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218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5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docx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重点.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docx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

绪论部分:

1.微生物的概念:

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

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的特点:

(1)体积微小

(2)结构简单(3)繁殖迅速

(4)容易变异(5)分布广泛(6)种类繁多

3.微生物的分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古生菌和细菌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

4.病原微生物的概念:

少数微生物具有致病性,

能引起人类和动物植物的病害,这些微生物称为~

5.四位微生物学科学家的成就:

列文虎克

1.创制了原始显微镜;2.第一个看到微生物

巴斯德

1.传染病由微生物引起;2.发明了疫苗;3.创立巴氏消毒法

伊凡诺夫斯基

1.发现烟草花叶病病毒

郭霍

1.发现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2.创建了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3.发现了炭疽杆菌,霍乱弧菌;4.提出了著名的郭霍法则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的概念:

属原核微生物界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广义上泛指各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2.一般以微米为单位(um);按其外形分为:

球菌,杆菌,螺形菌

3.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

细胞壁(最重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芽胞,鞭毛,菌毛

基本结构:

(1).细胞壁化学组分:

(革兰染色法)

革兰阳性菌(G+):

肽聚糖: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磷壁酸

革兰阴性菌(G-):

肽聚糖:

四肽侧链,聚糖骨架

外膜:

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LPS)

肽聚糖功能及医学意义:

①构成坚韧的细胞壁结构:

G+菌:

三维结构G-菌:

二维结构

②抗菌药物作用的靶点:

青霉素:

与细菌竞争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的

D-丙氨酸与五肽交联桥之间的联结。

溶菌酶:

破坏β-1,4糖苷键

磷壁酸功能及医学意义:

①带有较多阴电荷:

与离子通过肽聚糖有关

②粘附作用:

与致病性有关

③是重要的表面抗原:

用于血清学分型、鉴定

外膜由脂多糖,脂质双层和脂多糖(又称LPS,热原质,内毒素)三部分组成

LPS组分的功能:

脂质A:

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

无种属特异性(即人或动物患病症状相似)

核心多糖:

有属特异性(同一属细菌的核心多糖相同)

特异多糖:

即革兰阴性菌的O抗原,有种特异性

G+菌和G-菌细胞壁的结构比较

特征

G+菌

G-菌

强度

较坚韧

较疏松

厚度

厚,20~80nm

薄,5~10nm

肽聚糖层数

多,可达50层

少,1~3层

肽聚糖含量

多,占胞壁干重50~80%

少,占胞壁干重10~20%

肽聚糖结构

三维空间(立体结构)

二维空间(平面结构)

糖含量

约45%

15-20%

磷壁酸

+

-

外膜

-

+

 

(2).细胞壁的功能及医学意义:

①维持菌体外形

②参与胞内外物质交换

③屏障与保护作用

④决定细菌某些重要特性:

(致病性,免疫原性,药物敏感性,染色性(革兰染色))

(3).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

概念:

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破坏或合成被抑制,

但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

诱因:

溶菌酶,青霉素,其他抗生素,抗体,补体,紫外线等

G+菌L型:

原生质体:

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

G-菌L型:

原生质球:

有外膜保护

(无论细菌L型其原为G+菌或G-菌,大多被染成革兰阴性)

致病性与临床意义:

临床上遇到症状明显而常规细菌培养阴性者,

应考虑细菌L型感染的可能性,应作专门培养,并更换药物。

 

(4).细胞膜(由磷脂和多种蛋白组成,不含胆固醇)

重要结构:

①青霉素结合蛋(PBP):

青霉素与转肽酶(PBP)结合,与细菌竞争转肽酶,

抑制四肽侧链上的D-丙氨酸与五肽交联桥之间的联结。

与耐药性有关。

②细胞的分泌系统(I-IV型):

与致病性有关(III型,毒性蛋白和DNA)

③中介体:

细胞膜向内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又称拟线粒体(酶和能量)

(5).细胞质

核糖体:

细菌核糖体沉降系数为70S,由50s和30s两个亚基组成

质粒:

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

胞质颗粒:

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其嗜碱性强,

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称为异染颗粒(迂回体),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特殊结构:

