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五人墓碑记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6642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五人墓碑记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五人墓碑记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五人墓碑记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五人墓碑记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五人墓碑记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五人墓碑记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五人墓碑记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五人墓碑记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五人墓碑记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五人墓碑记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

五人墓碑记

本课话题 ——责任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

五义士大义凛然,不畏强暴,舍生取义,名垂千古。

为了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毅然临刑,他们的行动,他们的勇气,他们的精神被后世景仰。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层楼房,该楼的设计者是英国的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

20世纪末,也即那座叫作“景明大楼”的楼宇在漫漫岁月中度过了80个春秋后的某一天,它的设计者远隔万里,给这一大楼的业主寄来一份函件。

函件告知:

景明大楼为本事务所在1917年所设计,设计年限为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

80年前盖的楼房,不要说设计者,连当年施工的人,也不会有一个在世了吧?

然而,至今竟然还有人为

它的安危操心!

操这份心的,竟然是它的最初设计者,一个异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托尔斯泰

2.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丘吉尔

3.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4.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歌德

5.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

——林肯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逆阉(  )  皦皦(  )  敛赀(  )

溷藩(  )逡巡(  )投缳(  )

赠谥(  )户牖(  )冏卿(  )

【答案】 yān jiǎo zī hùn qūn huán shì yǒu jiǒnɡ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独五人之皦皦(      )

(2)敛赀财以送其行(      )

【答案】 

(1)“皦皦”通“皎皎”,明亮的样子

(2)“赀”通“资”,钱财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发

(2)徒

(3)视

(4)行

(5)按

(6)被

(7)望

(8)除

(9)于

(10)之

(11)以

(12)其

【答案】 

(1)动词,拿出/动词,发动/名词,头发/动词,抒发 

(2)名词,指同一类人/副词,空,徒然 (3)动词,比较/动词,看,端详 (4)名词,品行/名词,品行/动词,走,上路 (5)动词,用手压或握/动词,追究,查办/动词,按压 (6)介词,表示被动/动词,遭受,蒙受/动词,同“披”,穿在身上 (7)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动词,盼望/动词,遥望,远望/名词,希望 (8)动词,清理,修整/动词,授官/动词,清除,去掉/动词,逝去,过去 (9)介词,被/介词,向/介词,在/介词,对于(10)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音节助词,无实义/动词,往,到 (11)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因为 (12)代词,代指五义士/代词,指自己的/指示代词,那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古义:

                                    

今义:

路中间。

(2)慷慨得志之徒

古义:

                                    

今义:

大方。

(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古义:

                                    

今义:

动作。

(4)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义:

                                    

今义:

一般指个人。

(5)吴之民方痛心焉

古义:

                                    

今义:

哀痛。

(6)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古义:

                                    

今义:

意志和气概。

(7)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古义:

                                    

今义:

副词,表示程度。

(8)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古义:

                                    

今义:

带头的人。

【答案】 

(1)当权者,指当地的行政长官。

 

(2)意气激昂的。

 (3)品行成为。

 (4)有权势者的亲属故旧、党羽、心腹。

 (5)痛恨。

 (6)神情。

 (7)非同寻常。

 (8)头颅,借指性命。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      )

译文:

                                    

(2)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      )

译文:

                                    

(3)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      )

译文:

                                    

(4)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      )

译文:

                                    

(5)断头置城上。

(      )

译文:

                                    

(6)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      )

译文:

                                    

(7)谁为哀者?

(      )

译文:

                                    

(8)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

译文:

                                    

【答案】 

(1)判断句 当时以大中丞职衔做应天府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党羽毛一鹭。

(2)判断句 就是现在一起埋葬在墓中的这五个人。

(3)被动句 被正义激愤而死在这件事上的。

(4)被动句 有的脱身逃走,不能被远近各地的人收留。

(5)省略句 砍下的头悬挂在城墙上。

(6)状语后置句 本群有声望的士大夫们向当权的人请求。

(7)宾语前置句 在为谁悲痛?

(8)定语后置句 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

复社领袖——张溥

张溥(1602—1641),明末文学家,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

崇祯四年(1631)进士。

他曾和同乡张采等组织复社,继承东林党人的传统,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影响很大。

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故名其书斋曰“七录斋”。

本文写的是明末天启六年(1626)三月苏州百姓反抗

阉党的斗争。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阉党当政。

天启六年,魏忠贤又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百姓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

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百姓,百姓首领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

次年崇祯皇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忠贤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

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义士,苏州百姓把他们合葬在城外虎丘山前面山塘河大堤上,称为“五人之墓”。

