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岩心鉴定规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2428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孔岩心鉴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钻孔岩心鉴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钻孔岩心鉴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钻孔岩心鉴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钻孔岩心鉴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钻孔岩心鉴定规程.docx

《钻孔岩心鉴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孔岩心鉴定规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钻孔岩心鉴定规程.docx

钻孔岩心鉴定规程

钻孔岩心鉴定规程

钻孔岩芯鉴定规程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一九八八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前言1第二章几项统一规定3一岩层分层并层原那么3二复杂结构煤层中煤及夹矸的起算下限3三岩石(包括松散沉积物)的颜色及粒度的描述3四对有益矿产的综合评价3五对岩芯破碎程度的描述3六岩芯鉴定员的日常工具3第三章松散沉积物6一沉积物的名称6二对土质岩芯的描述6三分选性7四对粘土及砂土的描述7五松散沉积物的成层结构7六矿物成分7七鉴定内容7第四章沉积岩分类及命名9一按物质分类9二沉积岩石学分类9三按不同成分、沉积方式及结构分类9四我单位采用的岩石分类9第五章岩石的鉴定及描述13一单层厚15二成分15三颜色15四构造16五结构25六圆度27七分选性27八胶结物28九节理29十对试剂的反响32十一断口32十二化石32十三岩层接触关系32十四断层33十五褶皱33十六岩层倾角及岩芯倾角34十七岩芯鉴定描述的主要内容34第六章煤及其鉴定与描述36一分类36二煤层命名36三腐植煤的煤岩分类36四煤的肉眼鉴定38五煤层冲刷与煤层结构41六煤层描述举例41七煤岩类型柱状图并举例42第一章前言一、地质钻探工程中所获得的煤田地质资料是煤田地质工作的第一性资料,是评价煤炭资源的重要依据,但资料的可靠程度及用以计算资源量的精度是否有保证,关键又在于对岩芯鉴定和描述是否详细准确,也就是我们的地质检验工作是否做到了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所以岩芯鉴定与描述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二、岩芯鉴定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地质科学工作。

要求岩芯鉴定员要有较全面的地质科学知识,除对岩石的一般物理性质进行描述外,并着重于煤层的鉴定与描述;同时对所有的地质现象必须详细地观察和记录,对化石及岩相方面的鉴定与描述也应逐步提高水平。

三、岩芯的鉴定与描述工作是由地质检验员来担任的,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地质报告的质量,因此,我们在委派地质检验员时必须认真,切记轻视草率,地质检验员本身也要抱着科学求实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尽量做到把钻探地质检验工作做好,把钻孔的地质资料清晰的全面地反映在记录中与图纸上。

四、制定本规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各勘探队的岩芯鉴定与描述工作,并使其要求和内容到达完善、统一,以保证地质报告的提出。

从以往工作看,各队岩芯鉴定描述都存在不少问题,钻孔柱状图及岩芯鉴定中地质术语不统一,有的甚至自己编造“地质”名词及描述内容,在钻孔柱状图上并层及描述有很多不合理的现象,还有很多不合汉字字体的自创字,这些都给我们工作带来了很多损失,与兄弟单位比,我们也感自愧,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引以为戒。

五、本规程的内容是根据一九八八年初我局举办的“地质人员及水文地质人员冬训班”讲课稿而成。

另外还把化验室施惠娟同志“有关煤质化验及采样的一般知识与要求”的讲稿也附于后,以便工作中参照执行。

为了提高我们煤田地质人员的水平,以适应今天科学技术的开展,也增强在同行业中的竞争能力,希望我局广阔地质人员在工作中应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二章几项统一规定一、岩层分层、并层原那么

