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写作指导第二十课时9610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3815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写作指导第二十课时961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写作指导第二十课时961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写作指导第二十课时961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写作指导第二十课时961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写作指导第二十课时961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写作指导第二十课时96100.docx

《初中写作指导第二十课时961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写作指导第二十课时96100.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写作指导第二十课时96100.docx

初中写作指导第二十课时96100

96.学习运用设问、反问

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某种看法或结论,于是先提出一个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紧跟着把自己的看法、见解或结论说出来,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做设问。

设问,最主要的特点是自问自答。

例如:

①春天在哪里?

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鲜艳;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翻飞;春在水里,鱼儿追逐,鸭子戏水;春在田间,麦苗青青,菜花金黄。

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②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不是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海底世界》)

例1,先设问,问后立即写出自己的见解,意味无穷。

例2,先提出问题、制造悬念,然后马上加以断定,并用一组排比句具体写出事物的结论;显然,这比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要醒目得多。

设问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而又灵活的修辞方法。

可以直接用设问作文章的标题,以起到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会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可以用在文章一段的开头或结尾,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可以在记叙过程中的关键内容上设问,以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

在“问”与“答”的形式上,一般的设问都是问后立即回答;个别的设问也可以在问后不立即回答,而是在下文中逐步作答,或是用整篇的文章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叙。

需要注意的是:

设问要用得恰到好处,也就是要用在必要的地方,用在必要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反问,又叫做“反诘”或“激问”,是正话反说,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己确定的观点,即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问句的反面就是答案。

因此,反问是无疑而问,只问不答——既不需要别人回答,也不需要自己作答。

例如:

①我看见了他(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

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一夜的工作))

②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林海》)

③朋友们,当你们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谁是最可爱的人》)

例1,作者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并由此想到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最后以反问句作结,表达了“我”对总理的无限热爱和为我们国家能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幸福、自豪的心情。

例2是一个比喻与反问交叉结合的句子,作者以反间的语气表达了肯定的内容,表达了对“兴安岭”产生的亲切、舒服之感。

例3,作者将设问与反间连用——先提出问题(感受如何),接着连用两个反问句做了确定、有力的回答(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我们应该为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感情强烈,耐人寻味。

反问句加强了语气,加重了语言的力量,可以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提高文章的感染力。

因此,这也提醒我们:

不要滥用反问,一定要在有必要时才用,用在感情激动、意气昂扬的情况下。

【思考练习】

(1)什么叫设问、反问?

在语言表达上,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如何正确运用?

(2)写一种自己喜爱的事物(自拟题目),要求学习设问、反问的修辞手法。

97.学习运用引用

作文时,借用名言、诗词、谚语、俗语、术语、成语、典故、他人的话等,来描写事物,表达观点或抒发感情,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做引用。

引用分明引和暗引两种。

明引,就是在引用部分的前面或后面,写清“××说”等字样,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引用内容的出处、来源。

暗引,不单独引出,也不说明出处、来源,直接把引用的话组织到文章里,使它和作者自己的话浑然一体。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边读边画出当中引用的内容,想一想是明引还是暗引,并体会一下引用内容所起的作用:

游黄鹤楼

常听妈妈说,故乡武汉的黄鹤楼是那么雄伟壮观。

寒假里的一天,我终于登上了巍峨的黄鹤楼。

那天,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江边,去游览江对岸的黄鹤楼。

船开了,我透过玻璃窗,望着烟雨渺茫,一望无际的江面,不禁想起诗仙李白的千古绝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船到码头,我迫不及待地跑出船舱,直奔蛇山的黄鹤楼。

远远望去,一对金灿灿的铜鹤,一只抬头远望,一只低头沉思,体态轻盈,让人浮想联翩,谁说“黄鹤一去不复返”呢?

绕过铜鹤,我们来到了黄鹤楼前。

啊!

