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3672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阳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朝阳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朝阳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朝阳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朝阳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朝阳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

《朝阳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阳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朝阳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

朝阳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19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

语文2019.3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春节上映的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成了一个热议的话题。

因为原著作者是刘慈欣,因为主演是吴京,更因为这是一部以大片标准呈现的中国原创硬科幻。

《流浪地球》将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前沿的科技“无缝对接”,并用高密度的细节把这两大板块铆牢,宇航服、强化外骨骼、行星发动机等细节的设定完全不输给《环太平洋》等海外大片,片中地球坠入木星时的大气流失逸散,空间站中的重力变化,也都有相对严谨的表现。

“这个梦想已经很久了。

”刘慈欣曾说,“我最想做的莫过于把我写的小说拍成电影,哪怕就一部。

”作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小说拉向世界顶尖水平的作家,他面对中国电影工业时却曾经无力。

原因很简单,科幻电影往往代表了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作为一种类型片,科幻电影还原并视觉化科幻理念,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更需要参与者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而中国科幻的银幕呈现一度并不尽如人意。

《流浪地球》弥补了此前中国原创科幻电影因欠缺科学逻辑而导致的硬度不足的最大短板。

《流浪地球》是一部硬科幻电影,也是一个纯粹的中国故事,它表现的亲情观念、英雄观念、故土家国情怀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影片故事中,因为太阳加速老化,将要吞没地球,于是地球上建起了许多行星发动机,将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

“为什么不建造飞船飞离地球?

”无论是原著小说中的人物,还是现实中的海外电影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影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既关乎科学设定,也反映出中国文化对家园的理解。

导演郭帆说,将地球带走,“带着家园流浪”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

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不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科幻大片。

对故土的眷恋,在影片中通过一家祖孙三代在灾难面前的选择体现出来。

吴孟达扮演的姥爷看上去谨慎得有些懦弱,却为了外孙、孙女牺牲了自己。

吴京扮演的航天员父亲为了任务十多年没有见到儿子,倔强的他和叛逆的儿子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话可说,却最终两代人合力完成了保住地球家园的使命。

在飞出太阳系的科幻背景下,传达的是中国人最熟悉也最刻骨铭心的主题——回家。

观众会发现,在这些平时含蓄而内敛的家庭成员之间,有着东方式亲情的默契——他们彼此依赖却并不表现出来,小心地保有着一份温度。

这样的温度激发了对家国责任的热度,灾难面前,没有超级英雄,每个平凡人都是英雄。

对于科幻类型片而言,《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工业的一次投石问路。

它的走红,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考维度——硬科幻为根本,用本土文化意义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展现我们对未来和世界的思考,才能突破好莱坞式科幻的既有审美,才能以中国气派打开新的科幻空间。

(取材于王磊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影片《流浪地球》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科幻细节比海外大片表现更严谨。

B.体现制作者对科学的理解深入了。

C.提升了中国原创科幻电影的硬度。

D.讲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故事。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慈欣的作品代表了目前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

B.一个国家电影工业的水准往往能通过科幻电影反映出来。

C.科幻电影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塑造形象来传达科幻理念。

D.突破好莱坞式的审美,就能创造中国科幻电影的新天地。

3.影片《流浪地球》表达了对故土家园的深厚感情。

下列诗词中,没有表现这一主题的一项是(3分)

A.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唐·卢纶《长安春望》)

B.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C.始见春色不奈喜,黄昏招饮夜还家。

(宋·梅尧臣《夜与原甫江家步归》)

D.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宋·周邦彦《苏幕遮》)

材料二

科幻文学一般分为软硬两类。

如果把软科幻放在坐标系的左侧,最左端的,应该是类似《哈利·波特》这样的作品。

《星球大战》之类的作品也是典型的软科幻,尽管有了太空与科技的元素,但仅仅是作为背景而已。

科学技术深度参与到情节发展中,故事发展受科学规律制约的作品,则属于硬科幻。

刘慈欣的《三体》等小说,在科幻的坐标系中,已经接近最硬、最技术化的一端了。

人们对硬科幻有两种误解:

一种是只要不符合现有技术,就是伪科学。

另一种误解是只要是科幻,随便怎么“幻”,都是可以的。

把科幻的“科”,等同于现有技术,这会压抑科幻的空间。

而把科幻的“幻”当作了奇幻的幻,又会降低硬科幻的质量与魅力。

“科”与“幻”应有边界,遵循一定的范式,从而达到逻辑上的合理与自洽。

幻想的对象可以是新发现、新技术、新规律。

除了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之外,也可以对社会、经济领域进行幻想。

幻想不必符合现有科学原理,但却要整体自洽,符合文学作品的整体世界观。

硬科幻,不但有作为“幻”的构想的新技术,还有作为“科”的技术推理过程,后者是硬科幻文学独具的审美魅力所在。

科学上要合理,不等于一定不脱离现有技术,但如果技术过程是已知原理主导的,则要求过程有科学上的合理性。

比如,在《三体》中,用核弹推动光帆飞船,虽然人类的技术现在达不到,但对于其中光压、冲量等科学原理的阐释是合理的。

当然,科幻文学毕竟不是论文,自洽与合理都可以有例外。

“科”范畴的推理过程,可以退而求其次,达到“接近合理”即可。

所谓接近合理,即需要查资料、动笔推算,才能发现瑕疵,这是可以接受的。

但一望即知的低级错误,硬科幻文学应该尽量避免。

“科”范畴的技术设定作为基础框架,可以免于审视。

比如,时间穿越这个技术设定,作为科幻文学作品的初始逻辑基础,应该免于审视,否则,多数作品都无法成立。

影片《流浪地球》最主要的框架是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这也存在地球地质结构经受不住、发动机推力不足等问题,但这属于小说的基础框架、逻辑起点,应该免于审视。

作为背景的经济、社会设定是可以忽略的。

如《流浪地球》的超级工程是否会引发经济的崩溃,抽签是否符合道德等议题,就可以免于审视。

刘慈欣说:

“所谓科幻的思维方式,是指要把整个世界构建在一定的科技层次之上,这个世界是自洽的,是有一套自我逻辑的。

”他的小说对硬科幻的原则遵循得非常好,既恢弘瑰丽,又充满各种奇思妙想的技术细节,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

可以想见的是,未来这些作品改编成电影,在“幻”的自洽性与“科”的合理性上,都会有值得期待的表现。

(取材于《新京报》的文章)

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天马行空:

形容境界高远。

B.铆牢:

“铆”读作“mǎo”。

C.自洽:

自相一致,自圆其说。

D.恢弘:

“弘”也可以写作“宏”。

5.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硬科幻”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硬科幻需要科学技术深度参与到情节的发展之中。

B.硬科幻文学的审美魅力只在科学技术的推理过程。

C.硬科幻文学在科学上要合理就不能脱离现有技术。

D.硬科幻成立的逻辑基础是时间穿越这个技术设定。

6.根据材料二,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把硬科幻放在坐标系右侧,《三体》应该在最右端。

B.科幻文学中的“幻”多于“科”会降低作品的质量与魅力。

C.“接近合理”是指“科”范畴的推理过程不重要,可以忽略。

D.科幻的思维方式是要在科技层次上构建一个自洽的世界。

7.中国要拍出更多优秀的硬科幻电影,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

(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古称三不朽曰: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士非此三者,无以托于世而列于士君子之林矣。

兼之者,其命世之豪杰乎!

道德不足,则功业、文章亦足表见。

若夫希世取容,求为富贵利达而已,又何足比其数也。

我朝英贤辈出,其以道德、功业、文章名世者,代不乏人。

余尝窃高山之仰,景行先哲。

诚意伯刘公基,少通《春秋》,长务理学,尤精兵法。

会太祖定栝苍,是时吴、汉为敌,众以苏湖地饶,宜先取吴。

公密谋曰:

“汉灭,吴直囊中物耳!