(1)按岩性的变异作为划分岩层的依据。

(2)岩层真厚度到达0.5米即进行分层。

(3)岩层真厚度小于0.5米者,可以并层,并进行扼要描述。

(4)煤层真厚度到达0.1米时即进行单独分层。

(5)煤层真厚度小于0.1米时可与岩层并层,但要注明其深度并进行扼要表达。

(6)并层后不能出现紧挨的两层为同一岩石名称,并层后的岩石名称应以其主要的岩石的名称来命名。

(7)凡作为标志层的岩石,无论厚薄均要进行分层。

二、复杂结构煤层中,煤与夹矸的起算下限真厚度均为0.01米。

三、对岩石(包括松散沉积物)的颜色及粒级描述,均采用先付后主的次序。

如“黄褐色”中的褐色是主色,黄是次色。

如“中粗粒砂岩”中的粗是主要粒级,中是次要粒级。

四、对一个煤田或矿区进行综合评价,除煤而外的其他有益矿产如铁、锰、铝土、石膏、石油、铜、油页岩、放射性矿物、建筑材料等都应做好鉴定描述。

有必要时要求采样化验。

五、对岩芯的完整程度,可按岩(煤)芯的柱状长短来描述。

如岩(煤)层厚大于0.5米者,岩(煤)芯柱长大于0.5米,称长柱状,岩(煤)芯柱长在0.1~0.5米者,称短柱状,岩(煤)芯柱长在0.1米以下者,视情况可称块状、碎块状、末状。

六、岩芯鉴定表分原始记录及誉清本。

原始记录本上要按钻探回次进行描述,而誉清本那么要综合,逐层进行描述。

七、岩芯鉴定员必须配备的日常工具:

化学试剂、罗盘、地质锤、放大镜、小米尺、条痕板等。

八、每个队地质科三边组,对每个孔的岩芯鉴定表都要进行检查验收。

其评级验收按“孔岩芯鉴定表质量等级评定”表中的规定进行。

该表要附在岩芯鉴定表后,并存入档案。

(见附表1)孔岩芯鉴定表质量等级评定表1评级内容整洁及清楚分层及并层动物及植物化石规程规定的术语错字、别字、自创字评级标准以字面不整洁及描述不清楚的点数计:

0—5点评《好》6—10点评《中》11—20点评《差》>20点或全鉴定表评《不合格》以分层和并层不正确的点数及累计孔深、层厚的不正确点数计:

0—5点评《好》6—10点评《中》11—20点评《差》>20点评《不合格》以未定名和未描述含化石的点数计:

0—5点评《好》6—10点评《中》11—20点评《差》>20点或或含化石而不描述、不定名者评《不合格》以自行编造地质术语或不按规程规定的内容描述和鉴定的点数计:

0—5点评《好》6—10点评《中》11—20点评《差》>20点评《不合格》以错别字的个数(或处数)计:

0—7个评《好》8—14个评《中》15—21点评《差》>21个评《不合格》点数()个点()个点()个点()个点()个点级别《好》《中》《差》《不合格》《好》《中》《差》《不合格》《好》《中》《差》《不合格》《好》《中》《差》《不合格》《好》《中》《差》《不合格》总评标准①单项评定4—5个《好》,无《不合格》,总评《好》②单项评定1—4个《好》,2—5个《中》,1—2个《差》,0—1个《不合格》,总评《中》③单项评定0—3个《好》,0—4个《中》,0—5个《差》,0—2个《不合格》,总评《差》④单项评定0—2个《好》,0—3个《中》,0—4个《差》,2—5个《不合格》,总评《不合格》⑤当有的孔既可评《差》又可评《不合格》时,以其中单项评定的《好》个数来定,假设0—1个《好》评《不合格》,假设2个《好》评《差》总评《好》《中》《差》《不合格》级别()个《好》()个《中》()个《差》()个《不合格》备注①总评在《好》《中》《差》《不合格》中,将评定之级留下,其余三个均划掉。

②()中填个数。

③单项支不合格的点及总评不合格的孔均要进行返工校正。

总评《不合格》在校正后只能评《差》级。

填表人:

年月日第三章松散沉积物一、沉积物的名称新生代的沉积物大都属于为胶结或半胶结状态,通常依据正常碎屑岩类的粒级命名,如表2。

表2大类划分岩石名称松散沉积物名称颗粒直径(毫米)最低含量(%)Φ值蚀圆的非蚀圆的蚀圆的非蚀圆的砾岩或砾石粗砾岩粗角砾岩卵石碎石>2050>-4.23细砾岩细角砾岩砾石角砾2—2050-1—-4.23砂岩或砂巨粒砂岩巨粒砂1—2500—-1粗粒砂岩粗粒砂0.5—1501—0中粒砂岩中粒砂0.25—0.5502—1细粒砂岩细粒砂0.1—0.25503.32—2粉砂岩或粉砂粉砂岩粉砂0.05—0.1504.32—3.32砂土0.01—0.05506.64—4.32粘土岩或粘土粘土岩粘土<0.01>30<6.64备注根据苏联华西列夫斯基“野外鉴定颗粒大小表格”制定二、对土质岩芯应在枯燥状态下进行颜色、岩性的观察与描述,颜色用黄、红、赭或灰等色命名,并以深浅加以形容之,不允许用实物之颜色来描述(对岩石也如此),如“杏黄”“橙红”等禁用。

