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4144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无锡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无锡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无锡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无锡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docx

《江苏省无锡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无锡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docx

江苏省无锡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

江苏无锡一中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

必修

命题:

顾勤薛晓红审核:

薛晓红

说明:

1、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填空题答案填写在试卷上。

2、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6小题,每小题1.5分,共69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

2.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3.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A.组织液B.血浆组织液C.淋巴组织液D.血浆

4.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液D.淋巴

5.和内环境物质交换关系最密切的四大系统是

A.消化 呼吸 神经 内分泌  B.消化 呼吸 循环 泌尿

C.循环 泌尿 消化 神经   D.呼吸 内分泌 循环 运动

6.人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的桥梁是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组织液    D.细胞外液

7.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B.体液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D.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血液两部分

8.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9.如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可以进入A、C、D

B.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B中

C.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

10.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

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11.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激素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调节 D.化学物质调节

12.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13.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枢神经的组成

A.大脑  B.小脑  C.脑神经 D.脑干

15.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强刺激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A.不发生偏转

B.发生一次偏转

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16.右图为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17.环境中一些化学物质可使雄性动物精子数量减少、运动能力低下、畸形率上升,并逐渐雌性化。

由此可推测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可能类似于

A.甲状腺激素B.生长激素

C.雌性激素D.抗利尿激素

18.下列与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人吃食物时唾液腺分泌唾液

B.人的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C.雄鹿到一定年龄后会长出发达的鹿角

D.给青鱼注射鲤鱼垂体的提取物能促进青鱼的卵巢成熟

19.关于脊椎动物和人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血糖

B.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

C.摘除小白鼠的垂体后,其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将减少

D.激素都能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20.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了9.0级的大地震,当一个人突然遇到这么危险的情况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会立即上升,并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

21.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22.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I、细胞II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

B.图中细胞I、细胞II、细胞Ⅲ代表的分别是B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的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

23.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生渴觉的中枢位于下丘脑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排尿增加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排尿增加

24.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25.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D.系统性红班狼疮

26.吞噬细胞在机体免疫中有多方面的作用,下列活动它不参与的一项是

A.非特异性免疫B.体液免疫C.细胞免疫D.合成并分泌抗体

27.如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大量形成浆细胞

B.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产生抗体的效率低,保持时间较短

C.图中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

D.图中说明抗原注射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

28.下列哪组的内容不全属于免疫系统

A.淋巴结、吞噬细胞、溶菌酶B.肾脏、淋巴细胞、淋巴因子

C.骨髓、扁桃体、胸腺D.抗体、B细胞、T细胞

29.下列被称之为生长素的是

 A.吲哚乙酸B.萘乙酸C.2,4-DD.乙烯

30.在园艺上应用生长素处理植物难以奏效的是

 A.促进果实成熟B.获得无籽果实

 C.处理扦插的枝条以促进生根 D.杀除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

31.下列哪一项不是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A.防止落花落暴B.促进果实发育  

C.促进植物生长D.促进细胞的分裂.

32.茎产生向光性的原因在于生长素

A.向光侧分布得多B.背光侧分布得多

C.在茎中分布均匀D.在茎的顶端产生

33.下列哪一种植物激素的作用能使水稻植株出现疯长现象

A..细胞分裂素    B.乙烯   C.生长素   D.赤霉素

34.从一株常绿植物母体上选取相似的四段枝条作处理后进行扦插(如下图),扦插后生长和管理条件相同。

从理论上分析下列枝条中最容易成活的是

35.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A.去掉顶芽

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

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琼脂小块

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

36.下面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37.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

B.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

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D.寒冷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

38.番茄果实成熟的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图。

从该图可得出乙烯能促进

①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   ②果实色素积累

③番茄果实发育④番茄果实成熟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39.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以及其他生物

B.一片池塘中的全部鲫鱼

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蚜虫是一种害虫)

40.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B.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

C.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D.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41.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性别比例 D.年龄组成

 

42.在一片约27公顷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做标志后放掉。

第二天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

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数量和密度(只/公顷)约为

A.825 31B.125 5

C.290 11D.165 6

4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种群密度将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小

C.先增后减 D.相对稳定

44.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数量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B.现有人口的数量和密度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D.人口的男女性别比例

45.如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46.如图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a为“J”型曲线,b为“S”型曲线

③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④K值为环境容纳量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满分为31分,本题包括5个小题)

47.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则⑤(代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腿上肌肉)称为________,③称为_____________。

(2)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___(用字母表示)。

(3)图乙表示的是。

(4)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使乙图中[⑨]________中释放的________发生变化,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导功能。

48.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的刺激X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图示方框中的A主要作用于________(填写某种细胞或器官),饭后胰岛A细胞活动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3)图示方框中的A物质在人体内的含量变化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4)激素调节作用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右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部分调节机制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B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

(2)当健康人体处于环境温度38℃时,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渗透压。

此时,体内温度调节的主要反射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对A的调节效应是________(抑制、促进)A的活动,此种调节方式在人体内环境平衡的调节中广泛存在,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如下图中,A~C花盆放在具有一定转速的匀速旋转的转盘上。

A放在转盘的圆轴上;B放在开小窗的暗箱内,暗箱放在转盘正中;C放在转盘正中,外面套上开小窗的暗箱。

 

请回答:

(1)A花盆中的植株的根将向什么方向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花盆和暗箱一起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生长情况将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花盆不转,暗箱随转盘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生长情况将是_______________。

(4)若C花盆旋转,培箱不随转盘转,C花盆中的小苗生长情况将是_______________。

51.

