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7878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docx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docx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护理学》教案

系(部)

医学部

授课专业

护理

班级层次

高护13106、13107/08、

13115/16/20、13101

授课教师

吕静

授课学期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授课教师

吕静

授课时间

学时

4

授课班级

高护13107/08

高护13106

高护13115/16/20

高护13101

任务

名称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

知识目标

掌握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身体状况和主要护理措施

熟悉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素质目标

能够熟练的为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进行健康指导

教学重点

掌握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身体状况和主要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熟悉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

授课地点

教室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运用,提问法,讨论

教学程序

时间安排

10min:

引入新课

140min:

讲解

10min:

学习评价

10min:

归纳小结

10min: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同学们更加直观、清晰了解教学内容,也更加积极踊跃参加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

一,概述

脑血管疾病是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脑部疾病的总称。

主要是动脉系统的破裂和闭塞,导致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梗死。

造成急聚发展的脑局部血液循环和功能障碍,称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即脑卒中或中风,脑血管意外。

慢性脑血管病是指脑部慢性血供不足,致脑代谢障碍和功能衰竭,其症状隐匿逐步发展。

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系指发病前的预防,这是三级预防中最关键的一环。

在社区人群中首先筛选上述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找出高危人群,进行预防干预,既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提倡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治疗可干预性的危险因素。

2,二级预防是在一级预防的基础上,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脑缺血发作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发展成完全性脑卒中。

3,三级预防对已出现脑卒中的病人进行干预防止并发症,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预防复发。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

1,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疾患,血液成分异常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因素。

2,TIA临床特征1发病突然:

2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的症状;3持续时间短暂,一般10~15分钟,多在一小时内,最长不超过24小时;4恢复完全,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5多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TIA分类

(1)颈内动脉系统的TIA:

多表现为单眼(同侧)或大脑半球症状。

视觉症状表现为一过性黑朦,雾视,视野中有黑点或有时眼前有阴影摇晃。

大脑半球症状多为一侧面部或肢体的无力或麻木,可以出现言语困难(失语)和认知及行为功能的改变。

(2)椎-基低动脉系统的TIA:

通常表现为眩晕,头晕,构音障碍,跌倒发作,共济失调,眼球运动,复视,交叉性运动或感觉障碍,偏盲或双侧视力丧失。

3,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

(2)抗凝药物;常用的药物为肝素,低分子量肝素(速避凝)等。

(3)降纤药物;适用于血液成分的改变,如纤维蛋白含量明显增高,或频繁发作的病人,可选用巴曲酶或降纤酶治疗。

4,护理措施

(1)饮食指南指导病人进低盐,低脂,低糖,充足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多吃水果,蔬菜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

(2)用药指导指导病人按医嘱正确服药能随意更改,终止服药或自行购药服用。

告知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的观察和用药注意事项,如出血倾向的改变等。

例;关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不正确的是答案c

A,指导患者服药

B,保持血压稳定

C,发作停止后立即增加活动量,预防再次发作

D,给予低盐低脂饮食

E,安慰患者,消除紧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点

1,病因动脉粥样硬化

2,TIA临床特征1发病突然;2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的症状;3持续时间短暂,一般10~15分钟,多在一小时内,最长不超过24小时;4恢复完全,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5多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3,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

三,脑梗死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血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言。

临床上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分水岭梗死腔隙性梗死等。

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较为常见者。

脑血栓形成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脑血栓形成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可加速脑动脉硬化的进展。

脑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内膜发生病例性改变的基础上,在睡眠,失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情况下,出现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致使血管内有形成分黏附,聚集,沉着,形成血栓引起动脉管腔狭窄,最终引起完全闭塞。

受累血管供血范围内的脑组织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软化,坏死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

(二)临床表现

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患者有动脉粥样化的老人,多数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

多数病人在睡眠和安静等血流缓慢,血压降低的情况下发生,次晨被发现不能说话,一次肢体瘫痪。

起病前可有头昏,头痛,肢体麻木,短暂失语等症状。

典型病例在1~3天内达高峰。

多数病人意识清楚,少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短,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神经系统体征;失语和偏瘫。

(三)辅助检查

对脑血栓形成的病人应进行血,尿常规检测以及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心电图等检查,CT检查可除外脑出血,24小时后脑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灶,也可做MRI检查。

(图)

(四)治疗原则

1,急性期治疗

(1)早期溶栓;是指在发病后6小时内采用溶栓治疗,可使用血再通,减轻脑水肿,缩小梗死灶。

应用溶栓药物前应经CT证实无出血灶,应用期间检测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

尿激酶是目前国内临床应用最多的溶栓药,亦可用链激酶

(2)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此发病前稍高的水平,以免血压过低导致脑血流灌流不足,使脑梗死加重。

