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东国经济的影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578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FDI对东国经济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FDI对东国经济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FDI对东国经济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FDI对东国经济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FDI对东国经济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FDI对东国经济的影响.docx

《FDI对东国经济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DI对东国经济的影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FDI对东国经济的影响.docx

FDI对东国经济的影响

一、FDI对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FDI的资本供应效应

通常被用于发展经济学的双缺口模型表明,发展中国家通常会遇到两个缺口

问题:

一是增加储蓄以满足投资需求,因而出现了储蓄缺口问题,即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差异;二是外汇缺口问题,体现为用户收入为进口融资,即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差异。

通常认为FDI有助于填补这两个缺口。

因为跨国公司有更好的进入金融市场的渠道,而且:

(1)由某个跨国公司在某一特定项目的FDI可能会鼓励其他跨国公司参与相同的项目;

(2)FDI行为可能会鼓励投资国的官方发展援助;(3)通过为东道国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FDI可能调动国内储蓄。

此外,FDI对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动总量的净影响应该是正的,因为它会使得东道国可用于投资的金融资本流入增加,且与境外金融资本相比,FDI更具优势:

首先,它比其他资金流更稳定;其次,FDI流入量代表了对东道国的长期承诺;最后,FDI比商业贷款更容易取得,因为利润往往与东道国经济表现相关(即顺周期)。

有学者考察可FDI在东道国金融市场中的角色,认为在缺乏完善的国内信贷市场的情况下,国内储蓄缺乏有效的途径转化为国内投资,此时FDI可以起双重作用。

第一个是FDI成为活跃市场的工具并使得国内储蓄转化为国内投资,国内储蓄与国外储蓄一起为国内投资融资。

第二个作用是通过与母国的贸易获得传统的收益。

当然FDI提供资本供应的能力并不是绝对的。

首先,直接投资是外国资本相对较昂贵的来源。

其次,由跨国公司实际提供的资本流入可能并不多(FDI可以通过向东道国借贷融资)。

事实上,跨国公司可能通过其市场能力,筹集到便宜的资金并将东道国其它可能的社会活动挤出。

最后,跨国公司的资本贡献可能采用的是机器设备或如商业诀窍和商誉形式的无形资产。

因此,FDI提供的可能只是少量的昂贵的资本。

2、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效应

FDI最重要的效应之一是它对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产出及增长的影响。

因为外来投资被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FDI增加产出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投资会增加东道国资本存量。

但是,如果FDI以并购的形式进行,那么产出效应不太明显,除非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

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重点关注人均实际收入的增加,并将这一增加归因于若干主要因素,如资本积累、人口增长、技术进步和新自然资源的发现。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各种方式产生了经济发展的不同理论。

然而,在这些理论中,资本积累被视为经济快速增长的驱动力。

更明显的是,通过影响资本积累,FDI应该足以影响经济发展。

当然,技术(或技术进步)也发挥可很大的作用。

与将技术创新视为外生变量的传统索罗模型相反,近期的增长文献强调经济增长对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内技术状态的依赖。

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部分解释为在技术水平上的追赶过程。

在一个典型的技术扩散模型中,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取决于采纳和实施的已在领先国家使用的技术的程度。

根据这种观点,重要的是采纳和适应国外的技术,而日本的经验强烈地支持了这一观点。

FDI对产出的影响可以用乘数模型加以解释,但是与FDI相关的乘数很难量化。

(因为,一方面除了与国内投资相关的渗漏(如税收和进口),FDI本身有自己的渗漏,例如进口商品和汇付(以红利、利息支付,费用及特许权使用费的形式),这些都代表国外的产出。

另一方面,FDI可能和进口替代相联系,这使得问题更加复杂。

FDI对东道国产出水平,构成和增长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国正在实施的宏观政策。

