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强化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0659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强化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记叙文强化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记叙文强化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记叙文强化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记叙文强化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叙文强化复习.docx

《记叙文强化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强化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叙文强化复习.docx

记叙文强化复习

记叙文

一、选择题

1、《哀溺文序》、《蝜蝂传》的文体为(B)。

A、小说B、寓言

C、童话D、随笔

2、《哀溺文序》的主题思想是(C)。

A、应该学会游泳

B、反对见死不救

C、讽刺要钱不要命

D、悲悼溺水而亡者

3、下列语句中,使《哀溺文序》的主题思想得到升华的是(D)。

A、“吾腰千钱,重,是以后”“何不去之”。

B、“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C、汝愚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D、“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4、《蝜蝂传》的主题思想是(D)。

A、描绘小虫形象

B、刻画小虫善负物

C、刻画小虫喜攀高

D、讽刺腐败官僚

5、《蝜蝂传》第一部分的表达方式是(A)。

A、叙述描写B、夹叙夹议

C、抒情D、议论

6、《蝜蝂传》第二部分的表达方式是(D)。

A、叙述描写B、议论

C、抒情D、夹叙夹议

7、下列作品中具有讽刺力量的是(BC)

A、《秋夜》B、《蝜蝂传》

C、《哀溺文序》D、《背影》

8、下列作品中为巴金创作的是(A)。

A、《激流三部曲》B、《子夜》

C、《倪焕之》D、《骆驼祥子》

9、《秋夜》的开篇和结尾是(C)

A、记人寄情B、说理言情

C、写景寓情D、状物抒情

10、《秋夜》着重歌颂了鲁迅先生的(B)

A、韧性战斗精神

B、热情关怀青年的崇高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决不妥协的精神

11、《秋夜》中反复描写鲁迅那颗“燃得通红的心”,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是(D)

A、幻觉B、比拟

C、譬喻D、象征

12、《秋夜》写作者俯在一本书上所做的一个梦,这本书是(B)。

A、《边城》B、《野草》

C《红豆》D、《子夜》

13、“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

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其中描写了(ABDE)

A、服饰B、表情C、心理

D、行动E、容貌

14、《背影》的主旨是(D)

A、渲染小知识分子家境的窘迫

B、描述父亲对儿子态度的变化

C、揭示父亲晚年心境的颓唐

D、抒写深挚感人的父子亲情

15、《背影》刻画父亲形象所抓住的一个独特视角是(C)

A、家庭环境B、父子关系

C、背影D、晚年心境

16、《背影》描述了儿子对父亲前后态度的变化,这对表现父子亲情来说,所用的表现手法是(C)

A、铺垫反托B、对比反衬

C、侧面烘托D、环境烘染

17、《背影》的开头和结尾都描述了家庭的窘迫情况,这对表现父子亲情来说,所用的表现手法是(D)

A、铺垫反托B、对比反衬

C、侧面烘托D、环境烘染

18、《背影》中的父子亲情及其社会内涵,都是通过不动声色的人物行为和环境的描述来表现,既不修饰,也无议论,这种表现方法称作(D)

A、对比B、象征

C、侧写D、白描

19、《背影》中三次写到儿子望着父亲的背影流眼泪,对表现父爱的深度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C)

A、对比B、象征

C、侧写D、白描

20、《背影》结尾处说,父亲晚年常对儿子发怒,但自感“大去之期不远”时,却变的十分惦念儿子、孙子,这种心理是由于(D)

A、家境窘迫。

触目伤怀,不能自控。

B、家景变化,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C、儿子长大了,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D、人之将死也其心也善

21、《背影》中,刻画父亲形象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有(ABCDE)

A、总体上的白描B、视角独特

C、侧面烘托D、环境渲染

E、铺垫手法

22、《背影》中刻画父亲形象,开头、中间、结尾都扣住“背影”这一独特视角,其艺术表现效果有(ABCDE)

A、抓住父亲的特征,形象鲜明突出。

B、便于透过儿子的视窗,进行侧面描写。

C、“背影”反复出现,形成主旋律。

D、头、中、尾皆紧扣“背影”,结构呼应严谨。

E、“背影”含蓄,引读者注意、思考、回味。

23、《背影》中刻画父亲形象所采用的主要人物描写方法有(AB)

