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行政管理《现代管理学》学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5720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行政管理《现代管理学》学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自考行政管理《现代管理学》学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自考行政管理《现代管理学》学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自考行政管理《现代管理学》学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自考行政管理《现代管理学》学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行政管理《现代管理学》学习资料.docx

《自考行政管理《现代管理学》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行政管理《现代管理学》学习资料.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行政管理《现代管理学》学习资料.docx

自考行政管理《现代管理学》学习资料

现代管理学学习资料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管理和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含义

管理:

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识记)

二、管理的历史发展

1、史前人类社会的管理(其社会组织形态,是从氏族发展到胞族再到部落)

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领会)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

(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构;(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2、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领会)

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特点:

(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

(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

(4)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3、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领会)

(1)科学管理;

(2)分权管理;(3)法制管理;(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4、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领会)

(1)系统化管理;

(2)民主化管理;(3)科学化管理;(4)法治化管理;(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

三、现代管理领域的划分

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在一些方面的差别:

(领会)

1、管理宗旨

公共管理主体必须以公共需求为导向,以公共需求的实际满足度为绩效衡量标准,切实履行公共责任。

私人管理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保证利润是私人管理的底线。

2、管理主体

公共管理主体广泛,且成扩展趋势,它不仅包括据于核心地位的政府,还包括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

私人管理的主体简单而清晰,或个人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机构。

3、管理依据

公共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法制规范和依法制规范授予的公共权力、委托权力。

在国家法律制度许可的范围内,私人管理依据的是私人权力和市场权威。

4、管理对象

公共管理以公共领域为对象;私人管理以私人领域为对象。

5、管理过程

现代公共管理的过程充满政治气氛,受制于周密的政治安排。

私人管理享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自治权,是相对封闭的管理。

四、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领会)

1、管理是维系人类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管理是这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第二节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

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识记)

研究对象:

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二、管理学的学科特征(领会)

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使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4、管理学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三、现代管理学的特征(领会)

1、变革性;2、开放性;3、严密性;4、实用性。

四、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领会)

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

3、关于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领会)

1、以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

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二、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识记)

1、比较研究法;2、定量分析法;3、历史研究法;4、安例研究法;5、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外古代管理思想

1、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其主要内容:

简单的自然劳动分工思想;朴素的劳动协作思想;原始的组织思想。

2、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

万里长城;战国时期;春秋末期《孙子兵法》。

(2)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

春秋时期《墨子。

尚贤》;汉高祖刘邦

(3)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

二、近代西方管理思想理论的先驱者

1、瓦特和博尔顿:

市场研究和预测技术;生产技术;生产过程规范化和产品部件标准化;依据工作流程有顺序地安装机器;工人福利由工人自己管理。

2、斯密:

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通过分工,免除由一个工作转到另一个工作而损失的时间;使一个人能做许多人的工作。

3、欧文:

改善工厂内的工作条件;限制童工的最低年龄;缩短工人的劳动时间;为工人提供厂内膳食;设立按成本向工人出售生活必需品的商店。

4、巴贝奇等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有: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为提高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人挑选一流工人。

3、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4、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

二、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1、区分了经营和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

2、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3、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

一、早期行为科学理论

梅奥阐述的观点,主要有:

1、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二、后期行为科学理论

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面的理论;2、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

3、有关领导行为方面的理论。

第四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产生有基本内容

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郎非,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

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创立了通信系统的模型。

二、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1、管理过程学派孔次和奥唐奈

首先把管理人员的工作划分为管理职能;其次对管理职能逐项进行研究。

2、经验主义学派德鲁克

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便在一定的情况下把这些经验加以概括和理论化。

3、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

从系统理论出发,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对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团体及个人作出全面分析。

4、决策理论学派西蒙

强调决策的重要性,管理就是决策;强调发挥组织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归纳决策的类型。

5、系统管理学派卡斯特和罗森次韦克

把管理组织视作一个开放系统;对组织的运行进行系统分析。

6、权变理论学派伍德沃德和非德勒

管理中并不存在什么最好的方法,把握原因和结果的复杂关系。

第五节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一、Z理论

Z理论管理模式的特点:

1、长期雇佣制;2、建立缓慢的评价和提升制度;3、拓宽职业发展路径;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5、集体决策,个人负责;6、建立整体关系。

二、企业再造理论

企业再造的特点:

1、企业再造的目标;2、企业再造的任务;3、企业再造的动力;4、企业再造的条件;5、企业再造的对象。

企业再造的程序和要求:

1、设计企业再造管理团队;2、明确企业再造的原则;3、对企业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4、制定企业再造方案;5、组织实施和持续改善。

