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笔记.docx
《宏观经济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笔记.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笔记
宏观经济学笔记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11级研究生姓名:
周晓林学号2011212165203
一.国民生产总值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现象形成的一门科学,现象是国内生产总值。
1.1什么叫国内生产总值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2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
1.2.1国内原则(国土原则、地理原则)
本土范围计入当地GDP
外商独资企业计入中国GDP,中国企业出国生产的不计入
1.2.2时期原则
一年或一季度核算,每天计算没必要当年的,二手市场可能是以前生产的,即使是当年的也不计入GDP,因为再卖没有新的价值.
1.2.3最终产品原则
家庭-面粉厂-蛋糕厂
小麦-面粉-蛋糕
100120150
1.2.4市场价值原则
市场:
公开的合法的可以统计的
地下经济隐藏的非法的难统计的:
未计GDP(有缺陷)
1.3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其他变量
1.3.1国民生产总值(GNP)
计算时坚持国民原则,中国人在国外生产的物品和劳务计入GNP,外国人在中国生产的计入他国GNP。
1.3.2国民生产净值(NNP)
GNP-折旧=NNP
固定资本的消费
1.3.3国民收入(NI)
NNP-间接企业税=NI
选择企业补贴
1.3.4个人收入
微观经济个人收入是个人,宏观经济不指自然人而是家庭或企业。
NI-留存收益-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障支付。
包括债券利息收入和转移支付项目收入。
1.3.5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非税支出
1.4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
交易实现→有市场价值(收入=支出)
卖者买者和总恒等
事实上统计,收入≠支出,得不否定恒等式
口径误差习惯潜规则→考虑GDP
Y=C+I+G+NX
GDP居民家企业政府净出口
庭消费投资购买
1.4.1消费
C——所有家庭购买的全部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教育支出属于C(劳务中)服务(医疗、游泳等)
例外——房屋购买不属于C(西方规则)
1.4.2投资(investment)
I——企业对生产物品和劳务的物品的购买。
三类生产资料——资本设备、存货、建筑物(含家庭房屋的购买)
不包括任何有价证券的购买,不同于金融投资。
1.4.3政府购买(governmentpurdhase)
含工资、办公费等。
政府转移支付不属于G(最终可计入C中)。
1.4.4净出口(netexport)
出口-进口=净出口(可正可负)
∣
作为C、I、G计入Y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CINX
G——被限制,除非经济崩溃。
扩大内需——主要是家庭居民消费C
I——7%G——控制膨胀难如期完成,中国40%左右,发达国家C占70%左右,G占20%左右←社会保障体系,有效。
1.5名义GDP与真实GCP
1.5.1GDP较上年高意味着什么
GDP=物品和劳务的总量×相应的价格
GDPt=t年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t年的相应价格
GDPt+1=t+1年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t+1年的相应价格
1.5.2什么叫名义GDP和真实GDP
norinalGDP既涉及数量变化又涉及价格变化
nealGDP排除价格影响
用当年价格来计算的GDP叫名义GDP(现期不变价格计算)
用基年价格来计算的GDP叫真实GDP(不变价格计算)
1.5.3如何计算名义GDP和真实GDP
(1)给出相关产量及价格
(2)计算名义GDP
(3)计算真实GDP
考察国家经济时用真实GDP,GDP指真实GDP。
1.6GDP平减指数与通货膨胀率
1.6.1GDP平减指数的计算公式(概念)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物价水平衡量指数
GDPdeflater——反映了价格的变动,而非产量的变动。
1.6.2计算GDP平减指数(前面例子)
2008年GDP平减指数=200/200×100=100
2009年GDP平减指数=600/350×100=171
2010年GDP平减指数=1200/500×100=240
1.6.3通货膨胀率公式的计算
通货膨胀率是宏观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变动,相对上一年的通货膨胀率而言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GDP平减指数-第一年GDP平减指数)/第一年GDP平减指数
2009年通胀率=(171-100)/100×100%=71%
2010年通胀率=(240-171)/100×100%=40%
GDP平减指数——经济学家用来监测经济中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通货膨胀的一个衡量指标。
1.7关于人均GDP的讨论
GDP代表发展水平,批评意见是片面追求GDP。
(1)发达国家
上世纪80年代前,人均GDP是衡量国家经济福利水平指标;80年代后认为不是完美的指标。
a围绕GDP市场价值,只有实现市场价值才计入GDP,存在非法、地下、难统计的市场→难计入GDP;人们的闲瑕是福利水平提高的表现→未计入GDP;“红灯区”实现价值→未计入GDP;官员大量灰色收入未计入GDP;环境质量影响福利水平→未计入GDP。
电梯正常运行→福利水平↑
电梯夹人→福利水平↓
b未反映人均收入水平及差距
两人都实现50美元和一个人实现100美元,一人未实现→人均GDP相同但福利水平不同。
(2)国内
2000年以前狂热追求人均GDP,2000以后有反驳之声:
菜刀杀人——是菜刀责任还是使用菜刀的人?
