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二节 农业地域类型练习 湘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4919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二节 农业地域类型练习 湘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二节 农业地域类型练习 湘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二节 农业地域类型练习 湘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二节 农业地域类型练习 湘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二节 农业地域类型练习 湘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二节 农业地域类型练习 湘教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二节 农业地域类型练习 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二节 农业地域类型练习 湘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二节 农业地域类型练习 湘教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地域类型练习湘教版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地域类型练习湘教版

一、选择题

1.(xx·山东文综,2)下表为“xx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

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

国家

4400

2.14

9416.00

168

4.36

732.48

2950

4.23

12478.50

1036

1.80

1864.80

A.印度、日本、中国、泰国B.印度、泰国、中国、日本

C.中国、泰国、印度、日本D.中国、日本、印度、泰国

解析 本题考查不同国家农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地理基础知识识记和读表分析能力。

印度、日本、中国、泰国这四个国家比较,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印度,种植面积最小的是日本,中国稻米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答案 A

(经典题)图Ⅰ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Ⅱ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aB.bC.cD.d

3.若图Ⅱ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aB.bC.cD.d

解析 第2题,图中西欧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因此c所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为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3题,图Ⅱ中箭头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农业地域类型最可能为商品谷物农业,与图Ⅰ中b农业地域类型相对应。

答案 2.C 3.B

(xx·河南十所名校大联考)下图为欧洲某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土地利用示意图,夏季上山放牧、农田两年轮种和种植橄榄是图示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特点。

据此完成4~5题。

4.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  )

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D.商品谷物农业

5.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水源不足B.土壤贫瘠

C.洪涝频繁D.气温较低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该地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商品率较高,为混合农业。

第5题,由图中的地形区名称及该地大面积种植橄榄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夏季降水少,水源不足。

答案 4.B 5.A

(xx·四川成都三诊)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完成6~7题。

6.图中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

A.乳畜业B.季风水田农业

C.游牧业D.商品谷物农业

7.图中②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

A.地形B.市场C.交通D.劳动力

解析 第6题,由图中的经纬度与黑海、波罗的海等信息可知,①位于乌克兰,是重要的黑土分布区,故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商品谷物农业。

第7题,②地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其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为市场。

答案 6.D 7.B

(xx·河北邯郸一模)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结构坐标图。

读图完成8~9题。

8.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为商品谷物农业B.②为水稻种植业

C.③为混合农业D.三地的商品率都很高

9.根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市场适应性差B.①②机械化水平高

C.②科技水平低D.③生产规模小

解析 第8题,①地畜牧业占近60%、种植业约占40%,商品率达90%,为混合农业;②地种植业约占80%,畜牧业和商品率都低于20%,为季风水田农业;③地畜牧业约占90%,商品率较高,为大牧场放牧业或乳畜业。

第9题,依上题分析,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季风水田农业科技水平较低。

答案 8.B 9.C

(xx·江苏南京调研)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周围农业分布示意图”,该城镇周围分布有种植业、花卉业、乳畜业和林果业。

读图完成10~11题。

10.有关图中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地种植青稞B.b地种植花卉

C.c地饲养水牛D.d地发展林果

11.图中a地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

A.商品谷物农业 地广人稀

B.大牧场放牧业 雨热同期

C.乳畜业 市场广阔

D.季风水田农业 劳动力丰富

解析 第10题,d位于丘陵山区,适宜发展林果业;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a地地形平坦,可发展水稻种植;b地靠近公路,可以发展乳畜业,养殖奶牛;c地靠近城市,水源充足,可发展花卉业。

第11题,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适宜发展季风水田农业。

答案 10.D 11.D

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

完成12~13题。

12.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  )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13.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  )                  

A.自给型农业B.混合型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D.集约型农业

解析 本题组通过四幅区域图来考查世界农作物的分布和农业地域类型的判读。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区域定位;

(2)根据主要经济作物的生长特性判读其分布;(3)明确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

第12题,从经纬度可知,甲为热带、亚热带的台湾岛西侧沿海平原农业区;乙为尼罗河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农业区;丙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及三角洲亚热带作物区;丁为法国地中海沿岸农业带。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四地的主要经济作物分别是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第13题,同粗放型农业相对应,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通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等措施来增加农产品产量的农业,称为集约型农业。

图中四地农业投入的劳动力、技术等较多,均属集约型农业。

答案 12.B 13.D

二、综合题

14.[xx·江苏地理,27(5),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上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

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4分)

解析 P位于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区,草场广阔,地广人稀,海运交通便利,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 大牧场放牧业 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15.[xx·四川文综,39

