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皮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7312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皮书.docx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皮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皮书.docx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皮书

2015.06

 

前言

白血病在很多人看来,俨然是一种“绝症”,频频见诸报端的白血病患者的故事,更让人谈虎色变。

什么是白血病?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我国的发病率为5.76/10万,在0-16岁的儿童群体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就是白血病。

白血病主要可分为四种类型: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除了这主要的四种类型之外,还有一些较为罕见的白血病如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等。

在儿童与青少年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较为多见。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又称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是慢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成人白血病的15%;可在任何年龄发生,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在全球范围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病率为1.6-2.0/10万[1];在中国约为0.36~1/10万,以中老年人为主。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第一个被证明与染色体异常有关人体肿瘤,但其发病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未明确。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经历了20世纪初的放疗,核素治疗,20世纪50年代的白消安治疗,60年代的羟基脲,再到80年代的甲异酸,联合化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首个能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的药物治疗——干扰素治疗。

20世纪末,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出现,使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革命性的治疗方法使得超过80%的首次发病的慢性期CML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到8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10年生存率提高到85-90%。

然而,由于耐药和患者不能耐受副作用等原因,甲磺酸伊马替尼对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效果有限。

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空白,可快速产生有效反应,尤其能减少早期疾病进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介绍

白血病的致病因素有很多,至今尚未完全厘清。

对于最主要四类白血病(急淋、急粒、慢淋、慢粒),危险因素包括:

高辐射、接触苯化合物、甲醛等有毒化学物质等。

目前白血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有:

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细胞治疗等等。

这些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白血病类型。

例如对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来说,化疗是中危、标危分型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对于高危类型或者复发状况,就可能需要考虑移植。

因患者个人体质差别、病情进展、治疗反应、医院治疗方法和水平、护理水平、抗感染措施等的差别,即使同一种类型的白血病,其治疗方案和费用也可能会有较大差别。

为了治愈白血病,基础研究科学家和医生们都在持续不断地努力,化疗、砷剂联合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药物、靶向药物联合化疗、……越来越多治疗方案的出现,逐步提高着白血病的生存率。

例如,在20-30年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粒M3型)是最难治的疾病之一,五年生存率不到20%,但是现在利用砷剂联合化疗,五年生存率已经达到90%以上。

另外一个例子是靶向药物络氨酸酶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使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的五年生存率从不到60%,提高到了90%以上,有医生说慢粒从一种难治的癌症变成了可以被管理的慢性疾病。

美国NCCN推荐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治疗方案已经不再是骨髓移植。

所以,虽然一些种类的白血病还很难治疗,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医护人员的努力,患者的预后正在改善。

1.病因,临床表现以及诊断

病因:

CML的可能致病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可能致病因素包括:

高辐射、接触苯化合物、甲醛等有毒化学物质等。

接触放射性照射是CML较肯定的病因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遭遇原子弹爆炸事件之后的幸存者中,CML发病率明显上升;在美国,接受放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宫颈癌患者的CML发病率也明显高于未接受放疗者。

然而是否接受放射治疗就会导致CML发生,这点现在还存在争议。

CML是首个被证明与染色体异常有关的人类肿瘤。

患者骨髓细胞中的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发生断裂,易位(断裂之后相互融合)形成异常染色体,即费城染色体(Ph)。

该易位形成了一个新的融合基因——BCR-ABL融合基因。

该基因可表达异常的酪氨酸激酶,从而改变细胞内多个信号转导通路的表达,加速细胞分裂,并诱导细胞恶变。

更有甚之,BCR-ABL蛋白抑制了DNA修复,引发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并使细胞更易产生遗传变异。

CML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相关的证据极少。

CML患者的后代发病率并不比普通人群高,而且在同卵双生中,CML的发病并无直接联系。

这些证据有力的支持了CML是一个获得性疾病(而不是遗传性的)。

此外,CML和感染之间没有已知的联系。

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特征:

根据临床意义的性状和研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程进展分期通常被分为三类:

1.慢性期;2.加速期;3.急变期(也有的医生称为原始细胞危象期)。

在没有介入因素的情况,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通常起始于“慢性期”(然而也有一些患者可以跳过该期),之后经过数年后进入“加速期”,接下来在进入短暂的“急变期”之后不久将死亡。