(1)若在不受限制的环境下生活,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应是__________;若在自然环境中,由于环境的阻力,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_____________。

(2)若此研究的种群为一草原牧场的牛群,则此牛群的最大放牧量不应超过____________。

(3)从种群特征分析,b曲线自然种群数量达到稳定状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2.据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的实验研究。

例如,HIV通过T细胞

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

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

细胞(如图乙),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

入侵。

但HIV在红细胞中无法完成复制、增殖,

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

(1)病毒入侵人体后,主要由免疫系统将其清除。

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_________等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两方面分析);T细胞与红细胞共同来源于_______________细胞。

(3)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陷阱细胞”,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具备HIV增殖的条件。

(4)衰老的红细胞成为_______________,由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

 

参考答案

1—5、B.C.B.A.B

6—10、D.C.C.B.C

11—15、C.B.A.C.D

16—20、D.C.A.B.C

21—25、D.D.D.C.B

26—30、D.D.D.A.B

31—35、D.B.D.A.B

36—40、C.C.B.B.B

41—46、D.D.B.C.B.D

47.答案:

(1)效应器 神经中枢

(2)c、e

(3)⑧ 线粒体 能量(ATP)

(4)突触小泡 递质

48.答案:

(1)血糖含量降低 

(2)肝细胞 减弱

(3)神经、体液 (4)神经递质

49

(1)下丘脑 垂体

(2)皮肤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

(3)抑制(负反馈) 维持激素水平的相对稳定(维持内环境/系统/机体的相对稳定)

50.

(1)与斜面垂直的右下方生长

(2)弯向光源(小窗开孔)生长

(3)向左弯曲生长

(4)直立生长

51答案:

(1)ab

(2)600只(3)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对平衡

52.

(1)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2)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效应T细胞骨髓造血干(3)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核糖体)(4)抗原

 

生物选修

命题:

顾军审核:

王修建

说明:

1、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填空题答案填写在试卷上。

2、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卷(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下列不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水、Na+B.葡萄糖、血浆蛋白、水

 C.尿素、呼吸酶、K+D.氨基酸、O2、尿素

2.某人血糖浓度已高达1.5g/L,此时关于他体内相关调节过程的表述错误的是

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B.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加

C.肝脏细胞的糖原分解速率提高D.肌肉细胞的糖原合成速率提高

3.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4.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5.人体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的间隙中充满组织液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6.在生产上应用生长素处理植物难以奏效的是

A.促进果实成熟     B.获得无籽果实

  C.处理扦插的枝条以促进生根 D.杀除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

7.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

田中的双子叶杂草,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两曲线分

别表示哪类植物,及其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

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点浓度

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

 

8.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9.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D.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10.调查某草原上苍鹰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A.总数量调查法B.标志重捕法C.样方法D.无法估计

11.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温度温度D.光照食物

12.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病原体初次感染人体,人体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

B.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

C.体液免疫中每个浆细胞能产生多种特定抗体

D.效应T细胞能直接吞噬侵入细胞的病原体

13.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C.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初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不能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14.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15.右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

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最有可能为

A.a和bB.b和c

C.b和aD.c和b

16.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

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等外界因素制约

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④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7.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采样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18.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有一定限度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灭虫,如果将害虫消灭到K/2的数量,就能达到理想效果

19.下图是人体内糖代谢等过程的简图,以下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如果图示的组织细胞是肝细胞,则图中A所示

的物质最可能是肝糖元

B.如果图示的组织细胞是肌细胞,则胰岛素可促进

③过程的进行

C.图示中的③、④过程会使细胞中ADP的含量上升

D.如果人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则图中②的过程将加快

20.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

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如乙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

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目测估计法

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下列各题不只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21.吞噬细胞在机体免疫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参与了

A.非特异性免疫B.体液免疫C.细胞免疫D.合成并分泌抗体

22.右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A.在a点上刺激,肌肉能收缩

B.如果给予相同的刺激,a点与肌肉之间的距离越近,

肌肉的收缩就越强

C.图中共有2个由神经细胞之间形成的突触结构

D.当兴奋时,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会急剧发生变化,钾离子流入细胞内

 

23.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2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