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333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word版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某某县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法人单位

某某县新森林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1.1.3项目建设法人代表

某某

1.1.4项目主管单位

某某县林业局

1.1.5项目技术依托单位

某某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1.1.6项目性质

新建

1.1.7项目区范围

以某某县白柳镇为核心建设区,逐渐推广、辐射到周边乡镇,实现中药材规模化、现代化、区域化种植,培育、促进中药材产业成为县域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1.1.8项目目标

项目建设企业可实现销售8000万元;有效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促进农民就业和加工、交易增值增收。

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工业文明阶段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达,加上以鼓励消费和奢侈浪费来维持生产规模,人类以疯狂追求短暂利益为目标,把人类与生态系统对立起来。

1.1.9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建设木本中药材原料林1000亩。

其中拐枣100亩,枳壳200亩,木瓜50亩,丹皮150亩,林下种植白芨500亩;辐射带动发展中药材基地30000亩;建设管理厂房、仓储、科研中心及配套设施。

1.1.10项目建设期限

本项目规划建设期:

16个月。

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

2016年9——12月前:

完成管理人员住宿区及农机具仓储区建设,育苗中心建设、产品仓储、初加工厂区建设、100亩拐枣的种植。

2017年1——6月:

完成200亩枳壳、300亩白芨、50亩丹皮的种植。

2017年7——10月:

50亩木瓜、100亩丹皮、200亩白芨的种植。

2017年11——12月:

查缺补漏。

1.1.11投资规模

该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3000万元。

其中:

原料林基地建设1903.86万元,仓储初加工及管理人员住宿区及农机具仓储区建设1014.6万元,流动资金81万元。

1.1.12资金来源

自筹资金1200万元,申请银行借款1800万元。

1.1.13编制单位

某某县林业勘察设计队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近年来,为了加快陕南中药材产业化步伐,促进陕南经济发展,陕西省人民政府在《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中指出,要大力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要加快天麻、白芨、杜仲、柴胡、黄姜、绞股蓝、葛根、丹参、丹皮、黄芩、五味子、枳壳、木瓜等优势中药材药源基地建设,加强濒危稀缺药用动植物人工繁育技术开发,推广应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先进技术,改良品种,扩大规模,满足生产需要,保护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保护野生中药材的原生状态。

研究陕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发掘中药材品种最适宜的生长区,提高中药生产的原材料质量。

加强中药有效成份的提取、纯化和质量控制新技术开发,加快中药现代剂型、中药饮片创新技术开发、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生物制药,建成现代生物医药生产基地。

某某市人民政府在《某某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山林经济的意见》中指出,要结合地区实际,大力发展山林经济,充分地念好“山字经”,做好“林文章”,通过立体种植,种养结合,示范带动的方式,推动山区农业发展。

同时,某某市人民政府在2012年5月16日又下发了《某某市现代农业“百园建设”实施方案》,方案中指出要坚持用现代工业模式做大农业、用现代流通方式做活农业、用现代金融手段做强农业、用现代生态理念做好农业发展的思路,把现代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抓手,按照设计科学、产业完整、要素聚集、技术领先、管理规范、效益显著的标准,全面构建以循环农业、山林经济、渔业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示范体系,精心打造一批设施装备现代、科技要素先进、生产经营规范、物流加工完美、市场对接有效、示范作用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某某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发展中药材产业历史悠久,条件得天独厚。

特别对于拐枣、枳壳、白芨、木瓜、丹皮等中药材来说,其品种、数量和品质在全国均处于比较优势地位,在全国市场上占居比较重要的位置。

中药材拐枣是某某的道地中药材品种,年产量达到8000多吨,是全国拐枣主产区之一。

而木瓜、丹皮等大宗中药材在当地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非常适宜于在当地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在当地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进行项目建设,不仅有利于发挥地区优势,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保护国家濒危物种,而且对于推动山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培育壮大某某优势产业的需要

国家把中药材的发展列入了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省政府把中药材产业作为陕南突破发展的首选项目,制定了《陕南中药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本项目的建设将坚持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来推动中药材产业园区建设,从产业链角度来说,其作用就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进一步把中药材这一产业优势发掘出来,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某某中药材产业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2.2.2项目建设将促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某某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交汇地带,具有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区位优势。

全县境内有野生药材和适宜种植的药材品种多达496个。

然而,某某县仍是以粮食种植为主,山地种粮效益有限,自然环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由于反复耕作,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地表植被。

实施园区建设项目,将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强有力地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农户经营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行业领域,逐渐促使农业以经营粮食为主转变到以经营中药材为主的道路上来,从而将促进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地调整和优化。

2.2.3项目是持续增加区域内农民收入的有力措施

某某农业属于山地旱作农业区,主要以小麦、玉米传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相对较少,经济收入相对较低。