各个阶段发展时间持续的情况可以被传统的化疗改变,但是并不影响各个分期临床过程的发展。

急变期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最终阶段,其病理状况近于急性白血病。

如果药物治疗及早,其通常会停止这一累进过程。

从慢性期至加速期过程以及急变期的一个累进诱因,来自于新的基因异变获得(此外还有费城染色体)。

一些患者在诊断时可能已经到达“加速期”或“急变期”。

图1:

CML的典型的临床过程 

最初诊断时,绝大多数CML患者都处于慢性期(也被认为CML的惰性期)。

慢性期持续的时间不一,平均约为5-6年。

即使通过化疗,CML仍然可以进展到加速期,通常加速期持续6-9个月之后,会发展到急变期。

偶尔可以不经过加速期直接由慢性期转化为急变期。

CML各期的临床标准见表1。

 

表1.CML各期的临床标准(该表加速期的标准采用诺华公司临床研究中所用的标准)

慢性期

慢性期CML的定义相对直接:

患者的白细胞数增高,粒细胞处于各个阶段的成熟期,在外周血和骨髓中原始粒细胞的比率小于15%。

在最初诊断为CML时,约85-90%的患者处于慢性期。

近些年来,有更为早期发现该疾病的趋势。

若未进行治疗,99%慢性期患者会进入加速器和急变期;若在慢性期接受了靶向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越80-90%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可达8年,约50%的患者还可获得临床治愈。

慢性期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愈率也在60-70%左右,但与移植相关的死亡率也较高。

在这个阶段中,这些患者中的大部分(某种情况下可能超过50%)在首次检查时没有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临床症状。

其诊断主要是依据体格检查或者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偶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白细胞增多症)。

慢性期CML的临床症状可出现疲乏、盗汗、体重减轻、食欲不佳、腹部饱满等症状。

部分患者因脾脏肿大压迫而产生上腹部不适,进食后有腹胀感。

就诊时约有90%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脾脏肿大(见图2),可在左肋缘下触摸到,质地坚硬,无压痛感,少数患者可因发生脾梗死而出现明显的腹痛及局部压痛;常伴有肝脏肿大,但程度较轻;淋巴结肿大较少见,但部分患者进入急变期时首要临床症状可为淋巴结肿大。

当白细胞数量明显增高时,患者可见静脉曲张,充盈迂曲。

病程中可能出现视网膜水肿(视野盲点),眼底出血伴有渗出物等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低热,消瘦,出汗等症状。

慢性期较少出现感染,急变期可能出现明显的贫血及出血症状。

其他症状方面,女性可能发生闭经。

当患者白细胞数量超过100x109/L时,可发生白细胞淤滞(血流缓慢),引起高粘稠综合症,表现为耳鸣,头昏,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或者呼吸窘迫综合症;血液中嗜碱粒细胞明显增多时,也可发生高组织胺血症,表现为气喘,荨麻疹,皮肤瘙痒,神经性水肿,腹泻,胃酸分泌增高等。

图2:

脾脏肿大

慢性期CML实验室检查最显著的特征为白细胞计数增多,总计数一般在30x109/L以上。

主要为各个阶段成熟期状态的细胞。

未接受治疗的患者白细胞总数上升很快。

分类中多以中性杆状核晚幼粒细胞为主,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很少(原始粒细胞≤5-10%)。

慢性期CML患者外周血涂片与骨髓穿刺涂片的结果相似(见图3)。

图3:

一例慢性期CML患者外周血涂片

(左侧)低倍镜下显示细胞计数,可以看到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加。

(右侧)高倍镜下显示处于各个阶段的成熟期状态的细胞。

同图4比较。

图4.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涂片

(左侧)这张来自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涂片显示没有出现白细胞。

偶尔可以见到血小板。

白细胞也是偶尔可见的(右侧),并且是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如涂片中所示)或者淋巴细胞(涂片中未显示)。

不成熟的白细胞不超过其组总量的5%-10%。

在白细胞增多的同时,还可以有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增加(血小板增多症)、嗜碱细胞的数量增加(嗜碱细胞增多症)和嗜酸性细胞数量的增加(嗜酸性细胞增生症)。

约30-50%的患者可以观察到血小板增多,偶尔其总的计数可以超过1,000x109/L。

嗜碱细胞增多被认为是CML一个预后不良的特征,但原因尚不清楚。

确诊时大约有20%的患者出现贫血。

约50-70%的CML患者白细胞水平超过100x109/L。

约有10-20%处于慢性期的患者白细胞呈现周期性变化,这或许归因于储备的有节律的控制是低水平的。

 

