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新三板医疗健康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5338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精品新三板医疗健康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推荐精品新三板医疗健康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推荐精品新三板医疗健康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推荐精品新三板医疗健康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推荐精品新三板医疗健康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精品新三板医疗健康行业分析报告.docx

《推荐精品新三板医疗健康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精品新三板医疗健康行业分析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精品新三板医疗健康行业分析报告.docx

推荐精品新三板医疗健康行业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5年12月

 

一、医药工业增速整体放缓6

1、医药板块收入增速下滑至10%左右6

2、医保控费和招标等政策压力下医药增速放缓或将成常态7

二、新三板医药行业四大投资方向梳理8

1、刚需不变,长期看好医药行业发展9

2、四大投资方向10

三、医疗器械:

规模小,空间大11

1、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空间广阔11

2、四大驱动因素助力行业高增长12

(1)老龄化+保健需求提升12

(2)基层医疗机构需求放量13

①存量需求13

②增量需求14

(3)民营医疗机构扩容14

(4)技术升级拉动国内外需求:

医疗器械行业产品制造技术涉及医15

3、两条主线筛选新三板优质医械公司16

(1)大中型医疗设备(基本配置)市场放量16

①医疗机构改造(升级换代)的需求16

②医疗机构的新增需求:

这主要来源于基层就诊量提升催生的设16

③基层医疗机构需求扩大17

④产品技术先进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17

(2)以微创医疗为主的技术革新引领行业潮流:

17

四、医疗服务:

8万亿的健康产业目标19

1、医疗健康服务业是有望维持长期景气的朝阳行业19

(1)医疗服务行业兼具刚性需求和消费属性,有望维持长期的高景气度19

(2)发展迅速但资源仍相对不足19

(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资源明显不足19

(4)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推动医疗卫生需求的主要动力20

(5)消费升级推动医疗服务的多元化需求20

(6)民营机构加速崛起21

2、看好两大方向,探寻新三板优质标的22

(1)专科连锁的集团化模式22

(2)服务制胜的高端医疗24

①可恩口腔:

打造山东口腔连锁第一品牌26

②华韩整形:

打造医美专业品牌28

五、生物制药:

重磅产品和长期投资机会的摇篮29

1、生物药发展势头迅猛,重磅炸弹抢尽风头29

2、细分子行业各有千秋30

(1)重组蛋白药物进入长效化时代31

(2)单抗成为靶向治疗主流用药31

(3)细胞免疫治疗应用前景广阔:

32

(3)基因治疗产业化时机逐步成熟33

(4)血液制品强者恒强34

(5)疫苗企业核心竞争力34

(6)诺思兰德:

生物药研发实力强劲,重磅基因治疗药物国内潜在市场超30亿35

(7)康复得:

全球草酸钙肾结石药物研发的开拓者38

(8)吉玛基因:

立足小核酸科研服务,放眼临床诊断与小核酸药物市场40

(9)中美福源:

打造长效化重组融合蛋白新药原创原研技术平台42

六、体外诊断:

技术升级和进口替代驱动44

1、体外诊断市场保持15%~20%增速44

2、三重驱动因素,向具备性价比优势的国产品牌倾斜45

3、化学发光和分子诊断最具发展潜力45

4、POCT增速快,优越性突出,未来应用领域将逐步拓宽47

5、三维度探寻国内体外诊断企业发展方向47

 

医药工业增速整体放缓。

2015年1-9月医药制造业主营收入累计181万亿元,同比增长903%;利润总额为1816亿元,同比增长1364%。

在整体宏观经济下行、医保控费和招标等政策压力下,我们认为未来医药行业的紧缩背景仍将持续,医药工业规模的增速维持在10%-12%或将成常态。

新三板医药行业四大投资方向梳理。

在人口老龄化、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保健意识增强的大趋势下,慢性病、康复医疗服务、养老、保健等刚性需求不断增加,我们认为医药行业刚需的逻辑不变,长期向好。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行业内部的矛盾和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同时,在互联网时代的新背景下,新兴产业的突起也让我们看到行业内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新生力量不断涌现。

在“政策+互联网”的推动下,我们研究了产业链的每个环节,结合新三板医药行业的公司分布特点,从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单独列出)、医疗服务、生物制药和体外诊断四个方向梳理了新三板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

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单独列出):