通常如果FDI能够吸收剩余的资源或通过其它分配方式提高效率,他就会对东道国的产出产生影响。

具体而言,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1)如果东道国政府奉行实现充分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那么FDI不会影响产出的大小,如果它和国内其它资源利用的方式同样有效。

(2)如果FDI吸收失业,那么由FDI净汇付生成的产出代表了东道国产出的净增加。

(3)如果FDI能够把国内资源从经济的低效率部门转移到高效率部门来改进效率,那么国内产出将会上升。

但也有学者认为,跨国公司对一个发展中经济体的控制对经济的增张和发展肯可能是不利的,原因至少有以下三点。

首先,跨国公司的活动可能会导致国内积累率降低,因为这些活动产生的一部分利润被调回母国而不是投资于东道国。

其次,跨国公司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利的发展,如常发生的压低价格的的不良风气,或者削弱经济政策的控制。

最后,跨国公司可能会对市场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削弱其竞争性。

3、FDI对东道国就业和工资的效应

投资和和就业之间存在这联系。

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认为投资和就业存在直接的关系。

但是,经济学家就FDI的就业效应仍然存在巨大的分歧,焦点主要集中于:

①FDI替代国内投资的程度;②FDI刺激中间品和资本品出口增加的程度;③FDI是否涉及建设新的工厂或者仅是收购现有的设施。

总的来说,FDI对就业的影响可以归纳如下。

(1)FDI是能过通过设立新工厂直接增加就业机会,或者通过刺激充分就业分布间接增加就业。

(2)FDI能够通过收购和重组衰退的企业来保障就业。

(3)FDI能够通过撤资和关闭生产设施来减少就业。

有关FDI对母国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存在很大争议。

反对FDI外流的观点认为这样的投资破坏了国内的工作岗位,因为国外子公司的产出替代了母国的出口。

支持观点认为FDI外流和投资创造了工作机会,因为当国内公司拥有海外分支机构时出口将增加。

另一存在较大争议的观点是,寡头垄断行业进行的多数投资的技术偏好和资本密集特性意味着投资不太可能显著促进劳动力的使用。

一个相关的问题是FDI对相对工资的影响。

有学者的经验研究表明,FDI的流入会使得东道国的生产转移至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从而增加了对熟练工人的相对需求,使得熟练工人相对工资增加及整体工人工资的不平等上升。

但也有观点认为熟练工人相对工资的变化并不是由于对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的增加引起的,而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企业转向需要熟练劳动力的技术。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是因为来自低工资国家进口竞争的加剧使得资源转移至相对密集熟练劳动力的产业。

尽管在一定条件下FDI可能产生正面的就业效应,但它也会对东道国的就业和劳资关系产生不利的影响。

这也许是促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就跨国公司应该如何处理就业和劳资关系问题制定相应方针的原因。

这些方针的宗旨是督促跨国公司:

尊重由工会代表的其员工的权利;

为废除童工做贡献;

避开歧视员工;

鼓励集体协商;

提供真实的企业业绩;

当经营发生变动时要考虑其员工的生计。

4、FDI对东道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对发展中国家比对发达国家更为重要。

这是因为外汇被认为是一种通过外汇缺口影响增长的稀缺资源。

因此,FDI的任何影响可能减轻或者加重施加于国际收支的约束,而这一约束是为了实现增长和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

通常,FDI因其国际收支效应受到指责:

当FDI发生时,投资面临着突发的赤字,而东道国因利润汇付面临着较小的永久性赤字。

毕竟,一个以外币返还利润的盈利FDI项目必将比一个类似的当地融资的项目引起更多的国际收支流出。

对国际收支效应具有一定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直接和间接的国际收支效应是有区别的,因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考察FDI效应:

(1)生产过程中东道国要素投入的吸收;

(2)产出在东道国和海外销售的比列;(3)产出价值在东道国要素投入,东道国政府以税收的形式)和留存份额之间的分配。

直接效应应由与投资相关的流动引起,它即刻反映在外汇缺口中。

除直接效应外,间接效应指的是FDI通过国内销售和当地资源的使用对国际收支产生的影响。

国际收支效应的第二个特点是它有两种形式:

初始的一次性效应和持续效应。

前一效应可以改善东道国资本账户,金额为投资减去任何进口设备的价值。

国际收支效应的第三个特点是它以下效应的结果:

(1)出口效应;

(2)进口替代效应;(3)进口效应;(4)汇款效应。

前两个效应引起国际收支的改善,而后两个导致其恶化。

FDI的国际收支效应的经验证据表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有区别的,特别是对制造业的投资。

邓宁(DunningJH.)评估美国对英国FDI的影响时估算相互总资本投资约15%的正向影响。

但是邓宁只考虑了FDI的直接效应,即国际收支中可观察的流动,而没有考虑由居民收入变化和消费模式变化引起的间接效应。

有证据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无法从制造业的FDI中受益。

由于投资的高进口含量以及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机制,制造业投资似乎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

跨国公司产出的高进口含量源于当地产品和材料的不可用以及当地价格的非竞争性和低劣质量。

5、FDI对东道国的贸易流量效应

罗默(Romer,1975)基于英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的经济数据,就国家参与FDI的程度和参与贸易的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项有趣的观察。

他认为依据一国和FDI的比重,一个工业国家会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1)制成品的世界出口份额上升;

(2)贸易份额稳定,而FDI份额开始上升;(3)贸易份额开始下降;(4)FDI份额开始下降。

虽然跨国公司看上去是贸易密集型企业,但这仅是他们从事活动的反映而非自身行为,Solomon和Ingham(1977)认为,跨国公司比国内公司出口更少的工程产品,而Panic和Joyce(1980)认为,跨国公司的出口在20世纪70年代停滞不前。

戈德堡(Goldberg)和克雷(Klein,1997)表明,即便在控制汇率的影响之后,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FDI会影响他们与工业国家的贸易流量。

也有证据表明,子公司倾向于向位于母国的母公司进口零部件和资本设备。

因此,这意味着跨国公司通过进行FDI会影响他们与工业国家的贸易流量。

也有证据表明,子公司倾向于向位于母国的母公司进口零部件和资本设备。

因此,这意味着跨国公司通过进行FDI影响了贸易流量的规模和方向。

Rock(1973)在一项美国对发展中国家FDI的研究中,发现这些国家对美国的贸易和FDI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FDI和贸易之间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它们是互补的还是替代的。

换句话说,在何种程度上的海外子公司子在国外市场的生产和销售会替换或促进对同一市场的出口?

认为FDI和贸易是相互替代的理由之一是它们是两种可供选择的进入模式。

但是也有理由相信,FDI没有取代出口,而是刺激了出口。

理由之一是FDI使企业能够建立一个更大的物流基地,从而扩大了在国外市场销售的产品系列,比通过出口实现更多的销售。

此外,在国外的生产总是需要从母国进口中间产品。

这种说法也适用于母国的进口。

如果海外子公司可以以更低成本在国外生产并出口到母国,这显然意味着FDI促进了母国进口的增加。

普遍认同的是,贸易和FDI的关系是互补还是替代的取决于FDI是水平的还是垂直的。

FDI是水平的还是垂直的取决于各个国家的特点。

例如,如果一国有显著不同的要素禀赋,那么垂直FDI占主导地位;如果国家间有类似的大小和相对禀赋,或贸易成本呈适中至较高水平,则水平FDI占主导地位。

在水平的FDI中,企业通过在国外设厂提供相同商品来服务国外市场。

因此,来源国对东道国出口的下降意味着FDI与贸易相互替代。

在垂直的FDI中,为了利用较低的生产要素价格,跨国公司不同的生产阶段分布在地理位置不同的国家之间。

特别地,生产的非熟练老定力密集阶段位于低工资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来自东道国(有着廉价劳动力的国家)的最终产品的出口会增加,同时跨国公司(来源国)对于子公司所在的东道国中间产品的出口也会增加。