几十米高的阁楼式建筑金碧辉煌。

黄鹤楼共有5层,每层楼周围都是用汉白玉栏围成的,上面刻着花虫鸟兽,栩栩如生。

楼内大厅的墙壁上,画着许多巨幅壁画。

有象征着炎黄子孙的龙,和展翅飞翔的凤,真是“龙凤呈祥”。

沿着迂回的楼梯,我来到了黄鹤楼的顶层。

瞩目远望,武汉三镇尽收眼底。

那屹立在蛇山上的电视塔直插云霄;秀美的东湖宛如一块无瑕的翡翠,镶嵌在广阔的江汉平原上。

灿烂的阳光照耀在奔流的长江上,波光粼粼,好似一匹银色的锦缎。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真是一幅难用笔墨描绘的画。

黄鹤楼,你真美啊!

古今中外,多少诗人在这里吟诗作画,多少游人在这里流连忘返。

我爱你,故乡的黄鹤楼!

这是一篇十分精彩、优美而流畅的短文。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文章根据表达的需要,多处运用了引用手法,明引唐代诗仙李白的千古绝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暗引唐朝著名诗人崔颢“千古擅名”的览胜之作《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中的名句,暗引典故(龙凤呈祥),而且引用得自然、贴切,与正文血肉相合,恰到好处。

这样,就大大丰富了短文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提高了作品的神韵和文采。

由此,我们不难悟出:

作文时,要重视运用引用手法,要根据需要大胆引用,只要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好处就可以。

需要注意的是:

①要全面、准确理解引文内容,不能牵强附会或断章取义。

这是学习正确引用的前提。

滥使引用,引文与实际不符合,与正文内容不符合,就会出笑话。

②无论是明引还是暗引,引文和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必须配合得当,水乳交融,自然和谐,避免生搬硬套。

③引文的用字、标点,都不容半点有错漏。

【思考练习】

(1)什么叫引用?

引用分哪两种形式?

它的作用是什么,运用时应该注意什么?

(2)以《游____》为题,写一篇游记,要求记叙中学习正确运用引用手法。

98.学习把语言写简练、明了

简练,就是语言简洁精练,言简意赅,就是做到惜字如金,能够用三个字表达清楚的,决不用四个字、五个字;明了,就是表达明白,让人一看就懂。

语言简练、明了,这是作文最起码的要求。

因为只有做到这一点,写出的文章才会很好地表情达意,别人才容易读懂,才爱读。

语言简练、明了,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

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是著名的演说家。

有人问他:

“您准备一份十分钟的讲稿,得花多长时间?

”威尔逊答:

“两个星期。

”人又问:

“准备一份一个小时的讲稿呢?

”他答:

“一个星期。

”人又问:

“准备两个小时的讲稿呢?

”他答:

“不用准备,马上就讲。

”威尔逊的话表明:

语言精练、明了的程度越高,花费的思考时间就越长。

从这个角度讲,语言简练、明了,又是我们锤炼语言的最高追求目标。

怎样才能做到把语言写简练、明了呢?

首先,就是作文时不说废话,即不说与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无关的话。

这一点,前面在讲“依据中心裁剪材料”时已提到。

第二,就是作文时不说啰嗦话,即不说没有必要重复的话。

语言啰嗦,不但会“淹没”中心思想,而且会引起读者厌烦。

怎样才能做到语言不啰嗦呢?

具体讲,要注意以下两点:

(1)防止语言重复。

即能用一句话说明白的,就决不用两句、三句。

例如:

①这次跳绳比赛真令人失望,令人遗憾,令人难忘。

②我坐在鱼缸旁。

我睁大眼睛。

我聚精会神地看金鱼怎样吃食。

③大扫除开始了。

我和李华负责拔教室墙根的杂草。

我和李华劲头十足地干了起来。

李华在拔一棵根扎得很深的野草时,因为李华用力太猛,仰面朝天摔在泥地上。

李华从地上爬起来。

李华浑身是泥,好像一只泥猴。

我和李华同时大笑起来。

④妈妈见我回来,不放心地问:

“你把车票退掉了吗?