规模小,空间大。

2004-2014年医疗器械行业收入的复合增速达25%,远高于全球7%-8%的增速。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仅占到医药总市场的916%(全球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国内医疗器械人均费用仅为6美元/人(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医疗器械费用大都在100美元/人以上),发展空间广阔。

在行业整合和进口替代加速的趋势下,人口老龄化、基层市场放量、民营机构发展以及技术创新升级将促进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我们认为大中型医疗设备市场放量和微创医疗为主的技术革新是医疗器械治疗领域的两大发展趋势。

根据以上筛选思路,我们建议关注智立医学、卡姆医疗、迈达科技、贝斯达、辰光医疗、奇致激光、新眼光、爱科凯能、天松医疗等标的。

医疗服务:

8万亿的健康产业目标。

2009-2013年卫生费用增长80%,2013年我国年总诊疗人次到已达731亿人次。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资源明显不足,在人均卫生费用、人均政府卫生支出、每万人医师数量等方面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

目前我国健康服务业的总产值在2万亿左右,而根据国务院目标要求,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发展空间广阔。

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民营机构崛起等将助医疗服务行业维持长期的高景气度。

基于对社会办医的发展特点及现有模式的分析,我们看好专科连锁的集团化模式和服务制胜的高端医疗两大投资方向。

根据以上筛选思路,我们推荐可恩口腔、华韩整形,建议关注莲池医院、喜之家、慈惠健康、大承医疗等标的。

生物制药:

重磅产品和长期投资机会的摇篮。

生物药产业“四高一长”特征决定其是医药界重磅炸弹和长期投资机会的摇篮。

2013年全球药物销售排名前十位中有7个为生物药,发展势头迅猛。

常见的生物药包括重组蛋白、单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血液制品和疫苗等,各细分子行业发展特点不尽相同:

重组蛋白药物进入长效化时代;单抗成为靶向治疗主流用药;细胞免疫治疗应用前景广阔;基因治疗产业化时机逐步成熟;血液制品强者恒强;营销网络与创新能力是疫苗企业核心竞争力。

根据以上筛选思路,我们推荐诺思兰德、康复得、吉玛基因、中美福源,建议关注仁会生物、天阶生物、君实生物、成大生物、欧林生物、康乐卫士等标的。

体外诊断:

技术升级和进口替代驱动。

我国体外诊断市场保持15%~20%增速,随着国内企业技术的升级以及政策的支持,我们认为具有性价比优势的国产品牌成为最大受益方。

从诊断技术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生化诊断维持10%左右的稳健增长,酶联免疫处于衰退期,化学发光和分子诊断最具发展潜力,POCT增速快,优越性突出,未来应用领域将逐步拓宽。

通过对产业链的分析,我们认为“研发制胜,产品多元化发展”、“争夺潜力细分领域,推出高性价比创新产品”、“仪器试剂一体化模式增强客户粘性”是国内体外诊断企业的三个发展方向。

根据以上筛选思路,我们建议关注新产业、达瑞生物、之江生物、明德生物、百傲科技、益善生物、科新生物等标的。

一、医药工业增速整体放缓

1、医药板块收入增速下滑至10%左右

2015年1-9月医药制造业主营收入累计181万亿元,同比增长903%;利润总额为1816亿元,同比增长1364%。

在2015年整体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大环境下,医药工业收入规模增速下滑明显(2014年1-9月医药工业同比增速为1315%)。

2、医保控费和招标等政策压力下医药增速放缓或将成常态

医保覆盖范围大幅扩大后,医疗需求快速膨胀,医保支出大幅上升。

近几年医保支出增速都快于收入增速,导致结余率逐步下降,目前几大医保当年支出率(当年支出/当年收入)都在80%以上,其中城镇医保支出率84%,新农合支出率达到98%。

新农合医保基金结余率很低,2013年当年结余率仅为213%,下滑明显,支付压力很大。

新医改背景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十分紧迫,未来的医保控费形势将更为严峻;我国2010开始推行药品集中采购的招标政策,招标限价也在不同程度上压制了药企收入和利润规模。

随着医改向深水区的不断推进,未来医药行业的紧缩背景仍将持续,医药工业规模的增速维持在10%-12%或将成常态。

二、新三板医药行业四大投资方向梳理

1、刚需不变,长期看好医药行业发展

虽然几年来行业在经历变革和政策面的干扰下增速有所放缓,但在人口老龄化、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保健意识增强的大趋势下,慢性病、康复医疗服务、养老、保健等刚性需求不断增加,我们仍然看好行业的长期发展。

