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案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3649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案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案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案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案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案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案教案设计.docx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案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案教案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案教案设计.docx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案教案设计

17 紫藤萝瀑布

【导学目标】

1.整体感知内容,在了解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感悟中心。

2.品味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学习重点】

1.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2.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自身文学鉴赏水平。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大千世界,万紫千红,各种美丽的花卉,让人赏心悦目,也曾引起古往今来不知多少诗人的遐思。

同学们还记得小学时曾读过哪些写花的诗吗?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迸溅(bèng) 忍俊不禁(jīn) 仙露琼浆(qióng) 盘虬卧龙(qiú)

(2)词义

迸溅:

向四处溅。

繁密:

多而密。

稀落:

稀稀疏疏,出现的少。

伶仃:

孤独,没有依靠。

酒酿:

江米酒。

挑逗:

逗引,招惹。

忍俊不禁:

忍不住笑。

仙露琼浆:

形容鲜美的酒。

盘虬卧龙:

盘绕横卧着的虬龙。

2.作者名片

宗璞,当代女作家。

1928年生,北京人。

原名冯宗璞。

代表作《弦上的梦》《三生石》《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

3.背景介绍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给课文划分层次。

【交流点拨】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

看花(1~6)、忆花(7~9)、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2.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交流点拨】因为家庭遭受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

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3.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交流点拨】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

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是“借景抒情”。

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究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

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

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1.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

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交流点拨】十多年前家门外有一大株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

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况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波动。

2.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交流点拨】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枯萎,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3.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

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交流点拨】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并理解: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

尽管家庭、人生甚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时过境迁。

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

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4.怎样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交流点拨】遭遇不幸时,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事业中去。

5.“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交流点拨】积小流以成江河。

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灿烂辉煌。

6.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交流点拨】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

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7.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交流点拨】例如: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导总结:

这是用帆和船舱比喻,形象、生动并且具体地写出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

8.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交流点拨】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

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

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

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9.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怎样的功力?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交流点拨】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1.读第1自然段,思考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推测一下作者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散步的,你的理由是什么?

(从书中找答案)

【交流点拨】分析讨论后归纳: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

“不由得”在这里点出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

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映,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文末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与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了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新的认识已进入到她内心深处,她将为这新的生命观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的?

【交流点拨】从三个方面写的。

(1)色:

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2)形:

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3)态:

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紫藤萝花的?

【交流点拨】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花瀑——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再写花穗: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最后写花朵: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4.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

【交流点拨】先写每一穗花,再写每一朵花。

先写花穗的色彩,“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

”然后写花的形状,“像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最后写花的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通感)

5.在语言上,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交流点拨】比喻: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拟人: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神态。

“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将贬词褒用,更是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和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以动态写花的静态,生动地写出了花开的繁盛。

“‘我在开花!

’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

’它们嚷嚷。

”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了花的勃勃生机。

6.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的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气盎然。

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7.课文对我们写作有哪些启示?

【交流点拨】这样的文章叫做“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要写这一类文章,可以从课文中得到不少启示。

第一,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议论。

情从景出,议从景出,才是好文章。

情与理,如果有两三层更好。

这篇散文,说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之后,又有一层新意,就显得丰富。

第二,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

我们看,作者既写一树,又写一穗一朵,可以想到她既综观总体,又细察局部,观察得多么周到细致。

第三,对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

拟人、比喻之类,并非作文时想到要用什么修辞手法才写出来的,而是事物在心中就是这个形象,这个感觉。

一树紫藤萝花,在作者心中,像瀑布,像人,它在流动,它在欢笑,它在和阳光挑逗,写出来,紫藤萝花就显得分外美好可爱。

大凡写作,总得有想象和联想,才能妙笔生花。

第四,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

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

谈谈体会。

2.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3.请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画面(可出示一组花木的画面,如:

菊、梅、荷、松树、牡丹等等)。

【交流点拨】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回去后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花木的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新的联想和见解。

板书设计

布花形——犹如瀑布 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花色——热烈沉静 想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朦胧长久 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步骤二 整体感悟,走进文本。

步骤三 精读课文,深层探究。

步骤四 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步骤五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18 *一棵小桃树

【导学目标】

1.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3.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品质。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聆听着细切的心语与倾诉,我们仿佛感受到了作者心灵的搏动,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朵在冰天雪地的严冬中冻僵了的心灵之花的复苏与绽放。

它虽然不免让人感到几缕辛酸,但它同时却更多地让人感到惊喜与欣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贾平凹的这篇《一棵小桃树》,小桃树同样是一个弱者,它的命运和结局如何呢?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伫(zhù)      嵬(wéi)   懊丧(àosànɡ)   矜持(jīnchí)

忏悔(chànhuǐ)撂(liào)褪(tuì)

(2)词义

伫立:

长久地站立。

生灵:

生命。

孱头:

软弱无能的人。

矜持:

拘谨,拘束。

踏青:

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散步。

垂垂暮老:

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

楚楚:

软弱柔美。

2.作者名片

贾平凹,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当代青年作家。

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

“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

1972年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

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的工作。

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庄》等。

他曾三次荣获全国文学奖。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让学生快速阅读文本,思考小桃树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生命历程。

学法指导:

词语的作用分析法

词语的作用一般有:

(1)精确性作用。

指词语在词类选取、概念表达上的准确、恰当(主要指动词、形容词);在表意上的精确、严密(主要指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

(2)形象性作用。

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具有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等作用,一般都会采用修辞或者一些动词来体现。

(3)情感性作用。

指用词语表达喜好、热爱、赞美、颂扬或厌恶、贬损、批判、扬弃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的作用。

注意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和双关义。

(4)结构性作用。

指词语在全篇(或某段)中的地位以及照应、过渡、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推动情节发展、总领下文等方面的作用。

【交流点拨】这一环节主要以诵读赏析为主。

扣住“可怜”这个词,从小桃树的生长环境、外形、遭遇三方面来作答。

2.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摹形着色的:

“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情的:

“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的精神。

3.第十段中说“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

”,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交流点拨】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猥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层理解

1.第十四段中说“我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

啊,小桃树啊!

