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的类别及作用.docx
《镜头的类别及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镜头的类别及作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镜头的类别及作用
镜头的类别与作用
发布时间:
2012-02-17 浏览次数:
一、镜头的类别
(一)根据视觉距离的不同,有不同景别的镜头: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
(二)根据摄像机镜头的运动方式不同,有不¨拍摄技巧的镜头:
推、拉、摇、移、跟、升、降等。
(三)根据表现方法不同,有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
(四)根据拍摄角度不同,有仰拍、平拍和俯拍的镜头。
(五)根据镜头的时间长短不同,有长镜头和短镜头。
(六)还有只拍摄自然景物的"空镜头〞。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不同类别镜头的特征与作用。
二、景别的区分与作用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依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当时的心理需要,或远看取其势,或近看取其质,或扫视全局,或盯住一处,或看个轮廓,或明察细节。
影视艺术正是为了适应人们这种心理上、视觉上的变化特点,才产生了镜头的不同景别。
电视镜头不同景别的获得,取决于摄像机同被摄对象之间的远近,也取决于摄像机所用光学镜头的焦距。
在固定距离处,改变可变焦距摄像机的焦距,可以拍下不同景别的镜头。
景别的划分,一般地是由摄影画面表现出来的景物围去区分,通常是以人的活动作为标准。
(一)远景
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是摄像机摄取远距离景物和人物的一种画面。
这种画面能展示巨大的空间,表现的围相当宽广,用来交代事物发生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也用来表现宽广,辽阔的场面,展示雄伟壮观的气势;也可用来描写景物,使之富有意境和诗意,从而抒发作者或人物的感情。
(二)全景
表现围比远景小,只包括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全体,全貌,而不包括它周围的环境。
从人物来看,就是能清晰看到人物的全部动作。
它的作用和远景差不多,用以介绍环境,表现气氛,展示大幅度的动作,刻画人物和环境的联系。
(三)中景
取景围比全景小,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
它使用较多,因为它不远不近位置适中,非常适合观众的视觉距离,使观众既能看到环境,又能看到人的活动和人物之间的交流。
(四)近景
取景围是由人物头部至腰或肩之间,主要用于介绍人物,展示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用来突出表现人物的情绪和幅度不太大的动作。
(五)特写
取景围由肩至头部,用以突出刻画被摄的对象。
观众能清楚地看到人物由肌肉颤抖和眼神变化而表露出来的感情。
这种表情比语言更富于表现力,更能感染观众。
(六)大特写
用画面的全部来表现人或物的*一生动或重要的局部细节,如人的一双眼睛,一只拳头,汽车转动的车轮。
它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它在需要突出事物的局部和强调*些情绪时运用。
景别的划分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
同样一个取景围,它属于哪一类景别,这就要看对什么而言。
如一个窗户的全貌,对于一栋房子来说,它是局部;但对窗户本身来说,它是全景。
电视教材以物为主,它应以主体物为标准去确定景别。
各种景别有自己不同的表现力,其表现力也各有所长。
全景能表现事物的全貌,但看不清人物的情绪;近景、特写能有力地表现人物的情绪,但表现不了人物之间的联系,更看不到事物发生的地理位置和场面的大小。
我们在选用景别时,要根据教学容的性质与要求,根据镜头组镜头的相互配合,来确定取哪一种景别。
三、运动镜头
运动镜头取决于摄像机和它的光学镜头的运动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推镜头
推镜头是被摄主体不动,摄像机沿直线由远而近向主体推进所拍摄下的连续画面。
它相当于人们面对着主体走近去看。
通常是把摄像机放在移动车上拍摄的。
摄像机向前推进时,被摄主体的主要局部就在画幅中逐渐变大,次要局部在画面中逐渐消失,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所要表观的部位,使呈现的主体从整体到局部,从面到点。
推镜头在电视教材中的作用:
1、突出介绍的重点,强化事物的特征。
例如,电视教材"青蛙"用了大量推镜头去突出青蛙的形态。