三、竞争战略理论

波特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主要内容:

1、假设条件;2、竞争力的分析模型;3、企业的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四、蓝海战略理论

实施蓝海战略的原则:

1、重建市场边界;2、注重全局而非数字;3、超越现有需求;4、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5、克服关键组织障碍;6、愚执行于战略。

第二编管理职能

第三章决策

第一节决策概述

一、决策的含义和类型

1、决策:

管理者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管理行为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并选择管理方案的过程。

2、决策的类型

(1)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根据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划分)

战略决策:

决策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带有全局性、方向性,以及影响深远的决策。

战术决策:

为了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

(2)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划分)

程序化决策:

决策过程的每一步骤都有规范化的固定程序。

非程序化决策:

决策过程没有固定程序和常规办法,解决的问题是非重复出现的管理问题。

(3)平时决策和危机决策(根据决策所处的时期不同划分)

平时决策: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决策者针对各种管理问题所作出的决策。

危机决策:

当组织的重大安全利益和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组织生存处于危机时期,决策者作出的重要决策和应急反应。

(4)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划分)

初始决策:

决策者对从事某中活动或从事该种活动的方案所进行的初次选择。

追踪决策:

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所作出的重新调整。

(5)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

在决策环境和条件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决策者所进行的决策。

非确定型决策:

在决策环境和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下,决策者可以知道各种行动方案在各种不同条件下所获得的结果,但无法估计未来各种环境条件出现的概率。

风险型决策:

决策者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可以知道不同行动方案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所获得的结果,虽然不能完全判断未来出现的是哪一种环境条件,但是可以预测其出现的概率。

二、决策和预测的关系

1、预测是为决策服务的;2、预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

3、预测和决策的区别

预测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和目标的科学选择;

预测强调客观分析,决策则突出领导艺术;

预测是决策科学化前提,决策是预测的服务对象和实现机会。

第二节决策理论和决策模式

一、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的观点:

(1)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2)分析了组织在决策中的作用;

(3)阐述了决策过程(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抉择活动阶段、审查活动阶段);

(4)提出了决策的准则。

(5)归纳了决策的类型;

(6)研究了信息对决策的影响。

二、决策模式

1、理性决策模式;

2、渐进决策模式;

3、集团决策模式;

4、精英决策模式

第三节决策程序和规则

一、决策程序

现代决策程序的步骤:

1、发现问题(发现问题要做好的工作:

察觉问题、界定问题、陈述问题);

2、确立目标(确立决策目标应注意问题:

决策目标要有针对性、明确性、时效性、规范性)

3、拟订方案(拟订方案要注意两点:

提供多种备择方案;考虑决策方案的多因素性)

4、选择方案(选择方案之前应该先对决策方案进行评估;决策方案评估以后就进入到选优阶段)

2、决策规则

1、全体一致规则(特征:

决策成员在形式上享有平等的决策权;个体选择对集体的决策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决策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

2、多数裁定规则(两种基本形式:

简单多数规则和绝对多数规则)

第四节决策体制

1、决策中枢系统

决策中枢系统的主要任务:

1、确认决策问题;2、明确决策目标;3、组织决策方案的设计;4、选择决策方案。

二、决策咨询系统

决策咨询系统在决策过程中的任务:

1、发现决策问题;2、参和决策方案设计、评估和论证;3、提供决策预测研究

三、决策信息系统

决策信息系统具有三大任务:

1、收集信息;2、加工信息;3、传递信息。

第四章组织

第一节组织概述

1、组织的构成要素

1、目标(目标是组织的第一要素);2、人员(人员是组织的主体);3、物财(经费、场所、设施及各类用品);4、信息(信息包括组织内外的各种情况和资料);5、机构(机构是组织的实体,是组织目标的载体);6、职位(依据组织目标的需要而设立的具体工作岗位);7、权责;8、程序(反映了组织活动展开的动态过程);9、规制(组织的规章制度)。

二、组织整合的层次性

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人、财、物、信息);整合要素是(机构、职位、权责、程序、规制)

现代组织理论将组织的整合状态划分为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三、正式组织有非正式组织(依据性质和活动方式的不同划分)

正式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和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的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

1、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1)协助工作;

(2)分担领导;(3)增加稳定;(4)发泄感情;(5)制约领导。

2、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

(1)保守倾向;

(2)角色冲突;(3)滋生谣言;(4)不良压力。

3、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利用其积极作用,防止和克服其消极影响的要求:

(1)一分为二;

(2)无害支持;(3)目标结合;(4)为我所用。

第二节组织理论

一、组织理论概述

西方组织理论的演变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1.古典组织理论阶段

古典组织理论包括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组织理论,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