”我说:

“我把车票已经退了。

”我拍拍胸脯,自豪地说:

“您看,这是退车票的钱。

”妈妈说:

“把退车票的钱给我吧!

”我说:

“给您。

”妈妈接过了钱。

例1,粗略一看,似乎是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令人”一词间隔出现了三次。

但细一推敲,“失望”、“遗憾”、“难忘”三个词罗列了对这次跳绳比赛的三种大同小异的心理,犯了语意重复的毛病,应删去两个。

例2的毛病是句子中做动作的人重复。

同一个人或物连续做几个动作,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

做动作的人或物(主语)只需要在句首出现一次,后面的可以省略。

因此,这三句话可以改为:

我坐在鱼缸旁,睁大眼睛,聚精会神地看金鱼怎样吃食。

例3的毛病是没有恰当使用人称代词。

文中只有“我”和“李华”两个人,用“他”代表“李华”,用“我们”代表“我和李华”,有的地方还可以省略做动作的人物,这样就简明了。

这段话可以改为:

大扫除开始了。

我和李华负责拔教室墙根的杂草。

我们劲头十足地干了起来。

李华在拔一棵根扎得很深的野草时,因为用力太猛,仰面朝天摔在泥地上。

他从地上爬起来,浑身是泥,好像一只泥猴。

我俩同时大笑起来。

例4的毛病是对话啰嗦。

在描写人物对话时,可以使用省略句。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把不言而喻的部分省略,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

这段话可以改为:

妈妈见我回来,不放心地问:

“退票啦?

”“退了!

”我拍拍胸脯,自豪地说,“您看,这是退的钱!

”“把钱给我吧!

”“给您。

”妈妈接过了钱。

(2)防止词语堆砌。

要敢于用词,追求语言生动形象,这是没错的;但是不能一味地去堆积华丽的词藻。

能用一个词表达明白的,就决不能用两个词,三个词。

词藻堆叠,反而会弄巧成拙,让人莫名其妙。

例如:

①他兴高采烈地跑来,高高兴兴地说:

“今晚的电影票买到了!

②你看,柜台里那一块块璀璨夺目、银光四射、晶莹耀眼的国产手表,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例1中,“兴高采烈地”与“高高兴兴地”意思重复,应删去一个。

例2堆砌了不少漂亮的词语,它们都是表示光亮耀眼的意思,因此选中一个“璀璨夺目”也就可以了。

【思考练习】

(1)语言简练、明了指什么?

作文时,语言为什么要简练、明了?

怎样才能做到语言简练、明了?

(2)翻开一至两篇自己以前的习作,认真读一读,看看语言是否简练、明了,有什么问题,然后动笔改一改。

99.学习正确使用“的”、“地”、“得”

读大家的习作,普遍发现同学们对“的”、“地”、“得”这三个词重视的程度不够——或使用得不准确、不恰当,或把三者混为一谈。

“的”、“地”、“得”在汉语普通话词类中,都属于结构助词,都读作轻声“de”,但是在书面语言中必须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

因为每个词都各有自己的用法。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画出带有“的”、“地”、“得”这三个结构助词的语句,体会一下它们各自的用法:

世上只有妈妈好

星期六的晚上,我和妈妈爸爸正在看电视。

忽然,一个电话打来,老舅妈要生孩子了,让我妈赶快去县医院。

我妈妈一听,急出了一头冷汗,连外衣也没拿,穿着毛衣跑了出去……

妈妈不在的时候,我可想妈妈了。

我焦急地在屋里走来走去。

从早晨走到中午,从中午走到黄昏,多少次好像看到妈妈走到我的身边,多少次听到楼道里的脚步声,打开门一看,却不是妈妈。

到了晚上,妈妈终于回来了,只见她的头发乱乱的,衣服也皱皱的,脸色又黑又黄,疲倦极了。

我情不自禁地扑到妈妈的怀里,说:

“妈妈,您可回来了。

您不在的时候,中午我都没吃饱。

劳累了一天一夜的妈妈听后,二话没说,赶忙来到厨房为我做饭。

她做了我爱吃的鸡蛋炒米饭和拌西红柿。

虽然饭菜简单,但我吃得心里热乎乎的。

我吃完饭和妈妈一起去看电视。

看着看着,妈妈睡着了,睡得那么香,那么沉,妈妈一定是累坏了。

我从小屋里拿出小被子轻轻地给她盖好。

早晨,我睡眼朦胧中听厨房有动静,睁眼一看,才五点钟。

不知不觉,我又睡着了。

当六点半的钟声把我叫醒时,我去大屋一看,爸爸睡得死死的,妈妈却不见了。

我想:

妈妈一定又去医院了。

饭桌上放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

“儿子,天气凉了,多穿点衣服。

”旁边还放着妈妈为我做的早饭。

我看着字条和早饭,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天下的母亲们:

您们辛苦了。

天下的儿女们:

我们要为父母多做一些事。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真幸福……

①星期六(名词)的晚上(表示时间的名词),我和爸爸妈妈正在看电视。

②多少次好像看到妈妈走到我(代词)的身边(表示方位的名词),多少次听到楼道里(表示处所的名词)的脚步声(表示声音的名词)……

③到了晚上,妈妈终于回来了,只见她(代词)的头发(表示事物的名词)乱乱的,衣服也皱皱的……

④劳累了一天一夜(表示时间的名词)的妈妈(表示人的名词)听后,二说没说,赶忙来到厨房为我做饭。

⑤我焦急(形容词)地在屋里走来走去(动词)。

⑥我情不自禁(形容词)地扑(动词)到妈妈(名词)的怀里(表示方位的名词)……

⑦我从小屋里拿出小被子轻轻(形容词)地给她盖(动词)好。

 

⑧虽然饭菜简单,但我吃(动词)得心里热乎乎的(形容词,补充说明)

⑨看着看着,妈妈睡着了,睡(动词)得那么香,那么沉(形容词,补充说明)……

从上面列举的例句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规律:

“的”,它的前边一般是名词、代词、形容词等,起修饰、限制作用;后面多是表示人物、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的名词。

“地”,它的前边一般为形容词;起修饰作用,后面多为动词。

“得”,它的前边一般是形容词、动词;后面的词语多是形容词,对前面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的”、“地”、“得”好比句子中的“楔子”。

作文时,正确使用“的”、“地”、“得”,可以使语言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楚明白,进而取得理想的表达效果。

否则,句子就会出现结构混乱、语不达意的现象。

这就提醒同学们:

要特别重视掌握“的”、“地”、“得”各自的使用方法,增强思想意识,提高使用的正确率,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质量。

【思考练习】

(1)作文时,为什么要求正确使用“的”、“地”、“得”?

“的”、

“地”、“得”各自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2)翻开一至两篇自己以前的习作,认真读一读,看看自己在使用“的”、“地”、“得”方面有什么问题,然后动笔改一改。

100.学习使用标点符号“说话”

标点符号也是同学们作文中的薄弱环节。

有很多学生,认为标点符号对于语言无足轻重,不像对文字那样重视,表达时只注意推敲文字,而忽视标点。

个别同学还竟以为标点符号可有可无,无关紧要。

这些认识和做法都是非常错误的。

标点符号是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

它不但可以表示书面语言中不同的停顿,句子的不同语气,而且还能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一句话,它是帮助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

对此,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郭沫若曾说过:

“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如果用错了,“便可以把文字弄到完全相反的意义上去。

因此,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语言表达时,不但要注意用对标点(如:

该用句号就不能用逗号),写对位置(包括标点符号在每一行的占位和在每一格或两格中的占位),而且还要注意推敲标点,学习用标点符号来“说话”——借用标点符号来增强语言气势,表情达意,以提高文章的感染力。

在这方面,语文课本为我们提供了诸多范例。

例如:

①“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养花》)

