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要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3750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际金融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际金融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际金融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际金融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要点.docx

《国际金融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要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金融要点.docx

国际金融要点

第一章

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

1、支出转移政策:

主要是通过改变支出的流向,鼓励支出由国外转向国内,最终改善国际收支。

具体包括:

(1)调低本国货币汇率

(2)采用复汇率制(3)提高进口关税(4)实行进口配额

2、支出增减政策:

主要是通过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改变可用于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支出数量,包括

(1)支出增加政策,如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

(2)支出减少政策,如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

第二章

1)IMF定义:

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央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2)外汇的职能

1、作为衡量各国商品和劳务价值的尺度2、作为国际性的支付手段3、具有储藏手段的职能4、干预手段职能

3)外汇市场的参与者

1.商业银行

(1)外汇交易中介人

(2)调整外汇头寸2.外汇经纪人

(1)外汇交易中介人

(2)获取佣金3.中央银行

(1)外汇市场管理者

(2)干预外汇市场4.非银行客户:

进出口商、投资者、投机者

4)三角套汇

伦敦市场:

GBP/EUR=1.4702-1.4706

纽约市场:

GBP/USD=1.9699-1.9703

法兰克福:

EUR/USD=1.3372-1.3374

首先计算伦敦和纽约之间欧元与美元的套算汇率:

EUR/USD=1.3395-1.3402

显然,法兰克福的欧元比套算市场的价格便宜,所以,在法兰克福用美元买欧元…....

设有1亿美元,应如何操作?

美元欧元英镑美元

5)远期外汇交易的目的:

套期保值:

是指卖出或买入金额等于一笔外汇资产或外汇负债的外汇,使该笔外汇资产或负债以本币表示的价值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

投机:

是指根据对汇率变动大小与方向的预期,有意持有外汇的多头或者空头,希望利用汇率变动从中获利

6)外汇掉期:

在进行一笔交易的同时,进行另一笔币种相同、金额相同,而方向相反、交割期限不同的交易。

根据第一笔交易的交割时间,掉期可分为:

即期对远期和远期对远期。

即期对远期:

买入或卖出一笔现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一笔期汇。

远期对远期:

交易者在买入或卖出一笔期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另一笔交割时间不同的期汇。

例如:

某外汇投机商3月1目预测马克对美元汇率上升,于当天在芝加哥市场买进12月交割的欧元期货合约10份,并按要求交纳保证金10份×1500美元/份=15000美元,6月1日欧元果然升值,则抛出10份欧元期货合约,获利情况如下:

3月1日买进10份欧元期货合约(12月交割):

1EUR=USD0.6530

6月1日卖出10份欧元期货合约(12月交割):

1EUR=USD0.6760

盈利水平:

12500×10×(0.6760-0.6530)=28750($)

第三章

1)汇率超调论

基本思想是:

货币市场失衡后(如名义货币供应突然增加),商品市场价格具有粘性,而证券市场反应极其灵敏,利息率将立即发生调整,使货币市场恢复均衡。

正是由于价格短期粘住不动,货币市场恢复均衡完全由证券市场来承受,利息率在短时期内就必然超调,利率调整的幅度要超出其新的长期均衡水平。

如果资本在国际间可自由流动,利息率的变动会引起大量的套利活动,并由此带来汇率的瞬间变动。

与利息率的超调相适应,汇率的变动幅度也会超过新的长期均衡水平,出现汇率超调的特征

第四章

1)J曲线效应是指:

当一国货币贬值时,最初会使其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开始好转,最终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

在货币合同阶段,由于进出口合同都是事先签订好的,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不会因贬值而发生改变。

在传导阶段,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在签订合同时已开始改变,而数量还没有发生变化(即供求数量粘性)到了数量调整阶段,进出口数量不仅能够变动,而且其变动的幅度将逐渐增大并超过价格变化的幅度。

此时,本币贬值对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的效应将开始得到发挥,贸易差额将从逆差趋向平衡并最终实现贸易收支的顺差

2)双出口模型: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不单独考虑政府的因素,把政府和私人的支出用C表示则有:

Y=C+I+X-M=C+SS-I=X-MB=S-I

3)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一)汇率调节机制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失衡时,必然会对外汇市场产生压力,促使外汇汇率的变动。

如果该国政府允许汇率自发变动,而不加以干预,则国际收支的失衡就有可能会被外汇汇率的变动所消除,从而使该国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反之,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本币汇率的自发上升也会使该国的国际收支自发趋于平衡

(二)收入调节机制

如果在某一均衡收入水平上发生了国际收支的失衡,国民经济中就会产生出使收入水平发生变动的作用力,而收入的变动至少会部分地减少国际收支的失衡程度。

(三)货币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失衡会影响该国流通中的货币量,进而影响该国的价格水平、利息率和公众持有的现金余额等变量。

这些变量本身的变化又会起到缩小国际收支差额的作用。

这就是国际收支的货币调节机制。

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它能自动消除国际收支的失衡。

 

第五章

1)货币局制度

货币局制度是一种关于货币发行和兑换的制度安排,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必须以等额的外汇储备或硬通货作为支持。

港币汇率的稳定的原因:

联系汇率制度的自动稳定机制

财政收支平衡

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为后盾

1)2种固定汇率

金本位下的固定汇率制度,汇率在黄金输出入点波动,由于波动范围很小,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波动幅度仍较小,属固定汇率制度,或称可调整钉住汇率制度

2)钉住一篮子货币:

为了稳定与一些国家的经济交易,选择若干种与本国经济交易密切的国家的货币,以加权平均的办法组成一个货币篮,并将本币钉住该货币篮,使本币与这些货币的汇率保持相对的稳定,而本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则随货币篮浮动

3)蜜月效应:

如果政府是一个强政府,即市场参与者对政府维持确定的、公开的波动区间以及边界有充分的信心,那么由此应付形成所谓的“蜜月效应”,即在本币汇率下跌且明显偏离中心汇率时,中央银行干预的可能性增大,市场应付形成本币将在官方干预下上升的预期,于是本币汇率在预期和官方干预的共同作用下向中心汇率回归。

反之则相反。

4)主要汇率制度简评

一、货币局制度的评析

(一)货币局制度的主要特征

1、100%的货币发行保证,在这一规定下,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有利于从根源上抑制通货膨胀

(2)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受到削弱

(3)有助于保证货币发行机构的相对独立性

(4)有助于保证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运行

2、货币具有完全可兑换性

(二)货币局制度的优劣

1、货币局制度的优点

由于汇率比较固定,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2、货币局制度的缺点

(1)不易隔离外来冲击:

如当受到外部冲击时,需要调节国际收支时,政府可采取的手段有限

(2)完全丧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国家的货币政策必须与锚货币国家的货币政策一致,因而无法决定其货币的发行量和利率。

(3)货币局制度下的固定汇率易导致投机攻击

如果实行货币局制度国家的经济与锚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出现严重偏离,本币高估或低估的情况会不断恶化,可能会引致国际投机资本的攻击。

5)浮动汇率制度的利弊

(一)与固定汇率制度相比,浮动汇率制度的有利方面主要有:

1、有利于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

2、防止国际游资的冲击,减少外汇储备

3、内外均衡易于协调。

(二)浮动汇率制度的弊端

1、不利于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2、助长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

3、可能引发竞相贬值

4、诱发通货膨胀。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为维持固定的汇率,政府不能随意增加货币供应量。

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这一约束不存在,为刺激国内经济,扩张性的政策易引发通货膨胀。

6)最优货币区:

在此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或是一种单一的共同货币,或者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钉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国家与区域外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

7)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一)资本完全流动时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政策效果

1.货币政策效果:

若资本可以充分流动,国内外资产可以充分代替,那么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这意味着国内外利率相等,否则,任何利率差都会使资本发生流动,直至利差为0.假设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内,LM曲线右移至LM’,均衡点由e移到e’。

虽然此时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但由于国内利率低于国外利率(i1

结果在长期内,本币货币供应量减少,LM曲线又回到原来位置,利率,收入,货币供应量均不变。

说明在此条件下,货币政策无效。

学术界把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个不能同时实现的现象称为:

三元难题

2.财政政策效果:

假设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支出增加,于是IS曲线右移至IS’,均衡点从e点移到e’点。

在短期内,这意味着利率上升,收入由Y0增加至Y1。

虽然收入的增加导致进口的增加,但由于利率弹性无穷大,利率的上升使资本大量内流,致使本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本币面临升值压力,因此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央行将抛售本币,购入外币。

结果在长期内,本国货币供应量增加,LM曲线右移至LM’,均衡点也移动e’’,收入进一步增加至Y2。

由此可见在这样条件下,财政政策是有效的,且收入的增加大于封闭经济时的水平(Y2>Y1)

(二)资本完全流动时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政策效果

1,货币政策效果:

在浮动利率下,央行没有义务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汇率水平。

假定货币供应量增加,LM曲线右移至LM’。

短期内,在新的均衡点e’,收入增加,进口相应增加,进而导致经常项目恶化,而国内利率低于国外利率(I),资本外流,导致资本项目逆差,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结果本币汇率相应下跌。

在长期内,本国出口增加,IS曲线右移至IS’,直到新的均衡点e’’。

结果收入进一步增加,因而大于封闭经济时的水平,故在此条件下,货币政策有效。

2.财政政策的效果

假设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右移至IS’,新的均衡点为e’。

由于这时国内利率高于国外利率,造成资本大量内流,致使本币升值,从而导致本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收支恶化。

因此IS曲线由IS’左移至原来的位置。

所以,在此条件下,财政政策无效。

由此可见,扩张性财政政策会通过利率上升引起货币升值,致使出口减少,收入下降,从而抵消了财政扩张对收入的影响,形成完全的挤出效应。

(三)资本完全不流动时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政策效果

1.货币政策:

假定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内,LM曲线右移至LM’,均衡点由e移到e’,结果利率下降,收入增加。

虽然短期内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到达了均衡,但均衡点偏离BP曲线,国际收支失衡,这是因为收入增加引起进口增加,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逆差。

在长期内,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央行被迫大量抛售我外汇,购入本币,导致国际储备减少,本币供应相应减少,致使LM’曲线左移,直到恢复原状为止。

结果,本国的货币供应,利率,收入,国际收支等均恢复原状,但本国的基础货币结构发生了变化,本国的国际储备出现下降。

2.财政政策:

如果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支出增加,那么IS曲线右移至IS’,均衡点从e点移到e’点。

这意味着短期内本国利率的上升和收入的增加。

但均衡点偏离BP曲线,收入增加造成了经常项目逆差,外汇储备因此减少。

在长期内,货币因外汇干预而回归央行,从而引起本国国内基础货币供应减少,LM曲线左移至LM’,直至三条曲线重新交与一点(e’’)。

这时,经济处于新的均衡状态,结果利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