因此,FDI和贸易相互补充。

6、FDI对东道国生产率的影响

FDI对生产率的影响主要通过技术扩散。

技术扩散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发生,包括进口高科技产品,采用国外的而技术,跨国获取人力资本等。

跨国公司的FDI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获得先进技术的一个主要渠道。

除了对技术进步的影响,FDI通过增加资本积累为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跨国公司向其子公司转移的知识可能会泄露至东道国,从而产生FDI溢出的外部效应。

各种可能的技术溢出渠道有:

跨国公司向当地企业的劳动力转移;技术援助和对供应商和客户的支持;对当地企业在技术选择、出口行为和管理行为方面的示范效应。

技术扩散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

技术被认为是经济增长、资本积累甚至社会关系组织和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来源。

其中的特殊问题如国外技术如何转移至东道国,如何被东道国吸收以及如何影响东道国的经济。

正是因为这样的问题,预期的技术对发展中国家的正面影响可能无法实现。

技术的重要性已经促进OECD制定方针以督促跨国公司:

(1)确保他们的活动与东道国的技术计划是兼容的;

(2)采用允许技术转移和迅速扩散的做法;(3)通过技术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4)在合理和条件下达成技术许可;(5)发展与当地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联系。

技术转让也是FDI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任何新的技术赋予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原创者以优势。

尽管FDI在理论上可能是获得最新技术的最快和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因为跨国公司的垄断势力使他们能够提取租金,一些成本会相应产生。

投资企业和来源国积累的外国技术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如垄断势力的增加)。

然而,东道国积累的外国技术带来的好处却可能不明显、极小甚至是负的。

这部分可能是因为东道国无法正确吸收国外技术:

创新的技术本身需要适应特定的要素禀赋环境,但之后被使用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会与东道国的利益相对。

技术也可能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进的外国技术可以摧毁现有行业的工作岗位,引起人员技能过时以及对剩余劳动力进行再培训的必要,从而进一步加剧在就业方面的困难。

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强调了FDI对技术进步的贡献,从而强调了对发展中国家增长的贡献。

然而经验数据却不一致,针对不同的国家,有些研究结果得出了正的溢出效应,但在有些却没有发现溢出效应。

研究结果的差异表明,从国外技术中受益的能力不是自动具备的,它受各种经济和技术因素的影响。

Finally(1978)提出了一个FDI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动态技术转移模型,得出技术差距越大溢出效应就越大的结论。

不过,指的商榷的是,较大的技术差距可能也会对溢出效应构成障碍。

Wang和Blomstrom(1992)将竞争纳入考虑范围,他们认为竞争越激烈,从跨国公司到子公司的技术转移的程度越大,并且可能外溢到当地的企业较大的技术差距加上较低的竞争程度倾向于阻止外溢。

Sjoholm(1990)研究了印度尼西亚制造业的FDI溢出效应。

结果表明激烈的竞争趋于提高FDI溢出的程度,因为竞争的程度影响了跨国公司向子公司转移技术的选择。

似乎国内竞争而非进口影响了FDI的溢出。

因此技术转让的效应并不明确。

7、FDI和培训

东道国可以从跨国公司的管理优势中取得三种管理受益:

(1)从更优的培训和更高的标准中获得的经营管理效率;

(2)在寻找投资机会中培养的创业能力;(3)员工在接受培训中获得的外部性(技术、行政、会计等)。

当然也有学者质疑跨国公司的运作必然比较小的公司更高效的观点。

他们认为跨国公司的运作可能与东道国不相干,此时的培训可能无效甚至是不利的。

此外,他们认为跨国公司的层级结构增加了东道国的成本,如:

(1)依赖和服从关系;