如28号镜头,"从青蛙全身推到眼部〞,突出介绍"青蛙头部前方有一对高高突起的眼睛〞;33号镜头,"从青蛙全身推到后腿部,突出脚肢〞,突出介绍了"青蛙的后肢有蹼。
〞另外,39号镜头,从摇过嫩绿的草地,接着推上镜头,呈现出青蛙,说明青蛙具有与草地相近似的保护色,当镜头推进时,才能引导人们去发现它。
这些镜头都恰当地发挥了推镜头能突出观察的重点局部和提醒事物本质特征的作用。
2、展示巨大的空间,产生纵深感。
当摄像机向远方的目标推进,比方摄像机在匀速行驶的汽车上朝前方拍摄,使得前方的景物不断进入画面,这样产生了从纵深方向展示巨大空间的效果。
如"古都"介绍十三陵前的石马.石羊,石象等景物时,用推的镜头展示了这一景象的磅礴气势和巨大的规模,起到了固定镜头不能起的作用。
(二)拉镜头
它与推镜头的运动方向相反,摄像机不断远离拍摄的主体物,镜头画面显示出由局部到整体,背景空间越来越大的效果。
拉镜头在电视教材中的作用:
1、表现主体事物在空间的位置和所处的周围环境。
如从一串鲜红荔枝果的特写拉出荔枝树,展示了荔枝果是结在荔枝树的枝头上;又如,许多反映教学情况的镜头,常常从"教案〞的特写拉出,接着展示出教师在家里认真备课,或者是在课堂上讲课。
2、表现主体事物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
电视教材"布朗运动"的12号镜头,将藤黄酒精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的近景,拉出实验员将玻璃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中景。
它既用近景恰当突出了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的情景,又拉出中景交待了主体物被实验员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关系。
(三)摇镜头
摇镜头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动,而摄像机的镜头改变拍摄方向,就象我们站着不动,只转动头部去观察事物一样。
摇,可以左右摇,上下摇,也可以斜方向摇。
摇镜头在电视教材中的作用:
1、展示空间环境和位置关系。
如喀青蛙"一片介绍青蛙的生活环境时,用了这样一个摇镜头:
"池塘水面如镜,倒影清晰可见,镜头从这里摇到池塘岸边的水草〞,说明青蛙生活的草丛是处于池塘岸边这一空间环境。
又如"古都"中,"镜头由天安门往东,摇至劳动人民文化宫〞,讲解天安门左侧是太庙,现为劳动人民文化宫;"镜头由天安门往西摇至公园〞,讲解天安门右侧是社稷坛,今为公园,明确展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2、展示人与物的空间关系,使人物的活动与空间环境结合起来表现。
如"从实验室一角摇到正在做实验的学生〞,展示了学生是在实验室这一空间里活动广从教室里听课的学生摇至讲坛上讲课的教师,〞展示了师生在教室这一空间进展教学活动。
3、介绍大面积的主体物。
如为了展示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覆盖最厚的地区,用连续几个摇的镜头:
全摇:
辽阔的黄色,陡峭的土壁;中摇:
外露的岩层,镜头上摇,经过很厚的红土过渡层,便是厚厚的黄土层;
中摇:
厚厚的黄土层;
中摇:
更厚的黄土层…
象上面所展示的大面积主体物,充分发挥了摇镜头的作用。
在电视教材中常用摇镜头介绍主体物,如摇镜头逐一介绍列的仪器设备;用摇镜头扫视学生听课的神情等等。
通常都是用左右摇去展现宽广的主体物,用上下摇展现高大的主体物,自下而上摇出高大的建筑物等,会产生很好的视觉效果。
摇镜头不能无目的地摇摇晃晃,摇的速度和摇时出现画面的景别,都必须与需呈现的教学容密切配合,否则就起不到摇镜头的作用。
(四)移动镜头
移动镜头分为横移和跟移两种。
横移为向左或向右横向移动;跟移则向前或向后纵向移动。
跟移与推拉镜头不同,它是跟随拍摄对象的运动而向前或向后移,而与对象根本保持不变的距离,但背景空间却发生不断变化,造成一种流动感。
横移镜头是把摄像机放在移动车上,向轨道一侧拍摄的镜头。
横移镜头和摇镜头不同:
摇镜头是摄像机位置不动,只改变拍摄方向;而横移镜头是拍摄方向不变,只移动摄像机。
横移镜头一般不宜展示远距出的事物,不能象摇镜头那样改变方向展示广阔的空间,但擅长于逐一展示近距离的事物景象。
移镜头的主要作用是表现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把事物逐一连续展示。
比方,在前进的汽车上,拍摄街道两边的建筑物与人群,使人物与景象逐一展示,反映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学生在实验室分组实验,通过移镜头使得每组实验的人物
活动都能清楚地层示等等。
(五)跟镜头
跟镜头是推,拉镜头和摇镜头的不固定的组合,一般是摄像机跟随着运动的主体物拍摄。
跟镜头的主要作用是:
1、突出表现运动的事物。
如中景(跟):
教师在课堂上巡视学生的复习情况,时而停下作辅导;又如,体育电视教材中的跑,跳,投掷等,大量使用跟镜头去突出运发动和投掷物的运动状态。
2、突出表现一些技术性的操作。
如近景(跟):
