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6608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docx

《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docx

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

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

  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真实目的和内在驱动力。

它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他们是否能以积极的、正确的行为向党组织靠拢,直接影响到新党员的质量和党组织的纯洁性、先进性。

因此,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时,首先要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三篇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

  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一

  5月21日下午,我应太原市教育局之邀,以“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题,给太原市教育系统的入党积极分子上了一堂党课。

经整理发帖于此,

  再过一个多月,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了。

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是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而励精图志、艰苦奋斗的历史。

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章是指引全党的旗帜和党的根本大法,是规范和制约全党行为的总章程,也是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根本标准。

每一个有志于入党的积极分子,都应当学习党的章程,执行党的决议,履行党员义务。

而首先应当端正入党动机,明确入党是为了什么,解决好思想上入党的问题。

  现实中,有的同学认为党员光荣,入党在同学、亲友面前有“面子”;有的同学因为父母和亲属都是党员,觉得自己不入党说不过去;有的同学为了毕业后找个好工作,到单位受重用、提拔快;还有极个别同学则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

这些想法,都是不符合党章要求的。

正确的入党动机,应当体现在为党的理想和事业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

xx在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座谈时,要求当代大学生“在党的领导下,以执著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下面,我按照的要求,结合当前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讲一讲学习党章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坚定理想信念,把祖国前途作为个人前途的基石。

  党的xx大报告强调,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

党章明确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xx同志也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强大精神支柱,对理想信念坚贞不渝是我们党的强大政治优势。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历来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力量源泉。

理想和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也是指引人生的灯塔。

一个没有理想的党员,不可能发挥先锋战士的作用;一个没有理想的民族,不可能赢得未来。

温家宝有一首题名为“仰望星空”的诗,他在诗的序言中说,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他希望青年学生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仰望星空”,就是要有理想信念。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英雄人物为什么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

在和平建设时期,许多先进典型为什么在公与私的严峻考验面前,不为各种诱惑所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广大共产党员为什么在大灾面前不低头、大难面前不弯腰,始终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奋战在最前线?

答案只有一个,这是理想信念所显示的强大力量。

正因为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他们就能站得高,看得远,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就能在“生与死”、“公与私”的严峻考验面前,表现出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高风亮节。

相反地,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些叛徒们,和平建设时期的那些腐败分子们,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放松世界观的改造,背弃理想信念,思想蜕化变质而走向反面的。

  这就告诉我们,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

共产党员丢掉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就等于丢掉了共产主义者特有的灵魂。

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才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

  中华民族的先贤们把人生所追求的信仰和境界称为“安身立命之所”。

2500多年以前,孔子向身处乱世的弟子们提出要求: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泰伯》)笃信就是忠实地信仰。

孔子说:

“要忠实地信仰我们的道,勤奋地学习它,誓死捍卫它。

”他关于君子要信仰坚定,勤奋好学,要用生命来捍卫信仰的思想,对于形成中华民族勤学尚德,追求真理,人文日新的精神,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孔子还说: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道,是中华文化的最高范畴,或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或指事物的法则、规律,或指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它是学问的真谛,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真理。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假如我早晨得知了真理,即便晚上就死去,也是值得的。

这虽然是极而言之,但却表达了他执着而迫切地追求真理的心情。

孔子还为自己和学生规定了一个生活的方向,就是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的坚定信仰,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向往。

先贤们所追求的“安身立命之所”,我们现代人叫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是“精神家园”。

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人生信仰,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就有了主心骨,有了前进的方向,他的人生就会充满阳光,生命之树就会常青。

  在这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斯诺的《西行漫记》记载了毛泽东关于个人信仰问题的一段谈话,他说:

“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严峻形势,坚定地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巴金先生也说过,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在中华民族争取解放、走向复兴的风雨征程中,有许许多多英勇的战士,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为他所选定的目标奋斗不息。

无数革命先烈面对敌人的屠刀,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方志敏就曾庄严宣告: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在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油井井喷的突发状况,为了保住钻机,“铁人”王进喜不顾左腿重伤毅然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就因为“我是共产党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当代保尔”张海迪,5岁时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抱定“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自学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以及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为了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她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邓小平同志曾亲笔题词:

“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张海迪成为青年楷模、道德力量。

20xx年11月,她当选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这就是支撑张海迪顽强地同命运抗争,一步一步,艰难而又扎实地走向辉煌的坚定理想信念。

她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青年人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会有光明灿烂的人生。

正如温家宝在和清华大学学生座谈时所说,青年的前途离不开国家的前途,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将会给青年创造用武之地。

没有国家的前途,也就没有青年的前途。

同时,国家的前途也离不开青年的前途,国家的希望就寄托在青年身上,没有青年的牺牲和奋斗精神,国家也是没有希望的。

  青年学生正在成长时期,面对人生,面对社会,大家总是在反复追问:

人为什么要活着?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重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名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正是这句体现人生信仰的名言,以其无穷的力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使他们懂得了人生的价值,明确了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从而坚定了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人生方向。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西方敌对势力也千方百计用他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来腐蚀我们的党员和干部。

这种情况告诉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需要做出新的艰苦努力。

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和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理想信念教育。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中,我国经济获得了长期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历史充分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它还将继续证明,只要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都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体现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上,体现到坚持全面发展、立志成才报国上。

  当代青年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呢?