(1)荚膜:

概念:

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医学意义:

抗吞噬作用:

重要的毒力因子。

粘附作用:

牙齿和各种导管。

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溶菌酶/C/Ab)

(2)鞭毛

功能:

运动器官

与致病性有关:

穿透

细菌鉴定与分类:

有无鞭毛,鞭毛的数量、部位特异抗原性

(3)菌毛

①普通菌毛(粘附结构,细菌感染的第一步,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②性菌毛(少数G-菌)

医学意义:

构成致病因素,普通菌毛有吸附作用

参与遗传变异,性菌毛可转移质粒

(4)芽胞

概念:

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恶劣条件),

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

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产生芽胞的细菌都是G+菌)

(一个细菌只形成一个芽胞,一个芽胞发芽也只生成一个菌体)

(所以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

医学意义:

抵抗力强:

通透性低,含吡啶二羧酸(主要原因),含水量少

鉴别细菌的依据:

大小、形态、位置

是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是某些外源性感染的重要来源——炭疽、破伤风等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一节:

细菌的理化性状

1.细菌的化学组成:

特有的成分:

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D型氨基酸,二氨基庚二酸,吡啶二羧酸等

(药物用于这些特殊成分,对人体无害)

2.细菌的物理性状:

光学性质,表面积,带电现象,半透性,渗透压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1.细菌的营养物质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2.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

①营养物质

②氢离子浓度(pH)

(多数细菌生长的pH范围是6.0~8.0)

(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

③温度:

多数病原菌最适37℃

④气体

专性需氧菌:

如结核分枝杆菌

专性厌氧菌:

如破伤风梭菌

兼性厌氧菌:

大多数病原菌

微需氧菌:

幽门螺杆菌

⑤渗透压

一般培养基渗透压适于大多数细菌。

3.细菌的生长繁殖

①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二分裂繁殖:

繁殖速度一般20~30分钟一代

但结核杆菌18~20小时才分裂一次

②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生长曲线)

迟缓期

对数期:

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物敏感试验)

稳定期:

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产生

衰亡期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1.细菌的代谢产物:

(6种)

①.合成代谢产物

热原质:

(或称致热原)(大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概念:

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毒素与侵袭性酶:

内毒素:

G-菌的脂多糖

外毒素:

G+菌和少数G-菌产生的蛋白质

外毒素毒性强于内毒素

侵袭性酶:

损伤机体组织,促进细菌侵袭和扩散,

如卵磷脂酶(产气荚膜梭菌)、透明质酸酶(链球菌)。

色素(可用于细菌鉴别),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

②.分解代谢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7个):

糖发酵试验(大肠埃希菌分解乳糖,产酸产气;伤寒沙门菌不分解乳糖)

吲哚试验(大肠杆菌有色氨酸酶,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无色)。

与对二甲基全氨基甲醛生成玫瑰吲哚,呈红色。

甲基红试验(产气杆菌—分解G产生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甲基甲醇—使酸减少,pH值大于5.4,甲基红指示剂呈橘黄色;大肠杆菌相反,甲基红指示剂呈红色。

VP试验(产气杆菌—分解G产生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液体中被氧化生成二乙酰,后者与含胍基化合物生成红色化合物。

大肠杆菌则不能。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产气杆菌以枸橼酸盐为碳源、以铵盐为氮源→分解铵盐产氨(碱性)→指示剂淡绿变深蓝为阳性)

尿素酶试验(变形杆菌有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培养基变碱→酚红指示剂显红色)

硫化氢试验(变形杆菌、沙门菌分解含硫氨基酸产生硫化氢→遇铅或铁离子生成黑色的硫化物)

IMViC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如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

I:

吲哚试验

M:

甲基红试验

Vi:

VP试验

C:

枸橼酸盐利用实验

第四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1.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混浊:

大多数细菌

沉淀:

链状生长的细菌

菌膜:

专性需氧菌(如结核杆菌、枯草杆菌)

2.人工培养细菌在医学中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细菌学的研究

生物制品的制备

第五节:

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理化因素

1.消毒灭菌常用术语:

灭菌: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消毒:

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

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清洁:

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无菌和无菌操作:

无菌是无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2.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热力灭菌法

①干热灭菌法:

焚烧,烧灼,干烤,红外线

②湿热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动蒸汽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法

压力蒸汽灭菌法:

(效果最好的灭菌方法)121.3℃,15~20min

(二)辐射杀菌法

电离辐射,微波

紫外线:

原理:

形成胸腺嘧啶双聚体,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

(三)化学消毒灭菌法

(记书本35页常见消毒剂的使用范围,剂量和作用时间表)

原理:

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

损伤细菌的细胞膜而影响细菌的化学组成,物理结构和生理活动

第三章:

噬菌体

1.概念: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2.特点:

个体微小,可以通过细菌滤器;无细胞结构,

主要由衣壳(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分布极广;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第一节: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形态:

即蝌蚪形、微球形和细杆形。

大多数噬菌体呈蝌蚪形

结构:

头部:

蛋白质与核酸(分为DNA噬菌体或RNA噬菌体)

尾部:

尾髓

第二节:

毒性噬菌体;第三节:

温和噬菌体

1.噬菌体可分为两种类型:

毒性噬菌体:

能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温和噬菌体或溶原性噬菌体:

噬菌体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不产生子代噬菌体,

也不引起细菌裂解,但噬菌体DNA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

并随细菌的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

三个概念:

前噬菌体:

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

溶原性细菌:

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溶原性:

温和噬菌体产生子代噬菌体和裂解宿主菌的能力

第四节:

噬菌体的应用:

细菌的鉴定和分型

检测标本中的未知细菌

基因工程的工具

用于细菌性感染的治疗

 

第四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

细菌基因组

1细菌的染色体特点:

双链DNA(dsDNA)

复制快

无组蛋白,无内含子,为连续基因

2.质粒

①概念:

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的

环状闭合或线性dsDNA

②根据质粒编码的生物学性状分为:

(1)致育质粒(F质粒):

编码性菌毛,介导接合传递

(2)耐药性质粒(R质粒):

与耐药性有关

(3)毒力质粒—ST质粒编码耐热肠毒素

(4)细菌素质粒—Col质粒编码大肠菌素

(5)代谢质粒—沙门菌发酵乳糖的能力,由质粒决定

③质粒的特点:

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不是细菌所必须的物质,可丢失或消除;

具有相容性和不相容性;

可赋予宿主菌某些特定的生物学性状;

具有可转移性;

第三节.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1.转化:

是受菌体直接摄取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2.接合:

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给受体菌的方式

3.R质粒(传染性耐药因子)组成:

耐药传递因子:

编码性菌毛,决定质粒的复制、转移和接合。

耐药决定子:

决定菌株的耐药性

4.转导:

是由噬菌体介导,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入受体菌,

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

5.溶原性转换:

噬菌体DNA与细菌染色体整合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基因转移类型

基因来源

转移方式

举例

转化

供体菌

受体菌摄入

链球菌荚膜变异

接合

供体菌

性菌毛

R质粒介导的耐药性转递

转导

供体菌

噬菌体介导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传递

溶原性转换

噬菌体

前噬菌体

白喉棒状杆菌产毒株的变异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1.细菌毒力:

细菌的侵袭力,细菌的毒素,体内诱生抗原,超抗原,免疫病理损伤

细菌的侵袭力:

(与侵袭力有关的物质主要有黏附素、荚膜、侵袭素、侵袭性酶类和细菌生物被膜。

细菌的毒素:

(外毒素,内毒素)

外毒素:

(4个特点)

大多数为蛋白质

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

一般不耐热,容易被破坏

抗原性强:

可制备成类毒素(无毒性有免疫原性)

分类:

神经毒素:

对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

细胞毒素:

致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肠毒素:

引起肠黏膜细胞分泌功能紊乱

内毒素:

(5个特点)(又称LPS,脂多糖,热原质)

多为G-菌的细胞壁物质

化学成分是脂多糖(LPS)

理化性质稳定,耐热,LPS污染后不易被灭活

不能用甲醛脱毒成类毒素

毒性作用相对较弱且对组织无选择性

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间接作用)