这句话完全可以这样说: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的确)是真理。

而作者设置反问,借用问号的作用,就大大加强了语言的力度,既强调了自己观点的真实性和肯定性,又引起了读者的注意。

②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趣。

”(《趵突泉》)

19、阳光、空气、水、土壤、岩石、植物、动物……构成了我们周围的环境。

我们人类也是环境中的一部分,我们都生活在一不定的环境之中。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这句话中的省略号,省略了小泉其它变幻莫测的种种姿态。

作者以省略号一带而过,故意留下语言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品味文章中所蕴含的美妙的意境,这比写出来更深远,更有韵味。

③“铁人睁大了眼睛,‘哦?

……咳!

”’(《忆铁人》)这是铁人(王进喜)从托儿所出来,在回去的车上,听说阿姨抱的是别人的孩子,坐在地上哭的倒是她的亲骨肉后,课文描写铁人神态、语言的一句话。

这句话中的后半部分,仅仅两个字,就是借助问号、省略号、叹号这三个标点符号,便把铁人得知事情真相后吃惊异常、想到错批评了阿姨而万分悔恨自责的心理活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4、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大家再来读读下面这篇习作,体会一下小作者又是怎样运用标点符号来“说话”的:

一、填空:

3、我们在水中发现了什么微生物呢?

(P18)家中趣事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1、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

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一个星期天,我家吃包饺子。

后勤部长妈妈做好准备工作后,我和爸爸便把手洗得干干净净,毕恭毕敬并排坐在椅子上,等着“部长”一声令下,就一显身手。

开始包了。

妈妈不愧是后勤部长,擀出的皮儿圆溜溜的,好看极了。

我拿起一个皮儿,用筷子夹起一块儿馅,小心翼翼地放在皮儿中间,两只手使劲一捏,呀,坏了,馅从皮儿边冲了出来。

我赶紧“急救”,捏了一块面堵住裂口。

谁知饺子馅太淘气,又从另一头探出了脑袋。

我又急忙“抢险”,再捏一小块面封住漏洞。

爸爸嘲笑我,说:

“你好像在补车胎。

”我们都乐了。

我把补好的饺子摆在盖帘上,它挺着将军肚,披着布满补丁的“铠甲”,真让人不好意思。

再看爸爸,他不慌不忙,一副老练的样子,一边包,一边吹牛,向我传授技艺:

“你呀,别太使劲儿,轻轻捏。

你瞧我……”不知怎的,饺子馅不肯给爸爸赏脸,一股脑地跑到皮儿外,讥讽似的向爸爸“示威”。

爸爸出了洋相,我的肚子都笑疼了。

7、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反应。

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蓝色,将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发现铁钉变红了。

“部长”忍不住了,特关心我们似的说:

“你们爷俩,真是一对笨熊。

别较劲了,能包什么德性就包什么德性吧!

”我和爸爸举起沾满白面的手向妈妈敬了个礼,同声喊:

“是!

部长大人!

7、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保护身边的环境?

经过一家人的“奋勇战斗”,一片怪模怪样的饺子躺在盖帘上。

饺子下锅了,妈妈风趣地说:

“这简直是一锅馄饨!

”我也贫了一句:

“对,这是我家的专利!

”笑声回荡,“馄饨”飘香,小屋里充满爱意。

3、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2、你知道日食的形成过程吗?

本文称得上是一篇脍炙人口、越读越有味儿的佳作,尤其在语言表达方面,更是值得称赞。

小作者的语言极为活泼、俏皮,具有个性风格,再加上文章多次巧妙、灵活地运用双引号,就使得语言越发幽默风趣,引人回味不尽。

这可真值得我们学习呀!

【思考练习】

(1)为什么说标点符号是帮助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

在语言表达时,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有哪些要求?

怎样借用标点符号来“说话”?

(2)翻开一至两篇自己以前的习作,认真读一读,看看在标点符号运用、特别是在使用标点符号来“说话”方面,存在什么问题,然后动笔改一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