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 人教版B卷 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6434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 人教版B卷 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 人教版B卷 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 人教版B卷 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 人教版B卷 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 人教版B卷 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 人教版B卷 附答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 人教版B卷 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 人教版B卷 附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 人教版B卷 附答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人教版B卷附答案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人教版B卷(附答案)

班级:

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

题号

知识基础

积累运用

口语交际

阅读

习作

总分

得分

试卷说明:

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用“______”标出不同类的词。

(1)蒙古包民居竹楼四点金四合院

(2)京剧藏戏黄梅戏越剧戏剧

(3)虚伪夸耀勾当当机立断

(4)平易近人和颜悦色斩草除根循循善诱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

2.孰为汝多知乎?

汝──

3.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严峻──

4.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见微知著──

3、下面的词语书写有对有错,对的在括号里打“√”,有错的在错字上打“×”,并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1.凝然()摸仿()遮挽()沽萎()勿忙()

2.支体()名义()优稚()堂惶()甜密()

3.予备()稀奇()元霄()面俱()枚瑰()

4.白瓷碗()诳天桥()小园圈()黑糊糊()辩是非()

4、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成为了一种文化。

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带有“龙”字的成语,都表示赞颂和祝福。

5、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心(   )肉()(  )(  )如洗(  )(  )安席   

(   )(  )望重  可见(   )()(  )(  )石出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

1、辨析选择。

1.朗读、说话都要注意语句的语气,请选出语气最重的一句。

(      )。

A.明天的会,你一定要参加。

  B.明天的会,你不去不好。

C.明天的人,你非去不可。

    D.明天的会,你能不参加吗?

2.一位总统候选人在竞选辩论中对他的对手说:

“挣钱的办法有成千上万种,但只有一种是诚实的。

”对手问:

“哪一种?

”他回答:

“正好是您不知道的那一种。

”他通过这些话讽刺了对手什么?

(     )。

A.知识贫乏  B.不会挣钱  C.缺乏诚信  D.孤陋寡闻

3.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与语境不符的一项是(     )

A.向日葵花是骄傲的,快乐的;萝卜花却那样谦卑。

B.不知道为什么,原来挺敞亮的店堂变得特别黑暗了,牌匾上的金字也都无精打采了。

C.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心情无比舒畅,几只蝴蝶在菜花地里欢快地飞舞,树枝上的小鸟彷徨流浪。

D.常听一位老人说,每逢春秋两季,月圆的时候,你要是心细,有时会听见长城上发现很低很低的声音,像吟诗一样。

老人说:

这是长城在唱歌,唱的是古往今来的英雄好汉。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王冕的诗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表面上写墨梅,实际上借花喻人,寄托着诗人的高尚节操。

B.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实际上是劝皇上,希望他能下决心改革,打破常规起用有才能的人来振兴国家。

C.王翰的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现的是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极生活态度,基调悲凉,伤感。

2、根据提示或情境填空。

1、把下面的名言或诗句补充完整。

(1)言必信,()。

《论语》

(2)()全不怕,要留()在人间。

(于谦)

(3)()一更,()一更,聒碎(),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

2、我很喜欢旅游,每到一处总免不了感慨一番。

攀上闻名于世的泰山之巅,我不由得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漫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我禁不住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古诗句;月夜散步,品尝着春山月夜空旷宁静之美,我不由得想到王维“,”。

的绝妙诗句。

3、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许多老师对我们倾注了满腔的热血,你由此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名言(诗句),以此表达你对老师的热爱和赞美。

3、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1)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     )。

(2)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     )。

(3)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     )。

(4)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

4、把下列句子整理成通顺的一段话。

()我们在一块大礁石上,把一张张绑有诱饵的虾网放上压网石,按顺序抛下去。

()等了一会儿,该起网了。

()我和小伙伴盼盼、陈坚三人扛着吓网,兴致勃勃地道海边捕虾。

()然后,我们便在礁石上坐下来,一边等虾进网,一边观赏大海的景色。

()在虾网里,有欢蹦乱跳的虾,还有一只张牙舞爪∕的黄闸虾。

()“哗……哗”,大海出现在我们面前了,海浪打在岸边溅起一朵朵白色的浪花,像一块巨大的地毯上镶着白色的花边。

()我提起一张网,提的又轻又慢,网一离开水面我们就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了。

三、口语交际(每小题6分,本题共计6分)