致发热反应

引起白细胞数量变化

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1.是否发生感染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

机体的免疫状态;

细菌因素:

细菌毒力、数量与侵入途径;

环境和社会因素。

3.感染的类型:

(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

显性感染按感染部位:

(局部感染,全身感染)

全身感染:

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严重程度:

脓毒血症>败血症>内毒毒血症>毒血症>菌血症

 

第五节:

医院感染

1.医院感染:

是指病人或医务人员在医院环境内发生的感染。

2.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

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技术),隔离预防,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细菌培养

形态学检查

生化试验

血清学鉴定

动物试验

药物敏感试验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形态学检查

凝集试验

免疫荧光技术

酶免疫技术

免疫印迹试验等

 

 

 

血清(双份)标本

 

1.临床标本采集与运送原则:

早期采集,无菌采集,采集适当标本,采集双份血清,尽快送检,标本做好标记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1.人工主动免疫:

概念:

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机体主动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特异性预防。

采用人工主动免疫方法通常称为预防接种或疫苗接种.

 

活疫苗和死疫苗的比较:

区别点

活疫苗

死疫苗

制品特点

减毒或无毒的疫苗

死菌,仍保持免疫原性

制备方法

通过非正常培养减毒株

通过物理化学方法使病原体失活

接种次数和接种量

1次,量小

2~3次,量大

接种反应

可在体内增殖,类似轻型感染或隐性感染

在体内不增殖,可出现发热、全身或局部肿痛等反应

免疫的类型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免疫效果

1~5年

0.5~1年

毒力回升与安全性

有可能,对免疫缺陷者有危险

不可能,安全性好

疫苗的稳定性

相对不稳定

相对稳定

保存

不易保存,4℃存活2周,真空冻干可长期保存

易保存,4℃可保存1年以上

2.人工被动免疫:

概念:

人工被动免疫是输入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

纯化免疫球蛋白抗体或细胞因子等免疫制剂,

使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过程,

可用于某些急性传染病的紧急预防和治疗。

两种人工免疫方法的比较:

区别点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免疫物质

抗原

抗体或细胞因子等

接种次数

1~3次

1次

免疫出现时间

慢(注射后2~4w)

快(注射后立即出现)

免疫维持时间

长(数月~数年)

短(2~3w)

用途

多用于预防

多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第三节:

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①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②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③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④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⑤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

第八章:

球菌

(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奈瑟菌属4个属的一些细菌)

革兰阳性: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肠球菌等

革兰阴性:

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

葡萄球菌属

链球菌属

奈瑟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A群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①革兰阳性;②葡萄串状排列;③有荚膜;④青霉素等作用下可变为L型

①球形;②链状排列;③革兰染色阳性

①革兰染色阳性;②双球菌成双排列;③有厚荚膜

①革兰阴性;②双球菌,肾形或豆形;③新分离的菌株有荚膜和菌毛。

①革兰阴性;②双球菌,呈一对咖啡豆样;③有荚膜和菌毛

培养特性

①营养要求不高;②产生脂溶性色素:

金黄色、白色、柠檬色;③金葡菌可产生β溶血环(完全透明的溶血环)

①营养要求高;血平板或含血清培养基②血平板呈灰白色表面光滑小菌落,出现溶血现象,不同菌株溶血不一

①营养要求高;②菌落呈肚脐状;③草绿色α─溶血环;④能产生自溶酶,48小时后自溶

①营养要求较高,②巧克力培养基,③专性需氧。

④可产生自溶酶。

①营养要求高;②专性需氧,③巧克力血琼脂平板

生化反应

①触酶(即过氧化氢酶)阳性,这点可以与链球菌区别;②致病菌分解甘露醇;③产酸不产气

①产酸不产气;②不被胆汁溶解(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

①分解菊糖,葡萄糖,乳糖;②胆汁溶菌试验阳性③奥普托辛试验阳性

①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②产酸,不产气

①只分解葡萄糖,②产酸不产气;

③氧化酶试验阳性

抗原

葡萄球菌A蛋白(SPA);概念,意义(2个)

链球菌分类:

溶血现象分类: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丙型链球菌

微生物学检查法:

荚膜肿胀试验;胆汁溶菌试验;

Optochin敏感试验;动物毒力试验

抵抗力

葡萄球菌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强(在无芽胞细菌中抵抗力最强),对碱性染料龙胆紫敏感;耐热,耐盐,耐药:

特别对青霉素,对头孢三代敏感。

很弱,四怕:

热、冷、干燥、消毒剂;对低温较敏感,采集标本时注意保温保湿

极差,对冷、热、干燥及消毒剂极度敏感。

致病性

致病物质

细菌的表面结构:

荚膜;肽聚糖;磷壁酸;SPA

酶:

凝固酶;透明质酸酶;耐热核酸酶;毒素:

溶素,表皮溶解毒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毒素休克综合征毒素

外毒素:

致热外毒素,链球菌溶素;侵袭性酶:

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都是扩散因子);M蛋白(主要致病因子)F蛋白;脂磷壁酸(LTA)

荚膜:

主要致病因子;

肺炎链球菌溶素O:

膜上打孔,溶解人、羊等RBC;脂磷壁酸:

黏附作用;神经氨酸酶;

主要是内毒素;荚膜,菌毛,脂寡糖抗原(LOS);

IgA1蛋白酶

菌毛,IgA1蛋白酶,脂寡糖,外膜蛋白

所致疾病

毒素性疾病:

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

扁桃体炎;猩红热;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在咽炎或脓皮病后均可发生,多见儿童和青少年)

大叶性肺炎;气管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淋病;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

SPA概念:

存在于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只存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

每个菌体表面可有多个SPA分子

意义:

体外:

协同凝集试验

体内:

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导致变态反应,损伤血小板等

第九章:

肠杆菌科:

埃希菌属

志贺菌属

沙门菌属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G-杆菌;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有菌毛

G-杆菌,

有菌毛,

G-杆菌,有鞭毛,有菌毛

培养

兼性厌氧

抵抗力:

对酸敏感

抵抗力:

较差,但对胆盐、煌绿耐受性较强

生化反应

IMViC(++--)

IMViC(-+--)

对乳酸不发酵

不发酵乳糖或蔗糖

致病性

致病物质

黏附素,外毒素,内毒素、荚膜、载铁蛋白和III型分泌系统

侵袭力,内毒素(主要致病物质),外毒素

侵袭力

内毒素

肠毒素

所致疾病

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

细菌性痢疾

肠热症(三种疾病总称:

伤寒、副伤寒甲型、副伤寒乙型);胃肠炎(食物中毒);败血症;带菌者

1.沙门菌属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肠热症:

第1周取血液

第2周起取粪便

第3周起取尿液

第1~3周取骨髓液

胃肠炎:

剩余食物和粪便

败血症:

血液

带菌者:

十二指肠引流液

2.肥达反应: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和甲型副沙寒沙门菌和

肖氏沙门菌H抗原与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用以辅助诊断肠热症

第十章:

弧菌属

霍乱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弧形菌;有单鞭毛;有菌毛;有些有荚膜

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TCBS培养基:

即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菌落呈黄色;

触酶(+),氧化酶(+)

耐碱不耐酸:

pH8.8~9.0

发酵甘露醇,蔗糖,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嗜盐、不耐热、不耐酸、神奈川现象(我萋培养基:

β溶血)

抗原构造与分型

O抗原和H抗原。

根据O抗原分为155个血清群,其中O1群和O139群引起霍乱;O1群还可分为2个生物型:

古典生物型,ELTor生物型

抵抗力

不耐酸:

胃酸存活4min;不耐热:

100℃中1-2min或55℃10min死亡;耐碱;不耐干燥;

致病性

致病物质

霍乱肠毒素:

最强的致泻毒素;鞭毛:

助于穿透肠粘膜;菌毛:

定植作用;

所致疾病

霍乱:

烈性肠道传染病,我国的甲类法定传染病;临床表现:

剧烈的腹泻和呕吐(米泔水样腹泄)

食物中毒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污染的水样、食物和粪便,病人肛试子;

直接镜检:

悬滴法观察细菌呈穿梭样运动;涂片可见G-弧菌,鱼群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