三、鉴定中粒以上的砂层要描述其分选性,对于厚的砂层要注意上、中、下的均匀程度(此在岩石的分选性中详述)。

四、对于粘土及砂土的描述,要根据其粘土所占比例来划分亚型。

如粘土、亚粘土、亚砂土。

对于粘土的可塑性要做出鉴定。

(见附表3)表3岩石名称含<0.01毫米的颗粒(%)搓条直径(毫米)说明粘土>30<1搓条时必须先使土到达搓条介限,既使土搓成直径为5—8毫米的小球,球面光滑不粘手,也不发生裂纹。

亚粘土10—301—3亚砂土3—10>3砂土<3不能搓条五、细心观察松散沉积物的成层结构,对于互层或夹层等情况要做出描述,注意两层的关系是渐变还是突变。

六、对于卵石、砾石层应鉴别其矿物成分及形状和其间的夹杂物。

必要时捞岩粉进行鉴定。

七、鉴定时须描述以下内容

(1)沉积物是否具有胶结或半胶结状况,其胶结的坚实程度及成份。

(2)化石的层位、保存情况、种类及数量等。

必要时采集送样鉴定。

(3)结核的赋存层位、大小、形状、物质成分、相对数量。

(4)泥炭及其它有益矿产的赋存情况。

第四章沉积岩分类及命名在煤炭系统目前采用的有三种分类法:

一、按物质将沉积岩分为四大类

(1)火山物源沉积岩:

火山喷发的各种碎屑物质所形成的岩石。

(2)陆源沉积岩:

分为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粘土岩)。

(3)内源沉积岩:

分为蒸发岩与非蒸发岩。

(4)生物源沉积岩:

可燃有机岩类。

二、依照一般沉积岩石学的划分,分为以下四大类

(1)正常的碎屑岩类:

采用粒度命名法(如表2)。

(2)化学岩与生物化学岩类:

由化学与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沉积岩。

(3)粘土岩类:

它是介于化学岩与正常碎屑岩之间的过渡性岩类。

(4)火山碎屑岩:

是介于火成岩与正常碎屑岩之间的过渡类型,一般按碎屑物大小分类。

三、按不同成分、沉积方式及结构分为四类

(1)陆源碎屑岩:

砾岩、砂岩、粉砂岩、泥质岩类。

(2)火山碎屑岩:

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3)机械—生物—化学岩:

碳酸盐岩、硅质岩、铝质岩、铁质岩等。

(4)可燃有机岩:

煤、油页岩。

四、结合煤田地质实际,我单位采用如下分类

(1)正常碎屑岩采用单一的粒度命名法(如表2),分为砾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粘土质岩)。

当大于主要粒度的颗粒占5%±时,在描述中可写“微含××的××岩”,假设占15%±时,可写“含××的××岩”,假设占25%±时,可写“××质的××岩”。

例如泥岩中含粉砂,其含量符合上述标准时,就可在描述中写“微含粉砂的泥岩”、“含粉砂的泥岩”或“粉砂质的泥岩”。

在岩石学中粘土质岩石(在野外也叫泥质岩石,简称泥岩),是介于碎屑岩与化学岩之间的过渡性岩类,其粒度50%以上小于0.01毫米,它的总量占沉积岩的60%以上,具有页理时,可称为页岩。

泥质岩采用如下命名法:

含碳酸钙的称为钙质泥岩,含铝质的称铝质泥岩,含铁质的称铁质泥岩,还有硅质泥岩、炭质泥岩、水云母泥岩、蒙脱石泥岩、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等。

主要粘土矿物有如下几族:

高岭石族(高岭石、迪凯石、珍珠陶土)AlO3?

2SiO2?

2H20埃洛石族(多水高岭石)Al203?

2SiO2?

2H20或Al4[Si4O10][OH]84H20蒙脱石族[Al2Mg3][SiO4O4][OH]2nH2O,纯蒙脱石呈白色,灰白色,因杂质呈黄色、玫瑰色、桃红色、桃红色。

蜡状光泽,可做漂白剂。

水云母(伊利石)族KAl2[(Si?

Al)4O10][0H]2nH2O与白云母区别是含钾少而含水多。

海泡石族[Mg?