血液生化学检查异常,例如乳酸脱氢酶(LDH)升高或者尿酸水平的升高。

这些异常反映血细胞的更新很快。

CML患者骨髓穿刺可发现核细胞极度增生,主要以粒系增生为主,各期粒细胞均有,分类与外周血中相似,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其中明显存在早期形态的细胞(见图5)。

原始粒细胞不超过5%。

在活检时,骨髓呈显著的细胞过多,伴有髓性细胞(例如白细胞)和红系细胞的祖细胞的比率增高(M:

E比率增高)(见图6和7)

  

图5(左侧)一例慢性期CML患者骨髓穿刺涂片

骨髓穿刺涂片与外周血涂片极其相似。

骨髓穿刺涂片显示出各个阶段成熟期状态下的大量粒细胞(髓性细胞),同时也有早期细胞,如中幼粒细胞(M)和早幼粒细胞(P)。

髓系和红系细胞的比率(M:

E)明显增加。

图6一例慢性期CML患者骨髓活检涂片图7一例健康人骨髓活检低倍镜下的骨髓象

低倍镜下,显示骨髓细胞多形性增加,脂肪细胞缺乏。

高倍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为髓性细胞。

在慢性期基本没有纤维化的证据,但是随着疾病的进展,骨髓组织被疤痕组织取代或纤维化非常明显。

图7同图6相比较,可以看到正常比例的脂肪细胞(透明区域)和其他组织成分呈均衡分布。

高倍镜下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细胞均存在。

图6和7中涂片颜色的不同是因为染色技术的不同,并非是骨髓的异常。

同时,基因检测可检测到费城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

当患者持续表现为不能解释的白细胞增多和/或脾脏肿大时,就要怀疑CML。

此时,要检查全血细胞计数以及细胞分型和血小板计数。

骨髓穿刺、活检是确定原始血细胞和嗜碱性细胞比例、评价骨髓纤维化程度以及为获得正确细胞遗传分子学分析及诊断所必须的检查。

目前,CML的诊断依据是:

基因分析发现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

图8.Ph染色体的分析描述Ph染色体(箭头所指)是一个小的G组染色体,也被称之为22号染色体缺失。

 

此外,约有10%的患者具有CML血液学和临床特征,但是没有Ph染色体或者细胞遗传学的特点。

应用敏感性更高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FISH或PCR,这些患者中的1/3-1/2可以检测到异常基因阳性或者与染色体相关的异常蛋白阳性。

这些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反应与Ph(+)的CML患者相似。

在其余的患者中,目前的研究结果或者阴性或者不能使用,所以其诊断也是不确定的。

 

一般病例可根据脾肿大和典型的血象,骨髓象,结合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检验结果做出CML的诊断。

然而,在诊断本病的同时,常须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类白血病反应等相鉴别。

慢性期长度各有不同,并取决于疾病何时被诊断以及治疗介入时间。

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疾病过程会进入加速期。

加速期

加速期CML在某种程度上是很难定义的一个转换时期。

确定进入加速期的标准并不固定。

几种被广泛采用的标准是来自于M.D.Anderson癌症中心(M.D.AndersonCancerCenter)和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被最广泛地采用,其定义的加速期CML的标准反映了其对治疗耐药性的增加,以及在治疗时疾病仍然进展。

通常认为若具备以下两项者可考虑诊断为加速期:

不明原因发热,贫血、出血加重和(或)骨骼疼痛;

逐渐加重的脾肿大;

非药物引起的逐渐加重的血小板减少或增高;

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10%(10-19%);

外周血中嗜碱性粒细胞>20%,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以中性中幼、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

骨髓中有明显的胶原纤维增生;

出现费城染色体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如+8、双Ph染色体、i17q等;

对传统的抗CML药物无效;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集簇增多,出现增值的分化异常。

M.D.Anderson治疗小组通过多变量分析以及相关生存期1.5年的来严格定义加速期。

加速期难以定义的特征可能会导致对临床结果的争论,即在一些治疗小组报道其治疗处在"加速期"患者的疗效优于其他治疗组时,而其他治疗组将这些患者认为是慢性期CML患者。

在此阶段中,人体骨髓和血液中的细胞中有6%至30%是原始血细胞。

其症状预测能力很弱。

一旦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入到加速期,症状与表现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相似。