追求GDP增长不要求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是掌握GDP决策者的问题——牺牲了环境资源。
人均GDP看收入差距是否增长,公平社会共同富裕,两极分化社会不同(不是社会主义)。
应该追求GDP,公平社会是共同富裕的过程,而两极分化是继续分化的过程。
普遍贫穷,两极分化不是社会,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
贫穷的国家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
二.消费物价指数(CPIconsumerpriceindex)
2.1什么叫消费物价指数
2.1.1定义: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既定时期内家庭购买物品和劳务所形成的总费用的指标。
2.1.2消费物价指数中所包含的费用支出
(1)住房及其相关费用支出
(2)交通费用支出
(3)食品及饮料费用支出
(4)医疗休闲教育和通信费用支出
(5)服装及手饰费用支出
(6)其他物品与劳务费用支出(吸烟等)
2.1.3消费物价指数的计算公式
I=(当年固定-蓝子物品和劳务的总价格)/(基年固定-蓝子物品和劳务的总价格)
(固定——物价水平比较;不固定无可比性,-蓝子——假像说)
2.2计算消费物价指数的步骤
2.2.1第一步:
固定-蓝子物品和劳务的数量
假设4件A物品,2件B物品→-蓝子2.2.2第二步:
找出这些物品和劳务的单位价格
年份
A物品的价格
B物品的价格
2008
1
2
2009
2
3
2010
3
4
2.2.3第三步:
计算物品和劳务的总价格
年份
A物品的总价格
B物品的总价格
合计
2008
4×1=4
2×2=4
8
2009
4×2=8
2×3=6
14
2010
4×3=12
2×4=8
20
2.2.4第四步: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选08年为基年)
年份消费物价指数
20088/8×100=100
200914/8×100=175→是当年的175%,基年的100个货币单位
201024/8×100=250和物品和劳务在09年值175个货币单位
2.3消费物价指数与通货膨胀率
2.3.1计算公式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的CPI-第一年的CPI)/(第一年的CPI)×100
2.3.2计算案例
2009年的通胀率=(175-100)/100×100=75%
2010年的通胀率=(250-175)/175×100=43%
2.3.3消费物价指数与GDP平减指数的差别
CPI=(当年-蓝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基年-蓝子价格)×100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1)GDP平减指数反映生产的全部物品和劳务的价格
CPI反映居民购买的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不同),
有的不允许计入GDP,进口家用小汽车→CPI反映↑
有的不允许购买不在一蓝子中,空军飞机→GDP反映↑
(2)GDP平减指数上升,CPI上升,反之亦然
2.4消费物价指数忽视了什么?
(未考虑的因素)
(1)物品的替代性——计算结果偏高
(2)货币价格的变动性(新产品引入,产品多样化时同一块钱更值钱)→既定货币价格上升,高估CPI
(3)物品质量的变动性→质量↑,一块钱价格↑(发展中国家变化)
(4)无法衡量一个社会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5)民族的多样化(不同民族的食品和饮料质量和数量不同)
2.5利用消费物价指数比较不同时期的货币数字
1931年美国胡佛总统的年薪是7.5万美元(CPI=15.2)
2007年美国小布什总统的年薪是40万美元(CPI=207)
现在的货币数字=过去的货币数字×现在CPI/过去CPI
7.5×207/15.2=102万美元
多数量看小布什高,但实际上小布什低
1.7与消费物价指数相关的工资和利率
国外按通胀率影响修正补助或增加工资→指数化(通胀率↑→工资↓)
国内指数化工资考虑差(税率等也应指数化)
名义工资实际工资
完全指数化非完全指数化
实际工资=名义工资-通胀率
购买力纯货币的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
利率指数化现在有时负利率
真实利率
名义利率>真实利率(一般情况下)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紧缩时期)
三.长期经济增长及公共政策
GDP,人均GDP增长国家发布的宏观经济政策,涵盖所有经济政策,全是具体经济政策
3.1问题
人均GDP↑→生活水平↑(换届时考虑此内容)
长期经济增长,各国增长率差别很大.