(2),8分]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图甲)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乙)

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优点。

(8分)

解析 本题考查混合农业的优点。

解答此题首先要从图中获取信息,如图甲说明该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立体农业,图乙为混合农业;其次进行知识的迁移,可借鉴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来回答。

答案 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或农林牧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种植业、畜牧业与土地之间形成了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或利用海拔差异多层次发展农林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冬季从事旅游经营,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

16.读我国五个重要农业区域分布图,回答问题。

(1)A、D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A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D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地淡水养殖业及其产品加工工业布局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

(双选)

A.气候条件优越,土壤肥沃

B.原料充足

C.周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D.能源充足

(3)B地和C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比较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条件,完成下表。

 

B地

C地

商品粮基地名称

农业地域类型

优势自然条件

限制性自然条件

(4)E地区农作物具有________的特点,该地区发展农业最主要的灌溉水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A地位于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谷地。

这里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河谷农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D、E两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气候的大陆性较强,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图中D地灌溉渠道纵横交错,可以确定其位于河套平原,主要依靠引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

(2)题,B地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根据题图中河流、湖泊和运河的分布,可确定其为太湖平原,这里河湖密布,淡水养殖的条件好,发展水产品加工工业的原料丰富;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淡水养殖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市场广阔。

第(3)题,注意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分别找出优势自然条件和限制性自然条件。

第(4)题,E地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地区,E地区分布着大小不等的绿洲,是五地中距海最远的农业生产基地,位于天山山脉东部,主要靠冰雪融水灌溉。

答案 

(1)光照充足,水源丰富 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较丰富的灌溉水源 

(2)BC

(3)

B地

C地

商品粮基地名称

太湖平原

三江平原

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优势自然条件

热量丰富,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足

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

限制性自然条件

水旱灾害频繁

热量不足

(4)耐旱 冰雪融水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五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练习湘教版

一、选择题

(xx·南京模拟)读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从城市略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早期

(  )

A.沿铁路延伸

B.沿垂直于公路走向的方向延伸

C.受地形的影响

D.沿河流延伸

2.从1980年到xx年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

B.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C.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早期的城市沿河流延伸分布。

第2题,1980年以来,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形态的变化与城市桥梁、公路以及铁路的建设与布局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判断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原因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答案 1.D 2.B

3.(xx·广东文综,8)近年来,以高铁站为依托的高铁新城在我国逐渐兴起。

高铁站选址与高铁新城建设的一般规律是

(  )

A.在小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城市CBD的发展

B.在中等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会带来城市空心化

C.在大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会迅速演变成城市CBD

D.在特大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促进郊区城市化

解析 如果高铁站位于城市中心,容易加剧城市中心交通压力,又影响居民生活,所以A、C两项错误;而城市空心化是由于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等原因产生的,所以B项错误;高铁新城一般建在特大城市,以高铁站为依托,吸引大量人流,有利于促进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 D

(高考题)下图显示某年湖北省与相邻省级行政区往来货物的铁路运输量差异。

读图,回答4~5题。

4.接受湖北输出货运量最多的邻省(直辖市)位于湖北以

(  )                  

A.南B.北C.东D.西

5.承担由邻省(直辖市)输入湖北的货运量最大的铁路线是

(  )

A.京沪线、京广线B.京广线、焦枝线

C.京九线、枝柳线D.陇海线、焦枝线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纵坐标表示湖北运往邻省的货物,其中接受湖北输出货运量最多的是湖南,正好位于湖北的南方。

第5题,从横坐标的数值可看出邻省运往湖北货物最多的是河南,河南通往湖北的铁路线是京广线和焦枝线。

答案 4.A 5.B

京杭运河的开凿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使德州段的运河、码头也更加繁荣。

1979年运河因水源枯竭断航,德州航运局因此而解散。

读德州市位置图,回答6~7题。

6.明代诗人朱德润的诗中描绘德州漕运:

“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毯碧碗堆如山。

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

但后来德州发展速度缓慢,其主要原因是

(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市场需求减少

7.关于交通条件对德州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德州空间形态南北扩展,京杭运河成为德州城的唯一发展轴

B.京沪铁路的修建不会影响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C.德州可以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D.京沪高速铁路的兴建可能引起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解析 第6题,清末大运河的淤塞,海洋运输的发展及京沪铁路的建成,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

第7题,京沪高速铁路的兴建可能会引起德州城市空间向东发展。

答案 6.C 7.D

(xx·天津河东一模)下图为“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单位h为小时)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题。