缺陷:

忽视环境因素对组织的影响,忽视组织的动态特性,忽视组织成员的社会需求。

2.、行为科学组织理论阶段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也称新古典组织理论,主要包括:

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

缺陷:

忽视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的作用。

3、系统科学组织理论阶段

形成了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以劳伦斯、伍德沃德为代表的系统权变组织理论等系统科学组织理论。

4、创新发展阶段

二、科层组织理论

1、组织权威的类型

传统权威:

是以对社会习惯、社会传统的尊崇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

超凡权威:

是以对领袖人物的相貌、品格等人格特征的尊崇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

合理—合法权威:

是以对法律确立的职位权力的服从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

2、科层制组织的基本特征

(1)法定权力为基础;

(2)严格的等级制度;(3)职业化原则;(4)专业化原则;

(5)任命制和由职择人原则;(6)照章办事原则;(7)公私分明原则。

三、组织平衡理论

组织平衡藜芦做的贡献:

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2、组织的三个基本因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交流);

3、权威接受理论;

4、管理人员职能的新概括。

四、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1、创业阶段;2、聚合阶段;3、规范化阶段;4、成熟阶段;5、再发展或衰退阶段。

五、学习性组织理论

1、第一项修炼是实现自我超越;

2、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

3、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景;

4、第四项修炼是加强团队学习;

5、第五项修炼是进行系统思考。

第三节管理体制设计

1、组织治理结构设计

组织治理结构的共同特征是:

强调组织成员的基本权利,以三类权力机构的设置作为组织管理的基础。

三类权力机构分别是:

决定组织重大决策,选举组织领导人,制定组织制度的权力机构;将权力机构的决策实施的执行机构;保障组织制度得以遵循的监督机构。

2、行政体制设计的基本问题

行政体制设计以提高行政效率、效益为目标,设计的主要内容:

职能设计

行政体制形态设计

3、行政体制形态

1、直线制;直线制的机构简单、全力集中、命令统一、决策迅速,具有指挥灵便、职责明确、效率高的优点。

2、职能制:

职能制的优点:

实现了管理专业化,可以充分发挥职能机构和职能管理人员的作用,减轻了领导者的负担。

但由于实行多头领导,常常使下级机构无从适从,破坏统一领导的原则。

3、直线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具有直线制统一指挥、统一领导的优越性,避免了多头领导、政出多门的现象;又吸收了职能制管理专业化的优点,既充分发挥了职能管理机构的参谋作用,又弥补了最高管理人员在职领域知识、能力和经验方面的不足。

4、事业部制

优点:

有利于企业高管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有利于增强事业部领导的责任心;有利于培养和考核干部,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5、矩阵制

优点:

可以使职能管理机构的专业人员集思广益,迅速完成任务,既提高了相互协调的灵活性,又加强了组织的整体性。

6、多维制

第四节组织机构设计

一、管理层次划分

1、管理机构层次划分问题

管理幅度:

一级组织下辖机构的数量,或一个领导者直接指挥和监督下级人员的数量。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下属工作地点、场所分散程度;下属工作相似性、复杂程度、变动性;业务活动的复杂性、标准化程度,绩效考核的难易程度;通信和监控手段的有效性;下属人员的德、智等基本素质。

3、组织扁平化发展趋势

许多企业希望改变管理层次过密、管理人员过多、管理费用过高的状况;

技术进步使部分管理人员和白领职员成为企业的多余人员;

竞争日趋激烈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为提高决策和反应速度,迫使企业不得不精简管理层次;

希望通过精简中间管理层次来让处于生产或服务第一线的职员获得更大的自主权,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管理职能机构设置

管理职能机构设置的变化趋势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范围的拓广,企业的职能机构越设越多。

机构越多,需要协调的事情越多,协调起来也越困难,而工作效率随之降低,管理层对基层、整个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也变得越来越迟钝。

三、管理职位设计

进行职位设置,方案的拟订和选择应考虑一些因素或原则:

1、作业内容的相似性;2、工作任务的整体性;3、工作环境的一致性;4、精力集中原则;5、工作丰富化原则;6、任务均衡原则;7、因事设职原则;8、最少调整原则。

第五节运行机制设计

二、运行机制分类和职能机制设计

行政机构的运行机制包括三类:

基本职能实现机制、保障机制和发展机制。

三、运行机制设计的基本内容

1、职能业务分析和设计;2、人员分工规范化;3、基本职能实现机制设计;4、保障机制和发展机制设计;5、业务规范的协调性检验;6、业务、职能、体制和机构调整。

第五章人事

第一节人事概述

1、人力资源的特点

1、人力资源的能动性;2、人力资源的时效性;3、人力资源的时代性;

