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6632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docx

《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docx

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

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

脊柱在体表的定位

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第四胸椎间隙胸骨角同一平面,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冯恩山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侧面和背面观:

,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

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

触抹法:

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

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

(1)颈椎棘突

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

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

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

较大,末端分叉。

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

任何人也可摸清。

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

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

长而大,多不分叉。

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

也可准确抹清。

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

唯C4棘突不易抹及。

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

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

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

应注意鉴别。

(2)腰椎棘突

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

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

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

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

(3)胸椎棘突

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棘突平。

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T7棘突平。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T6、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

(1)颈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

C1横突:

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C2横突:

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3横突:

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4横突:

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5横突:

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6横突:

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7横突:

位于上一横突之下。

也可如此定:

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抹,自乳突尖始,每隔约1.0-37.5px,即为一个横突

(2)胸椎各横突的触摸定位:

不易触摸清。

(3)腰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

L3横突:

最易触摸。

在骶棘外缘与第12肋交界处或稍下即是。

L4、L2横突:

既然L3横突可定,其上下即为L2、L4横突。

L5横突:

位于髂后上棘的稍外上方

在找脊椎部的穴道时,数凸骨就可发现穴道,不过,并不需总是都从最上面颈椎的凸骨开始数起。

因此,可利用下列的方法,找出作为基准的棘突。

  头往前低下时,脖子后面所露出的一块骨,就是第七颈椎骨。

而第七颈椎骨下面的一个背骨突出处,即是第一胸椎骨。

  若以线连结左右两边肩胛骨的下端,正好是第七胸椎骨和第八胸椎骨间的突起处。

  腰的左右边有极突出的“髂骨”(为髋骨最上部),而连接其左右侧上端之线,则为第四腰椎棘突之突起处,这也是系腰带的位置。

整脊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现代医学观点诠释先贤的经典,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推拿手法.仅供从事推拿的朋友鉴赏.

       手的练习

(1)取一根头发放在桌面上,用一张纸盖住.左右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轻轻触及头发的走行方向.反复触摸,增强手指的敏感度.以后逐渐增加纸张的数量,三指指腹轻微下压触及头发的走行方向及粗细.再增加纸的厚度,直到手指不能触及为止.

 (2)方法如上.右手离桌面约10公分,右手食中无名指的指腹从上方迅速向下戳,触及头发后,右手迅速提起.在极短的时间内,感知头发的走行和大小.左手同右.手指向下的速度适宜,防止挫伤手指关节.在练习过程中,纸张可换成布料,头发也可换成其他细小器物.

 (3)大拇指的练习.右手大拇指放在左手的掌骨或者近节指骨的背侧面,稍微施压并从近端向远端滑去,感知骨的形态和皮下组织的形态和大小.

 (4)取脊柱模型一具,用手先触摸胸椎的棘突\棘突间隙\椎弓根部\横突.用毛巾盖住胸椎继续触摸以上部位,在用折叠的毛巾盖住胸椎继续练习.逐渐折叠毛巾次数以增加厚度,达到冬季衣服的厚度即可.用(1)(2)两法触及胸椎的后侧的各个部位.依次类推,分别向上触摸颈椎\腰椎\骨盆.

    

 脊柱骨的摸法

(一)胸\腰椎的摸法 

     胸椎的棘突呈瓦状排列,棘突与横突呈等边三角行.胸椎的弯曲度约为60度.用戳法在脊柱中间从上往下反复戳摸,感知棘突连线是不是在正中线上.连续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棘突向同一侧偏歪,我们就叫脊柱侧弯.一个或两个棘突偏歪我们就叫脊柱第X胸椎侧摆.一个胸椎棘突过度向下与下位椎体的棘突间隙变小,这个胸椎的椎体就会上抬,我们就叫它仰倾,也叫抬头.反之,就叫它俯倾也叫低头.如果发现一个棘突向左偏歪后,你就会在棘突的右侧根部触摸到隆起的椎弓根.从根部向外约两指出触摸到隆起的横突.我们认为椎体发生了侧旋.吻合的上下关节突位置关系发生了改变.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小关节半脱位.椎体间就形成错位着锁,以维持脊柱生理的代偿功能.抬头\低头\侧旋\侧摆不是单独发生的,都是从不同轴向描述的胸椎的运动状态,要有清醒的认识.只有找到胸椎运动的轴向,才能找到纠正错位的力的方向.胸椎在纵轴上的也会有前后运动,胸椎向前移位,脊柱表现为下陷.胸椎的弧度变大.多个胸椎向后发生移位,脊椎表现为后凸畸形,也叫驼背.胸椎的弧度边小.腰椎的摸法同胸椎.腰椎的前移位叫滑脱,后移位叫腰椎变直.