张溥于崇祯元年(1628)写下了这篇《五人墓碑记》。

碑 记

碑记又称碑志,原是刻在石碑之上,记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其功德的一种文体。

最早的碑记,可追溯到秦朝李斯的泰山、琅琊刻石。

从立碑的地点和用途上分,有山川碑、宫室碑、桥道碑、寺庙碑诸称。

而专以纪念死者、刻于坟前墓道的碑记称墓碑或墓志。

从写法上看,原始的碑记只是叙述。

后来的作者,或就所叙之事加以评论,或借题发挥抒写情志,碑记遂演变为一种叙述兼议论的文体。

本篇的特点是议论重于叙述。

本文记述了周顺昌被捕时苏州市民的抗暴斗争及五人死难的经过,描述了苏州市民的正义行为以及五义士在慷慨就义时的音容笑貌,表现了五人疾恶如仇、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和浩然正气,高度评价了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和社会价值,批判了“高爵显位之人”的辱人贱行以及甘心依附阉党的官僚士大夫的卑劣行径,歌颂了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精神和群众斗争的伟大力量,阐述了生死的价值——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答案】 ①激于义而死 ②为之声义 ③慷慨就义

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旌其所为”的一项是(  )

①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②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③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④立石于其墓之门

⑤呜呼,亦盛矣哉 ⑥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D.②⑤⑥

【解析】 ①概述五位义士死的原因,⑤是作者的赞叹,⑥陈述五位义士死到墓葬的时间。

【答案】 B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没有像一般的碑记那样介绍墓主的姓氏籍贯,而是首先肯定五人之死是“激于义”,开篇抓住一个“义”字,五人是为义献身的。

B.安葬立石以表彰五位平民的义举,在专制时代是难以想象的,足见五人之死意义重大。

C.第2段从五人的死与葬写起,突出死葬的非同寻常,进而直接抒情,表达对五人的崇敬之情。

D.11个月中,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有了结果,人们目睹了这场斗争的始末,但是对作者来说,这更是一场人生的思考过程。

【解析】 C项,“直接抒情”不正确。

文中是通过对比性的议论,突出五人的死非比寻常。

【答案】 C

二、阅读课文第3~4段,回答下面问题。

3.下列各句属于表现苏州市民伸张正义、反抗阉党的一项是(  )

①敛赀财以送其(周公)行 ②哭声震动天地

③抶而仆之 ④噪而相逐 ⑤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⑥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D.②③④⑤⑥

【解析】 ⑥是说五人的头被砍下,面色没有一点改变,不属于苏州市民奋起反抗阉党。

【答案】 B

4.下列对第3~4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3段叙述苏州市民抗暴斗争的经过,赞扬五人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

B.“众不能堪,扶而仆之”,说明阉党的所为激起了群众的公愤,是直接引发冲突的导火线。

C.第4段写五人的从容就义和苏州民众为他们收殓修墓的情况。

D.作者描绘就义时刻的细节,意在突出五人嫉恶如仇的思想品质,表现舍生取义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歌颂五人高尚的人格尊严。

【解析】 B项,缇骑按剑而问“谁为哀者”,语气凶横,是直接引发冲突的导火线。

【答案】 B

三、阅读课文第5~7段,回答下面问题。

5.下列各句属于表现五人之死的政治影响和重大意义的一项是(  )

①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②(对钩党)不敢复有株治

③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④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 ⑤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⑥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A.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⑤

C.③④⑤⑥D.②③⑤⑥

【解析】 ①是说五人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顾;④说的是周公。

【答案】 D

6.下列对第5~7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5段用类比手法,揭露缙绅的卑鄙无耻,说明五人之死的政治影响。

B.缙绅受诗书之训,“不易其志”本不该是难事,而环视国内,竟然很少有人不易志节。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C.第6段指出“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高度评价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

D.作者认为,普通百姓的正义行为能对国家政治的变化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解析】 A项,“类比”错误,这里用的是对比手法。

【答案】 A

话题:

《五人墓碑记》的思想内容到底是进步的还是有局限性的?

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有意思的是这两种意见的依据恰恰是同一个内容——义。

作者对五个人大加赞扬是因为他们“激于义而死”。

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甲:

本文是进步的。

张溥站在反对阉党、支持群众斗争的立场上,歌颂了这五个人面对恶势力时的勇敢精神,赞扬了他们的正义之举,同时看到了群众斗争的巨大力量,反映并歌颂了群众的伟大斗争,这在当时是很可贵的。

我的观点:

                                    

【答案】 (示例一)这个“义”是狭隘的。

张溥受封建思想的束缚,看不到明王朝衰颓覆亡的趋势,寄希望于“待圣人之出”以挽既倒之狂澜,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示例二)作者推崇这五个人的义举,却也流露出对“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人皆得以隶使之”的平民的轻视,这是明显的等级观念。

因此,这个“义”字便自然地带有了不公正色彩,所以,张溥的思想是带有时代局限性的。

1.写作特色

巧用对比

本文反复运用正反对比手法来突出五义士牺牲的光荣,写得极为生动有力。

首先,把五人的死同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的死进行比较,初步揭示五人“激于义而死”的意义。

其次,把五人的表现同缙绅的所作所为相比,使读者领会到五人“激于义而死”的意义极为重大。

再次,把五人的死同高爵显位抵罪的丑行对比,阐明了人们应有的生死价值观,也更加热烈地颂扬了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献身精神。