宜先伐汉。

”上纳其言,灭汉取吴,因收中原。

志在澄清天下,言于上曰:

“当使纪纲振肃,而后惠政可施。

”上皆嘉纳之,累欲进公爵,公固辞不受。

公刚毅,慷慨有大节,遇急难,勇气奋发。

与金华宋濂友善,并以功名显于世。

文章二公尤著,基曰《郁离子》,濂曰《龙门子》。

宋濂始见上于金陵,问:

“世乱奈何?

”对曰:

“愿明公不嗜杀人,天下可定。

”上悦之。

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侍上多所陈说,直谅不务文饰。

上喜曰:

“卿可参大政。

”对曰:

“臣少无他长,徒以文墨议论事。

一旦授职不效,有负陛下。

”顿首力辞。

上尝廷誉公曰:

“古人太上为圣,其次为贤、为君子。

若濂,事朕十九年,口无毁言,身无饰行,宠辱不惊,始终无异,匪惟君子,抑可谓贤矣。

”公尝自言曰:

“古人为学,使心正身修,措之行事,俯仰无愧而已。

”后居青萝山,闭门著述,人罕睹其面。

方孝孺,恒以明王道为己任。

太祖尝召见,喜其举动端整。

建文即位,召为文学博士,凡将相谋议,辄资孝孺。

及靖难兵起,诏檄皆出其手。

兵既渡江,坚守誓死。

建文逊去,文皇召用,不屈。

文皇命孝孺草即位诏,悲恸彻殿,大哭且骂曰:

“死即死,诏不可草!

”文皇大怒:

“即死,独不顾九族乎?

”孝孺曰:

“便十族奈我何!

”文皇大怒,竟磔诸市。

孝孺慨然就戮,之死靡悔。

其所著述甚多,文大类苏氏,而正论过之。

此数英贤,岂非志于道德,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富贵不足以累其心者耶!

迨今承平日久,今之士人非科第无以自见,故始为诸生,欣羡一举,不啻起渊谷、腾霄汉也;既推上矣,羡登甲第,汲汲不减诸生时;既成名矣,骎骎希冀显荣;位列公卿,犹思恩逮上世,赏延后裔。

所谓诵法圣贤者,取陈言应制科尔,甫服冠裳,辄尽弃去。

悲夫!

以是立功名且不可,何论道德!

余告门下举试不第者曰:

“君子修身善行,睹穷达显晦,不入于心,充然喜乐在我。

焉知竞进争先,戚戚穷年也!

别矣,毋令世俗驰骛之态摇惑本心。

以尔清才好学,何所不至?

所患志不立,汩外慕而损真心。

汝其以贤为师哉!

(取材于明·张瀚《松窗梦语·士人纪》)

8.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功业、文章亦足表见表见:

显扬

B.若夫希世取容取容:

讨好取悦

C.直谅不务文饰直谅:

宽恕

D.毋令世俗驰骛之态摇惑本心驰骛:

奔走趋赴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其命世之豪杰乎B.众以苏湖地饶

如其礼乐亦足以畅叙幽情

C.因收中原D.以是立功名且不可

我欲因之梦吴越犹且从师而问焉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何足比其数也

又哪值得和他们相提并论呢

B.余尝窃高山之仰,景行先哲

我曾私下仰慕德行高尚的前辈先哲

C.以尔清才好学,何所不至

凭你拥有的卓越才学,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D.汩外慕而损真心

沉迷外物因而迷失了本心

11.下列评价与文中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

1忠愤激发,百折不回

2既辟一代之规模,又阐一代之文章

③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

A.①刘基②方孝孺③宋濂B.①方孝孺②刘基③宋濂

C.①方孝孺②宋濂③刘基D.①宋濂②方孝孺③刘基

1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

①匪惟君子,抑可谓贤矣。

②焉知竞进争先,戚戚穷年也!

13.文中三位英贤与“今之士人”相比,在立言、立功、立德三个方面的表现有哪些不同?

请以其中一位英贤为例,简要说明。

(6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

饮酒(其二十)

陶渊明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1】,弥缝使其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