A、肖像描写B、行为描写

C、言语描写D、心理描写

E、细节描写

24、《背影》中,通过侧面烘托手法来刻画父亲形象,主要体现在(AC)

A、儿子对父亲态度的转变

B、晚年父亲对儿子态度的变化

C、儿子多次望着父亲的背影流泪

D、父亲为儿子送行、托人、买橘子

E、几次写到父亲的肥胖、黑马褂

25、语言表达方式有(ABCDE)

A、叙述B、描写

C、抒情D、议论

E、说明

26、在下列人物中,既是历史学家又是文学家的是(B)

A、陶渊明B、司马迁

C、韩愈D、柳宗元

2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

A、《史记》B、《汉书》

C、《战国策》D、《资治通鉴》

28、成语“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出自(D)

A、《答司马谏议书》B、《都江堰》

C、《秋夜》D、《廉颇蔺相如列传》

29、《廉颇蔺相如列传》情节的顺序是(C)

A、完璧归赵、将相和欢、渑池之会

B、将相和欢、渑池之会、完璧归赵

C、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欢

D、渑池之会、将相和欢、渑池之会

30、《都江堰》的作者余秋雨,是我国当代(A)

A、艺术理论家、散文家

B、诗人、艺术理论家

C、小说家、散文家

D、散文家、诗人

31、《都江堰》选自(B)

A.《旅途随笔》B.《文化苦旅》

C.《湘行散记》D.《艺术创造工程》

32、《都江堰》中说“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这是指李冰的精神,即为(C)

A、善于总结治水经验

B、为人智慧、仁慈、透明C、生生死死为人民造福

D.、政治家应钻研技术

33.下列语句中,同时用了比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的是(B)。

A、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

B、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

C、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

D、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

34、“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一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

A、拟人B、比喻C、排比D、夸张

35、下列各句中,“负”可译为“背”、“驮”的是(D)

A、宁许以负秦曲B、决负约不偿城

C、客何负于秦哉

D、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二、填空题

1、柳宗元,字子厚,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的倡导者。

散文成就与韩愈齐名,后世并称(韩柳)。

有(《柳河东集》)。

2、《哀溺文序》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方法,来表现溺死者的心态的。

3、巴金,字芾甘,出生于四川(成都)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

巴金的作品以(真实)的内容、(浓郁)的诗情、(深远)的意境、(坦率自然)的文笔为人们所传诵。

4、《秋夜》是巴金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而作的。

5、“通红的心”这一意象出现在(《秋夜》)这篇课文里,这颗“燃烧的心”象征着(鲁迅伟大的人格)。

6、《秋夜》中多处使用排比句式,是为了(增强抒情效果)。

7、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晚年积极参加反帝(民主)运动,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朱自清曾参加过的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

8、朱自清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观察(细密),体味(深入),(委婉地)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内心感受,抒发自己的真挚感情,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他的代表作有(《毁灭》)、《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9、司马迁发愤著书,写成(《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10、称赞司马迁《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鲁迅)。

11、《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12、从文体来说,《《廉颇蔺相如列传》属于(人物传记)。

13、在渑池之会中,蔺相如一定要秦王击缶,是为了(维护赵国的尊严)。

14、《都江堰》属于记叙文中的(游记)散文。

15、余秋雨在《都江堰》中,对(李冰)父子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的举措作了高度评价和赞扬。

16、“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

三、词语解释与翻译

1、永之氓咸善游。

咸:

2、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绝湘江。

暴甚:

突然上涨得厉害。

绝:

横渡

3、中济,船破,皆游。

中济:

渡到河的中流。

4、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寻常:

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这里指游出的距离很短,即游得非常慢。

5、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今何后为:

今天为什么落在后面了?

6、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腰:

腰上围着是以:

因此

7、不应,摇其首。

应:

回答其首:

他的头。

8、有顷益怠。

有顷益怠:

过了一会儿更加疲惫无力。

9、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蔽:

蒙蔽;这里指钱迷心窍,蒙昧无知。

且:

将要,就要。

何以货为:

还要钱财干什么呢?