(2)转移定价;(3)对当地企业的压制。

8、FDI和东道国的产业间联系

FDI可以通过产业间联系影响东道国的经济。

在某种程度上,国外子公司与当地生产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商建立联系,FDI在给当地公司提供越来越多的机遇的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和收入水平。

这些被称为后相关联。

跨国公司还可以以销售为目的进行前向关联。

夸大产业间联系对发展中经济体的重要性会产生危害。

大部分在外国经营的制造业跨国公司是有效垂直一体化的,或许他们有意识地开展子公司之间的交易来限制发展与当地供应商之间的稳固和广泛的关系。

虽然在特定的东道国可能存在显著的产业间关联,但从风险的角度考虑,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的广泛联系可能是有害的,而且子公司可以选择收购当地的供应商以最小化风险。

9、FDI对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影响

FDI可能影响它所投向产业的结构,可能在提高东道国的竞争力或是恶化东道国垄断或寡头垄断环境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Caves(1971,1974)认为,与相同规模的国内公司进入相比,国外子公司进入当地市场更可能活跃竞争和提高业绩,因为FDI被认为是技术转移以及技术效率的传播工具。

但这一效应是否实现取决于跨国公司的实际行动,因而也促使OECD出台了对跨国公司的一些指导方针,目的是激励有助于提高竞争的行为。

根据这些指导方针,跨国公司需要:

(1)避免进行或是执行反竞争的协议,比如操纵价格;

(2)以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方式进行活动;(3)和竞争监管机构合作。

金德尔伯格(1969)认为,FDI的主要影响是扩大竞争的范围,因为在强大的母公司的支持下,国外子公司可以和当地的寡头进行有效的竞争并且打破后者对当地市场的控制。

通过减少垄断或是寡头垄断的扭曲程度,FDI可以改善资源在东道国的配置。

以上讨论预先假设存在一个能控制当地市场的大型当地公司,而且只有同等强大的对手才可以与之抗衡。

如果当地的小公司不能成为其对手,则跨国公司将会作为更具竞争行为的催化剂。

但是,如果这个条件无法满足的话,可能出现外国子公司操纵当地市场的危险。

FDI可能抢占当地企业和管理人员,建立和维持在当地的强大影响。

此时,市场集中度将会恶化,垄断和寡头垄断行为将可能产生,从而导致产业绩效的恶化。

10、FDI对东道国的环境影响

一个有争论的观点的是由于跨国公司有着强大的财政、政治和协商能力,他们会逃脱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的责任,尤其在试图吸引FDI的发展中国家。

事实上,跨国公司选择将生产建立在发展中国家的原因之一是这些国家有着不太严格的环境损害要求,有时甚至以环境损害的代价来试图吸引FDI。

许多研究致力于FDI的环境效应研究,但仍未取得一致的观点。

OECD认为FDI对环境来说,要么是福音要么是祸害,这取决于特定的环境。

然而,FDI对与发达国家更像是福音,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则更像是祸害。

FDI对环境的影响的担忧显然促使OECD就跨国公司如何处理环境问题发布了一些指导准则。

OECD督促跨国公司要;充分考虑到保护环境的、保护健康和公共安全的需要,并且要为可持续发展这一深远目标做出贡献的方式来进行活动。

特别地,OECD关于环境问题的指南特别激励跨国公司要:

(1)提供其活动对环境潜在影响的信息;

(2)向直接受环境政策影响的社区咨询;(3)持有阻止、减少和控制严重环境破坏的应急计划。

 

2、一国政府如何通过制定有效的FDI政策更好地吸引并利用跨国公司FDI。

跨国公司决定在对某个国家进行投资时是需要对该国的国家风险进行管理来增加收益和减少风险。

所以东道国政府要尽量创造一个能使投资最大、风险最小的投资环境。

投资方会与东道国政府商讨签订投资协议,协议的具体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投资环境和财务环境。

投资环境方面主要包括:

(1)纳税的方法,包括税率、税种、税基的确定和免税期等

(2)对优先进入限制市场的让步(即限制其他竞争性企业的准入)