2、四大投资方向

医药行业的产业链大致可分为上游的生产制造、中游的商业流通以及下游的零售端,产业环节并不复杂,但因医药行业是涉及民生健康的特殊行业,加之医疗体制不够成熟健全,整个行业的发展仍在摸索中前行。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行业内部的矛盾和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同时,在互联网时代的新背景下,新兴产业的突起也让我们看到行业内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新生力量不断涌现。

在“政策+互联网”的推动下,我们研究了产业链的每个环节,结合新三板医药行业的公司分布特点,从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单独列出)、医疗服务、生物制药和体外诊断四个方向梳理了新三板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

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单独列出):

规模小,空间大

医疗服务:

8万亿的健康产业目标

生物制药:

重磅产品和长期投资机会的摇篮

体外诊断:

技术升级和进口替代驱动

三、医疗器械:

规模小,空间大

1、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2004-2014年医疗器械行业收入的复合增速达25%,远高于全球7%-8%的增速,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规模突破2000亿元,约占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的7%,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另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医药制造业的销售收入为23326亿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仅占到医药总市场的916%,与全球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相比,还有巨大发展空间。

从人均医疗器械费用来看,我国目前医疗器械人均费用仅为6美元/人,而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医疗器械费用大都在100美元/人以上,瑞士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13美元/人。

与发达国家比,中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尚处于较低水平,未来提升空间大。

2、四大驱动因素助力行业高增长

我们认为在行业整合和进口替代加速的趋势下,人口老龄化(保健消费需求升级)、基层市场放量、民营机构发展以及技术创新升级将是直接拉动医疗器械行业加速发展的四辆马车。

(1)老龄化+保健需求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占比101%,首次突破10%。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且趋势仍在加剧,预计2025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3亿。

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将拉动医疗资源的需求不断攀升,特别是对于医用高值耗材及家居智能医疗设备的需求,医保覆盖和报销比例的提升也将进一步提供需求保障。

(2)基层医疗机构需求放量

①存量需求

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2万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万个,乡镇卫生院37万个,村卫生室649万个,诊所(医务室)190万个。

根据新医改的相关方案,卫生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将投资1000亿元,支持建设全国约2000所县医院、5000所中心卫生院和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装备配置开展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

在性价比优势和政策导向下基层医疗机构倾向于优先采购国产医疗器械。

②增量需求

随着国家率先在基层医疗机构实现药品零加成,提高基层就诊报销比例等措施的出台,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人次逐步提高。

另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及,我国将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以及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

我们预计未来基层就诊人次将逐年加速增长,从而带动基层对于医疗设备的采购需求。

(3)民营医疗机构扩容

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中提到,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要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20%,民营医疗的扩张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将进一步促进行业发展。

(4)技术升级拉动国内外需求:

医疗器械行业产品制造技术涉及医药、机械、电子、化工等多个技术交叉领域,其核心技术涵盖医用高分子材料、检验医学、血液学、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是典型的高新技术密集型行业。

由于我国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大部分高端设备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近几年通过相关产品技术的研发和升级,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崛起,国外垄断的格局正逐渐发生改变,国内已涌现出一批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如深圳迈瑞、华润万东、新华医疗等在超声诊断和数字影像设备领域占有一定的市场地位。

加之国家对国产医疗器械的大力支持,包括创新医疗器械的绿色审批通道以及财政补贴等措施,国产医疗器械产品在研发技术和产品性能上都有了很大提高。

3、两条主线筛选新三板优质医械公司

在行业整合和进口替代的大趋势下,医疗器械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在医疗器械的治疗领域(不考虑康复理疗和健康管理等领域),我们判断行业未来的发展有两大趋势:

(1)大中型医疗设备(基本配置)市场放量

①医疗机构改造(升级换代)的需求

据有关统计,目前全国175万家医疗机构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中,有15%左右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有60%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特别是大中型的医学影像设备,部分使用年限已久,且需要跟随技术进步进行信息化、数字化的系统改造,它们的更新换代有望逐步进行;

②医疗机构的新增需求:

这主要来源于基层就诊量提升催生的设备采购需求以及政府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民营医疗机构建设有望进入高峰期,从而带动相关医疗设备采购需求的爆发。

③基层医疗机构需求扩大

前文已有分析,在政策导向及分级诊疗模式的推行下,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人次逐步提高,对于大中型医学设备的需求也趋于旺盛,国产设备的性价比优势有望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有效发挥。

