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湖南省湘潭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三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3263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7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解析湖南省湘潭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三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精准解析湖南省湘潭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三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精准解析湖南省湘潭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三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精准解析湖南省湘潭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三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精准解析湖南省湘潭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三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准解析湖南省湘潭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三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

《精准解析湖南省湘潭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三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解析湖南省湘潭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三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准解析湖南省湘潭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三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

精准解析湖南省湘潭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三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2020年上学期湘潭县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高二联考试题卷

生物科目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中能合成ATP的膜结构有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内膜

B.真核生物代谢旺盛的细胞线粒体数量较多

C.细胞骨架主要由磷脂组成,与细胞的运动、分裂等有关

D.在DNA的“骨架”上,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一个或两个磷酸基团相连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有关。

2、细胞中能够合成ATP的部位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详解】A、叶肉细胞中能合成ATP的膜结构有类囊体薄膜(光合作用光反应)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正确;

B、线粒体可以为细胞提供能量,所以代谢旺盛的细胞线粒体数量较多,B正确;

C、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C错误;

D、在DNA的“骨架”上,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一个(5'端的脱氧核糖)或两个磷酸基团相连,D正确。

故选C。

2.科研人员从细胞中提取了某种化合物,研究发现该化合物成分中含有单糖,且该单糖参与构成了其基本骨架。

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只有C、H、O

B.该化合物一定为纤维素、淀粉、糖原等多糖

C.其彻底水解产物中有能使斐林试剂变色的物质

D.其水解得到的单糖均可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可知,获得的这种化合物中含有单糖,且该单糖参与构成了细胞的基本骨架。

故该化合物可能是多糖或是核酸。

【详解】A、该化合物可能为多糖或核酸,其中核酸组成元素为C、H、O、N、P,不是只含有C、H、O三种元素,A错误。

B、该化合物可能为核酸,故不一定为纤维素、淀粉、糖原等多糖,B错误。

C、淀粉等多糖水解后生成葡萄糖,核酸彻底水解产物中的五碳糖都能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C正确。

D、核糖与脱氧核糖不能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C。

【点睛】容易漏掉的点:

核酸彻底水解后的五碳糖,即核糖和脱氧核糖均可以在合适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3.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中能量值最大的是②

B.③代表的物质是氧气

C.产生①②过程的场所是线粒体

D.酵母菌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葡萄糖→丙酮酸和[H],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①是该阶段释放的能量,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由丙酮酸+③→[H]和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是反应物水,②是该阶段释放的能量,该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由[H]和⑤→⑥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⑤是氧气,⑥是产物水,④是该阶段释放的能量,该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详解】A、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即④最多,A错误;

B、图中③表示水,B错误;

C、产生①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②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C错误;

D、酵母菌能够进行有氧呼吸,即能够完成图中的全过程,D正确。

故选D。

4.某兴趣小组将水绵浸没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人工白炽灯作为光源,由近向远逐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测定在不同距离下水绵释放气泡的速率,其他条件不变,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b点的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

B.a点时水绵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只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C.c点与a点的干重相比较,c点较a点低

D.如果培养液中缺Mg2+,在同样情况下完成该实验,a点应左移

【答案】B

【解析】

【分析】

首先分析题干中“以人工白炽灯作为光源,从近向远逐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其不同距离可表示不同强度的光照,因此可确定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观察因变量为气泡数目,气泡即为氧气,之所以产生气泡,是由于净光合作用大于0,因此a点时不产生气泡,说明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详解】A、以人工白炽灯作为光源,从近向远逐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b点气泡数目之所以减少,是因为光照强度在减弱,因此b点的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A正确;

B、a点时水绵能产生气泡数量为0,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产生ATP的细胞结构除了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还有叶绿体,B错误;

C、c点到a点过程一直有光合作用,且净光合作用大于0,有机物一直积累,所以干重a>c,C正确;

D、如果培养液中缺Mg2+,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合作用强度减弱,为了维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此时应该增加光照强度,a点应左移,D正确。

故选B。

5.关于人体中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能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酶均在核糖体中合成,ATP主要在线粒体中合成

C.酶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ATP可以在生物体外发挥作用

D.酶的合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化学本质:

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作用机理:

