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6828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docx

《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docx

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周济同志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时期。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全面总结已经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明确目标和任务,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一、具有中国特色和充满生机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近年来,作为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入,质量不断提高,一个基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迅速崛起,一方面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同时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顺应了现代化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适应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在过去的两年内,我们连续召开了三次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

第一次是在湖南永州,重点交流第一产业高职院校的经验,明确了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次是去年十二月湖北武汉,重点交流第二产业高职院校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

这次会议,重点交流第三产业高职院校的经验,总结过去几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次会议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

在过去的六年中,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在改革方面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其中,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充满生机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波澜壮阔、气势磅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归功于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怀和支持,归功于高等职业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坚定信心,艰苦奋斗。

我代表教育部向在座的各位同志,也通过你们向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战线的全体师生员工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忠心的感谢。

在过去几年当中,高等职业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是:

一是事业规模迅速扩大,学校布局日趋合理,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确立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方针。

上世纪末,为满足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职业人才的需要,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决定,并将招生计划增量部分多数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举办综合性、地区性的高等职业院校。

1998年至2003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从43万人增长到200万人,在校学生从117万人增长到480万人。

短短的五年时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和学生数分别增长3.7倍和3.1倍,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的52.3%和在校学生数的42.3%。

目前,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908所,占全国普通高校学校总数的58.5%,基本形成了每个地市至少设置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格局,成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办学机构。

布局结构调整很重要,意义深远。

要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在每个地市设一所职业院校是最有效的方式。

二是办学方向更加明确,改革思路日益清晰,得到了群众和社会的认可。

几年来,各地、各校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紧紧围绕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个中心任务,转变教育思想与观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立足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职业人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由于我们定位的办学方向是正确的,所以人才培养是对路的。

因此,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

最近,我们对全国28个省市的347所高职院校的19.4万名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抽样调查。

结果表明,2003年底,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7.6%,其中毕业生就业率达到或超过90%的学校有153所,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44%。

在毕业生人数比2002年增加30多万的情况下,2003年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比2002年同期提高了2个百分点。

这个事实充分说明,高职学生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欢迎。

目前,人才高消费的现象逐步降温,这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高职人才越来越受欢迎,高等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

三是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根据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按照灵活设置、宽窄并存的原则,改造传统专业,发展紧缺专业,大力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努力做到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种类已经基本涵盖了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种职业岗位和职业种类。

二是启动了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在全国遴选了415个专业进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改革试点,重点建设了一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精品专业和学生实训与师资培训基地。

三是初步建立起反映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估指标体系,开展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办学水平评估试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四是培养模式更加灵活多样、职业特点更加突出,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各地涌现出一批先进的办学典型,这些学校定位准确、办学特色鲜明,深受社会和群众欢迎。

有的学校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紧密跟踪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加强市场调查与需求预测,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家长与学生的就业期望,主动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培养“适销对路”的实用人才。

有的学校紧密结合某一行业、企业的需要,大力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走异军突起发展之路,赢得了用人单位赞誉,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与此同时,各校还高度重视和加强了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实施“订单式”培养,推行“双证书”制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走有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走依靠各方面力量办学之路。

五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为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1999年,经国务院授权,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权利与责任交给了省级人民政府。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质量监控的两级管理格局。

在省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地市级人民政府充分发挥统筹作用,进一步增强了高等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行业和企业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责任和权利得到了进一步落实,企业一线职工和转岗职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得到进一步强化。

与此同时,还积极进行了办学体制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经费来源多样化、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全国已有民办高等职业院校164所,占高职院校数的18%。

这些成绩,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亮点;二是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回顾一下走过的道路,高等职业教育虽然也有很多问题。

但仔细想一想,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发展的方向是非常明晰的,前进的目标是非常准确的。

从方向和目标来说,中国的高职教育要比美国的社区学院和日本的短期大学更清楚;从针对知识经济的兴起来说,我们的高职教育要比德国的“双元制”和澳大利亚的TAFE更胜一筹。

德国的“双元制”是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分流,强调技能的培养,但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发展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较高的技能,同时,要以一定的基础知识作支撑。

所以,中等职业教育学习“双元制”可能更合适。

我们完全有可能创造自己的更有特色的体系,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

回顾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我们深化了对“办什么样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怎样办好高等职业教育”这个根本问题的认识,并正在形成共识。

这就是: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第一,要立足大局,认清形势。

要解决好办什么样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问题,就要跳出高等职业教育本身来思考,来认识。

只有把那些事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重大性问题思考清楚,才能把问题想明白,才能把工作做好。

当前,我们必须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清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全面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我们制定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在《计划》中,明确了教育工作的“一个宗旨”、“三项任务”。

“一个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三项任务”,就是构建体系、培养人才和做出知识贡献。

最近国务院要求我们考虑制定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

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当中,高等职业教育是这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宏伟蓝图绘制出来。

高等职业教育怎样在这样的形势下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好自己的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于人才培养工作,十六大提出要培养三个层次的人才,即: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靠谁来培养呢?