3.2思考
人均GDP↑GDP总量↑
生产率↑→最终产品及劳务数量↑
生产率(productivity)
名义生产率:
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忽略质量)
实际生产率:
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至少是合格品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
实际生产率资本主义生产率:
充分实现的是少数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真实生产率
社会主义生产率:
充分实现的是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真实生产率
生产率→做蛋糕做大,分蛋糕少数——资本主义
多数——社会方义(共同富裕)
改革有风险,但在实现大多数人利益上不能有瑕疵,要完美。
3.3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3.3.1物质资本(physicalcapital)简称资本
生产要素(或要素):
生产中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性投入,主要包括劳动、土地、资本。
物质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是生产物品和劳务所需要的设备、存货和建筑物(和马克思生产资料相似)
既是以前生产的产出,又是以后生产的投入
资本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
为什么要发展要素市场?
方便地购买要素,生产链条不断裂。
为什么要发展产品市场必须发展要素市场?
要素市场滞后产品市场,只有发展要素市场,才能更好地发展产品市场。
为什么传统体制下的生产率不可能高?
传统体制无要素市场,计划调配供应没有根据需求供给。
资本主义物质资本:
少数人所有
社会主义物质资本:
大多数人所有,现在还同有此项。
3.3.2人力资本(humancapital)
工人经过学习培训或经验积累下来的知识和技能
人力(低级中级高级)→人力资本的档次→有人素质高,有人低,人是最重要的。
西方认为和物质资本是并列的。
名义人力资本实际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也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
3.3.3自然资源(naturalresources)
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如土地、漂流和矿藏(可再生的、不可再生的)。
自然资源并不是一个经济在生产物品与劳务方面具有高生产率的必要条件。
3.3.4科学技术(scientifictechnology)
有称“技术知识”(teehnologicalknowledge)
科学技术↑→人务资本↑是第一生产力
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
中国没有真正的社会科学→梦想
科学技术——社会对世界如何运行的理解
人力资本——把理解传递给劳动力的资源消耗(读书的时间)
3.4公共政策
政府推手——干预合理(国家干预着力点,怎样干预)
3.4.1关于物质资本的公共政策
(1)提高储蓄率
中国储蓄多,但储蓄率不高。
鼓励国内资源要多投入生产,收入↓,投资单一且风险大(股票基金)西方重视现实生活质量,收入平均稳定。
收益递减:
长期中高储蓄率→生产率和心入↑
追赶效应:
穷国比富国增长更快
(2)鼓励外国投资
直接投资:
投资办厂自己管理利用国处资源吸引
间接投资:
其它的全资,发行股票等外资的方式
是穷国学习富国开发并运用先进技术的一种方式,经济萧条往往引起政治动乱,国际局势紧张以及军事冲突←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评价人均GDP和生活善时用生产率,GDP高,人均GDP不一定说明其个人的生活状况好。
3.4.2关于人力资本的公共政策
毛泽东:
世界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宝贵的
人力资本↑→经济增长
(1)教育
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2009年):
美国最高6.1%法国6%英国5.6%德国4%巴西4.5%俄罗斯3.9%印度2.9%中国2%(重视教育传统,口头重视)
温总理说要提高到4%,但未完成(美国债汪买点,财政多拨点,可超5%且有效使用→有力培养人力资本)。
“三公支出”前三名,或者可能第一。
有机会成本,但人力资本有正外部性——公共教育人才外流——进一步减少人力资本存量。