H2]3[SiO4O4][OH2]?

2H2O

(2)火山碎屑岩它是介于火成岩与正常碎屑岩之间的过渡类型。

一般按碎屑物大小分类,如表4:

表4大类小类名称粒度(毫米)集块岩巨集块岩>1000粗集块岩100—1000角砾岩粗角砾岩>10细角砾岩2—10凝灰岩粗粒凝灰岩1—2细粒凝灰岩0.1—1火山灰凝灰岩<0.1混合火山碎屑岩属于上述三种类型的混合型,如集块角砾岩、集块凝灰岩、集块凝灰角砾岩。

(3)机械—生物—化学岩凡由机械作用、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共同形成的或由其中两种作用共同形成的岩石,称为机械—生物—化学岩。

主要分为碳酸盐岩、硅质岩、铝质岩、铁质岩。

碳酸盐岩:

如石灰岩、白云岩及其过渡类型,如含泥灰岩、泥质灰岩、灰质泥岩。

硅质岩:

如硅藻岩、硅质海绵岩、藻叠层石硅质岩、蛋白石、燧石、碧玉岩等。

铝质岩:

如鲕粒铝质岩、泥状铝质岩、含铝泥岩等。

铁质岩:

如赤铁矿岩、磁铁矿岩、菱铁矿岩、绿泥石岩、黄铁矿岩等。

(4)可燃有机岩可燃有机岩是由生物生成的可燃性岩类。

根据物质成分及成因可分为煤及油页岩。

因为煤是我们工作的主要对象,在第六章中详述。

油页岩:

为棕色至黑色的页岩。

含液态及气态的碳氢化合物,含油率一般4~20%,最高可达30%。

第五章岩石的鉴定及描述有关岩石的鉴定于描述,我们参阅了煤炭系统及有关单位编写的“含煤岩系沉积岩标准鉴定手册”、“沉积岩统一分类命名”、“煤田地质勘探岩芯鉴定参考资料”及“沉积岩石学”的有关局部。

归纳起来有如下内容须在岩芯鉴定时按表5中的“V”符号逐项描述。

为了大家在工作中求得统一,对表5中的每项内容我们均作了具体要求,也为了大家有所提高,对各项内容的理论根据也作了简单的阐述。

表5岩石类型描述内容正常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机械生物化学岩泥质岩(粘土岩)煤单层厚VVVV成分VVVV颜色VVVV构造(层理、波痕、干裂、印痕、虫迹、印模。

变形构造、结核、包裹体、叠锥、裂隙等)VVVV结构VVVV圆度VV分选性VV胶结物胶结类型胶结物结构VV节理VV对试剂的反应VV断口V化石VVVV岩层接触关系VVVV断层VVVV褶皱VVVV岩芯倾角VVVV煤的物理性质(光泽、颜色、断口、条痕、节理、裂隙、坚硬程度及岩芯完整性)煤层结构V煤层构造V煤岩组分V煤岩类型V煤层冲刷V现将表5中的内容逐项表达于后。

一、单层厚(系指岩层中的分层厚度,如表6。

仅供描述时用)表6编号123456真厚度(米)>22—0.50.5—0.10.1—0.010.01—0.003<0.003名称巨厚层状厚层状中厚层状薄层状微层状页片状(页理)二、成分(只讲沉积岩)沉积岩的成分有风化物、火山碎屑物及少量的宇宙物质。

按沉积岩的矿物形成阶段又分为以下两种:

(1)陆源矿物:

沉积岩生成前的继成矿物。

(2)自生矿物:

沉积岩生成过程中形成的矿物。

有同生矿物、成岩矿物、后生矿物、表生矿物及化学沉淀物—如硅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硅质、氢氧化铝等矿物。

归纳起来在沉积岩中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岩屑、高龄石、水云母、蒙脱石、绿泥石、方解石、白云母、菱铁矿、磁铁矿、赤铁矿、和铁矿、自生石英、玉髓、蛋白石、三水铝石、硬水铝石、软水铝石、晶屑、玻屑、石屑、炭质、沥青、石膏、海绿石、凝灰质等30余种。

三、颜色取决于岩石的成分及成因。

根据岩石的成因可分为原生色与次生色。

(1)原生色:

分继承色与自生色。

继承色取决于岩屑物的颜色。

如碎屑岩、纯石英岩为白色,由碎屑石英组成。

长石砂岩为粉红色,由碎屑长石组成。

自生色取决于原生沉积物或成岩矿物的颜色。

如粘土岩、化学岩及局部碎屑岩。

含F+++的页岩就呈红色或黄褐色。

(2)次生色:

是在后生作用或风化作用过程中原生色次生变化而成。

如红色页岩中部地方F+++复原成F++而使颜色变为绿色。

例如准南煤田侏罗系上统的齐古组(J3q)的杂色条带层(红、绿、灰色条带)形成的。

沉积岩中的白色岩石是不含色素的,如纯质的碳酸盐岩、岩盐、高岭土、白垩、纯石英砂岩等。

而灰色及黑色岩石是因含有机质(炭质、沥青质)、分散硫化铁(黄铁矿、白铁矿),这些矿物质越高,颜色就越深。

也说明它形成于复原环境。

在研究黑色及灰黑色岩石时,一定要分辨出它的色素是炭质、沥青质或分散的硫化铁物质。

因为它们代表不同的形成环境。

炭质与沼泽环境有关,硫化铁与湖沼的停滞水有关。

红色、紫红色、褐红色、褐黄色常为大陆或海陆过渡带陆源碎屑岩的颜色,即所谓的“红层”。

如四川白垩系及侏罗系的“红层”。

这种红层也常和灰绿色相伴而形成杂色条带,与白垩系、侏罗系的杂色条带层同属一成因类型。

四、构造沉积岩的构造是沉积岩的根本特征之一,根据对沉积岩的构造的研究可得出沉积岩生成存在的条件及开展的概念。

可按成因把沉积岩的构造分为无机及生物两大类,如表7。

表7所列并不完全,但包括了主要的一些构造。

现就表中及工作中常见的一些构造简述于后。

表7无机构造生物构造机械的(原生的)化学的(次生的)1、层理:

按几何形态分

(1)平行纹理

(2)波状纹理2、层理:

按内部构造分

(1)交错层理

(2)沙纹层理(3)粒序层理(4)生长层理3、层面痕迹(外表上)

(1)波痕、冲刷痕

(2)雨痕(3)剥离线理构造4、层面痕迹(底面)

(1)工具痕

(2)冲刷或流痕5、变形层理

(1)重荷构造

(2)同生褶皱(3)砂岩岩脉或岩墙1、溶解构造

(1)缝合线

(2)溶蚀环带(3)晶族、鲕痕2、加积构造

(1)团块

(2)结构(3)球粒(4)细脉(5)色带3、组成构造

(1)晶洞

(2)龟背石(3)叠锥1、生物化石2、叠层石等3、其它

(1)钻孔

(2)爬痕(足迹)(3)印模(4)粪粒化石等

(1)层理由于岩石的成分、颜色、结构、定向性等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而形成的构造叫层理。

研究层理的特点对于了解沉积岩形成时的水动力条件或沉积环境都有极重要的意义。

层理的主要术语细层(纹层):

层理的最小组成单位,以厘米(cm)及毫米(mm)计。

层系(丛系):

由细层组成。

按层系厚度可以把层理分为:

细层理:

厚<3cm中型层理:

厚3—10cm大型层理:

厚>10cm块状层理:

厚>1m,也可称无层理。

层理与岩层的区别层理是由层系上下间的距离(层系厚度)来划分的。

它的物理意义是代表了其形成时的各种沙波(沙纹、沙垄)的高度极限,而岩层的厚度是指岩层的顶(上)面与底(下)面间的垂直距离,它的物理意义代表了单位地质时间间隔内堆积的速率。