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需要温和的条件。

2、ATP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产生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产生过程:

动物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植物细胞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

【详解】A、酶只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能提供活化能,A错误;

B、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RNA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B错误;

C、只要条件适宜,酶可以在生物体内和生物体外起作用,C错误;

D、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D正确。

故选D。

6.将甲乙两种植物分别置于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定玻璃罩内CO2的含量,结果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5min期间,甲乙植物的光合作用逐渐增强

B

30~45min期间,甲乙植物均停止光合作用

C.0~45min期间,甲乙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逐渐减少

D.乙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2的能力比甲植物的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1、CO2影响暗反应阶段,制约C3的形成。

2、分析题意:

甲乙两植物是被置于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CO2含量有限,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玻璃罩内的CO2浓度降低,单位时间内的CO2减少量可表示光合速率;当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不变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详解】A.0~25min期间,容器内甲和乙两种植物每5min内的CO2减少量逐渐减小,说明甲乙植物的光合作用逐渐减弱,A错误;

B.30~45min期间,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不变时,甲乙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错误;

C.0~45min期间,25min之前甲乙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25min之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体内有机物的量先积累后保持不变,C错误;

D.如图所示,乙植物最终的CO2浓度低于甲植物,说明乙植物比甲植物固定CO2的能力强,D正确;

故选D。

【点睛】分析出单位时间内CO2的减少量代表光合作用强度的强弱是解题的关键。

7.研究人员选取体长、体重一致的斑马鱼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训练组,其中训练组每天进行运动训练(持续不断驱赶斑马鱼游动),对照组不进行。

训练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两组斑马鱼在静止时及相同强度运动后的肌肉乳酸含量,结果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乳酸是由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转化形成的

B.运动训练可降低无氧呼吸在运动中的供能比例

C.运动训练可降低斑马鱼静止时的无氧呼吸强度

D.静止时斑马鱼所需ATP主要在细胞质基质生成

【答案】B

【解析】

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是在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错误;由图形分析可知运动训练组在运动后肌肉乳酸含量没有对照组高,说明此时无氧呼吸比对照组所占的比例小,B正确;运动训练后斑马鱼和对照组静止时产生的乳酸量没有差别,说明无氧呼吸强度相当,C错误;静止时斑马鱼所需ATP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是在线粒体中生成的,D错误。

8.某兴趣小组为研究某种药物对离体心肌细胞内Ca2+、Na+、K+、Cl-和葡萄糖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内Ca2+、K+浓度降低,Na+浓度升高,Cl-和葡萄糖的浓度不变。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对照组应添加等量的该药物

B.该药物会抑制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

C.该药物可能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部分载体的活性

D.该药物使心肌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快,对物质吸收加快

【答案】C

【解析】

【分析】

实验目的是“研究某种药物对离体心肌细胞内Ca2+、Na+、K+、Cl-和葡萄糖含量的影响”,自变量是是否含有药物,根据实验结果“实验组细胞内Ca2+、K+浓度降低,Na+浓度升高,Cl-和葡萄糖的浓度不变”,说明药物对不同物质的影响不同。

【详解】A、对照组应该添加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组添加药物,A错误;

B、如果该药物抑制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则对所以物质的运输都有影响,B错误;

C、根据分析,药物对不同物质的影响不同,可能是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部分载体的活性(例如:

Ca2+、K+载体),C正确;

D、该药物使细胞对Ca2+、K+的吸收降低,D错误。

故选C。

9.下列各项实验中所用的试剂,作用相同的是()

A.“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蒸馏水的作用

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盐酸的作用

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酒精的作用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实验中,CuS04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A、制备细胞膜实验中蒸馏水的作用是使细胞吸水胀破,而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蒸馏水可以保持细胞的活性,A错误;

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用到盐酸的作用是配置解离液使细胞分离开来,“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杀死细胞,改变细胞通透性,加速染色,两者的作用都是解离,B正确.