(2)培训
教育结构职业学院
职业培训不重视,收入不一定低
教育→半成品职业培训→成品,可观收入。
德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低是因为大力发屁股职业培训,补不足。
(3)身心(健康)——是载体,亚健康
注意身体,爱好锻炼;国民素质提高缺公共政策安排,心理健康不好控制,大问题,没开垦的领域,重视对人口的健康正确投资是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一种方法。
更好的营养改,善健康状况,身高↑→生产率↑,健康和财富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是双向的。
3.4.3关于自然资源的公共政策
自然体系保护——植树造林,动物保护、环境保护……
3.4.4关于科学技术的公共政策
相对重视自然科学技术——同自然打交道
政府手段推动,但进入社会能力差
忽视社会科学技术——同人打交道,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
中国经济学不是科学;要重视社会科学技术,学术研究。
外生变量(给定)——明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明确)
内生变量(要求的)——能求解
没有宪法,就没有民法等法律体系,同样道理。
经济组织是内生变量(公有制主体多种经济形式)与社会主义没关系,苏联解体就是这个原因。
中国的经济学既花中国的钱,又使之置于死地被埋葬,所以,我们现在不是盛世而是危世,没有外生变量求解内生变量,经济学不好(基础学科)——自然科学也不好。
3.4.5其它
决策者加快经济增长的一种方法是保护产权和促进政治很定。
实行外向型政策的国家和地区,有很高的经济增长率。
贸易量不仅取决于政府政策,还取决于地理环境。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多种影响。
一方面,更回迅速的人口增长会通过使自然资源供给紧张和减少某个工人可以得到的资本量而降低生产率。
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口也可以提高技术进步的速度(会有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四.金融体系及其作用
4.1问题
闲散资金聚集起来→投资→要的人获得资金由金融体系实现。
4.2什么叫金融体系(financialsysterm)
经济中促使储蓄和投资相匹配一组结构。
4.3金融体系的构成(I)
金融市场(financialmarkets)——想储蓄的人可以借此直接提供资金,同时想投资的人可以借此直接获得资金的机构。
4.3.1债券市场(bondmarkets)
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形象说是借条,借据的正式表达)
(1)债券到期的长度:
短期(1年以下),长期(1年以上),中长期(2——19年),长期(20年)
(2)信用风险:
金边债券(风险为零)——原美国发行,有金边,后引用;垃圾债券(风险很高)——不能返本付息→长期债券的风险比短期债券大,长期债券支付的利率通常高于短期债券。
但未到期前把债券卖给他人,可能低价出卖。
政府债券安全,支付低利率。
(3)税收待遇
绝大部分交利息税,鼓励发行的债券不交利息税但利率不高。
个人借款时间成本高→债券市场选用好匹配。
4.3.2股票市场(stockmarkets)
所有经凭证——有追索权。
债券——利息确定,不以财务善好坏转移。
股票——汇利不确定,财务善好坏决定红利。
需要大批资金,以股票为好(银行贷不出,债券卖不出那么多,只有股票发行可以)
马克斯——没有股票就没有欧洲铁路→理论实践的创新。
股票市场上股票交易的价格是由公司股票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股票需求及价格反映了人们对公司未来赢利性的预期。
股本筹资——出售股票来筹资
债务筹资——出售债券来筹资
直接融资:
想投资的人借到钱
直接金融:
所有融资的活动
4.4金融体系的构成(
)
金融中介(financialintermediaries)
储蓄者可以借此间接地向借款人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4.4.1银行(bank)
吸收储蓄人的存款,向借款贷款
支付利息收取高一点的利息
利息差→补成本,有利润。
中国现在有的银行说“利润高的不好意思开口了”。
银行通过允许人们根据自己的存款开支票,使物品与劳务的购买变的便利
价值储蓄手段:
银行股票债券
交换媒体作用:
只有银行容易,便宜迅速
4.4.2基金(funds)
购买股票和债券资产组合的机构←出售股份→收入基金收益好坏看股票市场等的好坏。
作用:
放一个蓝子里,风险大;个人钱不多也可多元化投资,持多元化资金组合的人面临风险小。