(3)建造或资助公益项目的义务,如学校、医院和退休体系。

(4)原材料和零部件是进口还是从当地购买

(5)允许聘用外国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并允许他们携带其个人物品进入东道国并免去高昂的收费和进口关税

(6)明确发生争议时仲裁的地点和适用的法规

(7)关于撤资计划和出售对象的规定,以表示对持续经营的重视。

(8)出口到第三国的权利

财务环境方面主要包括:

(1)可以汇付资金的形式:

红利、管理费、特许权使用费、专利费还是贷款偿付等

(2)制定转移价格的基础

(3)从东道国获得优惠贷款的可能性。

(4)东道国政府对公司股权的限制:

独资或与当地合资

(5)发生争议时有关仲裁的规定

(6)进入东道国资本市场,尤其是长期借款、适用于东道国市场的转移价格控制(如果允许的话)

国际投资中,投资环境是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

而东道国的外资政策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首先,东道国的外国投资政策能够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活动产生最明显、最直接的作用;其次东道国与外资有关的其他政策也能改善一个的竞争优势,如教育资本可改善人力资本、研发能力和供应商水平,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也能吸引FDI;再次,随这全球化和高科技风潮的到来,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市场空间的吸引力不断减弱,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战略日益重视那些流动性较小的因素,如透明的商业和法律基础设施以及促进创新的稳定的政府政策得得,而作为政策主体的东道国政府是最不具有流动性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FDI政策是影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

东道国的外资政策与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一定阶段发展目标有关,可以分为优惠政策和限制政策。

在发展中国家一般两种政策并存。

优惠政策从正面鼓励外国直接投资,包括财政优惠、金融优惠等等。

限制政策包括产业限制、投资比例限制、进出口方面的限制以及融资限制,旨在保护东道国的核心产业和落后产业,避免外资控制本国经济。

另外,有学者强调一系列激励政策中,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至关重要;劳动力的素质对言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重要问题,除了制定相应政策以吸引外来人才以外,提高东道国人力资本素质也是十分必要的。

否则,人才的紧缺将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阻力。

影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政策和因素

主要由本国控制的经济政策

其他政策和因素

影响潜在的外国投资者(“决定性因素”)

产业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

1进入广阔、富有市场的机会

2自然资源的可获得性

3地理和文化的障碍

国际、地区和双边协议,包括双边投资协议(BITs)和WTO;风险保障以及政治风险大小、腐败和冲突

4母国金融状况和其他措施

金融和财政激励

有效的行政管理

促进FDI

推进集聚的形成

出口加工区的建立

基础设施,人力资本

宏观经济状况与前景

私有化的机会

金融市场的发展

自由的贸易制度

影响现有的投资者(“升级因素”)

税收补贴体系

绩效要求

建立研究机构

教育政策

劳动力市场政策

贸易政策、鼓励出口

基础设施建设

竞争政策

金融市场的发展

地区和全球投资协议

全球经济一体化

非政府机构的发展

影响国内企业的反应(创造关联)

鼓励与TNC建立关联

鼓励技术能力(研发)

鼓励人力资本的培训

提供辅助管理

教育和技术形成

劳动力的流动性

竞争政策

出口促进

全球经济一体化

总结

基于FDI的对东道国经济发展效应的分析,和东道国的外资政策的概况并参考投资方与东道国政府签订投资协议的具体内容后,东道国政府能制定有效的FDI政策以更好地吸引并利用跨国公司FDI。

 

参考文献

[1]N·格里高利·曼昆(N.GregoryMankiw),《宏观经济学》(第七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193-212,2011.

[2]罗伯特·J·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上海三联书店,p110-117,2013.

[3]赵春明,《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胡朝霞,《国际投资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p45-53,2013.

[5]卢进勇,刘恩专,《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p287-321,2013.

[6]卜伟,郑纯毅,《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五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