8.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  )

A.城市间的距离缩短B.城市内部时间距离缩短

C.城市服务范围扩大D.城市内部交通更加拥堵

解析 据图中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时间距离变化可知,城市间的时间距离缩短,但不是实际距离缩短,高铁建设对城市内部时间距离没有影响,城市服务范围扩大,城市内部交通没有更加拥堵。

答案 C

由上海市建筑材料行业协会、上海现代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等联合主办的xx绿色建筑建材博览会8月5日~3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读“上海市示意图”(部分),据此回答9~10题。

9.图中商业中心的区位,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是

(  )

A.①④B.②④C.③④D.②③

10.关于上海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上海港腹地为沪宁杭综合性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水平高

B.上海建材行业的市场只局限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C.上海市的经济影响可扩展到西北地区

D.增加上海市区主干道红绿灯设置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措施之一

解析 第9题,①、④为上海市中心附近,其布局为市场最优原则;②、③位于市区外围主干道的交会处,其布局为交通最优原则。

第10题,上海港腹地广阔,通过长江“黄金水道”、海运、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等与中西部南北方联系紧密。

上海经济发达,其辐射能力影响到全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

答案 9.D 10.C

(xx·天津文综,4~5)随着轨道交通和互联网的发展,天津居民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据此回答11~12题。

11.为了使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间的客运交通更加便捷。

我市实现了津滨轻轨与市内地铁的连通。

这一变化体现了我市轨道交通的

(  )

A.高速化B.网络化C.大型化D.专业化

12.随着“网购”的兴起,商品的流通量不断增加。

这促进了

(  )

A.商业网点密度的加大B.商业区的规模扩大

C.商品流通环节的增加D.地域间的商业联系

解析 第11题,从题中所述的“实现了津滨轻轨与市内地铁的连通”可以判断不同交通方式之间互相配合,实现了联运。

这一变化体现了天津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

第12题,注意题中的关键词“网购”,即网络购物,这种新型的购物方式主要通过网络进行,不需要实际的商业网点,因此可以排除A、B两项;“网购”可以减少商品流通环节,可以排除C项;“网购”这种购物方式更灵活和方便,可以促进不同地域间的商业联系。

答案 11.B 12.D

13.下图为某地区城镇及道路交通网络规划图。

在①②③④四点中,计划建设两个商贸中心,较为合理的设置是

(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商贸中心应布局在交通便利、集散能力强、来货便利的地点。

①④均位于铁路和多条公路的交会处,交通便利。

答案 C

二、综合题

14.(xx·新课标Ⅱ,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

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

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6分)

(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6分)

(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6分)

(4)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

(4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尼日利亚的铁路运输特点、布局及建设的相关知识。

(1)题,交通运输网的特点一般从交通网的密集程度和连接的地区进行回答。

由图可以看出,尼日利亚的铁路路网线路较少,密度较低,主要连接了内陆和沿海的港口。

尼日利亚的经济以农矿业为主,修建铁路可以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

(2)题,由图可知,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几乎与海岸线平行,从东向西,横贯沿海地区,连接两条通往内陆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

第(3)题,由图中经纬网可知,尼日利亚沿海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在此气候条件下进行铁路建设,主要是防止中暑、防止晒伤、防止食物中毒、蚊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防止疫病和瘴气等。

第(4)题,主要考查铁路建设涉及的工业部门。

涉及铁路建设的工业部门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制造、机车制造,另外还需要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机车制造有关的工业部门。

答案 

(1)路网特点:

线路较少(密度较低);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

作用:

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

(2)横贯沿海地区(或几乎与海岸线平行);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

(3)气候特点:

(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需要防范的问题:

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部门。

15.[xx·四川文综,14

(2),6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下图是甲国地图。

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6分)

解析 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可从其地理空间位置,城市密集程度,城市等级等方面来阐述。

答案 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城市分布较密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

16.(xx·安徽文综,34,22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xx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

改革开放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xx年的6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

(10分)

(2)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12分)

解析 第

(1)题,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网的变化。

交通运输网由交通运输的线和点组成,共同形成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结合图中图例和图中信息不难作出描述。

(2)题,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

城市化特点主要从城市数目、城市等级、城市规模、城市人口数量及所占比重等方面考虑。

而交通运输加强了区域联系,促进了人口迁移,把两者结合起来回答即可。

答案 

(1)交通运输线路里程增加,站点增多,密度增大;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沿海地区及其与中西部之间的交通线明显增多,交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为主的省级综合运输网。

(2)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