④产品技术先进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早期如CT、核磁共振等高端医疗设备的市场主要被三大巨头GPS(通用、飞利浦和西门子)所占据,随着国产医疗器械在高新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国外企业的垄断格局已逐渐被打破。

2015年的CMEF(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国内外企业同台竞技的局面足以说明国产医疗器械在产品研发和市场地位上的突飞猛进(以上海联影为代表),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提高国产医疗器械技术水平的决心,给国产医疗器械厂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并促进国产器械厂商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2)以微创医疗为主的技术革新引领行业潮流: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密集型行业,也是众多前沿技术革新的结晶,新技术的进步往往带来新的需求爆发,甚至颠覆传统的医疗技术。

近年来,以微创技术为主的技术革新层出不穷,逐渐成为先进医疗手段中的主力军,也将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治疗优势突出:

微创治疗,是近年来医学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代表着医学的新方向。

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治疗具有伤口小、瘢痕细、手术中出血少、术后病人疼痛轻、恢复快等特征,越来越受到医生、病人的欢迎。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微创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治疗领域广泛:

我国微创医疗器械市场近几年得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行业内不断呈现创新技术、质量大幅提升、企业数量递增、并购重组加速等趋势。

目前主流的微创医疗包括心血管介入技术、电生理技术、起搏器技术、药物球囊、骨科器械、腔镜技术、医学机器人、3D打印(生物材料)等多个板块,治疗领域极为广泛,涉及心血管疾病、脑科疾病、骨科疾病、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疾病等。

未来空间广阔:

过去8年来全球微创手术器械市场发展势头极其迅猛,随着形形色色的微创手术器械新品陆续问世,到2015年,这一销售额可望达到260亿-290亿美元的规模。

随着国内技术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微创医疗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发展前景广阔。

四、医疗服务:

8万亿的健康产业目标

1、医疗健康服务业是有望维持长期景气的朝阳行业

(1)医疗服务行业兼具刚性需求和消费属性,有望维持长期的高景气度

目前我国健康服务业的总产值在2万亿左右,而根据国务院目标要求,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发展空间广阔。

(2)发展迅速但资源仍相对不足

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迅速,卫生总费用由2002年的057万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78万亿元,特别是在2009年以来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保覆盖率不断上升,2009-2013年卫生费用增长80%,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2013年我国年总诊疗人次到已达731亿人次。

(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资源明显不足

2012年,我国卫生费用占GDP比重52%,远低于美国的17%,日本103%的水平;按照国际美元购买力平价计算,我国人均卫生费用为578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15,日本的1/6;人均政府卫生支出为323美元,是美国的1/13,日本的1/9;每万人医师数量为149,美国为245,日本为23,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4)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推动医疗卫生需求的主要动力

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占比101%,首次突破10%。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正在加剧,预计2025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3亿。

(5)消费升级推动医疗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催生出人们对医疗服务更多元化的需求。

在满足基本的医疗需求外,人们希望得到更多的服务项目和更好的服务体验。

比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服务业的角度来看,其本身源于医疗体制的不完善和医疗服务的不到位;比如看病挂号排队的问题,体现出医院资源分布不均和运作效率低下;这些问题都是给患者造成较差的服务体验的因素。

而随着中高收入人群在中国的崛起,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医疗的保障,还迫切需要适合个体自身的防病健身、延年益寿、解除心理障碍的知识传授和相关服务的提供,传统的医疗机构及其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

(6)民营机构加速崛起

2009年国家启动新一轮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其中的两大主要方向是:

公立医院的改革和社会化办医的积极推进。

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到《深化医药卫生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推进医改进程,医疗服务行业的政策红利在不断释放,也催生了一大批民营医疗机构的崛起。

截至2013年,我国民营医疗机构数量达11313家,床位数量从2009年的33万张发展到2013年的71万张,年复合增速为2111%(公立医院为847%);诊疗人次由2009年的15亿人次增长到2013年的29亿人次,年复合增速为179%。

2、看好两大方向,探寻新三板优质标的

基于对社会办医的发展特点及现有模式的分析,我们看好医疗服务领域的两大投资方向:

1、专科连锁的集团化医疗机构,标准化的模式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利于企业迅速扩张,实现规模效应;2、服务制胜的高端医疗机构,收入水平的提高拉动医疗服务的需求升级。