(二)骨盆的摸法

      骶骨在六个轴向上均可运动.骶骨先摸上位骶中嵴,依次触摸中间骶中嵴和下位骶中嵴.在下腰椎X光侧片上,腰骶角增大时上位骶中嵴向前方移位,下位骶中嵴向后移位.我们称之为骶骨点头.上位骶中嵴触摸不清,下位骶中嵴触摸时隆起.腰骶角减小时,上位骶中嵴向后方移位,下位骶中嵴向前移位.触摸时上位骶中嵴明显突起,下位骶中嵴下陷.这是骶骨在横轴上的运动形式.在纵轴上同样有旋转运动,在X光片上是不容易发现的,骶骨左旋时,右侧骶骨粗隆\骶外侧嵴隆起,触摸时应手,感觉明显.右旋时相反.骶骨在斜轴上的运动,也有左右翻转运动.骶骨向左侧翻转时,左侧骶骨粗隆下限,不宜触及,右侧骶骨下侧部突起明显,并伴有强烈的触压痛.骶骨向右侧翻转时情况相反.颈椎的摸法较为困难,故另述

第1、2颈椎的摸法

 颈椎的形态各异,结构不同,棘突变异较大,重要的神经血管在此经过,触摸困难,因此另述.

 第一颈椎的摸法 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两臂向前弯曲,两手掌重叠放在床上,额部枕在双手上,颈部略向上弓起,自然呼吸,全身放松.术者端坐,面向患者,两手放在患者头枕部,两手中指分别触摸两侧的乳突.再向下向外约0.5公分,轻轻用力触摸,即可摸到第一颈椎的横突和横突的前部,此时感觉两侧横突的长短\高低.以此判断第一颈椎是不是发生了侧摆或旋转.两手指沿两侧横突向内触摸,触摸到隆起椎弓的后侧,还可以触摸到隆起的筋.颈椎触摸的力度要合适,不可用过力,更不能盲目触摸.

 第二颈椎的摸法医患体位同前,在颈部后侧中间可以触摸到分叉的棘突,并不做为重要的标志.继续向外可以触摸到颈椎弓跟的后侧,再向外触摸到第二颈椎的横突和横突的前部,此时感知左右两侧横突长短高低,静心感知附近的筋的变化.以次判断第二颈椎的运动形式.

 在颈椎X-光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变化.钟士元在魏征龙丛花的基础上,对颈1的错位给予清晰明确的分型,可以借鉴.

 第一二颈椎错位可引起头面部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头昏眼干视物不清晰失眠健忘的病症.

第3、4颈椎的摸法 

 第3、4颈椎的棘突较短,排列紧密,触摸困难.医患体位同前.

  

(1)术者两手中指在第2颈椎横突向下触摸,就可以摸的34颈椎的横突,向前触摸的34颈椎横突的前部.以次判断34颈椎是不是发生了侧摆或旋转.

  

(2)术者两手中指在颈部后侧,轻轻拨开后群肌肉,并向中线挤压,就可以触摸到棘突根部,向外触摸到横突的后侧的根部,如果34颈椎发生了错位,在这里还可以摸到隆起的筋.

 (3)术者两手中指在颈部后侧,轻轻拨开后群肌肉,并向中线挤压,轻轻向下连续触摸34567颈椎的横突时,你的脑海里就会出现火车道的印象.此时可以感知整个颈椎有没有发生反弓变直侧弯.

 第34颈椎出现问题,可引起咽部异物感牙疼咽喉炎等症状.纠正错位的34颈椎,咽部的一些异物感,可以立即消失.

第5、6、7颈椎的摸法

 

(1)医患体位同前.基本手法同前

 

(2)567颈椎的棘突逐渐变大,是可以触摸到的,棘突间隙也逐渐清晰.从两棘突间隙的大小也可以初步判断颈椎是不是发生了仰倾或俯倾.从两侧的横突长短高低判断颈椎是不是发生了侧摆旋转.在一个水平面上,触摸相邻两个颈椎的横突时出现了台阶感,那么其中的一个颈椎必然发生了错位,这是一个特征.下位颈椎错位时,隆起的筋表现较为明显,更容易触摸.

 (3)第7颈椎的棘突最大,是重要的骨性标志.在颈椎病患者中,以第7颈椎的棘突作为标志却容易出现错误.远不如以横突定位准确.这一点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腕骨踝骨的摸法

 

(1)取一张腕骨踝骨的局部解剖图谱,反复观看牢记解剖关系.

 

(2)用左右手拇指在自己身上,经常反复触摸每一个骨的形态,细心感知骨与骨之间的缝隙的大小.

 (3)仔细触摸每一块骨表面筋的形态,为腕关节\踝关节整复做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