4、人力资源具有重复开发性;5、人力资源具有生产和消费双重属性。

二、人事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早期人事理论的基本观点:

早期人事理论强调以科学、定量的方法提高职工的劳动生产效率,比如泰勒制所倡导的制定标准定额、实行标准化、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度、使用第一流的工人等,法约尔所倡导的劳动分工、统一指挥、统一领导、合理的报酬、个人服从组织等。

三、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的比较(领会)

1、对人的认识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人为手段,视人为成本,视人事工作为行政工作、日常人事行政事务工作。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视人为资源,视人为管理系统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确立了人力资源开发的新理念。

2、管理原则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强调以事为中心,管理过程关注事而忽视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坚持以人为中心,视人力资源为第一资源,强调关心人、尊重人满足人的需要。

3、管理方法的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方法简单,缺乏灵活性和机动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注重采用主动开发性,有预见性更具灵活性和应变特点,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法。

4、管理内容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组织招募人员,填补空缺为事挑人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着眼于未来,注重人力资源的预测、规划和开发。

5、人事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把人事活动视为非生产、非效益性活动,不重视对人事管理规律的研究和人事管理方法的改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组织系统中地位突出,人力资源管理者不仅进入最高领导层,还成为决策层的核心成员。

第二节人事分类

一、职位分类

1、职位分类的含义

职位分类:

是指根据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以及工作难易程度对组织系统中的职位予以分门别类,划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以作为人事管理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

职系:

工作性质相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不同而分属于不同职级、职等的一个职位系列。

职级:

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的一个职位序列。

职等:

工作性质不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工资难易程度基本相同,从属于不同职系的一个职位序列。

职位描述:

规定某一具体职位的工作目标、职责范围、技能要求、工作条件以及职位关系的书面文件。

职位规范:

对职位人员所需资格条件的书面描述。

2、职位分类的步骤

职位调查、职位横向分类、职位纵向分类、制定职位描述和职位规范

3、职位分类在人事管理中的作用

(1)职位分类为人事选拔提供了依据;

(2)职位分类增强了人事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3)职位分类促进了人事管理工作的法治化;

二、品位分类

1、品位分类的含义

品位分类:

依据资格条件把人员划分为不同的品位等级的人事分类方法。

2、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的比较

品位分类以“人”为中心;职位分类、则以“事”为中心。

品位分类制下,人员级别由品位决定;职位分类制下,人员级别由职位决定。

品位分类制下,人员升迁容易;职位分类制下,人员晋升相对困难。

品位分类简单易行;职位分类过于复杂。

3、人事分类的发展趋势

是在明确它们各自适用范围的条件下,使两种方法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以收到最佳效果。

第三节人事选聘

一、人事选聘的途径

1、内部提升

(1)内部提升的优势:

被选聘人员能迅速开展工作;保证被选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内部提升手续简便,成本低。

(2)内部提升的局限性:

造成“近亲繁殖”现象;因操作不公或心理原因造成内部矛盾;人员选择的有限性。

2、外部招聘

(1)外部招聘的优势:

外部招聘可以发挥“外来优势”;利于缓和组织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人员来源广,选择余地大。

(2)外部招聘的局限性:

外部招聘人员不熟悉组织情况,进入角色较慢;外部招聘人员存在一定的风险;组织成员失去了晋升机会,影响士气。

二、人事选聘的趋势

1、选聘范围的扩大化趋势;

2、选聘方法多样化、科学化的趋势;

3、社会中介机构、人事测评专家广泛参和人事选聘活动;

4、人事预测在人事选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人事选聘的主动性增强。

第四节人事考评和培训

一、人事考评

人事考评:

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1、人事考评的内容和要求

人事考评的要求:

考评标准明确、具体,具有可超作性;

考评原则具有适应性和可靠性;

考评方法具有针对性、可行性;

考评结果要反馈;

考评工作具有民主性和透明性。

2、人事考评的偏差主要有:

主观好恶偏差、晕轮效应偏差、近应效应偏差、刻板印象偏差、暗示效应偏差、集中趋势偏差。

二、人事培训

1、人事培训的含义和特点

人事培训:

为开发组织人力资源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岗人员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进行的培训、训练。

特点:

(1)对象复杂性;

(2)内容实用性;(3)形式艺术性。

2、人事培训的方法和类型

方法:

按照培训和工作的关系,可分为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

人事培训可分为岗前教育、新员工培训、在职员工职业教育、组织全员培训。

第六章领导

第一节领导概述

一、领导的含义和作用

领导:

在社会管理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组织结构中,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动员组织成员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领导活动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组织、指挥和管理活动应该包括以下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