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默写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4152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阅读默写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课外阅读默写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课外阅读默写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课外阅读默写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课外阅读默写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外阅读默写复习题.docx

《课外阅读默写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阅读默写复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外阅读默写复习题.docx

课外阅读默写复习题

2011学年下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课外阅读)

一、说明文阅读:

(一)、水藻将成为最绿色的能源张贵余

目前,各国专家正积极倡导使用绿色能源,比如用太阳能、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

还有一些科学家则更进一步,开始寻找更“绿色”的能源,那就是用水藻提炼燃油。

科学家乐观地预测,只需种水藻提炼燃油,就能让我们摆脱对天然石油的依赖。

科学家很早就提出用植物来提炼燃油,比如从油菜籽和大豆中提炼燃油,不过很少人会想到用水藻来提炼燃油。

但是,这种绿色植物现在却异军突起,成为最有力的竞争者,因为它有许多品质是其他植物所不具备的。

水藻是由简单的水生有机体组成的,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光能,生产植物油。

而植物油可以被转化成“生物柴油”,可以为任何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

水藻有好几个重要的优点是其他油料植物所不具备的,比如水藻可以种植在更广泛的地方,而且能够迅速繁殖,更难能可贵的是,水藻几乎不需要特别的养分,它们需要的只是阳光、水和二氧化碳。

此外,水藻生长的面积和体积比率是最高的。

水藻不仅能生产绿色油料,更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事实上,许多发电厂在厂区和周边地区种植水藻,吸收发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在这方面,麻省理工大学的“绿色油料公司”做得最好,他们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利用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来种植水藻。

小规模的实验发现,这是一种可行性的概念,他们下一步要进行大规模的实验。

不过,要想进入后石油时代,让水藻油成为畅销产品,需要解决许多问题。

生产“生物柴油”,首先遇到的就是选择水藻品种的问题。

水藻有数千种,选到正确的种类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水藻生长的速度极快,必须控制好种植的数量,如果太多,阳光就会不够,造成大批死亡,而如果太少,则达不到所需要的数量。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借助计算机来控制水藻的生长速度,也就是控制营养成分,不过这样做会增加成本,减少水藻业的经济利益。

即使成功地收获了水藻,还要面临着另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把油提取出来。

从大豆、油菜等植物中提取油是用冷压法,而水藻却不像大豆、油菜那样有那么多的纤维,不能使用这种标准的榨油方法。

不过从理论上说,从水藻中提炼油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美国科学家证实,在绿色的水藻中加入化学添加剂就可以提炼出油来,在水藻浆中加入甲醇或者乙烷是目前最好的选择,相对来说又有效又节省成本。

但观察家对此有一种担心,那就是这可能会影响土地和水的使用。

(选自《北京科技报》,有删改)

1.下面不属于“水藻将成为最绿色能源”的优势的一项是()

A.水藻可种植在更广泛的地方,能迅速繁殖。

B.水藻需要的养分只是阳光、水和二氧化碳。

C.水藻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D.水藻可以通过使用化学添加剂提炼出燃油。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植物燃油,都是专家倡导使用的绿色能源。

B.利用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来种植水藻的经验,已经被成功推广。

C.水藻通过光合作用生产的植物油,可直接为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

D.用绿色植物生产生物柴油,均可使用冷压法这种标准的榨油方法。

(二)、中国画的骄傲——《清明上河图》黎孟德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河两岸的景物和清明节这一天人们的生活场景,内容繁而不杂,场面多而不乱,无论状物写人,都合情合理。

画卷以萧疏的郊外为开端,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园景色。

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个商贩赶着驮炭的驴群姗姗而来,一列行旅,有车骑仆从,正匆匆向城里进发,轿顶上插满了杨柳,一看就知是城里富贵人家扫墓而来。

作者在此巧妙地交代了时间、风俗,展开了序幕。

画面渐进,路边酒肆、茶摊渐多起来,汴河也繁忙起来。

沿河有许多粮仓,靠岸的船只,搭着跑板在卸货。

满载货物的船只吃水很深,水面几乎接近船帮,而卸完货的船只,则吃水较浅。

河心一艘大船,尾部有八名船夫合力摇桨:

河对岸,五名纤夫在拉着船艰难前行。

画卷再展,一片宏伟木质拱桥宛如飞虹,横跨河面,以拱桥为中心形成了全图的高潮。

一艘大船逆流而上,将要过桥,它高高的桅杆却被桥头挡住了。

船上的人有的七手八脚忙着收杆,有的奋力划桨,有的用蒿竿撑住桥洞顶端。

桥上岸边挤满了热心观众,帮着出主意。

桥的另一边又有一只船迎面驶来,船夫们都站在船尾焦急张望,为双方能否顺利过桥捏一把汗。

围绕这一紧急事件,作者远近照应,将这一复杂场面处理得合理有序又扣人心弦。

桥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两岸挤满摊贩,店铺林立,百业兴旺。

两商贩在街心争夺顾客,而那位顾客则左顾右盼,身子朝右,头却向左望,不知所从。

桥上一官员骑马过桥与一小轿相遇,双方奴仆各不相让,旁边有人在看热闹。

桥上下来一辆驴车,载满货物的车子惯性下冲,车夫弯腰拱背,奋力抵住:

而驴子则松了一把力,摇头晃脑,漫不经心,缆绳也晃悠着,观者注意到此,多会心一笑。

临河的茶肆中,茶客们或房间闲谈,或临窗眺望,好不闲适。

画的前头是巍峨的城门横断画面,这在绘画创作中是很忌讳的,安排不当就会使画面出现割裂。

但见城门前后左右广植树木,使高大的城门不显单调,最妙的是用正在进城的骆驼商队衔接城内外,过渡自然。

进城后,画面节奏放缓,城内道路纵横交叉,沿街店铺鳞次栉比,人物举止从容舒缓,或结伴而行,或揖让为礼,有官绅士兵、和尚乞丐、说书卖艺人……城里有官府宅第,有酒楼当铺,铺面上的招牌显示出各行各业:

“香”、“孙羊店”等,一派繁荣有序的都市景象!

《清明上河图》运用中国传统“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卷中。

远近人物,几笔勾勒就神情兼具,大有城楼房屋,小见铺内刀剪,无不刻画清晰,而又不给人比例失调之感,如此头绪众多、人物繁杂而无一处败笔,真可让人叹为观止!

这幅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风貌的风俗画,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堪称中国绘画的骄傲。

(选自《读懂中国》,有删改)

3.下面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通过描绘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的情景,巧妙地交代了时间和当地的风俗习惯。

B.画中巍峨的城楼以及城门内外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构成了整幅画的最高潮部分。

C.画中景物,大到城楼,小到刀剪,都刻画得精细清晰,比例协调,无一处败笔。

D.用“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画卷,形象展现了北宋的生活风貌。

4.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纷繁丰富的内容的?

为什么这样写?

()

 

(三)、人类只剩7年时间拯救地球

英国著名自然灾难专家、世界知名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在其新书《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

那就是人类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那么2015年将成为地球命运的转折点。

如果地球温室气体排放在这7年时间中无法得到控制,那么地球将在2015年7月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被气候变暖引发的一系列大自然灾难所吞噬!

麦克古尔教授在书中称,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人类只剩下有限时间来减少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人类的努力失败,那么地球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灾害威胁。

麦克古尔教授说:

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减少50﹪到80﹪。

要做到这一点,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在2015年前就达到稳定状态,然后逐年下降。

但这样仍然不够,如果人类不主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即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90﹪,仍无法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

麦克古尔教授称,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如果人类烧光地球上剩下的其他化石燃料,那么地球的温度还将上升13摄氏度,当前的症况表明,自然环境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这种治理也将不是一人一国之力可以完成的,是需要世界各国协同一致、共同面对的。

5.麦克古尔认为人类拯救地球应采取什么行动?

6.第三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7.最后一段中“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句中“大约”能删除吗?

为什么?

 

二、课外名著阅读

阅读链接: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欢乐颂》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

贝多芬一生坎坷。

二十六岁时听力渐渐衰退,四十五岁时耳朵完全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但是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太多,但他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之所以赢得如此高的声誉,关键在于他集卓越的音乐天赋和热情奔放的性格于一身,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

他以深刻、锐利的眼光,敏感地把握住了时代和社会的脉搏,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巨人般的性格,而且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奋斗和希望,因而具备了鲜明的社会性和深刻的哲理性。

他为人类留下了一笔永恒的宝藏,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尊称为“乐圣”。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最出名的作品,大家所熟知的《欢乐颂》其实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

《第九交响曲》是于1822年秋天开始进入创作阶段的。

但贝多芬却几乎花了大半生的时间来酝酿、来筹划。

其实《欢乐颂》原本是德国诗人席勒的一首诗作,气势磅礴、意境恢宏。

而贝多芬本人正是席勒的忠实崇拜者,这首《欢乐颂》也是贝多芬最钟爱的诗作之一,席勒在诗中所表达出来的对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其实也正是一直向往共和的贝多芬的最高理想。

在1824年5月7日,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演音乐会隆重举行!

