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4454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docx

《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docx

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

名词解释题

Celltheory[细胞学说]1. 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3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p2)

Plasmid[质粒]质粒(Plasmid)是一类存在于细菌和真菌细胞中独立于DNA而自主复制的闭合、环状DNA分子其中质粒基因横向传递(P11)

Nucleoid[拟核]原始细胞结构简单,仅由细胞膜包绕,在细胞质含有DNA区域,但无被膜包围。

(P11)

SmallnuclearRNA,snRNA[小核RNA]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存在一类特殊的RNA,它们的分子相对较小,约含有70—300个核苷酸。

拷贝数最多。

(P21)

Molecularchaperon[分子伴侣]细胞核能与组蛋白结合并能介导核小体有序组装的核质素可延伸为“一类在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的蛋白质,它们在细胞帮助其他含多肽的结构完成正确的组装,而且在组装完毕后与之分离,不构成这些蛋白质结构执行功能时的组份

Liposome[脂质体]为了避免双分子层两端疏水尾部与水接触,其游离端往往能自动闭合,形成充满液体的球状小泡(P72)

Fluidmosaicmodel[流动镶嵌模型]膜中脂双层构成膜的连贯主体,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膜中蛋白分子以各种镶嵌形式与脂双分子层相结合,有的附在外表面,有的全部或部分嵌入膜中,有的贯穿膜的全层,。

(P81)

ionchannel[离子通道]能够高效率转运构成生物膜核心部分的脂双层对带电物质的膜上的通道蛋白(P90)

endocytosis[胞吞作用]又称吞作用,它是质膜陷,包围细胞外物质形成胞吞泡,脱离质膜进入细胞的转运过程(P93)

Activetransport[主动运输]是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的穿膜转运方式(P85)

.Endomembranesystem(膜系统)是指细胞质那些在结构、功能及其发生上相互密切联系的膜性结构细胞器的总称,包括核膜、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以及各种转运小泡等功能结构。

Signalrecognitionparticle[信号识别颗粒](SRP)在真核生物细胞质中一种小分子RNA和六种蛋白的信号识别颗粒复合体,此复合体能识别核糖体上新生肽末端的信号,顺序并与之结合,使肽合成停止,同时它又可和ER膜上的停泊蛋白识别和结合,从而将mRNA上的核糖体,带到膜上。

SRP上有三个结合位点:

信号肽识别结合位点,SRP受体蛋白结合位点,翻译暂停结构域

Substrate-levelphosphorylation[底物水平磷酸化]:

.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TP。

Electrontransportrespiratorychain,[电子传递呼吸链](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这一传递电子的酶体系是由一系列能够可逆的接受和释放H+和e-的化学物质所组成,它们在膜上有序的排列成相互关联的链状,称为……

ATPsynthase[ATP合成酶]ATP合酶广泛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原核藻、异养菌和光合细菌中,是生物体能量代的关键酶。

该酶分别位于类囊体膜、质膜或线粒体膜上,参与氧化磷酸化与光合磷酸化反应,在跨膜质子动力势的推动下催化合成生物体的能量“通货”——ATP。

Cytoskeleton[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它对于细胞的形状、细胞的运动、细胞物质的运输、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分离和胞质分裂等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Microtubule[微管]是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细胞骨架成分之一,它是由微管蛋白和微管结合蛋白组成的中空圆柱状结构,在不同类型细胞中有相似结构。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控制着膜性细胞器的定位及胞物质运输。

motorprotein[马达蛋白]是指介导细胞物质沿细胞骨架运输的蛋白,微管参与细胞物质运输的任务主要由它来完成

Microfilament,MF[微丝]微丝又称肌动蛋白丝,是由肌动蛋白组成的细丝,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参与细胞形态维持以及细胞运动等生理功能。

(P163)

Intermediatefilaments[中间纤维]介于肌肉细胞actin细丝与肌球蛋白粗丝之间,广泛存在与真核细胞中,在三类细胞骨架纤维中最为坚韧和持久。

(P169)

Nuclearporecomplex,NPC[核孔复合体]核孔并非单纯由外两层核膜融合形成的简单空洞,而是由多种蛋白质以特定方式排列形成的复合结构,称核孔复合体(P182)

Nuclearlamina[核纤层]是位于核膜侧与染色质之间的一层由高电子密度纤维蛋白质组成的网络片层。

在细胞分裂中对核膜的破裂和重建起调节作用(P183)

kinetochore[动粒]是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存在于着丝粒两侧的圆盘状结构。

在细胞分裂后期动粒起核心作用,控制着微管的装配和染色体的移动。

(P194)

Euchromatin[常染色质]间期核中处于伸展状态,螺旋化程度低,用碱性染料染色浅而均匀的染色质,具有转录活性。

(P191)