种植中药材显然较种植小麦、玉米作物效益更高。

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种植拐枣年均亩增收也在1200元以上,种植柴胡、木瓜、香椽等中药材的经济效益也远远大于种植农作物。

因此,通过项目建设对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促进当地农业的现代化。

2.2.4项目建设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某某是我国拐枣、丹皮、木瓜等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中药材培育和种植及其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项目地实施将有利于发挥当地自然资源的优势,种植效益可观,市场需求空间较大。

同时我国药材经营的习惯是多品种批量购进,所以,以拐枣为龙头产品可带动某某整个药材行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当地的城镇化建设。

2.2.5项目建设可有效服务“三农”、服务社会

项目建设可以有效服务“三农”,帮扶农民致富,积极发挥组织、引导、协调、培育、中介职能,为农民无偿提供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提供适宜当地种植、市场又紧俏品种的种植技术。

通过订单种植的方式帮助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振兴地方药材产业,发展地方经济。

公司已连续五年来每年经销中药材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对培育壮大某某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中药材产业,调整县域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现代化推进,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促进、示范、带动作用,对于区域农业的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建设条件及现状

3.1建设单位概况

某某县新森林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为发展模式,是一家以中药材科研、种植、加工、购销、出口于一体的企业,现有办公及加工厂房3000平方米,已征用土地6000平方米,租用土地2000平方米,注册资金500万元,2012年企业销售收入4503.9万元,净利润798.5万元,截至2012年底企业总资产4020.3万元。

企业培育的产品被某某县宣传部,旅游局评为“优秀产品”,以企业为龙头发起的“某某县中药材协会”被评为“某某市农业示范技术协会”、“某某先进民间组织”,2009年被授予“陕西省科普惠农富民先进集体”、“某某县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10年企业被政府授予“先进企业”,县重点培育的企业,省发改委重点帮扶企业。

2012年3月两个产品技术经过省工业信息化厅认定为到达国内领先,填补省内空白(见省工信厅183号文件)。

2012年7月《白芨种子繁育与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技术成果顺利通过市级评审验收,专家一致认为科技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并获得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

3.2项目区概况

3.2.1建设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拐枣、木瓜、枳壳、丹皮、白芨等中药材地生长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白芨喜阴,一般生长于较高海拔半阴半阳的山区,而拐枣、木瓜、枳壳等林果类中药材则较为普遍,高低海拔基本上都可以生长。

依据土壤条件、海拔高度、药物种植习惯、土地面积大小、流转难易程度、生态环境质量、药农居住分布和某某县农村经济结构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种苗培育基地、初加工厂、仓储区确定在白柳镇街道;木本中药材位于白柳镇柳村。

厂区位置处于白柳镇南出口处,东依旬河,西邻集镇公路,南邻小溪,距城区中心10公里,距某某火车北站500米,北邻街道距120省道1000米,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充足,周边环境无污染,厂区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3.2.2项目区自然资源状况

某某县县境地貌以中山为主,兼有低山、丘陵、河谷地形,海拔185—2358米,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年均降雨量851毫米,年平均气温15.4℃,位于汉江、旬河横贯全境,是南北方植物的交汇带。

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生物、矿产、水能、中药资源十分丰富。

据中草药资源普查,全县药用生物丰富多样,有中药材496种,占全市三分之一;其中植物类中药材300种,动物类药材152种,矿物类药材44种;列入《中国药典》的有300多种,国家挂牌常年收购的有215种;其中享有名气的骨干品种20多种,曾于1983年被省药材公司确定为“金银花生产基地县”,是省上规划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3.2.3社会经济状况

某某县辖22个镇,318个行政村(居、社区),343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万人。

全县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10.6万亩。

某某县是省政府批准的革命老区县,国家中药材种植示范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县,也是省上确定的扩权试点县。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7.7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4.87亿元,全县财政总收入12.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96元。

3.2.4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本项目是木本中药材建设建设同时也是拐枣、丹皮、枳壳、木瓜、白芨等中药材地培育与种植,属于中药材行业,是某某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此行业在某某“生态立县”战略、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和《某某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正在蓬勃发展。

某某县现有中药材经营额超过200万元的企业及个体户达到56户,年经营额达到在100—200万元的中药材经纪人80多人,参与中药材经营的人达到(不包括企业)300人左右。

中药材种植和购销两旺的喜人景象,为中药材地培育、种植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地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3.2.5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应用

某某属于山区农业,以生产小麦、玉米为主,种植规模普遍较小,种植品种比较单一,也难以开展机械化,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无疑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但是中药材种植地推广,不仅是给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有利于促进现代中药材先进技术地传播与推广,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促进农业发展。

近年来,某某县新森林生态农业有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