这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久违的欢呼、久违的热烈,重新回到贝多芬的周围。

当整部作品演奏完毕之后,出现了很多令人惊异的场面,或许这是我们这代人一生都难以看到的音乐会场景——观众们近乎疯狂的鼓掌、欢呼,很多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人群不住的朝着舞台的方向拥去,人们被这恢宏的旋律所打动,已经顾不得礼仪。

而作曲家本人虽然因为耳聋,已经听不到任何欢呼声和掌声,却依旧被这超乎寻常的热情场面激动得晕厥过去,一度不省人事……如今距离1824年的首演盛况,已经过去近两百年了,但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欢乐颂》却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

在这两百年岁月中,几乎所有的后辈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的作品所倾倒;更有无数业余的听众被这部作品所带来的音乐哲理、音乐气度所感染!

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欢乐颂》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之明灯。

阅读感受:

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

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③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米开朗琪罗·博那罗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

虽然米开朗琪罗不如他的同时代人达芬奇那样全才,但他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仍然令人惊叹。

他是惟一的一位在人类追求的两种艺术(绘画和雕塑——译者注)形式中,都达到了顶峰的艺术家。

作为画家,他精湛的作品以及留给后人的印象,可以说是位于顶峰或是接近顶峰。

他在罗马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的巨幅壁画,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尽管如此,米开朗琪罗一直认为自己主要是一位雕塑家。

许多评论者认为,米开朗琪罗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雕塑家。

他的著名作品“大卫”、“摩西”和“圣母怜子”,是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

此外,米开朗琪罗还是天才的建筑设计师。

他的建筑设计代表作是佛罗伦萨梅第奇家族教堂。

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中,米开朗琪罗作为主要的设计者,曾为此工作多年。

米开朗琪罗一生曾写过很多诗歌,约有300首流传下来。

这些诗歌大多是在他去世后才得以收集出版。

这些作品反映了他的个性和情感,并表明他确实是一个有天赋的诗人。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

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一)、文学常识检测:

1、20世纪上半叶(国籍)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为(国籍)音乐家、

(国籍)雕塑家、(国籍)文学家写的三部传记。

罗曼·罗兰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他写《名人传》的目的,是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苦受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2、《_________》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为深刻和雄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

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法国作家凡尔纳被称为“”,他的三部曲分别是《》

《》和《》。

4、凡尔纳小说拥有广大读者的三大原因分别是:

第一,构思巧妙、情节惊险;第二,;

第三,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文段阅读:

文段一

我称之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

好似他们之中最伟大的一个,就是我们要叙述他的生涯的人所说的:

"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所有的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匹配下贱的民众的;时间会把他们一起摧毁。

成败又有什么相干?

主要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这些传记中人的生涯,几乎是一种长期的受难。

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折磨,在贫穷与疾病铁砧上锻炼;或是,目击同胞受着无名的羞辱与劫难,而生活为之戕害,内心为之碎裂,他们永远过着磨难的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患难而成为伟大,所以不幸的人啊!

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

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倘是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膝上休息一会吧。

他们会安慰我们。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毋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即可以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在此英雄的队伍内,我把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

他在痛苦中间即曾祝福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遭难者,"但愿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他同样不幸的遭难者,不顾自然的阻碍,竭尽所能的成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而能藉以自慰"。

经过了多少年超人的斗争与努力,克服了他的苦难,完成了他所谓"向可怜的人类吹嘘勇气"的大业之后,这位胜利的普罗米修斯,回答一个向他提及上帝的朋友是说道:

"噢,人啊,你当自助!

"

我们对他这句豪语应当有所感悟。

依着他的先例,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

节录自《名人传》的“序”

1、第一自然段中“我们要叙述他的生涯的人”是指(填人名)。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中“成为伟大”的意思(不超过15个字)。

3、“人啊,你当自助!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4、以上文段节录自《名人传》的“序”,读完之后,你能明白作者写作的目的吗?

请用简要的语言把它写下来。

 

文段二

“亲爱的贝多芬!

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

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

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

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

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

5、这段是《贝多芬传》的最后一段,它说出了贝多芬的音乐的本质。

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文段三

我的体能和智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增无已……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才刚刚开始。

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目标在前,虽然尚不清楚,但正在一天天地接近……啊!

如果我能摆脱这种疾病,我一定能拥抱整个世界!

……除了睡眠,我不知道有其他的休息。

可惜我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睡觉。

但愿我能摆脱疾病,哪怕一半也好,那时侯!

……不,我不能忍受下去。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啊,如果能活上千百次那就太好了!

6.上文选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试写出文段所写的人物的姓名、国籍、身份、代表作。

人物姓名:

________   国籍:

________

身份:

________       代表作:

________

7.试分析文段刻画的人物具有什么人格魅力?

 

8.试分析文段采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人物?

 

默写复习

一、上下句默写复习:

1、,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3、,不汲汲于富贵。

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沉舟侧畔千帆过,。

8、,铜雀春深锁二乔。

9、人生自古谁无死,。

10、,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11、,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伤心秦汉经行处,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2、潭中鱼可百许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似与游者相乐。

1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矣。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

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5、长风破浪会有时,。

16、,悠然见南山。

17、,!

