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6507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医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医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医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医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医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医改.docx

《新医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医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医改.docx

新医改

第五节:

2009年的新医改方案

一、新医改方案出台的背景及历程

(一)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家对看病难这一民生问题的重视

深化医改是我们国家政府重视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尤其是在当前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们国家影响的形势下,中央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指导下,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今后三年投入8500个亿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困难,来做好医疗的保障,让人民群众少得病,我想无论是对于人民的福祉还是对于刺激经济、拉动内需都有特殊的、非凡的意义。

(二)政策发展进程

1980年

《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出台

1990年

医改大争论

2000年

确定实行医药分业等几项原则

2005年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称“市场化非医改方向”

2006年

医改基调已定;年底出台新方案

2008年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布

2009年1月

审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三)总结以往医改中存在主要问题

1、将医院推向市场化的初衷没有错,但存在一定问题

80年代刚刚起动卫生改革的时候,当时最主要的矛盾是缺医少药,是资源奇缺,是体制僵化,是效率低下,当时的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发展卫生事业,壮大卫生资源,改善医疗服务。

但是在当前,当时那种经济极端薄弱的情况下,靠什么发展呢?

完全靠政府不行,我记得1980年的全国财政收入1100亿,当年的卫生的投入,只有50亿,靠50亿要解决全国,那时候恐怕也有10亿多人了,医疗卫生问题不可能。

所以当时的卫生的改革,我觉得,我起一个名字叫做效率主导性,就通过提高效率来促进卫生的发展,扩大医院的自主权,把医院推向市场,希望医院通过在医疗服务中能够壮大自己,发展自己,我觉得这是当时的改革所解决的重点问题。

这个导向你说它对不对呢?

现在看来好像有些问题,但是我觉得,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从当时的客观环境来讲,我认为是对的,因为没有一些基础条件,没有这个庞大的一个医疗卫生队伍,什么样的再好的体制,也不会体现的,为群众这个医疗保健服务上,经过这20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卫生事业的面貌确实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医疗市场化导致看病贵是改革缺陷

其实在2003年以前,大家也都意识到了,这个医疗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尽管它发展得很快,但是有一些非常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一城乡差距扩大。

因为它是个市场导向,医疗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都要往那些大城市,大医院去集中。

而农村和社区长期发展不起来,政府的投入跟不上,它本身的自我发展能力又很弱,所以它很难为群众提供一些令人满意的服务,群众意见很大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群众已经不会满足于上世纪70年代那种,“一把草、一根针”的那种服务的方式了。

他要追求更好的服务条件,更先进的基础设施,但是在农村找不到,社区也没有。

大家都要长途跋涉的到大城市来就医,就非常非常难。

再一个惠及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直没有建立起来。

只有城市里的职工,还有一些干部,他有老保医疗、有公费医疗,后来又发展成基本医疗保险。

但是城市的普通居民,广大的农村居民没有保险。

可以说在这次改革启动之前,应该说,这个80%的居民是靠自费来看病的,这是前一段改革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2、药品监管方式垂直才能公正

从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角度来说,卫生和药品监管一体化这个有助于医与药之间的合作沟通,这是有好处的。

省以下药品监管的垂直,转化到同级的地方政府。

这个问题要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它有利于加强地方负总责这么一个原则。

就是地方政府,你要切实承担起责任来,我们把权力都给你了,你现在没有任何推托的可能。

你看奶粉出问题了,你说那是质检局管的,质检局省以下垂直的,市长根本管不了他们。

其实大家只有分工,只有责任,你不能够以谁管,我能不能管到你的乌纱帽来决定我有没有责任。

但是,必须要考虑一点,药品这个行业它的一个特殊性,药品这个行业它是一个安全性的监管,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吃的任何东西,都不可能说你吃点带毒的东西吧,不可能。

只有药品是这样,给你的时候就告诉你有副作用,对你身体一方面可以给你治病,另一方面又可以致使你得病的,这就是它的特殊性。

所以它的技术要求非常高,也就是说我们药品监管,我不认为我们扩大了稽查队伍,扩大了多少持法人员,似乎就是加强了药品监管。

一,它并不是用肉眼可以看到的。

它必须交回到实验室,拿出检验的数据。

药品的监管,它更多的是要对数据负责任。

也就是说,我们说这个药品质量不合格,凭什么说它不合格?