除非血压过高,一般急性期不用降压药。

(3)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常用的药物有甘露醇,甘油果糖。

使用脱水剂时要注意检测肝肾功能的改变,水电解质平衡。

(4)改善微循环;可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抗凝治疗;对有进展型脑梗死的病人考虑应用抗凝治疗。

(6)高压氧舱治疗;能提高血氧供应,促进侧支循环形成;使正常脑血管收缩,增加病变部位脑血液灌注;增加脑组织有氧代谢,减少无氧代谢,加速酸性代谢产物的清楚,为神经组织的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五)护理措施

1,早期康复活动帮助病人早期进行活动,保持瘫痪肢体各关节的功能位置,并告知病人及家属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教会病人及家属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肢体的方法,以及翻身技巧,帮助病人训练平衡和协调能力。

2,饮食护理鼓励病人进食低盐低脂食物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的病人,可给予糊状流质或半流质。

3,健康指导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病人,应坚持长期治疗。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忌烟酒,饮食宜清淡,以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食物为宜。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应积极治疗,以减少脑血栓形成。

老年人沉起是不要急于起床,最好在床边静坐10分钟后缓慢站起;参加适当的运动,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

脑血栓考点总结

1,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老人,多数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

2,多数病人在睡眠和安静等血流缓慢,血压降低情况下发生。

3,多数病人意识清楚,生命体征无明显该变。

4,神经系统体征;失语和偏瘫。

5,首选;CT检查低密度影

6,早期溶栓;是指在发病后6小时内采用溶栓治疗尿激酶是目前国内临床应用最多的溶栓药。

脑栓塞

1,病因

脑栓塞的栓子来源可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来源不明性三大类。

心源性栓子为脑栓塞最常见的原因,各种心脏病都有产生栓子的可能,尤以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生物,附壁血栓脱落最常见。

2临床表现

中青年多见。

起病急聚,在数秒或很短时间内症状发展达高峰,多属完全性卒中。

常见的脑局部症状为局限性抽搐,偏盲,偏瘫失语等。

如无意识障碍的起病,则症状轻而且很快恢复。

严重者则可突然昏迷,全身抽搐,由于发生脑水肿或颅内出血而发生脑疝导致死亡。

三,分水岭梗死

分水岭指的是两条或两条以上脑血管供血系统的交叉区域,由于这一区域的供血单一,侧支循环不丰富,因此,一但某一供血系统发生病变,其该区易发生脑梗死,这种梗死称为分水岭梗死。

四,脑出血

脑出血为原发于脑实质内的非创伤性出血。

主要发生于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的病人,是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的一种常见病。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往往同时有存在,相互促进,是构成脑出血最主要的病因。

当用力或情绪激动等外加因素致使血压突然升高时,原本薄弱的动脉管壁破裂出血。

豆纹动脉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好发部位。

(二)临床表现

脑出血好发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人,大多数病人常在情绪激动或过分兴奋,劳累,排便用力或脑力紧张活动时发病。

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症状多在数分钟致数小时内达高峰。

出现昏迷,偏瘫,呕吐,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血压多增高。

不同部位的脑出血其表现也不同。

以内囊基低核区出血最为多见,常有偏瘫,偏盲和偏身感觉障碍(三偏综合征),典型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病灶对侧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患肢可引出病理反射,也可出现感觉减退,优势半球出血时可伴有失语。

脑桥出血表现交叉性瘫痪,中枢性高热,呼吸不规则;病人常有双侧瞳孔不等大,提示有脑疝形成。

例;脑出血最长见的发病部位是答案B

A,延髓

B,内囊

C,小脑

D,脑室

E,脑叶

例;优势半球内囊出血的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不包括答案A

A,“凝视瘫肢”状

B,同向性偏盲

C,失语

D,偏瘫

E,偏身感觉障碍

例;下列哪项不属于脑桥出血的表现答案A

A,对侧偏盲

B,突然深昏迷

C,中枢性高热

D,四肢偏瘫

E,两侧瞳孔针尖样缩小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增高;重症急性期除白细胞增高外,可有蛋白尿,尿糖,血尿素氮和血糖增高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且为均匀血性。

CT,MRI检查可早期发现脑出血部位,范围和数量,明确诊断。

例;目前区别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的最可靠依据是答案E

A,发病急缓

B,瘫痪程度

C,昏迷深浅

D,脑脊液检查

E,脑CT检查

(四)治疗原则

急性期处理的原则是保持安静,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保持安静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脑缺氧加重,病人意识不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时应早期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3,调控血压脑出血病人的血压一般高于平时,这是因为颅内增高时为保证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机体产生代偿作用,当颅内压下降时血压也随之下降,因此要慎用降压药。