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基础上的。

因此,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正确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在任何风浪、困难和曲折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辩明前进方向,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动摇。

加强理论学习,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就是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要深入学习和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

通过学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真正搞清楚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而在学校期间打好基础,学好本领,将来自觉地投身到祖国现代化的宏伟事业中去,把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用理想信念的明灯照亮自己人生的道路。

  二、增强党员意识,把争当先进作为争取入党的前提。

  党的xx大报告强调,要增强党员意识,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

党员意识是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重要前提,是执政党建设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什么是党员意识?

党员意识就是先进性意识。

共产党员是一个光荣的称号,其所以如此,说到底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我们讲党员意识,就是要使广大党员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当代大学生争取入党,一定要把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沉甸甸地装在心里,一定要注重实际行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认真履行党员的各项义务,遵照党章规定,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时时、处处、事事走在群众的前头。

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最直接的体现,是让党的先进性在岗位工作中闪光,立足本职岗位,创造一流业绩。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就是要按照xx同志在清华百年校庆上的讲话要求,“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党员意识也是责任意识。

所谓责任,就是自己分内应该做的事情,是每一个公民作为社会的人应有的价值观。

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祖国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

共产党员更应该强化责任意识,以自己的党性、良知、信念和觉悟,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负责。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把责任看成负担,认为担责任太劳累,人生在世,不如“潇洒走一回”;有人把责任看成束缚,认为讲责任限制个性发展,幻想不受任何约束地实现个人自由;也有人把责任看成单方面的付出,认为讲责任吃亏,说什么“别人对我不负责,我对别人负责太傻了。

”等等。

我们必须清除这些错误认识,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要勇于承担责任而不逃避、推卸责任,要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在敬业尽责中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党员意识更是使命意识。

xx大报告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生命。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继续承担好这个历史使命。

”使命意识是责任意识的升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当我们把个人的责任与坚定的理想信念、祖国的前途命运、人民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责任意识就升华为使命意识。

“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亮对待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佳句。

  这些志士仁人面对天下兴亡的大事,挺身而出,尽忠职守,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他们的思想薪火相传,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全国各大媒体推出的“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就是杰出的代表。

他们那种为国家、为民族勇敢担当的使命意识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光照千秋,永远激励着我们。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就应当具有这种强烈的使命意识,以自己毕生的精力,为实现党的崇高历史使命而努力。

  三、注重道德修养,把奉献社会作为立身做人的根本。

  青年时期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情况下,处在人生起步阶段的青年,更要注重培养优良品德,解决好立身做人的问题,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道德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道德、重视操守的民族,历来认为“德”是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国家的立国之基。

中华文化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立德是第一位的。

中华文化还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说明道德修养特别是为政者的道德修养,是直接关乎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大事。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于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和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她的身上,既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展现着具有当今时代特征的更高境界的精神风貌。

20xx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

20xx年,xx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xx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希望当代大学生“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

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就要带头实践“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现在确有一些同学认为,道德修养方面的问题是“枝节问题”,没有必要小题大做。

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当前,青少年犯罪现象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分析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往往是从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开始的。

因此,我们学习贯彻党章,积极要求入党,一定要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一个重点。

  加强道德修养,对于当代青年学生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要认真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xx同志指出,“我们党87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史”。

“中国共产党人最博大的爱就是爱人民,最深切的爱也是爱人民,最真挚的爱还是爱人民”。

这种爱,就是共产党人道德品质的核心。

  加强道德修养,还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个方面,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古往今来,只有那些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成为品德高尚、精神充实的人。

可以说,对人民的爱和奉献是一个人道德情操最崇高的体现。

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既尊重个性、承认物质利益,更倡导互助友爱、崇尚奉献精神。

xx同志在清华百年校庆的讲话中,要求当代大学生“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

”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处理集体和个人、奉献和索取的关系,片面强调个人设计,过于追求个人利益,他的人生道路只会越走越窄。

我们大家要带头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多做关心集体、热心公益、扶贫济困、见义勇为的好事,真正尽到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总是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这样做,就不可能摆正自己与社会的位置,不可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其结果只能是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孔子告诉我们的正确态度是:

“不怨天,不尤人。

”我们对人对事,要多从自己方面找原因,多要求自己,多充实和提高自己。

一个人,只怕自己没有真才实学,而不要怕别人不了解自己。

我们刚才讲到张海迪,她5岁时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了。

假如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有的人可能会想,老天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

有的人可能会想,命运为什么偏偏要这样捉弄我?