你要拿出检验数据来。

那么数据靠谁?

靠实验室。

所以当大家对这个事情本身的物质负责的时候,那么你就会发现,它越是垂直的,越是公正的。

它不会受地方政府的干扰,因为这种管理方式不对人负责,只对这个产品负责。

省以下,如果需要在行政职权上要由地方政府管理的话,最起码的一条底线,它的药检机构应当是垂直的。

那么回过头来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美国的各个州,它可能是不同的党派在做州长,它可能有本州的宪法,它可以对联邦政府的很多的决定,认为它这儿是不能实施。

但是美国这么一个联邦制的分权的国家,它仍然是全国只有一个药品监管部门。

各个州的都是它的办公室,是它的分支机构。

再看看欧盟,欧盟25国,现在它们都是主权国家。

欧盟自身现在还不是一个国家,它是一个政治实体,但是欧盟25国,它的药品欧盟要是批准了,那么25国就不再审批了。

也就是说你要是想进入欧盟的话,就像我们现在到欧洲,拿一个签证就OK了。

它的国与国的边境,都已经模糊了。

而我们呢,我们现在省与省要分清,市与市要分清,县与县要分清,它和整个的一个经济全球化,现代社会的管理是不吻合的。

那么我们否定一个事情的时候,要比建立一个事情的时候,更要审慎的去研究,更要理性的去研究。

所以这里不是一个张三李四的职务问题,这是一个监管规律的问题。

我们怎么去发现它、怎么去掌握它、怎么去遵从它,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3、看病难源于大小医院资源供求不平衡

现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集中在大医院,大医院从这个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就是一个供给不足,大医院我们现在的发展模式实际是有问题的,根据医疗服务发展来讲,大医院这几年注重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大量的钱投进去以后买高精尖的设备,去学很多新的技术,以前很多看不了的病都解决了,但是他的服务能力并没有扩大,以前是一千张床,现在可能还是以一千张床或者稍微扩大一点。

门诊量可能比以前有增长,但是跟老百姓的需求比起来还是有问题。

大医院也有模式,但是很少到外扩张,比如兼并小医院,到某地开分院等等这种方式,像这种方式没有。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都集中在大医院。

但是政府给出的答案是我们要建小医院,这里面就有个很矛盾的东西,矛盾的东西在什么地方?

小医院的供给是充足的,我去了以后就可以看,我不用等。

甚至很多医生、护士坐着等病人,供给过度的时候政府还要花大量钱去投入,这样会造成很多新的浪费。

所以,一种解决办法是引导老百姓到小医院看病,但是引导有时候非常难。

引导一个人的行为,比如说你习惯到一个商店买东西,政府说那边新开了一个你到那边去买,不是强制性,引导也行,你觉得那个商店没有吸引我的东西,我肯定不会去的。

既然这样为什么现在的医改还要去建小医院呢?

我认为那个地方有人,有人肯定会得病,得病得有地方看,还是这种模式。

但是他没想到今天的社会发展以后,很多地方有高速公路了,交通非常方便了,北京最远的郊区到中心城区也不超过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

我们做过调查,老百姓得病的时候最关心的就是你能不能给我看好病,我有病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小医院虽然在我门口,但是我认为你解决不了我的问题,我是肯定不会去的,你政府再说给我多报销点,有什么药,除非我是慢性病,知道用什么药会去拿。

但是真正得病的最重要的是治好,因为我不知道要吃什么药,所以我会去大医院,我先搞清楚了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去大医院的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是小医院解决不了才去大医院的,他肯定有自己的原因。

所以政府不能说老百姓就错了。

4、医生“走穴”是必然趋势

新医改方案鼓励医师多点执业,曾引起不小争议。

殷大奎表示,国际通行医生多点执业,而且这样做既能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也能减轻病人负担,增加医生收入,“医生‘走穴’很难堵住,多点执业是一种必然。

”他认为,多点执业会给医院管理带来难度,这将是摆在广大医院院长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二、2009年新医改方案的主要内容

国务院2009年4月6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这是一部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远大目标的纲领性文件。

从今年起,中国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卫生服务。

《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意见》全文13000余字,共分六个部分: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

(2)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

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总结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医药卫生发展规律和主要矛盾;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地方积极性,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3)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

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

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4)坚持统筹兼顾,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

从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等各方利益,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既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机制,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医药卫生事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既注重整体设计,明确总体改革方向目标和基本框架,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