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作者产生安慰之情、感激之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作者步入社会后不太顺利,内心抑郁,如“我渐渐地大了,脾性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但在文章结尾却写到“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由此可见,是在风雨摧残中还依然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的小桃树让作者看到了希望和光明,给了他创造美好的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因此根本原因是来自小桃树的顽强。

2.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

“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

【交流点拨】小桃树是在几乎被“我”忘却时破土而出的。

一出世,大家都笑它,连奶奶也说它没出息。

它在生长过程中被猪拱折过,险些被砍掉。

它历经风雨的摧残。

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

当初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孕育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地同命运作斗争时,“我”不由得对它产生赞美之情。

小桃树象征着“我”的幸福和希望,小桃树的坎坷经历又和“我”的相似,所以“我”关注它、爱护它。

3.作者写“奶奶让我们含桃核”以及“奶奶护着桃树”是为了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根据“含着桃核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可知这是奶奶对我们的祝愿,也催发了“我”对人生幸福、理想的追求,“奶奶呵护小桃树”实则是对我梦想的呵护。

文中写“奶奶让我们含桃核”以及“奶奶护着桃树”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4.你从小桃树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自由发言)

【交流点拨】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等等。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1)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

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明写的是一棵小桃树,暗写的是小桃树的生存环境,却很自然地让读者联想到作者及其同代人所面临的那个疯狂虐杀一切的年代。

让读者从中品味到小桃树的成长经历与贾平凹成长经历的相似之处。

同时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哲理:

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2)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从一棵树到一个人到一首歌,由浅入深。

层次清晰,环环相扣。

小桃树的生命历程紧紧扣住“可怜”这个词,小桃树的成长经历和贾平凹成长经历的相似。

2.拓展延伸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之书,她给予我们很多深刻的启迪。

当你遭遇挫折而迷惘时,有没有一种植物在你心中停留?

请完成一篇随笔。

【交流点拨】示例:

看着书上那页插图,我不由发出一声感叹。

那是一棵挺拔的青松,它历经风雨,生机勃勃。

它生长于石缝中,灰色的岩石是它的家。

我不知道,上天赋予了它什么力量,让它能顶破岩石从而获得生命。

看着它,我仿佛体会到了它的艰辛。

每天,它努力地将头往外伸,寻找希望的阳光。

有时,甚至喝不到一滴甘露,多少年如一日,它都挺了过来,这几乎令人不敢相信,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生存。

但它做到了,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它成为了一棵真正的青松。

我终于知道,那力量是什么?

噢!

是对光明的向往;噢!

是对求生的本能。

成功,永远属于拼搏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去拼、去搏!

板书设计

“纤纤”“黄黄的”

“瘦瘦的”“单薄”弱小者

“努力撑着”“挣扎”

“摇着”“抖着”顽强同命运抗争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步骤二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步骤三 精读课文,深层理解。

步骤四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19 *外国诗两首

【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4.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课时计划】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导入1: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

可现实生活总喜欢和我们开各种不大不小的玩笑,将我们推入一个又一个迷魂阵中。

假如有一天,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仔细聆听这位伟大诗人的谆谆教诲吧!

导入2:

同学们,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可我们却只能选择一条。

那么,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我们将如何做出选择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未选择的路》,或许对你能有所启示。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忧郁(yōuyù)  诱人(yòu)  瞬息(shùn)  涉足(shè)

幽寂(jì)延绵(mián)荒草萋萋(qī)伫立(zhù)

(2)词义

忧郁:

忧伤,愁闷。

向往:

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

形容一眨眼一呼吸的时间。

涉足: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

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伫立:

长时间地站着。

延绵:

延续不断。

幽寂:

幽静,寂寞。

2.作者名片

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是“生活的百科全书”。

他的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充分反映了渴望自由、反对沙皇专制的思想。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他的诗富有象征和哲理,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一生中共出了10多部诗集,其中主要的有《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树》以及《林地空间》等。

3.背景链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诗人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学法指导:

怎样把握诗歌的意象

意象,简单来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具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通俗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解答此类题的一般步骤:

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评议再现画面。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

这首诗用××手法(或词语)描绘出了一幅……画面,将……(情感等)表现得……  《未选择的路》这首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

弗罗斯特读高中时就开始写诗,17岁发表了处女作,但此后很少发表,20年中仅在小刊物上发表6篇。

他抱着当诗人的梦想打算去英国发展。

那么是继续留在家乡,还是去英国?

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

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不能同时去涉足”。

况且当时诗人的境遇并不好,但他毅然选择了诗歌。

1912年,他变卖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