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怀疑与学问 省优获奖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179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怀疑与学问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8怀疑与学问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8怀疑与学问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8怀疑与学问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8怀疑与学问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怀疑与学问 省优获奖教案.docx

《18怀疑与学问 省优获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怀疑与学问 省优获奖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怀疑与学问 省优获奖教案.docx

18怀疑与学问省优获奖教案

18 怀疑与学问

1.读懂课文,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和过渡句的作用,理解本文层层深入的论证思路。

2.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的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

3.发扬大胆质疑的精神,并锻炼创造性能力。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

怀疑与学问

请同学们思考,“怀疑”与“学问”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教学新课

1.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2.小组合作讨论。

(1)对“怀疑与学问”这一命题,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呢?

明确: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明确:

文章开头引用两句我国古代学者的名言,通过这两句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3)“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是文章的核心论点,围绕这一核心论点,作者又提出了两个分论点,请找出本文的两个分论点。

明确: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这两个分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明确:

第6段开头,作者用一个由递进复句组成的过渡句巧妙提出了这两个分论点。

【教学提示】

“怀疑”不仅是做“学问”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重要基础,引导学生自觉思考二者关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把握。

作者的“观点”即文章的中心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的提出要正确、鲜明、有针对性,要符合客观实际、科学真理,态度要鲜明。

目标导学二:

再读课文,理解议论文的特点

作者提出了论点,就要去论证论点,论证论点所用的材料就是论据。

所举的例子或概括的事实,就是事实论据,所引用的名言、格言、俗语、警句等就是道理论据。

用事实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举例论证,用道理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道理论证。

1.试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

第4段举历史上的“三皇、五帝”和《礼记·月令》所记载的“腐草为萤”的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是有必要的。

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又如:

第6段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大学章句》一步步追问怀疑的例子,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也证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试举出文中所用道理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

课文开头用了程颐、张载的话,用他们的言论做论点,实际上也起了论据的作用,令人信服。

又如:

第5段中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话,论证“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道理。

再如:

第6段引用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我怀疑,所以我存在”,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3.对比论证是将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或道理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的论证方法,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下面两组句子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2)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明确:

(1)句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的原因。

(2)句,前两个句子先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

后两个句子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从正反两方面说理,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目标导学三:

细读课文,划分层次,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

结合上面的分析,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1—2):

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

论证第一个分论点: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三部分(6):

论证第二个分论点: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教学提示】

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和解决问题(结论)。

三、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核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一: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二: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

  基本条件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怀疑与学问》的内容,也学习了议论文结构的基本特征以及常用的论证方法,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议论文在论证论点过程中说理的层次,还要进一步理解议论文分析事理透辟,语言严密的特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

探究说理的层次,明确各段之间的关系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分组完成以下问题。

1.本文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作者是如何阐述怀疑精神的?

明确:

对怀疑精神作者阐述得明确而透彻:

所谓疑就是决不轻信,经过思考,分清是非,再决定信与不信;进而把怀疑科学地分为“怀疑”“思索”“辨别”三步。

2.结合课文思考:

作者是如何阐述“从怀疑到创新”这一治学过程的?

明确:

作者在进一步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时,又把怀疑到创新的治学过程分析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创新”。

作者通过举例、正反说理,使内容阐述得鞭辟入里,无懈可击。

目标导学二:

理解本文分析事理透辟,语言严密的特点

议论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是逻辑严密,语言准确,揣摩下面句子,体会议论文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1)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

为什么?

(2)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

为什么?

明确:

(1)用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地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

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

四个“常常”,多次重复,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2)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不能互换。

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本文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彻的议论文。

论述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这种论证结构和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学习了本文后,相信你对怀疑精神在学习研究方面的重要性又有了新的认识,请你以《读书贵有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三、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

可取之处

1.按照由整体理解内容到感知特点的顺序教学,引导学生思维步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注重议论文基础知识的渗透,让学生由初步掌握知识,逐渐过渡到形成能力。

3.重视学法的指导,从篇章结构到文体特点,从多个方面培养了阅读能力。

不足之处

1.在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对学生的启发不够,老师就急着说出了答案。

2.学生对议论文结构上层层深入的论述理解还不到位,需进一步练习提升。

10 岳阳楼记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及节奏并背诵全文。

2.赏析精练、生动的语言及精彩语段。

3.学习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

4.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

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

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

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教学新课

作者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

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

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又主张兴修水利。

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之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一职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作。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

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

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岳阳楼:

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

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1.请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2.积累文章中常见的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1)和:

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2)通:

政通人和(顺利)北通巫峡(通向)

(3)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4)空:

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

(5)一:

一碧万顷(数词“一”)长烟一空(全)

(6)极:

南极潇湘(至、到达)

此乐何极(尽头)

(7)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8)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词类活用】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

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

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

后:

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

景象。

今义:

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2)微斯人(古义:

如果没有。

今义:

细小)

【特殊句式】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状语后置)

(2)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状语后置)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定语后置)

(5)吾谁与归?

(宾语前置)

1.朗读课文,尝试划分朗读节奏。

以第二段为例,标示节奏: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教学提示】

概述文言文节奏划分:

①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②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须停顿分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