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精品教学资料荟萃含课件教案配套练习课堂实录优秀视频文件等1do.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4724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精品教学资料荟萃含课件教案配套练习课堂实录优秀视频文件等1do.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精品教学资料荟萃含课件教案配套练习课堂实录优秀视频文件等1do.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精品教学资料荟萃含课件教案配套练习课堂实录优秀视频文件等1do.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精品教学资料荟萃含课件教案配套练习课堂实录优秀视频文件等1do.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精品教学资料荟萃含课件教案配套练习课堂实录优秀视频文件等1do.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精品教学资料荟萃含课件教案配套练习课堂实录优秀视频文件等1do.docx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精品教学资料荟萃含课件教案配套练习课堂实录优秀视频文件等1do.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精品教学资料荟萃含课件教案配套练习课堂实录优秀视频文件等1do.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精品教学资料荟萃含课件教案配套练习课堂实录优秀视频文件等1do.docx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精品教学资料荟萃含课件教案配套练习课堂实录优秀视频文件等1do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者:

诸定国

班级:

南京市溧水实验学校初一(4)班

整量:

张璇

课前学生演讲《全世界最牛的人》,同学点评。

师:

演讲的不错,不过希望大家以后在演讲的时候要能做到这样。

播放《最后一次讲演》的视频,大家认真的观看。

看到激动处,有学生鼓掌。

看完视频,教师组织大家交流和观看的视频有关的内容。

师:

大家知道哪些和这次演讲有关的知识,背景、内容都可以说一说。

生1:

演讲者是闻一多。

教师随即在黑板上板书“闻一多”

生2:

背景是在1946年,发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

师:

哪里看出来的?

生3:

演讲者的背后有照片、有花圈,演讲者带着黑袖章

师:

对,背后的照片是死者的?

生齐声:

遗像。

生4:

两边还有白色的对联。

师:

对,那叫挽联。

在这一次演讲中,我们听到闻一多这样说“我们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是什么意思?

生:

他从容就义的表现。

师:

你说的不错,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当时是李公朴的追悼会,会场里有国民党的特务在闹事,闻一多先生坐在台下,用毛泽东的一句话叫“拍案而起”痛骂他们,说,“你们是什么东西,你们有没有胆量站出来?

”所以当时闻一多的心理应该是?

生:

非常愤怒的。

师:

对,事实上在这之前,大家已经知道闻一多先生和李公朴先生一样。

都在国民党的黑名单上,李先生遭暗杀,有人已经暗示了闻一多先生要注意保护自己,但他还毅然决然的参加了李先生的追悼会,并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这次演讲,之后在随即的游行中,只听到两声枪响,闻一多和他的儿子倒在了血泊中,他的儿子受了伤,闻先生牺牲了,所以这次演讲叫《最后一次讲演》。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闻一多,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

(在原有的闻一多三个字的后面稍微隔开一段的空处,板书:

的说和做。

师:

诸老师有没有漏掉什么?

生5:

“先生”二字(教师补充板书)

师:

我们把有先生二字的和漏了的都读一遍,大家体会一下有和没有有什么区别?

学生朗读。

生(七嘴八舌):

没有先生就少了崇敬的意味。

师:

为什么要加先生?

生6:

臧克家先生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是他的学生。

师:

对,高足是什么意思?

生6:

得意的弟子

师:

那么诸老师来写,是不是就不用加先生了,我可不可以写同志(在先生下面板书同志)?

或者我换个人,能不能这样说,敬爱的冰心先生已经溘然长逝了。

学生七嘴八舌的小声议论,有人说冰心是女的。

有人说可以的,因为冰心很有名。

生7:

我觉得著名的人…可以说先生。

师:

谬!

赵薇先生?

周迅先生?

我可以这么说吗?

有人说,我们不是喊鲁迅作先生吗?