10、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若是:

如果像这样。

得不:

岂不是,莫非。

大货:

大利,更大更多的财利;这里指高官厚禄。

大氓:

大人物,这里指贪婪成性的高官。

11、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

辄:

就。

昂其首负之:

抬起它的头背上物品。

12、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背愈重:

背的东西越来越重。

虽:

即使。

困剧:

疲惫极了,非常劳累。

13、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涩:

粗糙,不光滑。

散:

散落

卒:

终,终于。

踬仆:

跌倒。

14、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或:

或许,倘若。

去其负:

去掉它背上所背的东西。

苟:

如果,一旦。

故:

往常

15、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

好:

喜爱极:

尽,用尽。

已:

停止。

16、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

嗜:

特别喜好。

厚其室:

使他的家富裕

累:

累赘,牵累

17、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也。

黜弃:

遭贬斥,被罢官。

迁徙:

因遭贬谪而被外放。

病:

困苦,吃尽苦头。

18、苟能起,又不艾。

起:

爬起来,这里指重新做官。

艾:

自责,悔改。

19、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高其位:

使他的官位高。

大其禄:

使他的俸禄多。

滋:

更加以:

通“已”已经。

危坠:

从高处坠落的危险境地。

戒:

警惕。

20、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形:

形体,身躯。

魁然:

高大的样子。

名:

名义,名称。

21、亦足哀夫。

足:

确实,实在。

22、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典质:

典当,抵押。

23、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光景:

境况惨淡:

凄惨

赋闲:

没有职业在家闲居。

24、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妥帖:

恰当,十分合适。

踌躇:

犹豫。

25、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箸:

筷子。

大去:

一去不返,指死亡。

2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徒见欺:

白白地受骗。

27、宁许以负秦曲。

许:

答应负:

担负,承担。

曲:

理亏。

28、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布衣:

平民百姓

29、且以一壁逆强秦之欢,不可。

逆:

违背,触犯欢:

欢心

30、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

辞谢:

婉言道歉。

31、乃使其从者衣褐,……。

衣褐:

穿着粗布衣服,意思是化装为百姓。

3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卒廷见:

终于按礼节在朝廷上隆重地接见。

归之:

让他回去。

33、为秦王寿。

寿:

向人进酒或献礼。

34、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素:

向来,本来。

不忍为之下:

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下面。

35、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肉袒:

脱去上衣,露出肩膊。

负荆:

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

36、臣请完璧归赵。

完璧:

使璧完好无缺。

37、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汩汩:

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38、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濡养:

滋润哺育。

39、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

圭臬:

原指圭表,这里比喻准则或法度。

40、他治水的韬略很快被替代成治人的计谋。

韬略:

计谋。

41、作家由此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

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

衮衮诸公:

指称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

四、简答题:

1、记叙文的叙述应具备哪六个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2、《寓言二则》在总体上所用的基本表现手法是什么?

运用了言在此而意在彼,彼与此相类比的表现手法。

3、《哀溺文序》一文的讽刺意义是什么?

讽刺爱财如命的人。

揭露他们的愚昧无知,警告他们若不猛醒回头,必然葬身名利场。

4、《蝜蝂传》这则寓言的讽刺意义是什么?

《蝜蝂传》讽刺了腐败官僚对高官厚禄的贪欲,指出他们最后难免自取灭亡的恶果,并嘲笑他们的见识与小虫一般低下。

5、《蝜蝂传》写了这种小虫的什么习性?

这些习性与“今世之嗜取者”的哪些特点相对应?

善负物——贪得无厌

喜爬高——好向上爬

6、《蝜蝂传》第二段在阐述文章的旨意时,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夹叙夹议。

7、概括柳宗元两则寓言共同的主旨。

警告和讽刺世上的贪欲者,若不猛醒回头,难免自取灭亡的恶果。

8、《秋夜》表达了作者巴金怎样的思想感情?

《秋夜》着重歌颂了鲁迅热情关怀青年的崇高精神,表达出作者巴金对鲁迅无限崇敬的感情。

9、《秋夜》开篇描写景物,其作用是什么?