Ribosome[核糖体]是细胞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是合成蛋白质的机器。

(P221)

Signaltransduction[信号转导]由细胞分泌的、能够调节机体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与细胞膜上或胞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将信号转换后传给相应的胞系统,使细胞对外界做出适当的反应。

(P277)

Receptor[受体]是一类存在于胞膜或胞的特殊蛋白质,能特异性识别应结合胞外信号分子,进而激活胞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使细胞对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效应。

(P278)

Gprotein-coupledreceptor[G蛋白藕联受体]是膜受体最大的家族,成员均为一条多肽构成的糖蛋白,分为胞外、胞膜、胞三个区。

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过程较慢,但灵活、敏捷,而且类型多样。

(P279)

Secondmessenger[第二信使]指受体被激活后在细胞产生的、能介导信号转导的活性物质。

重要的有cAMP、cGMP、二酯酰甘油(DAG)、三磷酸肌醇(IP3)、和钙离子等(P282)

ProteinKinase[蛋白激酶]为一类磷酸转移酶,作用是将ATP的磷酸基转移到底物特定氨基酸残基上。

(P287)

Mitoticapparatus[有丝分裂器]在中期细胞中,由染色体、星体、中心粒及纺锤体所组成的结构。

在染色体分离、染色体向两极的移动及平均分配到子代细胞等活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P302)

简答题

1.以E.coli为例,简单说明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结构简单,仅由细胞膜包绕,含有核糖体,没有其他膜性细胞器,存在拟核。

另一特点是细胞膜之外有一坚韧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蛋白多糖和糖脂。

2.简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基本结构的区别

第十三页图表2-1

3.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性是什么?

生物膜的特征有流动性选择透过性不对称性

4.说明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工作原理:

Na+-K+泵——实际上就是Na+-K+ATP酶,存在于动植物细胞质膜上,它有大小两个亚基,大亚基催化ATP水解,小亚基是一个糖蛋白.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大亚基以亲Na+态结合Na+后,触发水解ATP.每水解一个ATP释放的能量输送3个Na+到胞外,同时摄取2个K+入胞,造成跨膜梯度和电位差,这对神经冲动传导尤其重要,Na+-K+泵造成的膜电位差约占整个神经膜电压的80%.若将纯化的Na+-K+泵装配在红细胞膜囊泡(血影)上,人为地增大膜两边的Na+,K+梯度到一定程度,当梯度所持有的能量大于ATP水解的化学能时,Na+,K+会反向顺浓差流过Na+-K+泵,同时合成ATP.

生物学意义:

调节渗透压维持恒定的细胞体积、保持膜电位、为某些物质的吸收提供驱动力和蛋白质的合成及代活动提供必要的离子浓度等

5.以LDL为例,简述受体介导的细胞吞的作用过程。

1配体与膜受体结合形成一个小窝(pit);2小窝逐渐向凹陷,然后同质膜脱离形成一个被膜小泡;3被膜小泡的外被很快解聚,形成无被小泡,即初级体;4初级体与溶酶体融合,吞噬的物质被溶酶体的酶水解

6.指导分泌性蛋白在粗面质网上合成需要哪些主要结构或因子?

它们如何协同作用完成肽链在质网生的合成?

(或简述信号肽假说)

需要的结构和因子有:

N端信号序列、信号识别颗粒、停泊蛋白、易位分子、信号肽酶等。

过程:

信号肽和SRP结合SRP特异性结合DP使肽链锚定EP外膜而SRP亦有打开转运通道蛋白能力随SRP脱出再次利用肽链穿入完成信号肽切除。

7.蛋白质糖基化的基本类型、特征及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类型:

N-连接O-连接

特征:

在蛋白质合成的同时或合成后,酶催化下寡糖链被连接肽链特定糖基化位点形成糖蛋白

意义

(1)使蛋白质能够抵抗消化酶作用

(2)赋予蛋白质传导信号作用

(3)某些蛋白只有糖基化才能正确折叠

8.简述溶酶体膜的特性。

(1)溶酶体膜为一层磷脂双分子膜

(2)溶酶体膜中富含有两种高度糖基化的穿膜整合蛋白lgpA和lgpB,分布于溶酶体膜腔面(3)溶酶体膜上镶嵌有质子泵

9.根据溶酶体的不同发育阶段和生理状态,可以将溶酶体分为几类?