但是我们要明确,先生除了老师之外,还可对那些有学问的和品德高尚的人称呼,表示尊敬。

所以说冰心先生是正确的。

我们再读一读题目,还有什么信息?

生(齐声):

说和做。

师:

什么结构?

生(不确定的):

并列短语。

师:

是不是这样理解,文章是分了说和做两个部分来写,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生(异口同声):

不是。

师:

之前预习过了是吧!

文章到底怎么写的?

生(七嘴八舌):

穿插写。

师:

那我们再来好好看一看,文章到底怎样安排说和做的,你能不能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最关键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提醒:

芮佳伟很好,最先找到,芮佳伟,请你把诸老师看书的要求表述为一句完整的话告诉大家。

生8:

嗯,我们要看文章到底分了怎么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写了哪些内容、哪些方面。

师:

方面?

生8:

角度。

师:

对,从哪些角度,或者说哪些身份来写?

生再读课文。

师:

有没有这种关键的句子啊,在哪儿找到没有

生9:

第7段。

生10:

第8段。

师:

为什么第8段也是,哪一个字提示你的?

生11:

“另”字。

师:

以前学过的课文里有没有类似的句子也是这样的用法的。

生疑惑。

师:

第9段,第一课。

大家翻书到相应的段落,齐声朗读。

师总结:

对,文章要有过渡的句子,曹倩这次的周记写得很好,模仿的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而这篇文章过渡就很自然,爸爸对我说,不要再迟到了。

“我又何尝迟到过,除了那一次”自然过渡到那一次,老师说,你要长大,对,我正在长大,就写到我是怎样成长的了。

这些过渡的句子就好像是我们衣服上那些缝合线一样,我们不能只穿几块布在身上,就好像我们写文章一样,好的文章就要天衣无缝。

对这篇文章而言,事实上是分了闻一多的两个身份或者说两个阶段来写的。

生(齐声):

学者和革命家。

师赞许并板书。

师: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怎么做的,概括的句子有吗?

生12: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师肯定并板书:

他做了哪些,说了哪些?

大家找一找。

生13:

第4段,“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师:

对,这是他在写《唐诗杂论》(板书),我们集体读一读。

学生朗读文段。

师:

还有哪些?

生14:

第6段,“他又由唐诗转向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师:

好的,我们继续读一读。

学生朗读。

师:

这里记叙了闻一多创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时的情景(教师边说边板书)。

其中哪些是表现他做的样子的?

生(齐声):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师:

这一段说他做了,也没有说,这里的说是什么?

生(齐声):

贬义,一种炫耀。

师:

我们同学都体会的很好,现在很多人不是这样,他们喜欢到处炫耀自己,发表了一点文章就像母鸡下了蛋,要到处嚷嚷,我们应该向闻一多先生学一学。

还有没有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在这一部分里?

生15: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生16: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师:

对,闻一多一开始是诗人,有一首著名的诗大家都知道,《七子之歌》。

学生都很惊奇,表现的很兴奋。

师:

有很多同学已经在自读课本里找到这首诗了,我们齐声读一读吧。

学生齐声朗读。

师:

这里确实是写他做的,还有没有了?

生17: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师:

暇是什么意思?

生(七嘴八舌):

空闲的时间。

师:

这里还有一个沥字,什么意思?

我们说呕心沥血,呕——

生18:

吐。

师: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把心吐出来了,求贤若渴。

沥就是滴的意思。

我们集体把第3段读一读。

学生集体朗读。

师:

闻先生做研究,写书、写文章是从来不说,从不炫耀,现在也有人写书写文章,没有多少作品,但却大肆宣扬,这样的差别,可能是两个字:

名和利。

学生纷纷点头。

师:

闻一多又是为了什么?

