中国还与许多国际组织建立副部级关系,例如中国常驻欧盟、非盟、东盟使团团长,中国常驻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代表,中国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

在联合国,中国在纽约和日内瓦两办事处都有常驻大使,后者在1990年代以后也升格为副部级,这意味着中国在联合国中话语权的提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一)职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外交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内主管外交事务的组成部门,负责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及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外交事务。

(二)成立时间:

1954年9月,其前身是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

(三)办公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每年定期向公众开放两次。

(四)历任部长:

1、(1949-1958)

(1958~1972)

(1972~1974)

4、乔冠华(1974.11~1976.12)

(1976.12~1982.11)

(1982.11~1988.4)

(1988.4~1998.3),1982年3月26日,首次以外交部发言人身份,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8、唐家璇(1998.3.18~xx.3)

(xx.3~xx.4)

(xx.4~xx.3)

(xx.3——)

(五)外交部结构设置

主要官员:

部长、副部长、部长助理、发言人、驻外大使

办公机构:

办公厅、政策规划司、亚洲司、西亚北非司、非洲司、欧亚司、欧洲司、北美大洋洲司、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国际司、国际经济司、军控司、条约法律司、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新闻司、礼宾司、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香港澳门台湾事务司、翻译室、外事管理司、涉外安全事务司、干部司、离退休干部局、行政司、财务司、机关党委(部党委国外工作局)、驻部监察局、档案馆、服务中心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

(一)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

外交部发言人是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兼任,只是外交部的中层部门负责人。

新闻发言人的级别在各国做法不同,在我国新闻发言人只是中层领导。

在国外,发言人一般也都由各部门中层负责人兼任。

在美国,白宫发言人的级别相当于部级干部,但在英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外交部发言人只是相当于处级干部。

(二)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特色:

1、面向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的立场,真实地介绍中国的国情,正确表达中国政府的政策,及时澄清外界对中国的误解,有效反击别有用心的人对中国的歪曲和污蔑。

2、作为新闻发言人,必须“政治成熟、立场正确、勇于负责”;必须“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具有丰富的知识。

3、相对于其他60多个部委而言,外交部的新闻发布制度是最完备的。

外交部每周在新闻发布厅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自1982年3月26日钱其琛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至今,外交部共有24位发言人。

(三)外交部发言人与“新闻发言人”

在国外,发言人面前没有“新闻”两个字,就叫发言人,即spokesman,但在中国变成了“新闻发言人”。

现在各部门发言人都称之为“新闻发言人”。

其实,不加“新闻”两字更准确些。

因为发言人的职责主要是宣示政府政策、表明政府立场、阐述政府主张的,发布新闻观点只是其职责的一小部分。

媒体在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活动时,“发言人”前很少有“新闻”二字。

另外,在我国新闻发言人没有正副之分。

但在国外如美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则设有副发言人。

(四)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特点

1、发言人是政府或部门的喉舌或代言人,其发言不可以随心所欲,必须依据一定的口径。

原则上,他发表的任何意见或所做的任何评论都应该按有关部门提供的口径或口径的精神表态,决不能与其精神相违背。

新闻发言人每句话都代表组织,没有个人的看法。

这与专家学者的表态完全不同,因此,新闻发言人不能说“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个人认为”等。

2、发言人应该是有口径而不惟口径。

口径应该是一个架子,一个框框,内容需要发言人根据自己的不同对象、不同环境和时机去充实、丰富或调整。

一个好的发言人应该能将口径或政策化解成自己鲜活的语言,让人愿意听下去,并乐于接受。

(五)外交部发言人的“答非所问”(30页)

外交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与常态语言是有所不同的。

外交语言往往更委婉、含蓄、模糊。

所谓委婉,就是有些问题不便或不能直说,就用婉转、含蓄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不失本意的情况下让对方领悟。

因此,外交语言有时就不是直白式的一问一答,会绕点弯子,或声东击西,需要注意其字里行间或留意其弦外之音。

这是由于外交的特殊性,外交斗争的复杂性决定的。

1、外交的对象主要是国家。

国家之间彼此平等,应相互尊重,用语更要讲究,注重温文尔雅,点到为止,不会让对方过于难堪。

2、外交斗争中,风云变幻,各种情况和可能性都会存在。

一般都会避免把话说绝,说满,留有一定余地,以免被动。

3、双边外交活动或多边谈判的协议或协定往往是双方或多方商定或谈判妥协的结果,往往用彼此都能接受的语言文字表述,有时难免会含糊其辞。

(六)新闻发言人的基本素质:

一是政治素养高。

二是业务素质高

三是思维敏捷,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四是有一定的媒体素养。

五是有亲和力,善于与记者和公众沟通,能与记者和公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三、新闻发布会与记者招待会

新闻发布会现在的趋势是由新闻发言人自己主持,自己发布新闻,自己点记者提问,自己回答提问。

但记者招待会一般设一主持人,主持人不回答问题。

回答记者提问的是由他请来的总理、部长或其他领导人。

也有例外,如美国总统的记者招待会,不设主持人,也不设座位,而是由总统本人站着回答问题,并亲自点记者提问。

记者招待会的时间一般较长,一个多小时或更长。

回答问题的范围更广泛。

因此,记者招待会的权威性更高,影响更大。

四、外交部新闻发布机制

外交部第一次以外交部发言人名义举行新闻发布会是钱其琛1982年3月26日举行的外交部新闻发布会。

但直到1983年3月1日,新闻司司长齐怀远向中外记者宣布中国外交部建立发言人制度后,才确立外交部发言人制度。

从1995年起,发布会一周两次,1996年取消翻译,1997年把翻译改为同传。

目前,外交部新闻发布机制已经很成熟。

每年发布会都要举行近100场,内容涉及外交、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

代表主要大国的二三十家传媒的记者几乎每场都到。

目前,除了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之外,还没有其他国家的外交部比中国有更完备的新闻发布制度。

第一,每周举行两次定期发布会。

如遇突发事件,还举行专题发布会。

另外,还不定期举行背景吹风会。

第二,回答问题的范围广泛。

第三,参加发布会的人数多,范围广

第四,外交部新闻发布会对记者的提问没有限制,直到没有问题。

第五,记者可以自由提问,事先不需要提交问题单。

第六,口径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透明度越来越高。

第七,影响大。

国内外媒体舆论对新闻发布会的关注很高。

五、外交部发言人与外交部新闻司

外交部发言人不是专职的发言人,由新闻司正副司长兼任。

新闻司目前有七大处:

美大欧洲处、亚非拉处、外国新闻记者中心处、新闻发布处、信息中心、综合处、公共外交处。

负责五大事务:

(一)外国记者管理和有关新闻工作

(二)新闻发布

(三)组织背景吹风会并组织外国记者在北京和外地采访。

(四)收集国际国内重大信息、进行国际问题调研。

(五)公共外交。

主要通过“外交论坛”、“外交官在线交流”、外交部“公众开放日”等活动,增强公众对外交工作的了解,拉近公众和外交部的距离,以获得公众对外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六、新闻发言人需要注意的策略与技巧

(一)常态下新闻发布技巧

1、刻求新意,表态要有新闻性,一是内容要有新闻价值、表述方式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