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常用的物质的分离方法.docx
《化学常用的物质的分离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常用的物质的分离方法.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常用的物质的分离方法
化学常用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是:
1.溶解过滤法:
一种物质易溶于水,另一种物质难溶于水,可以将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溶于水,然后过滤,就可以分离出这两种物质。
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根据两种物质的在水中的溶解度有较大的差异。
将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配制成混合溶液,然后突然降低温度,溶解度较小的那种物质就结晶析出了,因此,就将这两种物质分离出来了。
3.物质溶解特性法(萃取法):
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有一种物质不容于有机溶剂,而另一种物质易溶于有机溶剂,且这两种物质都不和有机溶剂反应,可根据这种特性,先将其中的一种物质溶解在这种有机溶剂中,产生分层的现象,然后分离出它们。
4.气体沉淀法:
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有一种物质能和其它的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沉淀或者是气体,而另一种物质不反应,利用这种性质,将这两种物质分离出来。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总复习:
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与变化
二.重点、难点:
1.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可以构成物质
3.记住常用元素的化合价,书写物质正确的化学式
4.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5.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6.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三.具体内容:
1.物质的组成
2.物质的分类
注意: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无机化合物-一般把不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无机化合物
说明:
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虽然它们也含有碳元素,但由于它们的性质跟无机化合物很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来研究。
②甲烷(CH4)是一种最简单的有机物,此外乙醇、甲醇、醋酸等也是有机物。
3.物质的俗称与混合物的主要成分
①物质的俗称 (俗称是工、农业生产或人民生活中对某些种化学纯净物的叫法)
生石灰-是对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
熟石灰、消石灰-是对氢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H)2
纯碱-是对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2CO3
火碱、烧碱、苛性钠-是对氢氧化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OH
干冰-是对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化学式为CO2
煤气-是对一氧化碳气体的俗称,化学式为CO
沼气-是对甲烷的俗称,化学式为CH4
胆矾、蓝矾-是对硫酸铜晶体(五水合硫酸铜)的俗称,化学式为CuSO4•5H2O
铜绿-是对碱式碳酸铜的俗称,化学式为Cu2(OH)2CO3
酒精-是对乙醇的俗称,化学式为C2H5OH
醋酸-是对乙酸的俗称,化学式为CH3COOH
②混合物的主要成分(主要成分是指这种物质中起主要作用的物质)
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石灰水、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Ca(OH)2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Fe2O3
磁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Fe3O4
菱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FeCO3
4.物质的变化
①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例如:
物质的燃烧、酸碱中和等等。
注: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也是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基本反应类型是在化学反应中,按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类别与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将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的一种方法。
其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四种。
初中所学过的化学反应大多数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下列反应不能在基本反应类型中找到其位置:
CH4+2O2
CO2+2H2O
Ca(OH)2+CO2=CaCO3↓+H2O
2NaOH+SO2=Na2SO3+H2O
CuO+CO
Cu+CO2
Fe2O3+3CO
2Fe+3CO2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例如:
2H2+O2
2H2O
CaO+H2O=Ca(OH)2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例如:
Cu2(OH)2CO3
2CuO+H2O+CO2↑
2KClO3
2KCl+3O2↑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说明:
初中我们学习过的置换反应主要有氢气或碳做还原剂,还原氧化铜或铁的氧化物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的反应。
例如:
CuO+H2
Cu+H2O
Zn+H2SO4(稀)=ZnSO4+H2↑
Cu+Hg(NO3)2=Hg+Cu(NO3)2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说明:
(1)复分解反应主要指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也包括碱性氧化物与酸的反应。
(2)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考虑是否有沉淀析出、或者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复分解反应一般都要在溶液中进行反应,反应后有难电离的物质生成。
)
(3)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它属于复分解反应。
③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从得氧和失氧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说明:
(1)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高中还要从本质给予学习和定义。
(2)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
CuO+H2
Cu+H2O
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其被氢气还原,氢气表现了能使其它物质发生还原反应的还原性。
氢气发生氧化反应,其被氧化铜中的氧所氧化。
5.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说明:
①一般是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的一些性质,是物质组成不变时呈现的性质。
②可感知(色、味、状态、晶形等)或测知(熔点、沸点、密度、导电性、传热性、溶解性等)的有关物质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说明:
①是物质在组成发生改变(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时才能呈现出来的物质性质。
②一般是指物质能发生什么化学变化。
(例,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
【典型例题】
[例1]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中又有重大突破,发射神舟六号的火箭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N2O4,发射时反应可写为(CH3)2N-(NH)2+2N2O4
3N2↑+2C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偏二甲基肼中原子个数比为C:
H:
N=1:
4:
1
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有C、H、N、O四种元素
C.在宇宙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还难做过滤实验
D.该反应中只有氢元素的比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分析:
该题考查三个基本问题,其一是物质由元素组成,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中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且每个偏二甲基肼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个数比为1:
4:
1;其二考查一个非常正式的科普知识,太空中物质没有质量,故过滤操作无法进行;其三考查在化学反应中元素比合价的变化,除氮元素从存在化合物中全部转变为单质中氮元素外(单质中比合价为零),其它碳、氢、氧元素均还存在于化合物中,故D答案有错。
答案:
D
[例2]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者不反应),而B中需要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观察对比实验现象,由此可得到那些结论?