一是靠本科院校来培养,二靠高职院校来培养,特别是专门人才中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是工业化、信息化过程中的急需人才,必须靠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是要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代新人,这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是教育战线必须为之付出艰苦努力的奋斗目标。

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生产力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人类社会正处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折的关键时期。

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包括高技能人才在内的知识型劳动者就业岗位和需求不断增加,人才资源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又进一步强调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确立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的原则,并且提出要树立科学人才观和高技能人才的概念。

高技能人才概念的提出,对于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要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这一指示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各类职业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资源。

以制造业为例,我国正在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世界制造业基地转变,极有可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

而要真正实现这样的目标,除了需要政策环境和廉价劳动力等方面的支撑外,更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需要大批具有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现阶段,我国制造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相对还比较落后,与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和中心的差距还很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技能人才不能满足需要。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供的数字表明,我国的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

在技术工人方面,发达国家高级技师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而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只占1.5%,高级工只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到了60%。

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党治国方略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极好的机遇。

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加快发展。

1995年,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我们抓住了机遇,深化改革,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

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又提出人才强国的战略,我们高等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要深刻领会这一战略的重大意义,抓住这个机遇,争取我们的教育事业再来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

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国必将迎来一个劳动力需求结构剧烈变化和高技能人才需求急剧上升的时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在改革中确立了自己的方向,在发展中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得到社会和群众的普遍认可,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

如:

第一产业的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第二产业的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等;第三产业的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等。

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生逢其时,拥有空前广阔的发展空间,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随着各行各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用人的观念已经发生转变,用人“高消费”现象将逐渐消除,劳动力市场日趋成熟。

最近,各地人才招聘市场不断传来消息,各类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的人才十分抢手、十分紧缺,并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起了各级领导的普遍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并且一定能够大有作为。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将中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我们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光荣的使命,责任重大。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知识经济兴起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影响,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深刻认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二,要把握机遇,明确任务。

今后20年,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抢抓机遇、抢抓人才。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强烈呼唤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

一是要以制造业为重点加速培养高技能型紧缺人才,这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为缓解当前劳动力市场上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状况,教育部联合六部委决定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力争用不到五年的时间,为相关职业领域输送100万毕业生,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300万人次以上。

为此,我们将在数控技术、汽车应用与维修、计算机与软件技术、电工电子、建筑技术等专业领域,在全国选择一批高职院校建立高技能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实行校企合作和产学合作的新模式,培养各类制造业急需高技能人才。

各地要充分发挥这些基地的作用,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增强职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职业教育的反应能力,加速培养培训高技能紧缺人才的步伐。

二是要大力培养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是今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近年来,金融、保险、旅游、通讯、商务、科学教育和社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分迅速,人才需求旺盛,增长强劲。

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是人,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具有科技含量高,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高的特点。

要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我们必须实施专业结构调整战略,加大现代服务业专业建设力度,加快人才培养改革步伐。

特别是要根据现代服务业的特征,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服务意识、诚信意识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是要高度重视为农业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中央提出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能否解决好“三农”问题,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8亿农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开发和利用农村人才资源的任务十分繁重。

一方面,要积极发展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结构调整服务,为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为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服务;另一方面,还要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

教育部将实施“高校农业科技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大力实施“三教统筹”和推进“农科教结合”;还要利用中央电大的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构建为“三农”服务的学历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转移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实现“一村一个大学生”的目标。

最近,这一计划已经正式启动。

各地要采取措施,鼓励高等职业教育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鼓励高职学生学农、爱农、务农,为建设现代化农村做出贡献。

第三,要科学定位,理清思路。

高职教育要发展、要改革,一是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二是要抓好机遇、用好机遇,关键是要科学准确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工作思路。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亲身体会,给我启发很大。

在华中科技大学工作时,坚持产学研结合,建立了一个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成立了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这个公司创立了中国自己的数控名牌,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

公司创办初期规模很小,竞争对手都是世界上著名的跨国公司,如西门子、法拉克等公司。

要在竞争中取胜,一靠产品质量,二靠售后服务。

搞好服务,需要一支队伍,到用户单位去搞安装、搞维修。

一开始,我们认为建这支队伍不难,招一些华中的毕业生,不是很好嘛?