最后,作者假设五人“老于户牖之下”的情况,更是使人们觉得五人死得其所。

2.写法指导

对比论证的概念、作用及注意事项

(1)概念。

对比论证,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2)作用。

“有比较才有鉴别”,两种事物一经对比,就可以分辨出彼此间的差异。

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

因此,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比单从正面说理,论证更有力,观点更鲜明。

(3)注意事项。

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时,要防止出现两种弊病:

①生硬对比。

有些人在使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时只将两件事物照章写上,看不出其可比之处,不知为何而设;有时更是生搬硬套,令人不知所云。

②不加分析。

即不注意在比较上下功夫,未能指出其相异之处以证明观点的正确。

相比前一种失误,这更是通病。

3.迁移应用

请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为下面的文段添加论证文字,使观点得到论据的支撑。

观点:

勤能补拙。

【答案】 (示例)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

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

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

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

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

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

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1.课内素材

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缇骑到苏州逮捕东林党人、吏部员外郎周顺昌。

周顺昌为官清正,受到人民拥戴,故苏州城乡数万人为周顺昌免遭逮捕而不期群集。

当缇骑读诏书时,愤怒的群众大声喧哗,哭声四起。

平民颜佩韦率先哭讼周顺昌冤枉,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等四人亦皆求其疏救,跪乞至午不起。

缇骑持械大打出手,引起众怒,众人遂蜂拥而前,攀栏折楣,直前奋击。

事后,苏州府出动军队保护缇骑,并连夜将周顺昌解走。

城内外平民人人自危,颜佩韦等五人为保护当地群众,挺身而出,自系入狱。

临刑时大义凛然,英勇就义。

【应用角度】 “平凡与伟大”“正义”“良知”“勇气”等。

2.精彩应用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清楚地照出人间的真与伪,那些为民请命的脊梁永远璀璨地挺立在那里。

苏州城里五义士一声高呼,组成浩大的力量,欲挽既倒于风雨飘摇的明朝,虽然最终为小人所害,抱憾而死,但他们高洁的品质永远闪烁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干干净净的傅雷

①很难想象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是怎样一个古怪的夜晚!

也许那夜就像打翻一瓶墨水,整个一张稿纸没有一点洁白的地方;也许那夜狂风大作,雷霆万钧,偌大的上海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也许那夜花好月圆,竹影摇窗,与从前的夜未来的夜别无二致。

然而就在此晚,午夜已过,凌晨刚至,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馥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

②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反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皱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

傅雷的一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就像一棵笔挺的秀竹,宁折不弯。

他的夫人雍容静肃,端庄厚憨,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缠绕秀竹的春藤,温存有余。

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丽的光芒。

一对恩爱夫妻,如胶似漆,举案齐眉;但真正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恐怕自古至今也屈指可数。

贝多芬有句名言:

“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

”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

③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

傅雷和夫人临走前的9月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封仅千余字的最后家书。

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

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条分缕析,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至今读来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

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

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

正像傅雷所言:

“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

”然而作为一介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微茫的。

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他没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

“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绝不至因之而判重刑。

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

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

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

”“士可杀而不可辱”,这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

④傅雷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

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付朱人秀上缴当月55.29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表,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时期的生活费,并说:

“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

”如果说傅雷临走前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这就是唯一的遗憾,带着深深的同情的遗憾。

要送人或该还人的东西,傅雷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共13条。

最后剩下的53.30元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他们的丧葬费。

至于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

一切均有安排,毫不乱套,就像夫妻两个要出门远行,或到国外看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疏忽。

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声色,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

⑤傅雷一生脾气暴躁,因而大大小小的折磨在所难免;可是每次都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这多亏他有一个贤惠善良的妻子。

朱梅馥在家书里对傅聪说:

“我虽不智,天性懦弱,可是靠了我的耐性,对他无形中或大或小多少有些帮助,这是我觉得可以骄傲的,可以安慰的。

我们现在真是终身伴侣,缺一不可的。

”正因为“缺一不可”,如今大祸临头、在劫难逃的傅雷,不免要带上爱妻到天国走一遭了;而忠贞不渝的梅馥如影随形,甘愿相濡以沫,爱河饮尽九泉下。

这是中国文坛一则多么凄艳寒凉的千古佳话!

1.学拟题

题目“干干净净的傅雷”具有多重含义:

傅雷在政治上是清白的,没有变天思想;傅雷在经济上是清白的,仔细处理好大小财产问题;傅雷的文章是干净的,翻译作品精益求精。

2.学排比

第①段画线的文字运用排比手法渲染了悲凉的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傅雷之死的悲痛和不平。

3.学引用

第②段引用贝多芬的名言高度评价了傅雷的高尚品格。

4.学佳句

第⑤段精彩的语句写出了傅雷夫妇爱情的忠贞不渝,读来让人禁不住落泪、叹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