分析:
本题要求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判断实验结论,A瓶中由于NO2的密度大于H2,下沉速度大于B瓶,加上分子在不断运动,而B瓶中仅仅依靠分子的不断运动,故A瓶两种气体易均匀混合,而B瓶速度较慢。
答案:
(1)NO2的密度大于H2的密度;
(2)分子在不断运动,增大分子间的间隔。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答案:
C。
分析: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是混合物,例如,金刚石与石墨组成的混合物中只有碳元素。
纯净物有的由同种分子构成,例如水;有的由同种原子构成,例如金属铜;有的由离子构成,例如氯化钠。
所以不能说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有酸(例如H2SO4),有碱(例如NaOH),有盐(例如CaCO3),只有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才是氧化物。
[例4]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
(每一类各写两例)
(1)单质_____________
(2)酸_____________
(3)碱_____________ (4)盐_____________
(5)氧化物_____________ (6)有机物_____________
分析:
上述六种元素的两种或几种元素可形成多种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单质,书写时要正确把握各类物质的特征和概念,正确写出化学式。
答案:
(1)O2、Cu;
(2)H2SO4、H2CO3;(3)NaOH、Cu(OH)2;(4)Na2CO3、CuSO4;(5)H2O、Na2O;(6)CH4、C2H5OH
[例5]下面是物质分类图,请将“氧化物”、“化合物”、“单质”、“纯净物”、“盐”等名词填写在适当的方框中:
分析:
该题要求能非常清楚理解物质分类的依据,要注意纯净物和混合物是依据物质种类区别即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而单质和化合物是依据纯净物中元素种类来确定的,即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氧化物为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酸、碱、盐也属于化合物。
答案:
①混合物;②纯净物;③化合物;④单质;⑤氧化物;⑥盐
[例6]“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绿色化”要求的是(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分析:
该题重点在于“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产品中”以上四种类型中一定将反应物中所有原子转入产品的只有化合反应,而其它反应类型均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且不一定都是期望的产品,只有其一种产物为期望产品。
答案:
B
[例7]关于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A、B各取5g混合,使其反应,则C和D质量之和一定为10g。
B.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C和D的质量比。
C.如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D.如C和D分别为盐和水,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和,且各物质的质量比由各微粒的相对质量和计算数决定,故A、B不正确;在C答案中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而D答案中中和反应一定要酸和碱的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较多,如铁锈和稀盐酸反应就生成盐和水。
答案:
D
[例8]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2
84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0
14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分析:
该题首先要从各物质的质量来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从数据分析得Z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为零,故是反应物,Y和Q质量均增加,故为生成物,但Z消耗84g,而生成的Y和Q总质量为31g,所以由此推断,X也是生成物且生成的X质量为53g,即有Z反应后得到X、Y、Q三种物质。
答案:
A
【模拟试题】
第一组
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婴儿配方奶粉的说明书上有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锌”应理解为( )
营养成分
钙
磷
铁
锌
含量mg/(100g)
600
520
6—11
3-7
A.金属 B.非金属 C.元素 D.分子
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60 B.O2 C.H D.Cu
3.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
A.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B.酒香不怕巷子深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衣橱里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
4.下列方框中,符合2N2的意义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5.下列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6.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
B.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个分子“散步”
C.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
D.这种分子组成物质是一种单质
7.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不属于氧化物
B.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6:
1:
12
C.每个维生素C分子中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D.青少年要多吃蔬菜和水果补维生素C,切忌偏食
二.填空题:
8.描述下列符号的意义:
2H+_____________ SO42-_____________ 3NH3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Al3+_____________ 3Cl_____________
9.目前我国某些水域中的“水华”现象,其原因是水中某些营养元素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疯狂生长:
(1)某种藻类的主要化学成份为C106H263O110N16P成分中C、N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你认为导致藻类疯长的营养元素有___________。
(2)从控制源头的角度考虑,请你提出防止“水华”现象的两个举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取气密性良好的两只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针筒内的物质易被压缩的是________,原因是(用分子的观点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科研证明,物质由微粒构成,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微粒名称:
(1)体温计中汞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
(2)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
(3)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液体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
12.下列是某学生2005年10月9日购买的口香糖标签,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口香糖是否存在问题?
说明理由?