1、在你的身边是否有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发生,请举例子并就这一例子谈谈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每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

1、古文欣赏。

伤仲永

<北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

“他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

“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xuàn)卖之事,母曰:

“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

“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译文>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

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

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

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

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

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

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1.“孟母三迁”这则故事广为流传,它可用一成语来说理,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请作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仲永的父亲和孟子的母亲的教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而/益精B、其父名/在军书

C、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D、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少()

(2)市()

(3)数()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有文气,就有灵魂;人有文气,就有气质。

“文苑”文学社决定开展“文气从哪里来”的探究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春节期间,湖南岳阳楼景区推出优惠活动,游客背诵出《岳阳楼记》,可以免费领取价值80元的景区门票。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一时间书声与掌声此起彼伏,文学名篇与亭台楼宇交相辉映。

在现场,大家边排队边捧着书本和手机突击背诵。

截至大年初六,共6000人通过背诵登上了楼,好多家长特意带着孩子从外地赶来参加活动。

通过背诵获得门票最年长者84岁,最年幼者才4岁。

【材料二】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被视为天上文曲星下凡,到他山东高密老家参观的已有上万人,莫言老家屋边的草、地里的菜,都给人揪去了,抠墙皮、挖砖块的也不少,据说是想沾沾莫言的“文气”。

1、(《文苑》主编打算采用【材料一】发一则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莫言的父亲打电话说:

真的受不了了,家里墙皮都快抠没了。

请你替他们家拟写一条标语,有效引导游客行为。

 

3、文气究竟从何而来呢?

《文苑》主编希望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则短评。

(60字左右)

 

五、习作(本题共计30分)

1、习作天地。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曾有过这样的一句话:

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你的经历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围绕把“?

”拉直变成“!

”的思考,写一件发生在你或周围人身上的故事吧!

要求:

1、题目自拟,书写规范整洁

2、语句通顺流畅,内容具体、条理清晰、感情真挚

3、文中勿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不少于400字。

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四点金,藏戏,当机立断,斩早除根

2、援──拉汝──你

严峻──严厉,严格或苛刻严峻的形势

见微知著──通过一点苗头,就能看出事情发展的趋势

3、答案如下:

1.凝然(√)摸仿(模)遮面(√)沽萎(枯)勿忙(匆)

2.支体(肢)名义(√)优稚(雅)堂惶(皇)甜密(蜜)

3.予备(预)稀奇(√)元霄(√)面俱(具)枚瑰(瑰)

4.白瓷碗(√)诳天桥(逛)小园圈(圈)黑糊糊(乎)辩是非(辨)

4、龙腾虎跃龙凤呈祥生龙活虎

5、心惊肉跳碧空如洗寝不安席德高望重可见一斑水落石出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

1、1.C 2.C 3.C 4.C

2、言必信,行必果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3、

(1)智多星 

(2)东道主 (3)阶下囚 (4)铁公鸡

4、3514726

三、口语交际(每小题6分,本题共计6分)

1、略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每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

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说明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

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

3.能够针对两人不同的教育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语句通顺者即可给分。

2、A 

(1)年少时

(2)买(3)多次

(1)花木兰是古代一个民间女子。

(2)男子可以做的事,女子不一定不能做。

3、1、示例1:

背《岳阳楼记》领免费门票

示例2:

用书声赢掌声凭文才领门票(词句简洁,能够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即可)

2、示例1:

墙皮有文气瓦匠早得奖

示例2:

抠墙皮有何用学莫言养文气评分标准:

词句简洁,能够体现标语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还有一定的特色,如采用了对偶、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或者幽默风趣,或者词句精警。

3、可以从多方面切入评论:

如社会引导,形成良好的氛围;家长重视,做出良好的示范;自我修炼,养成阅读的习惯;旅游景区,应有文化品位。

五、习作(本题共计30分)

1、习作天地:

一类作文:

27——30分

能用最真实的笔触记叙事情,且语句通顺流畅,内容具体、条理清晰、感情真挚,有一定的启发。

书写规范整洁。

二类作文:

24——26分

能用最真实的笔触记叙事情,内容比较具体,条理比较清楚,表达了一定的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三类作文:

19——23分

能记叙事情,有一定内容,条理还算清楚,能感受到一定的真情,语句比较通顺

四类作文:

18分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