急变期

急变期是指外周血或者骨髓中的原始粒细胞明显增多,外周血中原始粒细胞和早有粒细胞的比例≥30%,骨髓中该比例≥50%,骨髓外伴有白血病细胞的组织浸润,这些组织主要是淋巴结、皮肤、皮下组织、骨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如绿色瘤)。

单独通过显微镜下的表现很难判断急变期的各细胞系。

免疫学研究已经表明,大多数处于急变期的患者细胞与AML(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原始粒细胞相似(见图9)。

这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因为少数患者的细胞与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相似,因此对ALL治疗有效,并且这些患者的预后较其他组好。

图9急变期CML细胞的免疫学特征            

基于免疫学研究,大约1/2急变期的CML患者的异常细胞显示同白细胞系相一致的标志物(例如AML急性髓性白血病)。

大约1/4的患者的细胞类型与ALL细胞的免疫标志物相一致。

余下的患者体内的细胞或者没有特异的细胞抗原,或者为罕见的细胞形态(巨核细胞、红细胞、嗜碱性细胞)。

这一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25%与ALL原始细胞相似的患者,应用ALL治疗方案有效,而且其预后比其他组好

CML相关诊断方法

1.什么是实时定量PCR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PCR):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用于扩增微量DNA的自动化技术,通过扩增反应研究人员能确定或进一步研究特殊类型DNA。

我们可以把PCR方法看成是一种生物复印机,这种方法能够拷贝DNA分子。

在PCR反应中加入包括DNA聚合酶在内的适当试剂后,PCR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将单个目标DNA分子复制为成千上万个DNA分子拷贝。

这种技术常用于检测极低浓度残留白血病细胞,而用显微镜观察极低浓度残留白血病细胞时由于细胞数量极少而根本观察不到。

逆转录实时定量PCR(qRT-PCR):

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是一种新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利用荧光探针实时直接检测PCR聚集产物。

qRT-PCR可用于定量极低水平mRNA的转录并检测mRNA量。

该方法能用于监测微小残留病和疾病治疗进展。

qRT-PCR能用于外周血和/或骨髓检查,同一时间分别采自骨髓与外周血标本的试验结果符合率高达91%。

而且,该方法检测灵敏度极高,能从10万到100万个正常细胞中检测到1个白血病细胞,被认为是监测微小残留病最灵敏的方法。

qRT-PCR总是可以比细胞遗传学方法更早的发现疾病的任何变化。

2.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的意义

CML患者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的意义:

分子生物学水平检测技术提高,为临床提供了除完全血液学缓解(CH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以外,进一步达到更深分子学反应,并在分子学水平上监测疾病残留的可能。

实时定量PCR检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检出疾病残留负荷提供了一个精确的、简便的方法。

而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与患者提高无进展生存率(PFS)、无事件生存率(EFS)和总生存率(OS),以及降低疾病进展风险密切相关,并使患者在未来有可能获得无治疗缓解。

“标准化”实时定量PCR检测的优势:

标准化qRT-PCR结果简单、清晰、易懂,并且意义明确;只有采用标准化qRT-PCR,才能准确测定CML的关键分子学反应并评价疗效,并使国内外不同实验室结果可进行直接比较;标准化qRT-PCR测定的是残留疾病的绝对值,而不是相对值,更准确反映疾病负荷;获得标准化的PCR检测数据,有助于直接参考国际和中国指南,便于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决策。

3.CML患者不同检测方法比较见表2[2]:

图10:

PCR标准化实验室医院[3]

2.疾病治疗方法及效果

20世纪初的放疗,核素治疗,20世纪50年代的白消安治疗,60年代的羟基脲,再到80年代的甲异酸,联合化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首个能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的药物治疗——干扰素治疗。

20世纪末,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出现,使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革命性的治疗方法使得超过80%的首次发病的慢性期CML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到8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10年生存率提高到85-90%。

然而,由于耐药和患者不能耐受副作用等原因,甲磺酸伊马替尼对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效果有限。

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空白,可快速产生有效反应,尤其能减少早期疾病进展。

如果患者白细胞数大于20x109/L,存在CML相应的临床表现,骨髓穿刺的结果也支持CML的诊断,但基因分析的结果还没有最终确诊,这是应该首先应用羟基脲治疗,以维持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