(1)专科连锁的集团化模式

专科连锁医院是社会资本较易进入的医疗领域,也是当前社会办医发展中商业模式最成熟、经验最丰富的模式,具有较高的盈利水平和增速。

其有以下经营特点:

准入门槛较低,回本周期较短,专科医疗需求明确,医疗责任范围相对较小,注重服务质量,可与公立医院形成差异化竞争(公立医院没有在专科方面的政策倾斜,且地域扩张受限制),连锁经营的标准化模式复制性较高,扩张迅速。

我们认为连锁经营成功的核心要素是通过标准化的模式进行快速复制扩张的能力,其次包括所从事专科领域的发展潜力,品牌打造和营销能力以及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集团化的管理模式更利于资源的共享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从类别看,美容、整形外科、妇产科、眼科等等偏向个性化和高端化的医疗服务是民营医院的主战场,由于缺乏利益驱动,职业病、传染病等具有公益性质的专科医院几乎看不到民营医院涉足。

从机构数量来看,妇产科、骨科及口腔科的医疗机构数量居前,近几年机构数量复合增速较快的有美容、妇产科和眼科,2009-2012年机构数量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729%、1436%和1044%。

从盈利水平来看,专科医院盈利能力普遍较高,2012年美容、眼科和口腔的净利润率居前,分别达到1688%、1653%和1192%,且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相比之下,我们看好具有较强扩张能力和盈利能力的美容、眼科、口腔科以及妇产科等专科领域的发展前景。

(2)服务制胜的高端医疗

高端医疗是医院在保证医疗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为满足群众的特殊医疗需求而开展的医疗服务活动,包括点名手术、加班手术、全程护理、特需病房、专家门诊等形式。

其前身多为外宾门诊或高干门诊。

由于其取消了身份识别,而且增加了医院收入,曾被认为是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多元化的医疗需求在不断膨胀,高端医疗的潜在发展空间非常大。

高端医疗以服务制胜,能够满足高收入人群对于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由于医疗费用较为高昂,一般通过商业保险或者自费的方式进行付费。

目前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发展较为迅速。

未来看好的发展方向:

1、高端社区医疗:

健全社区医疗网络,使患者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是较为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方式。

高端社区医疗进驻高端小区,面向高收入人群,是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疾病控制等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的多级医疗,继之以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现象是医改的工作重点之一,社区医疗机构的数量近年来获得快速增长,并且在医改的大环境下,非公立社区医疗机构也相对较容易取得医保定点资格,且社区医疗机构能够获得更高的医保报销比例,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治疗型向消费型延伸的高端医疗:

高端医疗最初的诞生主要是为了满足富裕人群以及在华外籍人士的医疗需求,目前在国内的客户群体规模相对较小,增速有限。

我们认为由高端医疗向中端和消费领域延伸的医疗服务机构较易通过获得较大的客流量实现客户群规模的扩大和盈利空间的提升(消费领域的价格敏感度相对医疗服务较低),比如妇婴医院向月子中心的拓展,综合医疗机构向体检中心的延伸,可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多元化、一条龙的服务提高客流量和客户粘性,获取多渠道的利润来源。

根据上述筛选思路,在新三板医疗服务领域,我们推荐可恩口腔和华韩整形,建议关注莲池医院、喜之家、慈惠健康和大承医疗。

①可恩口腔:

打造山东口腔连锁第一品牌

山东口腔连锁的先行者。

公司为专业从事口腔医疗服务的连锁机构,定位中高端,优先布局山东区域,目前已分别在德州和济南设立德州口腔医院、济南花园路可恩口腔医院、可恩山东国际种植牙中心、济南和谐广场口腔医院4家连锁机构,是山东首家规模化的中高端口腔连锁机构,2012-2014年公司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达6160%。

口腔医疗行业孕育巨大机会。

我国存在口腔患病率高,就诊率低的现状,且口腔医师资源匮乏,国际公认的口腔科医生与人口的比例约为1∶2000,而我国这一指标为1:

12000,每万人对应的口腔医师数量仅为发达国家的15%-20%。

目前口腔医疗在国内市场整体规模较小,仅占到全国卫生机构收入的1%。

我们认为,在老龄化的趋势下,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口腔保健意识的日益加强,口腔医疗行业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

我们从格局和业务两个角度分析了行业的发展趋势,认为多元化医疗体制的推进催生了民营口腔医院的快速崛起,由于口腔医疗服务存在一定服务半径,连锁经营模式成为民营口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