分为三级

初级溶酶体:

指通过其形成途径刚刚形成的溶酶体;

次级溶酶体:

当初级溶酶体经过成熟接受来自细胞外的物质并与之发生作用时即成为次级溶酶体;三级溶酶体:

是指次级溶酶体在完成对绝大部分作用底物的消化、分解作用后,尚有一些不能被消化、分解的物质残留其中,随溶酶体活性的逐渐降低以致消失,进入溶酶体生理功能作用的终末状态。

10.为什么说线粒体是一个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线粒体自身有自己的遗传系统和蛋白质翻译系统,但不能自身构造与功能发挥依赖细胞核控制,具有部分的自主性。

11.以葡萄糖为例,简述线粒体产生ATP的步骤及发生部位。

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C6H12O6——2C3H6O3(丙酮酸)产生少量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膜上发生-2C3H6O36H2O——6CO224〔H〕(还原氢)产生少量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基质发生~24〔H〕6O2——12H2O产生大量ATP.

所有反应都有酶参加催化反应,

12.简述三种细胞骨架的概念及在细胞的分布特征。

微管:

由微管蛋白和微管结合蛋白组成的中空圆柱状结构,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微丝:

是肌动蛋白组成的细丝,以束状、网状或散在等多种方式有序的在于细胞质的特定空间位置上;中间纤维:

是一种坚韧、耐久直径为10nm的蛋白质纤维Ⅰ型Ⅱ型存在于上皮细胞;Ⅲ型中波型蛋白存在于间充质来源地细胞,结蛋白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平滑肌,胶原纤维酸性蛋白特异分布于神经细胞,外周蛋白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感觉神经元;Ⅳ型神经纤维丝蛋白分布于脊椎动物神经元;Ⅴ型存在于核膜核纤层;Ⅵ型巢蛋白分布于神经干细胞。

13.简述染色体包装的多级螺旋模型

由DNA与组蛋白包装成核小体,在组蛋白H1的介导下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直径约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在有组蛋白H1存在的情况下,由直径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螺旋盘绕,每圈6个核小体,形成外径30nm,径10nm,螺距11nm的螺线管。

螺线管进一步螺旋化形成直径为0.4um的圆筒状结构,称为超螺线管,超螺线管进一步折叠、压缩,形成长2-10um的染色单体。

14电镜下核仁可分为几个部分?

请说明每个部分的组成和或意义

三个部分。

纤维中心:

由直径为10nm的纤维构成是分布有rRNA基因的染色质区;致密纤维组分:

由紧密排列的细纤维丝组成包含处于不同转录阶段的rRNA分子;颗粒组分:

主要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颗粒,为处于不同加个及成熟阶段的核糖体亚基前体

15已知核糖体上有哪些活性部位?

他们在多肽合成中起什么作用?

(1)mRNA结合位点使mRNA与核糖体结合

(2)P位是肽酰tRNA结合的位置

(3)A位是氨酰tRNA结合的位置

(4)转肽酶活性部位肽链延长时,催化进入核糖体的氨基酸之间形成肽键

(5)参与蛋白质合成的因子的结合部位结合起始因子,延长因子和终止因子或释放因子的部位

16.受体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受体请最少举一个例子

两种类型。

膜受体和胞受体

膜受体:

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

胞受体:

胞浆受体,核受体

17简述G蛋白的结构和作用机制

G蛋白是一类和GTP或GDP结合的,位于细胞膜胞液面的外周蛋白,由α亚基,β亚基,γ亚基三个亚基组成。

G蛋白有两种构象,一种以αβγ三聚体存在并与GDP结合,为非活化型,另一种构象是α亚基与GTP结合并导致βγ二聚体脱落,为活化型。

(1)GS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2)Gi蛋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3)GP蛋白激活磷脂酰肌醇特异的磷脂酶C

18.什么是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各时期主要变化是什么?

是指能持续分裂的真核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生长,再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循环过程

G1期是DNA复制的准备期,细胞体积显著增大,RNA聚合酶活性升高,使得rRNA,tRNA,mRNA不断产生,蛋白质含量迅速增加

S期中完成DNA复制,期间DNA大量复制,同时也合成组蛋白和非组蛋白,最后完成染色体复制

G2期是细胞分裂的准备期,期间细胞量合成RNA,ATP及一些与M期结构功能相关的蛋白质

M期中细胞进行分裂,期间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性变化

19.减数分裂前期I分为几期?

简述每个时期发生的主要事件。

(1)细线期:

期间完成复制的染色质开始凝集和同源染色体配对

(2)偶线期:

染色质进一步凝集,同源染色体联会

(3)粗线期:

同源染色体间出现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及重组

(4)双线期:

此期染色体长度进一步变短,联会复合体因发生去组装而逐渐消失,紧密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相互分开,非姊妹染色单体交叉

(5)终变期:

同源染色体进一步凝集,显著缩短,变粗成短棒状

20.试分析细胞信号系统组成及作用

由受体或其他可接受信号的分子以及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组成

作用:

调控细胞代,实现细胞功能,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化,影响细胞存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