C、脂肪检测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色素,C错误;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实验用的是新制氢氧化铜,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用的是铜离子,D错误;

10.以下语句中说法正确的有()

①甲型H1N1流感病毒自身可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②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③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④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⑤1个DNA分子只能转录出1种1个mRNA

⑥人类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丢失的结果

⑦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⑧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⑨人体某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从细胞质出来进入组织液共穿过2层磷脂分子层

A.④⑧B.①④⑦C.⑥⑧⑨D.④⑤⑥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自身不能发生基因重组;35S只能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减数分裂后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所以1个DNA分子能转录出许多种mRNA;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详解】①甲型H1N1流感病毒自身只发生基因突变,不能发生基因重组,①错误;

②用35S标记的是蛋白质,用32P标记的是DNA,②错误;

③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0条,③错误;

④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的组合就会越多,④正确;

⑤1个DNA可以转录出多种多个mRNA,⑤错误;

⑥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缺失,⑥错误;

⑦性别与性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有关,⑦错误;

⑧遗传信息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⑧正确;

⑨人体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⑨错误。

④⑧正确,①②③⑤⑥⑦⑨错误,即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如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体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白眼基因w与紫眼基因pr互为非等位基因

C.有丝分裂后期,基因dp、pr、sn、w会出现在细胞同一极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dp、pr、snw不可能在细胞的同一极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可知,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不同染色体的基因种类不同,它们互称非等位基因。

【详解】A.根据图形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

B.白眼基因w与紫眼基因pr互为非等位基因,B正确;

C.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有丝分裂后期,基因中dp、pr、sn、w会出现在细胞同一极,C正确;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图示的X染色体与2号染色体移到细胞的同一极,则基因dp、pr、sn、w将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错误。

故选D。

【点睛】注意: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移到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相同,含有的基因组成一般也相同;但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为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移到细胞的两极,所以两极含有的基因组成可能不同。

12.某植物的株色紫色(B)对绿色(b)为显性,B、b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

把经过X射线照射的紫色植株的花粉授予绿色植株,F1代中出现一株绿色植株。

F1紫株和绿株的第6号染色体的组成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中紫株的基因型为BB,绿株的基因型为bb

B.该绿色植株的出现是由于紫色基因突变导致的

C.F1中绿株与紫株相比,其他性状也可能存在差异

D.图中F1绿株的两条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F1紫株的两条6号染色体正常,而F1绿株的两条6号染色体长度不同,说明经过X射线照射的紫色植株的花粉中6号染色体中的一条发生了缺失,使其相关的株色基因丢失,而未经过X射线处理的绿色植株基因型为bb,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含有b基因,与上述紫色植株含有异常6号染色体的花粉结合形成了图示中F1绿株的染色体组成。

而经过X射线照射的紫色植株中含有正常6号染色体的花粉与绿色植株产生的含有b基因的卵细胞结合形成了图示中F1紫株的染色体组成。

【详解】A、若亲本中紫株的基因型为BB,绿株的基因型为bb,经X射线照射的紫株的花粉授给绿株(bb),若X射线照射使一条6号染色体上片段缺失导致B基因丢失,另一条6号染色体正常,则杂交后代能出现上图中染色体组成的紫株和绿株,A正确;

B、由图可以知道,X射线照射紫株花粉后,花粉中的6号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中的缺失),B错误;

C、由图可以知道,F1中绿株的第6号染色体中的一条缺失了一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缺失的片段可能还会含有控制其它性状的基因,所以F1中绿株与紫株相比,其他性状也可能存在差异,C正确;

D、没有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之前,图中F1绿株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应该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属于同源染色体,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后这两条染色体仍是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发生联会,D正确。

故选B。

13.果蝇的灰身(A)与黑身(a)、大脉翅(B)与小脉翅(b)是两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灰身大脉翅的雌蝇和灰身小脉翅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脉翅,49支为灰身小脉翅,17只为黑身大脉翅,15只为黑身小脉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亲本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

B.亲本雌蝇产生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4种

C.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脉翅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

D.子代中灰身小脉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的子代中会出现黑身小脉翅个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果蝇的灰身(A)与黑身(a)、大脉翅(B)与小脉翅(b)是两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说明两对等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每一对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因此可用分离定律来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亲本中灰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后代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为(47+49):

(17+15)=96:

32=3:

1,说明两个亲本都是杂合子,即基因型都是Aa,大脉翅雌果蝇与小脉翅雄果蝇杂交,后代中大脉翅与小脉翅的比为(47+17):

(49+15)=64:

64=1:

1,说明大脉翅的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因此可知亲本中灰身大脉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灰身小脉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据此分析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A、依据前面的分析可知:

亲本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A正确;

B、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它可产生基因组成为AB、Ab、aB和ab4种类型的卵细胞,B正确;

C、由于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所以它们的后代中灰身A_大脉翅B_的基因型有AABb、AaBb两种基因型,C错误;

D、子代中灰身小脉翅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均为AAbb和Aabb,因此这些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会出现aabb黑身小脉翅的个体,D正确;

所以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遗传规律,解遗传规律的习题时关键是要依据题干所给的信息找出亲本的基因型,并依据亲本的基因型推断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14.果蝇的红眼和朱砂眼是由等位基因D和d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

该性状存在纯合致死现象(若隐性纯合致死,则基因型为dd、XdXd、XdY的个体死亡;若显性纯合致死,则基因型为DD、XDXD、XDY的个体死亡)。

实验调査发现雌果蝇中基因型和表现型均为两种,雄果蝇只有一种表现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D和d位于X染色体上

B.该性状表现为显性纯合致死

C.若亲代雌果蝇中两种基因型的个体各有2000只,随机选取多对雌雄果蝇杂交,F2雌果蝇中两种基因型的比例为1∶8

D.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杂交过程中等位基因D和d的基因频率不断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雌性有2种表现型,而雄性只有1种表现型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雌性有2种表现型可知,致死的基因型为显性纯合子。

【详解】A、根据雌雄的表现型种类不同可知,基因D和d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

B、根据雌性有2种表现型可知,该性状表现为显性纯合致死,B正确;

C、若亲代雌果蝇中两种基因型的个体各有2000只,即雌性个体中1/2XDXd、1/2XdXd,其产生的配子为1/4XD、3/4Xd,雄性个体XdY产生的配子为1/2Xd、1/2Y,根据棋盘法计算可知,F2雌果蝇中XDXd:

XdXd=1:

3,C错误;

D、由于显性纯合子致死,故杂交过程中等位基因D和d的基因频率不断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C。

15.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解释是(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化

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④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⑤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定向的

⑥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⑦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⑧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A.①②⑤⑦B.②④⑤⑥

C.③⑤⑥⑦D.②③⑥⑦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①生物的变异是不定性的,环境选择具有适应性变异的生物,①错误;

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②正确;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正确;

④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④错误;

⑤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⑤错误;

⑥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⑥正确;

⑦应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⑦正确;

⑧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⑧错误。

故选D。

16.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的富含维生素C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如图是某科研小组利用野生猕猴桃种子(aa,2N=58)为材料培育无子猕猴桃新品种(AAA)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③和⑥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来实现

B.若④是自交,则产生AAAA的概率为1/16

C.AA植株和AAAA植株是不同的物种

D.若⑤是杂交,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7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产生了A,为诱变育种,②④为杂交育种,③⑥为多倍体育种。

【详解】③和⑥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实现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由于AAaa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AA、Aa、aa,比例为1:

4:

1,所以若④是自交,则产生AAAA的概率为1/36,B错误;AA为二倍体,AAAA为四倍体,杂交产生的植株AAA为三倍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所以不育,因此AA植株和AAAA植株不是一个物种,C正确;AA为二倍体,产生的配子A含29条染色体;AAAA为四倍体,产生的AA配子含58条染色体,所以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含染色体数目是87条,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作物育种和物种形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7.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

给健康人静脉滴注100mL的10%葡萄糖溶液后,一段时间内会发生

A.尿液中有大量糖原B.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降低

C.胰岛A细胞的分泌增强D.组织细胞摄取并氧化葡萄糖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胰岛素降低血糖,而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二者是拮抗作用。

【详解】A、糖原是多糖,尿液中不可能含有多糖,A错误;

B、给健康人静脉滴注100mL的10%葡萄糖溶液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错误;

C、由于血糖浓度升高,所以胰岛素分泌增加,降低血糖含量,胰岛A细胞分泌

是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含量,C错误;

D、由于血糖浓度升高,所以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并氧化葡萄糖增加,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水平衡和血糖调节,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在高浓度的溶液中水平衡调节过程,以及血糖升高的调节的过程。

1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