生19:

为了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师:

对,有这样一位作家,他之前以诊病救人为己任,后看到国民的愚昧,转而拿起文学的笔。

生大悟:

鲁迅。

师:

同样是以文化来救国,为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是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给我们的启示。

做学问就要潜下心来专心的做学问,或者做了不说,现在有写人做了一点学问就骄傲的不得了,这是要不得的。

好,我们下课。

附板书: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同志臧克家

学者革命家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做了再说

《古典新义》做了不说

第二课时

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在回忆一下,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从哪些角度来写。

生(齐声):

作为学者的,作为革命家的。

师:

围绕什么来写?

生(齐声):

说和做。

师:

对,围绕说和做来写,换句话说,说和做是本文叙事的线索。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

生1: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师:

对,着重表现他从不夸耀自己。

作者写了哪些事?

生2: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师:

对,这是从成果的角度写他做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

事实上还有很多描写表现,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这些句子描写的很细致,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要学习。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这样处理说和做的,那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又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呢?

我们把文章第二部分读一读,8-18段。

另外,本文对闻一多先生充满了崇敬之情,我们要在朗读中体现。

学生朗读课文。

师:

我们再选几段能体现内容的句子来读一读。

生:

16段。

生:

17段。

生:

18段。

师:

好,我们读一读。

学生读的抑扬顿挫,慷慨激昂。

师:

大家读的很好,我们先来找一找能概括的词语。

生3:

说了就做。

生4:

言行一致。

师:

对(随手板书),前面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做了不说,可能与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相比就言行不一致了,但不是贬义,而是重在实践,默默耕耘,不自负,不夸耀,不吹嘘。

哪些地方能表现他说了就做,言行一致的?

生5:

10段,“起先,他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的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师:

对,他说的原因是,八个字表现就是“反对独裁,争取民主”(板书)。

他怎么说的呢?

生(七嘴八舌):

声音越来越大,呼喊。

师:

支持他说的,说的原因是这八个字。

说了还要做,他做了什么?

生6:

13、14段“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师:

闻一多如果写了本学术著作,会不会四处炫耀?

生(齐声):

不会。

师:

他做了什么?

生(齐声):

四处传观。

师:

中国的学者、文人是远离政治的,如沈从文,但闻一多介入政治,考虑其中有什么因素在里面。

还有哪些?

生15:

李公朴被杀后,作演讲。

师:

说得很好,不过要加先生。

诸老师过几天也要去给初三同学演讲,讲中考作文怎么写,这里为什么要突出闻一多先生的演讲。

生(七嘴八舌):

当时有特务在场,情况非常危险。

师:

对,大家已经对当时的局势很清楚,很危险,但闻一多先生是怎样去的呢,用文中的一个词叫——

生(齐声):

大无畏。

师:

对,我们把15段读一读。

学生朗读15段,教师板书“最后一次讲演”

师:

还有没有了?

生16:

18段,参加游行示威的前头。

师:

不是参加前头。

生16:

参加游行示威,走在前头

师:

(板书)神态如何?

生(齐声):

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师:

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为什么这样?

我们前面讨论过是“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而且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来。

作为革命者他这样做,与前面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矛不矛盾?

生(齐声,很肯定):

不矛盾。

师:

文中有个词,叫“迥乎不同”,注意看老师的笔划,形容眼睛有神,叫“炯炯有神”“炯”是这样写的。

还有个词叫“一反既往”既往是什么意思?

生17:

以前。

师:

对,反义词叫“一如既往”有些同学在老师给他指出错误之后,并没有一反既往,纠正自己的错误,反而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这是要不得的。

(板书)我们现在来思考一下,一个人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变化?

生18: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为了钻研学术,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为了国家奉献。

师:

好的,我把他的话复述一遍,大家听好。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不计个人利益,潜心研究学术;当他看到时局黑暗,他是为中华民族而说,为民众争取民主的权益。

两个阶段有没有共同点?