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四大体系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协调发展。

1、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3、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

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4、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

(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完善医药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

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

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

中央、省级可以设置少量承担医学科研、教学功能的医学中心或区域医疗中心,以及承担全国或区域性疑难病症诊治的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县(市)主要负责举办县级医院、乡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余公立医院由市负责举办。

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公共卫生机构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按照承担的职责任务,由政府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工资水平和经费标准,明确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人员准入,加强绩效考核,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

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卫生投入责任。

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

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

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

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

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

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及项目、定价原则及方法;省或市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定基本医疗服务指导价格。

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扣除财政补助的服务成本制定,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

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的服务,实行分级定价。

规范公立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研究探索按病种收费等收费方式改革。

建立医用设备仪器价格监测、检查治疗服务成本监审及其价格定期调整制度。

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

强化医疗卫生监管。

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城乡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快制定统一的疾病诊疗规范,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准入和运行监管。

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安全、职业危害防治、食品安全、医疗废弃物处置等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管。

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

推进医药卫生科技进步。

把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努力攻克医药科技难关,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技术保障。

加大医学科研投入,深化医药卫生科技体制和机构改革,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加快实施医药科技重大专项,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制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在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力求新的突破。

开发生产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器械。

广泛开展国际卫生科技合作交流。

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

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

完善卫生法律法规。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立法,明确政府、社会和居民在促进健康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健全卫生标准体系,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与协调。

加快中医药立法工作。

完善药品监管法律法规。

逐步建立健全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比较完整的卫生法律制度。

(五)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

为使改革尽快取得成效,落实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着力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按照让群众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的要求,2009-2011年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到全国所有困难家庭。

以提高住院和门诊大病保障为重点,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

做好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

完善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机制。

有效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

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险报销的体系。

2009年,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和配送;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

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

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用3年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

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完善补偿机制。

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为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进一步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到2011年不低于20元。

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生病。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

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

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大力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努力让群众看好病。

(六)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加强宣传,正确引导。

三、解析新医改方案(五大看点)

指导五项重点改革的文件——《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也将随之发布。

为保障上述五项改革,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解决“看病贵”问题

主要内容:

1、未来3年,国家将使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主要指城镇非就业人群)医保和新农合三大公立医疗保险的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

(医改覆盖面)

2、2010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

两项医保的最高报销水平(即“封顶线”)已经锁定,为人均收入的6倍。

 亮点:

1、加大对尚未纳入医保人群的关注,如国家将增加投入重点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及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包括农民工)的医保问题;

2、大学生被纳入医保。

 分析:

破解“看病贵”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控制药价,而是在建起医保制度后,把报销水平提上来,让大家觉得看病相对不贵。

数据显示,新农合目前补偿率还不到30%,按国际惯例,补偿率提高至70%以上才能真正成为有效的医疗保障制度,未来投入仍有很大空间。

扩大医保覆盖面是医保改革的首要任务,它能使更多的人在看病时自费的比重降低。

方案最终版扩大了医保的覆盖面,大学生被纳入其中。

多数高校里计划内招收的大学生享受公费医疗,扩招生则参加商业医疗保险,这些保险与大学捆绑,使得“高校成为保险代理商”。

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这意味着今后大学生得自己缴费,不再享受公费医疗的“好处”。

同时提高了医保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更多的人群将能享受医保带来的医疗费用风险分摊好处。

(详解)新医改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要把大学生从原来的公费医疗中挪出去,大部分人认为这个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大学生本身现在上学贵,各方面都很贵,而且他们还没有收入,学生要是得了什么病,原来是由学校承担的,现在完全由父母承担,又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

以前计划内招生的大学生有公费医疗,大学生生病比例非常高,给的比例是非常少的,但是大学生有保证,公费医疗,自费也要20%。

公费医疗整个医保把所有大学生,不管计划内的,计划外的,还有民办的大学生全部纳入进来。

纳入进来大学生所交的费用也是很少的,这跟医疗保险一样的,比如北京医疗保险企业是工资收入的9%,个人只交2%,还有一部分如果有亏损的话,政府财政给补。

大学生基本上也这样。

比如总费用一千块钱,大学生可能就交二百块钱左右。

这样保你达到一个什么水平,大部分还是政府财政或者通过学校给你补的,不是像大家想的所有费用都是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