对持股者收取年费:
0.5%——2%
共同基金:
使普通人获得专业资金管理者的技能(有专业的基金经理关注股票等)
4.5金融体系的作用
用收入计算的GDP=用支出计算的GDP收入=支出
Y=C+I+G+NX
Y-C0G0NX=I
在封闭经济假设下,有Y-C-G=I
不存在对外贸易的经济宏观经济学上叫储蓄
S=I(储蓄=投资)恒等式
S=Y-C-G
假设存在政府税收(T),则有:
S=(Y-T-C)+(T-G)
私人储蓄公共储蓄
私人储蓄(privatesaving)是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剩下来的收入量
公共储蓄(publicssaving)是政府在支付其支出后剩下来的税收收入量
预算盈余(budgetsurplus)T-G>0
预算赤字(budgetdeficit)T-G<0
预算平衡(vudgetbalancer)T-G=0
不发达金融体制——资金流向速度慢,不可能大部分流向
发达金融体制——流向快,大量储蓄投资
储蓄——收入存银行或买股票和债券
投资——购买设备或建筑物新资本,包括建造住房,购买住房。
4.6简化的金融体制模型
可贷资金市场模型
可贷资金市场(marketforleanablefunds)
想储蓄的人借以提供资金,想借钱投资的人借以借贷资金的市场。
市场上存在的利率既是储蓄的收益又是贷款的成本。
假设经济中只有一个金融市场,实际经济中有许多类型的金融机构,不考虑它们之间区别,简化金融体系。
假设只关注主要问题,否则混乱。
市场交易的双方——卖者买者
可贷资金供给储蓄私人公共储蓄可贷资金需求投资,企业家庭
利率贷款的价格:
调整使可贷资金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水平,假设和普通商品市场一样,不存在存款,贷款利率差,事实上无金融经营成本或利润是不存在的,通常,贷款利率>存款利率。
可贷资金供给曲线S利率↑→供给量↑,可贷资金需求曲线D利率↑→需求量↓。
供给量或需求量的变动:
利率上调或降低原因引起供给量增加或减少变动,需求量减少或增加变动→点沿供给或需求曲线上运动(ABCD点)供给或需求的变动:
不沿供给和需求曲线上做点的运动,而是供给或需求曲线平衡移动。
利率既定,大量资金流入,S向右下方平衡移动
利率不变,大量资金外流,S向左上方平行移动
不考虑利率变化问题,表示逻辑关系的模型,一般公有的利率是名义利率,可贷资金的供求取决于真实利率,更能准确地反映储蓄的真实收益和贷款的真实成本。
4.7相关政策的评估
4.7.1激励储蓄的政策
某一种政策颁布后,首先确定它对哪一条曲线有影响,其次是确定曲线的移动方向,最后要比较新旧均衡。
大量资源需投资——政策激励
储蓄——供给量变化
4.7.2激励投资的政策
投资赋税减免政策的通过,对任何企业投资有利,需求增加
激励投资的政策,开始时有利,后来投资成本↑→对企业补贴→降低利率上升造成的成本增加才可能宽仁大度投资政策的真正执行。
4.7.3预算盈余或赤字政策
预算盈余→公共储蓄↑→S↑
预算赤字→公共储蓄↓→S↑
挤出(croudingout)——政府为赤字借款所引起的投资减少
当政府通过预算赤字而减少了国发储蓄时,利率就会上升,且投资减少,降低了经济增长率。
当政府预算盈余增加了可贷资金的供给,降低了利率,并刺激了投资,增加了资本积累,并加快了经济增长。
五.金融分析:
时间和风险
5.1问题:
为什么说时间就是金钱?
面临风险,即便不是收益最大化,也要损失最少,如何权衡取舍?
如何多元化组合?
金融学:
研究人们如何在某一时期内做出关于配置资源和应对风险的学科。
5.2时间(time)
今天的1元钱比明天(未来)的1元钱更值钱,要抓住眼前,今朝有酒今朝醉,中国政策多数是未来如何?
共同富裕?
今天和未来应该一样,不以民展阶段转移,现在的一笔钱在未来值多少?
工程项目未来值——现在值,看是否经济有效?
(评价投资项目,决策取决于利率)
未到期债券→现值(银行贴现)
未来钱<现钱(同样数量的钱,因有利率存在)
贴现(discounting):
企业→银行(贴现业务)
再贴现(有价证券→中央银行贷款):
银行→中央银行
现值:
用现行利率产生一定量未来货币所需要的现在货币量
未来值:
在现行利率既定时现在货币量带来的未来货币量
复利:
货币量的累积,赚得的利息仍留在帐户上以赚取未来更多的利息
贴现:
寻找一定量未来货币现值的过程
70规则:
如果某个变量每年按X%增长,那么大约在70/X年
以后,该变量翻一番,适用增长的经济,增长的储蓄帐户。
5.3风险(risk)
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体系由人及活动构成),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难度大。
风险偏好——爱冒险的人
风险中性——无所谓
风险厌恶——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