4,控制脑水肿(关键)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可引起脑疝,危及生命。

因此,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挠出血急性期抢救的重要环节。

应用20%甘露醇或甘油果糖快速静脉滴注。

5,外科手术治疗大脑半球出血量在30ml和小脑出血在10ml以上,都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对血液破入脑室的可行脑室引流,也可经皮颅骨穿刺抽吸。

(五)护理措施

1,病情检测动态观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肢体活动情况,肌力,语言能力等。

2,环境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或减少各种刺激。

3,营养支持根据病情给予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保证机体营养的需要,如病人发病后3天扔不能进食的可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每次鼻饲时要抽吸胃液,如发现病人有○逆,腹部饱胀,胃液呈咖啡色或解黑便,应立即停止鼻饲,通知医生处理。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对偏瘫肢体的处理要尽量保存肢体活动和肌张力,每天进行患肢各关节的被动活动,用垫软枕等方法将各关节放置于功能位,手臂维持外展位,肘部微屈,侧卧位时肩关节高过肩部水平。

膝下放置小软枕,为防止骨突关节外旋,以毛巾卷放在髋关节外侧仰卧位时病侧肘关节用夹板固定于90度屈曲功能位。

定时轻轻地更换体位,以防止压疮的产生,可应用预防压疮的床褥。

例;护理剂型脑出血患者时应注意预防答案D

A,压疮

B,呼吸道感染

C,应激性溃○

D,脑疝

E,心力衰竭

脑出血考点总结

1,脑出血好发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人,大多数病人常在情绪激动或过分兴奋,劳累,排便用力或脑力紧张活动时发病。

2,以内囊基低核区出血最为多见,常有偏瘫,偏盲和偏身感觉障碍(三偏综合征)。

3,起病突然,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等,血压增高。

双侧瞳孔不等大,提示有脑疝形成。

4,首选;CT检查高密度影

5,治疗;保持安静,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降颅压为主。

五,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由各种元婴所致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的总称。

(一)病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70左右)为先天性动脉瘤破裂。

其次是脑洞静脉崎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

(二)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半数病人可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些病人可有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

最具特征性的体征为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后交通动脉的动脉瘤破裂可出现一侧动眼神经麻痹,个别重症病人可很快进入深昏迷,出现去大脑强直。

因脑疝形成而迅速死亡。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以不出现答案E

A,剧烈头痛

B,脑膜刺激征

C,频繁呕吐

D,一时性意识障碍

E,一侧肢体瘫痪

(三)辅助检查

1,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200mmH2O),肉眼观察为均匀一致血性,镜检可见大红细胞。

若无再出血,1周后脑脊液内的红细胞大部分溶解,2~3周后可找到较多的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

2,病因检查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最有意义的辅助检查是脑血管造影。

目前常用的是磁共振血管显像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

3,CT检查

 

(四)治疗原则

1,保持请安静绝对卧床休息4~6周,尽量避免一切可能增加病人的血压和颅内压的诱发因素。

2,止血治疗常用的药物有;6-氨基乙酸,氨甲苯酸(PAMBA).

3,降低颅内压

4,解除血管痉挛常用药物有;尼莫地平,异丙基肾上激素,利多卡因。

5,腰椎穿刺放出少量脑脊液(5~10ml),以缓解头痛,减少出血引起的脑膜刺激症状。

为谨防脑疝,慎用。

(五)护理措施

1,病情检测首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一个月内再出血的危险性最大,2周内再发率最高,要严密观察病情,对病情稳定后再次出现的剧烈头痛,呕吐,抽搐发作,脑膜刺激征等要引起重视。

2,避免诱因指导病人避免情绪激动,用力屏气排便,剧烈咳嗽,喷○等诱发因素。

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答案A

A,老年患者常症状典型

B,CT是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敏感安全的首选方法

C,常见并发症为在初学和迟发血管性痉挛

D,大动脉瘤破裂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E,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4~6周

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点总结

1,最常见的病因(70%左右)为先天性动脉瘤破裂

2,起病急骤,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最具特征性的体征为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3,首选;CT检查

4,病因诊断;最有意义的辅助检查是脑血管造影。

5,治疗原则;绝对卧床休息4~6周

【归纳小结】

本节的重点难点:

护理措施及治疗原则

【学习评价】

如何对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及进行健康教育?

10min

图片展示

140min

讲述

 

 

提问

 

讨论

 

讨论

 

 

提问

 

提问

 

 

 

提问

 

讨论

 

提问

 

提问

 

讨论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内容,对知识点提及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

10min

【板书设计】

第三节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

 

疾病TIA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动脉硬化动脉硬化风心病二高血压动脉先天性动脉瘤破裂

尖瓣狭窄硬化

特点<24小时慢/安静起病相对年轻活动起病/严剧烈头痛,呕吐/

少有意识障碍起病最急重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

治疗阿司匹林6H内尿激酶同脑血栓减少搬动/降绝对卧床休息

溶栓颅内压为主4-6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