公司招的都是高素质的本科毕业生,有的考研究生就差几分,学生当时也愿意,我们也高兴。

但是,工作一年,学了本事,就不安心了,要考研究生。

学生认为自己是本科毕业生,干装配、修机床是浪费。

留不住人,我们也很苦恼,开始认为是工作没做到家,没把人心留住。

没办法,就迅速转变思路,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对他们学机械和模具的高职学生进行培养,就是用一年的时间,上一学期的数控理论课,再用一学期的时间先在公司实习,再去工厂装机床、修机床。

这期培养的学生共30名,我们留了20名,其余10个人到了其他单位,也很受欢迎,因为他们懂理论,能动手,还比较安心。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很大,就是各级各类教育都有自己的任务,自己的方向,都能办出特色和水平。

前几天,北京的一位老总也告诉我,他们公司现在大量聘用高职培养的软件人才,好用、价廉,更重要的是安心工作、踏实肯干。

我体会到,知识制造业与知识服务业的人才培养与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不同,关键点不在于手头的功夫和感觉,而在知识和技能的结合上,也就是知识技能型人才。

例如,数控技术人才对知识、素质的要求比较高,手的感觉由机器代替了。

所以就产生了“银领”人才。

这就是高职的定位。

如果能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会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且也可以把我们的人才输送到国外去,成为丰富的高技能人才资源。

当前,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还有两种模糊认识和做法。

有的学校认为办学层次越高,水平也就越高,盲目追求学校升格。

学校办高职没几年,提出的发展方向就是争取早日升成本科院校,不安心于在高职教育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还有的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片面强调学科教学,认为基础理论越扎实,学生的水平越高;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只是根据本科相关专业进行删除和压缩,人才培养基本沿用本科模式,也就是岚清同志多次批评的本科的“压缩饼干”。

这两种模糊认识和做法说到底是质量观和办学方向问题,是发展观和定位问题,必须予以纠正。

一是要明确办学方向和树立科学质量观。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

这类人才,既不是白领,也不是蓝领,而是高级蓝领、应用型白领,应该叫“银领”。

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能动脑,更要能动手,经过实践的锻炼,在工作中能够迅速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成为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这是我们的办学方向。

技师是高技能人才,但是,一般地讲,不是学校能直接培养出来的。

学校只能为学生成为技师奠定必要的基础,学生在企业工作几年后才能成为真正的技师。

当然,对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而言,技师也可以从工人中产生,但需要接受继续教育。

所以,开展继续教育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要认识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都能办出一流的教育。

所谓一流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和服务、优质的办学条件和培养出高质量人才上,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培养出国家建设需要和受社会欢迎的人才。

一流的教育与学校层次和类型没有直接的关系,每所高职院校都应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的实际,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高技能人才,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今后,教育部将对高等教育进行分类指导,要在表彰先进等政策措施上,使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同等对待,也应占半壁江山。

今年教师节,我们就要重点表彰一批办得好的高职院校,表彰一批优秀的院校长和高职教师。

各地方政府都应重视这项工作。

二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区间和发展空间。

我们要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衔接。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两条主干道,各级各类学校之间也要建立交桥,可以进行必要的联接,但立交桥不能太宽,要有各自明确的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科学和准确定位,找准自己的定位区间和发展空间。

如果高职有40%到50%的学生“专升本”的话,那学生还不如直接读本科算了,国家也没有必要再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学校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定位很重要。

我们教育的宗旨就是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要为人民服务。

培养的学生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就体现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让毕业的学生都有工作,就体现了为人民服务。

还要认识到,学校教育不是教育的终结,学习是人的终身需求,学生毕业后要发展,要丰富职业生涯,可以通过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

同志们,中央反复强调,要坚持“五个统筹”,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对教育来说,坚持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就是要统筹城乡与区域教育,统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统筹国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统筹人才培养和知识贡献,统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等等。

必须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教育体系,要求我们坚持教育发展的“五个统筹”,树立全局观和大局观;要求学校正确定位,做大做强高等职业教育。

我们高等职业教育这支队伍,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一定要有强烈的自豪感、自信心,我们要共同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制度创新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新时期,高职教育必须与本科院校“错位发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把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一,要在办学思想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要树立新的质量观,认识到学校的声誉和生命力,归根结底是要靠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与实力,要靠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后做出的成绩,这是衡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

要树立新的人才观,认识到我们培养的人如果不能就业和创业,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就难以成为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也就没有很好地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

要树立新的发展观,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今后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不是政府行政的力量,不是学校的主观愿望,而是社会需求。

今后高等教育会逐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所以,抓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