烘托气氛,加强抒情效果。

10、《秋夜》一文描绘鲁迅先生形象,运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

作者写梦中的鲁迅先生,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使鲁迅先生的形象生动传神。

肖像描写:

如“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生动地再现了鲁迅先生具有个性的外貌和服饰,从眼光和微笑中,可窥见他深刻的洞察力和慈祥的神态。

动作描写:

如“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

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我看见他在窗前,向窗外挥一下手”,“他拿一只手慢慢地压在胸前,我觉得他的身子似乎微微地在颤动”,通过这些个性化的动作,显现出先生作为一个思想家和青年导师的特有形象。

语言描写:

如“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

”等,这些语言,表现了先生对青年的谆谆教诲,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展现了鲁迅的伟大人格。

11、《背影》主要赞美了什么样的感情?

反映了依依惜别的父子骨肉之情和真挚的爱。

12、《背影》通过家庭琐事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反映了旧社会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动荡不安、日渐窘迫的生活境遇和社会现实。

13、《背影》取“背影”作为刻画父亲形象的主要着眼点有哪些好处?

主要由于父亲买橘子时的动作背影,是最能体现父亲爱子的典型镜头,也是曾经最打动儿子心坎的难忘的瞬间印象。

14、《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写了哪三个事件?

这体现了本文在描写人物上有什么特点?

主要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事件,体现了选择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点。

15、蔺相如、廉颇各自的主要性格是什么?

本文主要表现了蔺相如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娴于辞令、不计私仇的精神,也写出来廉颇忠心为国,勇于改过的优点。

16、《都江堰》一文较多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分别用什么来与都江堰和李冰作对比的?

长城和秦始皇

17、《都江堰》一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将都江堰与长城对比?

一开头与长城对比,从而得出长城固然伟大,但“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的都江堰却更伟大的结论。

18、《都江堰》作者为什么把都江堰比作一位“乡间母亲”?

类似点在于:

都江堰工程给世世代代的人民带来了益处,就像一位母亲用乳汁哺育儿女。

并且因都江堰和乡间母亲都卑处一隅,绝不炫耀,毫无所求,只知贡献。

19、《都江堰》中为什么要说李冰“大愚又大智”?

因李冰全力治水,不热衷于个人名利,故说他“大愚”。

但他主持建造了都江堰这一工程,李冰总结出来了治水的“三字经”等,为民造福,故说他“大智”。

五、简析题:

1、“中济,船破,皆游。

……不应,摇其首。

(1)这段文字表现了一氓怎样的思想性格?

要钱不要命。

(2)这里对“一氓“的正面描写,是从哪几个方面着笔的?

行为描写,语言描写,表情细节描写。

(3)这里采用了哪几种侧面烘托方法?

(4)这里借他人之口指出“一氓”“汝善游最也”,这是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反衬

2、“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亦足哀夫。

(1)这段文字写“今世之嗜取者”,抓住了哪两个特点展开论述?

贪得无厌,好向上爬。

(2)这两个特点与蝜蝂的生活习性之间有什么关系?

构成类比关系,使之相互对应,在事理上前后一致。

(3)“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是什么意思,讽刺的是哪一类人?

他们在名义上也叫做人,但智力却像小虫子一样低下。

这是讽刺那些贪得无厌、好往上爬的官吏。

(4)写出这段文字中的使动句式。

使动句式有三:

“厚其室”、“高其位”、“大其禄”。

3、“我原来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

……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

(1)作者做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秋夜的梦?

在秋夜见到鲁迅先生的梦。

(2)作者怎样在书上看到了鲁迅发光燃烧的心?

这颗发光燃烧的心象征着什么?

因为在鲁迅先生的书里,字里行间充满了他对青年的满腔热情,作者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所以作者要说“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

这颗发光燃烧的心象征了他对青年的关怀,象征了他的伟大人格。

(3)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起了烘托气氛,增强抒情效果的作用。

4、“风在震撼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

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炫目的光。

……找到勇气,得到启发。

(1)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用景物烘托气氛,并衬托鲁迅的伟大人格和鲁迅对青年的满腔热忱。

(2)为什么作者会感到有“一种献身的欲望”?