也有的人可能会想,父母为什么给了我这样糟糕的体质?

如此等等。

有些年轻女孩,自己相貌差一点,也要埋怨父母一辈子,父母能决定这样的事吗?

但是张海迪不是这样,她既不怨天,也不尤人,而是自信、自立、自强、自尊,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她战胜了困难,获得了成功。

今天在座的学生,或者是今年,或者是明年,后年就要面临就业的问题,却偏偏遇上了就业困难的局面。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希望大家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怨天,不尤人”,多从自己方面找原因,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从实际出发调整自己的就业目标和思路,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又适应社会需求的路子来。

  第二个问题,要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总是见利而忘义的话,那么就难免会陷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泥潭。

孔子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被有些人误解为“君子讲的是义,小人讲的是利”,这是不对的。

这个“喻”字,指的是通晓、明了。

孔子这句话是说,一事当前,君子所明了、考虑和顾及的是义;小人所斤斤计较的是利。

在义与利的关系上,要“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然后取”,取之有道。

因此,我们在看到可得之利时,首先要考虑它是不是合乎道义,自己该不该得。

利益和富贵是人们都希望得到的,我们并不反对人们谋求正当的利益和愿望,而是反对那种见利忘义的行为,是那种不合道义而得来的富贵。

义字为先,义利相济,是正确处理义与利之间关系的准则。

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定要坚持这个原则,既要保护人们合法的利益,又要反对那种损人利己、谋取不义之财的行为。

  第三个问题,要处理好苦与乐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吃不得苦,那就难免被困难所吓倒,成为经不起风浪,抗不住压力的懦夫。

同学们都有“科学发展、成才报国”的美好愿望,温家宝曾经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谈心。

他告诉同学们:

要做到成才报国,前进的路并不是平坦的,如果没有深刻的觉悟,拿不出刚毅的意志力,下不了艰苦卓绝的功夫,做不好脚踏实地的准备,就不可能实现自己所期待的目标。

在这里,温强调了四点:

一是要有觉悟,二是要有毅力,三是不怕吃苦,四是脚踏实地。

他说,我相信同学们在人生的摔打中会做到这四点,会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成才报国的理想。

  加强道德修养贵在学习,贵在自律,贵在知行统一。

道德修养是人们为了培养优良的品质而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

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一是要加强学习,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

二是要自省自律,强化自我约束。

无论在学习、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包括在一些小事细节上,都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要讲道德、讲原则、讲人格、讲正气,要明是非,辨善恶,知美丑,自觉抵制各种落后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知行统一的人,表里如一的人。

  四、坚持勤奋学习,把真才实学作为人生进步的阶梯。

  古人说: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

基,就是基础。

一个人,不管是立身于哪行哪业,都应该以学习作为基础。

学习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在安身立命的诸多本领中,勤奋学习、善于学习是最为重要的。

xx在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谈时,就引用了这句名言,他说: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

一个人能有多大发展,能为社会作多大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抓得紧不紧、知识基础打得牢不牢。

”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又指出:

“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

”大家一定要牢记的嘱托,把学习当作首要任务,扎扎实实地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一代伟人毛泽东,是个终生与书为伴的人。

他说:

“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经世致用、读书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良传统。

走上革命道路以后,便自然而然地将读书运用到救国、治国,治理天下的革命实践当中。

他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明确指出: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817页)他反对学而不思的陋习,强调学思结合,善于独立思考。

他酷爱读史,写下了大量批注,妙语联珠,风趣而有哲理,展示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研究和独到见解。

  他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史书中鉴取历史兴亡之道,推陈出新,阐发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和为政方略。

毛泽东反对闭门求学,赞赏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之道,主张不但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向社会实际学习。

他多次批评一些领导干部不调查、不研究,下车伊始就哇啦哇啦的不良作风,号召大家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以此洗刷唯心精神。

他强调搞调查研究要有眼睛向下,不耻下问的态度,不要只是昂首望天。

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

毛泽东反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他说: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523页)这正是毛泽东一生的光辉写照。

在青年时期,他为了锻炼毅力在街头读书,以求闹中取静;在革命战争最艰苦、最紧张的环境中,他依然没有放弃读书。

他一生涉猎之广博,钻研之精深,运用之灵活,无人可比。

毛泽东嗜好读书,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读的最后一本书是《三木武夫》,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顽强地看了几分钟就又昏迷过去了。

他几乎是在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

书,伴随毛泽东度过了他那波澜壮阔的一生。

读书学习,是他坚定革命信仰,寻找救国真理,成为一代伟人的阶梯。

这样的学习态度和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于人生来说至关重要。

培根在《论读书》中说:

“读书在于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