教师把羊皮和玻璃棒相互摩擦,将棒放到验电器上观察。
这样可使学生看清整个操作过程。
(六)升降镜头,
摄像机随升降机的上下运动进展拍摄。
可把高、低处的环境或人物连续不断地呈现出来,展示更多的空间层次,表现环境与事件的规律。
(七)变焦距镜头
变焦距镜头是机位不变,通过改变摄像机焦距而连续改变视角,从而获得连续变化的不同景别围的图像。
通过摄像机光学镜头焦距的急剧变化,可以起到急推、急拉镜头的效果。
假设是缓慢改变焦距,又产生与推、拉根本一样的效果,即能从全景推向突出拍摄对象,或从拍摄对象拉出全景,但周围背景的展示与推、拉镜头有—定差异。
上述七种运动镜头的拍摄技巧,使镜头展示的容更为丰富多彩,概括起来,它们有以下几点作用:
l、展示坏境与人物关系,渲染和介绍环境气氛;
2、突出和强调事物的主体和重点;
3、表现时间和空间的在联系;
4、处理节奏。
四、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
根据描写方法分为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主观镜头代表剧中人物的眼睛,表现剧中人物的亲切感受。
这种镜头在电视教材中使用不多。
客观镜头是代表观众和作者的眼睛,它客观地表达所发生的事情,这类镜头在电视教材中使用较多。
主观镜头尽管在电视教材中少用,但适当使用能增强教学信息的表达效果。
因主观镜头基于剧中人对被摄对象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鲜明的感情色彩,从而使观众与剧中人的眼睛合二为一,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共同体验剧中人的感受。
如镜头为教师在显微镜上观察,接着出现布朗微粒运动的显微镜头,这一镜头就是剧中人教师的主观镜头,它代表了教师所看到的,同时也是要学习者去观察的镜头。
主观镜头可以表现人物在特殊情况下的精神状态。
如用天旋地转、摇晃不定的画面,表现人物的头晕目眩,或伤势严重;用光怪离奇,混沌不清的形象,反映人物的醉眼朦胧等等。
主观镜头还可以表现人物的幻觉与想象。
在电视教材恰当运用这些镜头呈现相应的教学容,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不同方位与角度的镜头
方位是指摄像机的位置,角度是指摄像机在一定位置上的拍摄方向,摄像机在同一方位上可以摄出假设干角度的画面。
方位包括:
正面的根本方向,侧拍的方向和反拍的方向等;
角度包括:
仰拍、俯拍和平拍等。
方位和角度的变化,是导演创作时所运用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段,摄像机拍摄对象时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位、角度。
但方位和角度的变化取决于能正确地提醒与表现事物的本质与运动状态,以及展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长镜头与短镜头
根据镜头的时间长度可分为长镜头和短镜头。
镜头的长度取决于容的需要和观众领会镜头容所需要的时间,同时也要考虑到情绪上的延长、转换或停顿所需要的时间,所以镜头长度又有表达长度和情绪长度之分。
观众领会镜头容的时间,取决于视距的远近,画面的明暗,动作的快慢,造型的繁简等因素。
视距较近、光线较亮、动作强烈,’形象显著而易于领会的,可采用短镜头,反之就要用较长的镜头。
在电视教材中,由于要求学习者要认真领会与掌握镜头画面的容,因此其平均的镜头长度都比拟长。
另外,电视教材采用长镜头较多,还在于其说服力要比短镜头强。
因为用许多短镜头组成的镜头组,人们往往会疑心有作假之嫌。
因此,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认为:
"电影蒙太奇手法是依靠分切而成的,是人为的方法,它往往破坏时间和空间的真实关系,从而使电影脱离了真实,违反了电影的本性〞,他还提出:
"在必须同时表现动作中两个或假设干个因素才能说明一个事实的情况下,运用蒙太奇是不允许的〞。
因此,他主用长镜头代替蒙太奇的分切。
在一定情况下,这种理论是正确的。
电视教材要表达一些科学的现象,在许多场合采用长镜头,会大大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
七、空镜头
空镜头,在电影中是指没有人的景物镜头。
"空镜头〞其实不‘空〞,只是没有主体物——人,但有和剧情配合的自然景物,如崇山峻岭、湖海江河、白云、青松翠竹等,能起比喻,象征、情,衬托气氛。
借物写人等作用。
对电视教材来说,大多情况人并不是主体,而景物却是主体,这种景物(主体)镜头不是空镜头。
只是那些没有主体景物的镜头,才是"空镜头〞。
它在电视教材中也常用来作比喻,象征和抒发感情等。
如,用乌云压顶表现反动势力,用大河奔腾和惊涛拍岸表示革命洪流势不可挡,用红旗、火光表示革命力量蓬勃开展。
上面介绍了不同类别的镜头及其作用,利用这些知识就能把文字稿本中的画面容,按其容的性质和要求,用分镜头稿本的格式写出镜头使用的景别、拍摄的运动技巧,时间长短…等等。
这些都是导演要掌握的根本知识和练就的根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