说明作者从鲁迅先生那里受到了鼓舞,表现了鲁迅对青年的影响。

5、“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喷着烟雾。

他在房里踱着……他突然发出爽朗的笑声……”

(1)这里写的“他”是谁?

鲁迅先生

(2)这段文字属于写人方法?

外貌或肖像描写、行动描写。

(3)从这里可看出巴金作品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语言简洁流畅,富有感情。

6、“我看那边的月台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1)概括这段描述的大意。

通过对父亲翻越月台、铁道为儿子买桔子的行为的描写,表现深挚动人的父子亲情。

(2)总体说来,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表现了人物的内在情感,主要运用了以外显内的白描手法。

(3)刻画父亲形象,作者选取了一个怎样的独特视角?

儿子眼中的父亲背影。

(4)这里主要采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手法?

行为描写与肖像描写。

(5)这里什么地方采用了铺垫手法?

先写“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又说“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这是先铺垫双重艰难,以反托父亲买桔子行为中的深情。

(6)这里什么地方运用了侧面烘托手法?

儿子望着父亲翻越月台的背影流下了眼泪,且“赶紧去搀他”,这是通过描写儿子被感动的情景,从侧面来烘托父亲爱子之情的深挚动人。

(A、这段文字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感情?

B、作者刻画父亲形象采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

请各举一例。

C、文中写“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使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对刻画父亲形象有何作用?

A、父亲对儿子的真挚的爱。

B、语言描写:

“我买几个橘子去,......”肖像描写:

“他戴着黑布小帽,......”行动描写: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C、侧面烘托,突出了父亲爱子之情的深挚感人。

7、《背影》最后一段“近几年来……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

(1)这段描述的中心旨意是什么?

父亲晚年心境的日益颓唐。

(2)“近几年来”,父亲为什么“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主要是由于家境日益窘迫,晚景十分凄凉,所以心情不好,“郁于中而泄于外”,“触目伤怀”,“不能自已”,并非对儿子变得不满了。

(3)“最近两年”,父亲为什么又“只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最近两年父亲又总是惦记着儿子和孙子,是由于自知“大去之期不远”了,老人对自己的生涯已经无望,而唯一难了之情就是儿子和孙子的未来,这是一种“人之将死也,其心也善”的心境,更显示出父亲晚年心境的凄凉。

(4)这里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揭示父亲晚年的心境?

这里主要是通过人物行为的白描来显示人物心境,属以外显内的心理刻画手法。

(5)文章最后写到“我”的“晶莹的泪光”,这有什么作用?

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写“我”的流泪,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父亲晚年凄凉心境的令人心酸,烘托父亲挂念子孙之情的深挚动人。

运用的是侧面烘托手法。

(6)文章最后又写到“背影”有什么作用?

文章最后又写到父亲的背影,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三次说到背影,形成中心线索,突出主旋律,强调背影已在儿子的心坎上刻下不可磨灭的爱痕和痛点,有力地烘托出父爱的真挚和力量;二是首、中、尾前呼后应,结构谨严,使全文形成一个有生命力的整体;三是结尾再现,给读者留下一个悠长而难忘的回味。

8、“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

……。

(1)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蔺相如这个人物的?

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行动、表情、语言描写等方法来刻画蔺相如这个人物的。

(2)蔺相如为什么会“怒发上冲冠”?

“怒发上冲冠”的意思是,因愤怒而使头发竖起来。

冲动了帽子。

这里写因受了欺骗,蔺相如对秦王表现出极度的愤怒。

(3)这里表现出了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征?

这里充分地表现出了蔺相如勇敢无畏的性格特征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9、“石像终于被岁月的淤泥掩埋,本世纪70年代出土时,有一尊石像头部已经残缺,……作家由此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

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

(1)作者为什么说这石像即使不是李冰的儿子,“我仍然把他看成是李冰的儿子”?

李冰父子是为民造福的人的象征。

(2)这段文字中突出了李冰父子怎样的精神?

为民造福,忠于职守。

(3)最后的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的诘问,含有什么深意?

现代官员应在为人民做贡献中体现人生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