呜呼!

,!

18、,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上空留马行处。

19、,化作春泥更护花。

20、山映斜阳天接水,,更在斜阳外。

,追旅思。

夜夜除非,。

,酒入愁肠,。

21、飞来上山千寻塔,。

,自缘身在最高层。

22、无言独上西楼,。

剪不断,,是离愁,。

23、春蚕到死丝方尽,。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24、,。

最是一年春好处,。

25、中岁颇好道,。

兴来每独往,。

行到水穷处,。

,谈笑无还期。

26、城阙辅三秦,。

与君离别意,。

,。

,儿女共沾巾。

二、理解性默写: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一种新陈代谢自然规律,因而常用来比喻腐朽势力必然衰败,新生力量不可战胜或喻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名句是:

,。

2、《赤壁》一诗中借评价历史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名句是:

,。

3、《过零丁洋》中表达作者“头可杀而志不可屈”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的名句是:

,。

4、《水调歌头》蕴含自然常理和哲学意味,有表达作者豁达胸襟的名句是:

,,。

5、《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对远方亲人和自己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6、《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极言潼关形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的语句是:

,,。

7、《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统治阶级滥用民力和战争带来灾难,使作者无限伤感的句子是:

,。

8、陶渊明的《饮酒》中,写作者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自由,厌恶官场的虚饰和诈伪的两句是:

,。

最能体现诗人隐居生活悠闲自得的情趣的名句是:

,。

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的两句是:

,。

写诗人借飞鸟喻指自己弃官归隐的两句是:

,。

9、李白的《行路难》中写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受到挫折,感到无路可走的两句是:

,。

借用典故,表达自己虽然退隐,但终会得到重用的两句是:

,。

相信自己理想抱负一定会实现的名句是:

,。

1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的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

表达诗人博大胸怀的两句是:

,。

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雪景最为生动形象的千古名句是:

,。

展现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衬托离别的无限哀愁的句子是:

,。

表现作者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心情的两句是:

,。

12、《己亥杂诗》中比喻自己虽然辞官不得重用,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愿意为国效劳,表现作者不怕挫折、不甘沉沦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的两句是:

,。

加点字和默写强化练习

一、加点字:

猛浪若奔:

经纶事务者:

鸢飞戾天:

横柯上蔽:

每有会意:

亲旧知其如此:

造饮辄尽环堵萧然:

不起戚戚于贫贱:

衔觞赋诗:

晏如也:

食马者:

策之不以其道:

走送之:

援疑质理:

持汤沃灌:

同舍生皆被绮绣:

容臭:

腰白玉之环:

水尤清冽:

犬牙差互:

以其境过清:

朝晖夕阴:

谪守:

连月不开:

薄暮冥冥:

春和景明:

沙鸥翔集:

宠辱偕忘:

进亦忧:

吾谁与归:

翼然临于泉上:

醉翁之意:

野芳发而幽香:

伛偻提携:

杂然而前陈:

弈者胜:

觥筹交错:

树林阴翳:

土膏微润:

波色乍明:

红装而蹇者:

汗出浃背:

二、理解性默写: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一种新陈代谢自然规律,因而常用来比喻腐朽势力必然衰败,新生力量不可战胜或喻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名句是:

,。

2、《赤壁》一诗中借评价历史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名句是:

,。

3、《过零丁洋》中表达作者“头可杀而志不可屈”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的名句是:

,。

4、《水调歌头》蕴含自然常理和哲学意味,有表达作者豁达胸襟的名句是:

,,。

5、《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对远方亲人和自己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6、《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极言潼关形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的语句是:

,,。

7、《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统治阶级滥用民力和战争带来灾难,使作者无限伤感的句子是:

,。

8、陶渊明的《饮酒》中,写作者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自由,厌恶官场的虚饰和诈伪的两句是:

,。

最能体现诗人隐居生活悠闲自得的情趣的名句是:

,。

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的两句是:

,。

写诗人借飞鸟喻指自己弃官归隐的两句是:

,。

9、李白的《行路难》中写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受到挫折,感到无路可走的两句是:

,。

借用典故,表达自己虽然退隐,但终会得到重用的两句是:

,。

相信自己理想抱负一定会实现的名句是:

,。

1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的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

表达诗人博大胸怀的两句是:

,。

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雪景最为生动形象的千古名句是:

,。

展现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衬托离别的无限哀愁的句子是:

,。

表现作者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心情的两句是:

,。

12、《己亥杂诗》中比喻自己虽然辞官不得重用,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愿意为国效劳,表现作者不怕挫折、不甘沉沦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的两句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