(2)食品中加入抗氧化剂,防止食品腐败,BHT(化学式C13H30O)是一种抗氧化剂,关于BHT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HT是一种氧化物
B.BHT由13个碳元素、30个氢元素、1个氧元素组成
C.BHT中C、H、O三种元素质量比为78:
15:
8
(3)口香糖可保护牙齿,活动面部肌肉,但也含造成环境问题,吃完后剩余胶基的正确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某含氧化合物含m种元素,另一氧化物含n种元素,则m和n的关系为( )
A.m=n B.m≥n C.m<n D.无法确定
2.某物质经分析只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 )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3.包裹松花蛋的泥灰料的配料中,含纯碱、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食盐、生石灰等,不属于盐类的是( )
A.纯碱 B.食盐 C.碳酸钾 D.生石灰
4.金属钛(Ti)是航空、宇航等方面的重要原料,在生产钛的过程中,可用镁和四氯化钛(TiCl4)在加热条件下制取,则四氯化钛属于( )
A.金属 B.化合物 C.混合物 D.氧化物
5.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后确认,60个N原子结合成N60分子,下列关于N60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N60和N2性质完全相同
C.一个N60分子中有30个N2分子
D.N60和N2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
6.在①MgO、CuO、CaO、SO2;②C、Fe、S、P;③ZnCl2、BaCO3、HNO3、NaNO3三组物质中,每组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与组内其它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
A.CuO、Fe、S、ZnCl2 B.SO2、Fe、HNO3
C.CaO、C、BaCO3、HNO3 D.SO2、S、NaNO3
7.下列各组物质的化学式、名称(或俗名)和分类三者不相等的是( )
A.CaO、生石灰、氧化物 B.CH4、沼气、有机物
C.Na2CO3、纯碱、碱 D.CH3COOH、醋酸、有机物
8.公共场所安放的“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类垃圾箱,其中可以回收的垃圾,如:
废弃的旧铜丝、废钢铁、铝制易拉罐等,根据物质的分类它们属于( )
A.有毒的 B.单质 C.氧化物 D.金属或合金
二.填空题:
9.填表:
(物质类别填写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等)
物质名称
干冰
苛性钠
水银
沼气
化学式
FeSO4
H2CO3
类 别
10.有下列四组物质,每组均有一种与其它物质所属类别不同,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这种物质的名称:
①食醋、牛奶、加碘盐、水;②冰、干冰、氧化铁、铜绿;
③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煤气;④纯碱、烧碱、食盐、石灰石(主要成分)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11.进入21世纪,全球拥有化合物已超过2000万种,其中部分物质由碳、氢、氧、钠中某些元素组成,请用上述元素,按要求各写出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①用于炼铁的气体且有可燃性的氧化物__________;
②“汽水”“雪碧”中含有的一种酸__________;
③能溶解蛋白质、油脂、纸张的工业原料的碱__________;
④家庭中常用作洗涤剂的纯碱是__________;
⑤可造人工雨雾的一种氧化物是__________;
⑥“西气东输”工程中将要输送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
【试题答案】
第一组
1.C 2.D 3.C 4.D 5.D 6.A 7.B
8.2个氢离子、硫酸根离子、3个氨分子、硫酸钠中硫元素为+6价、铝离子、3个氯离子
9.53:
8、P、N、防止化肥等氮肥流入水域、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10.空气、气体分子之隔较大
11.汞原子、二氧化碳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
12.
(1)已超过保质期;
(2)C;(3)不要任意丢弃在地面,应放回垃圾桶内。
第二组
1.B 2.B 3.D 4.B 5.D 6.B 7.C 8.D
9.硫酸亚铁—盐、CO2—氧化物、碳酸——酸、NaOH——碱、Hg——单质、CH4——有机物
10.水、铜绿、煤气、烧碱
11.CO、H2CO3、NaOH、Na2CO3、CO2、CH4
特别推荐
初三同步辅导往期导航
2001年全国初中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
初赛试题
说明:
1.本卷90钟完成,满分100。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H:
1C:
12N:
14O:
16Cl:
35.5S:
32P:
31Na:
23
Mg:
24A1:
27Fe:
56 Cu:
64 Zn:
65Ba:
137 Ag:
108
一、填空题(共15分)
1.八硝基立方烷是一种新型烈性炸药,它的化学式为C8(NO2)8,一经引爆,这种炸药便能分解为极稳定的气体:
CO2和N2。
八硝基立方烷分子中,各种元素原子的最简整数比为 ,写出八硝基立方烷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根据下列结构示意图,用序号回答:
①上述微粒有两种能形成X2Y型离子化合物,X是 ,Y是 。
②具有稳定的最外电子层结构的微粒是 。
3.用煤火取暖或使用燃气热水器冲凉,都可能发生煤气中毒的悲剧,请回答:
①煤气的有毒成份的化学式是 。
⑦煤燃烧时产生煤气的条件是 。
⑦煤气使人中毒的生理过程是
。
4.硫原子与氧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都有—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很相似,在某些化合物中,硫原子可以代替氧原子。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CO2通入CaO的水溶液中 。
CS2与Na2S的水溶液混合振荡 。
5.右图是A、B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①当B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