一旦骨髓细胞染色体及BCR-ABL基因的分析确定了CML的诊断,应尽早加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以争取获得疾病的缓解。

首选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为伊马替尼。

研究证实,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BCR-ABL分子学水平>10%的患者预后差,建议做基因突变检测,根据不同的基因突变位点及时更换合适的二代靶向药物治疗。

目前市场上二代药物包括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科学研究证实,达沙替尼的药理作用和伊马替尼不同,可以帮助绝大部分对伊马替尼耐药的患者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一项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慢性期患者使用达沙替尼的试验中,两年数据总结发现,逾八成的患者没有出现疾病恶化的现象,总存活率更超过九成。

CML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各有不同,但是有一些目标是共通的,这样患者和医生就能判断治疗是不是起作用;如CML的疾病症状是否得到缓解;血细胞计数是否恢复正常;白血病细胞是否减少或消失;酪氨酸激酶基因拷贝数数目是否减少到检测不到的程度。

这些根据费城染色体(细胞学反应)或者酪氨酸激酶基因拷贝数(分子学反应)决定。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新发展,肿瘤药物治疗研究逐渐转向新的,特定的针对肿瘤细胞分子方面的研发。

其中,CML是首先被证实为获得性基因异常的疾病,也是至今在白血病中研究的最好的分子模型。

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

伊马替尼是第一代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的出现为CML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直接针对致病基因进行靶向抗肿瘤治疗的成功典范。

在伊马替尼上市后,有多个临床试验探索了其用于初治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一线治疗的疗效。

到目前为止,作为第一个靶向抑制BCR-ABL转录本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在多项临床试验中被证实可取得几乎100%的血液学反应率、接近90%的细胞遗传学反应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并可获得较非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更高的存活率、更长的存活时间,而无论是增加剂量或合用其他药物均未获得更好疗效,因此伊马替尼400mg/d治疗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指南推荐的初治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的一线治疗选择。

对急变期和加速期患者本品的推荐剂量为600毫克/日,对慢性期患者为400毫克/日。

只要有效,就应持续服用。

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测,根据疗效调整剂量。

表3:

慢性期CML患者采用伊马替尼400mg/d治疗最优反应,次优反应和治疗失败的定义 

3个月期6个月期12个月期18个月期长期 

最优反应完全血液学缓解(CHR);Ph+<66%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CyR);Ph+<36%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主要分子学缓解(MMoR)-- 

次优反应血液病缓解(HR);Ph+>95%微小细胞遗传学缓解(CyR);Ph+>35%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CyR);1%

失败无血液学缓解(HR)无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CyR);Ph+>95%未?

到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yR);Ph+>35%未?

到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丧失完全血液病缓解,丧失完全细胞遗传缓解 

(数值和定义来自欧洲白血病网)

如果血象许可,没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在下列情况下剂量可考虑从400毫克/日增加到600毫克/日,或从600毫克/日增加到800毫克/日(400毫克,分2次服用):

疾病进展、治疗至少3个月后未能获得满意的血液学反应,已取得的血液学反应重新消失。

伊马替尼治疗的主要副作用有骨骼抑制,恶心,肌肉痉挛,骨骼疼痛,关节痛,皮疹,腹泻,水肿和肝功能受损等,患者基本都可以耐受,在减量或停药后即可恢复。

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尼洛替尼

伊马替尼可有效治疗CML,但部分患者出现耐药或不能耐受,导致治疗失败。

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是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他们克服了绝大部分因BCR-ABL突变导致的伊马替尼耐药,并初步显示出优于标准剂量伊马替尼治疗的疗效,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多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

目前,国内可供选择的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

达沙替尼适用于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能耐受的CML加速期,急变期和慢性期患者。

治疗后能达到疾病缓解的效果,并且疗效持久。

推荐剂量为:

慢性期100mg/d;加速器和急变期140mg/d。

尼洛替尼适用于对既往治疗(包括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慢性期或加速期成人患者。

推荐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400mg,间隔约12小时,饭前至少1小时之前或饭后至少2小时之后服用。

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对不同分期的CML患者治疗效果相似,但是两者的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及毒性反应均有显著的不同,所以在选用两种药物时,应充分考虑各自的毒性反应,患者BCR-ABL突变类型及伴发的疾病。

例如,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应该避免使用尼洛替尼;而达沙替尼容易引起浆膜积液(尤其是对于有心脏病史,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骨髓抑制,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