生19:

革命是为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做学问是为了开一剂文化药方。

师赞许,并板书。

师:

对,当时的国家已经是极度衰微了,有一句话叫“华北之大,已经容不下一张书桌。

”而我们有杰出的学者,讲自己的人生选择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来,我们把中心句读一读。

学生齐声朗读20段。

师:

为什么这两句话中间用句号,句子不是很短吗?

生20:

也许是为了把长句变短句,增强强调语气。

师:

说得很好,你把诸老师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为什么要加也许呢?

要对自己有信心。

生21:

用句号可以延长停顿,使语气更坚定。

师:

好,我们再来把这两段读一读。

学生朗读。

师:

我觉得19段读得不好,有几个词没有突出出来,我看看大家能不能像某某同学一样,知道诸老师说的是哪些词。

把这段读完美了。

学生再读课文。

师:

我想问一问,有没有喜欢这篇文章的同学?

喜欢这篇文章的男孩子举举手。

为什么喜欢?

生22:

我觉得男孩子就不能扭扭捏捏,要写得慷慨激昂,读得铿锵有力。

师:

好,芮佳伟的话实际上有两点信息:

内容上和语言上。

臧克家是诗人,他的语言更是有独到的地方。

大家来看看,内容上和语言上各有什么特点?

生23:

分两部分写,段落清晰。

生24:

说和做是交替在一起写的。

师:

很好。

生25:

句子都短小精悍。

师:

这是语言,我们先写下来。

生26:

选最能体现他说和做的事。

师:

对,我插一句,闻先生他胡子很长,文中说他“长须飘飘”,在抗战之初闻一多发誓,抗战不胜利,不剪胡子,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蓄须明志”了。

同样这样做的还有一位唱花旦的先生,大家知道是谁吗?

学生很疑惑。

师:

是梅兰芳,蓄须也就意味着不能唱花旦了。

这些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在国难当头时毅然决然的的报国之心值得我们学习。

再回到我们这个问题,内容上作者注意选取典型材料,作为学问家和革命家的闻一多他的一些典型的细节,内容写得很细,刻画人物很有用。

写法上是以说和做为线索,交替起来写,写说和做的时候会穿插一些评论。

比如“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是评价,表达方式上叫——

生(齐声):

议论。

师:

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篇文章又有叙事,也就是说是夹叙夹议,大家再找个例子。

生27: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生28:

他做了自己没有说。

生29:

16段,是议论。

师:

在那儿叙述了?

生29:

15段

师:

对,夹叙夹议。

好,下面我们看短句。

但文中也有长句阿,“当时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找找文章中哪儿短句集中,是在作为学者的还是革命家的部分里?

生(齐声):

革命家。

师:

为什么这样?

生30:

感觉短句能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激情,长句与学者身份相符。

师:

对,换句话说,短句感觉有利,这就是语感。

长句就比较柔和,舒缓。

有哪些长句呢?

生31: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生32: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师:

我们再来找找短句,哪儿最多?

生:

16段。

生:

17段。

生:

18段。

师:

好,我们还是用声音来体会其好处。

大家齐声朗读。

师:

短句果然有气势。

文章语言上还有什么特点呢?

既然谈到了,我们就说的透彻一点。

生33:

语言很凝练。

师:

举个例子。

生34:

16段,“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生35∶“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生36:

还有对偶的句子。

师:

对,这是整句。

举例

生36: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生37: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师:

不仅用对偶句,还有很多四个字的词语吧。

学生纷纷点头。

师:

还有一些是成语,很有表现力,描写他很合适,对不对?

因为他是学者嘛!

还有词语用得很生动,很好的,自己要去体会,比如“长须飘飘”地飘飘,钻之弥坚的坚。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学到这儿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内容上是这样,结构上两相对照,用芮佳伟的话来说就是内容和语言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课后自己要多读多体会。

我们今天就上到这儿,下课!

附板书: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学者革命家

《唐诗杂论》写政治传单

《楚辞校补》做了再说说了就做最后一次讲演

《古典新义》做了不说言行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