沉积岩有层理构造,火山碎屑岩也有层理构造。

请参考层理的根本术语示意图(图1)。

最常见的层理有交错层理及水平层理两种。

交错层理就是细层与层系界限成角度相交或层系界限彼此相交的。

水平层理也叫平行层理,就是纹层界限彼此平行的。

(1)图可以看出,有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

当然由于层纹的形态还可有波状交错层理等……。

平行层理也一样可有波状的、连续的或不连续的等……。

除此,还有透镜状层理、脉状层理、均匀层理、变形层理等。

(请参看书后有关)图1

(2)波痕波痕乃是层面上的一种有规律的起伏现象。

沉积物在水和风的作用下,其外表上的砂质物在迁移过程中所形成的沙纹(沙波)在层面上的遗迹,埋藏在层中的就形成层理。

波痕的形状极似水面的波痕,有波峰波谷之分。

在野外可以识别出迎水面与背水面,这样可以判断水流的方向,如下示意图(图2)(图2)(3)干裂即泥裂。

未固结的较细沉积物露出水面后,受到暴晒而干沽,发生收缩和裂开所形成的裂隙。

常见于粘土岩、粉砂岩、碳酸盐岩中。

在大陆及滨海相的沉积中,尤其河漫滩潮汐坪地及浅滩的沉积中屡见不鲜。

干裂可指示岩层的上下关系,它的尖端指向老地层。

(4)雨痕和冰雹痕由雨滴和冰雹落在湿润的松软沉积物外表而形成的凹穴。

常见于大陆及滨海相的(湖相的)沉积岩中。

(5)印刷痕迹及侵蚀下切现象当地壳上升或水流速度加大时,可对原来的沉积物进行再冲刷,其结果是在岩层顶部或内部造成凹凸不平的冲刷面,冲刷面上往往堆积有含下伏岩层砾石的砂砾岩。

当河流改道或流速加大时,可对下伏岩层发生强烈的侵蚀下切现象(甚至切割假设干层)形成较深的凹槽。

可当河流速度减缓,又可发生充填。

充填物的岩性是由下往上,由粗变细。

有时亦显交错层理,称之为冲刷—充填构造。

这种构造常见于三角洲河流沉积中。

(6)渠迹是湖(海)水自湖(海)滩退却时留下的无数小渠,且被上覆沉积物充填,就在上覆岩层的层面上形成树枝状凸出的印模。

常见于湖(海)的浅水区、潮汐带。

(7)晶体印痕与水晶痕当粘土、碳酸盐等沉积物中含有石盐、石膏、黄铁矿等晶体时,由于在成岩阶段沉积物被压实和失水,而粘土类收缩远较晶体为显著,就造成晶体突出于岩层外表的现象。

它可嵌入上覆岩层中去,称为晶体印痕。

湖沼的软泥及细砂粒冻结时,它的外表可以生成水的针状晶体,被砂泥物质交替后,成假象保存下来,称水晶痕。

(8)虫迹及其它与生物活动有关的印痕爬行动物与蠕虫在软泥面上留下的通道或爬迹。

钻孔生物活动结果,可破坏原来的层理,形成“搅动层”或团块构造由于虫迹对鉴别时代、沉积环境有巨大意义,故近年来对它的研究逐渐深入,已开展成为一门“痕迹化石学”了。

(9)印模印模种类很多,有重荷作用形成的重荷模;有流水作用形成的槽模与障碍模;有流水作用携带物形成的“工具模”。

(10)变形构造将如下三种构造形态分述于后。

①滑塌构造:

沉积物顺坡滑动使其变形,形成紧密的褶皱,甚至形成一些奇形怪状的卷曲。

其原因是由地震、地形、海啸、山崩、地陷的重力作用形成。

②包卷层理由滑塌作用而形成的复杂褶皱。

当这些层理包卷的很紧时,就成为一种具有同心圆状层理的椭圆状“包卷球”。

这种形状往往被误认为结核体。

常在细砂岩与粗砂岩中出现。

③砂球与砂枕构造:

其成因是水下滑坡引起。

(11)砂岩岩脉(岩床、岩墙)当砂或粉砂在饱含水的情况下,变得像液体一样流动,可注入附近(上层)沉积物裂隙中而形成岩脉或岩床、岩墙。

(12)植物根遗迹在湖沼相等沉积物中,当沉积物内部所含的灌木根或乔木根被分解后,被泥沙物质所充填,便成为树根假象保存下来。

在煤系中这种根可被炭化而成立生的植物根。

(13)结核及包裹体①包裹体:

陆源沉积物堆积时,由于水流冲刷而包裹在沉积物中的泥质岩、粉砂岩、煤、炭质泥岩的碎块。

这些碎块未经分选及磨圆。

②结核:

是一种在成分、结构、颜色等方面都与围岩有区别的矿物体。

按成分可分为同生、成岩、后生结核三种。

同生结核:

与围岩同时生成。

在原始围岩形成时,胶体物质围绕一个质点中心凝聚,形成同心结构的结核。

如硅质、铁质、锰质以及海藻团块等都可以形成结核。

结核的特点是不切穿层理,而层理围绕结核呈弯曲状。

成岩结核:

是在成岩过程中发生物质重新分配而成。

其特点是结核呈扁平状,局部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