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特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0326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特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语文特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语文特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语文特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语文特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特刊.docx

《语文特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特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特刊.docx

语文特刊

武汉外校2011年语文中考总复习

一、(共10分,每小题3分)【语文基础之选择题及古诗文默写】

1、字音字形考查点:

(1)课下注音、课后词语积累(九年级上下册)

(2)读音常见的、易错的字词

(3)词语和成语中常见的、易错的字词

(4)有误选项:

一般至少有一个字形错误、一个读音错误

例题:

(元月调考卷)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和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褴褛(lǚ)卑(bēi)微潜(qián)滋暗长稍纵即(jí)逝

 B.测(cè)隐,幽咽(yàn)汗流夹(jiá)背余音绕粱(1iáng)

 C.驰骋(chěng)诓(kuāng)骗飞珠迸(bèng)玉悲天悯(mǐn)人

 D.濡(rú)染秀颀(qí)大气磅(páng)礴浪敛(1iǎn)波平

(答案:

B)

(四月调考题)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狡黠销魂荒僻重峦叠嶂B骁勇惶恐笼统栩栩如生

C聪惠繁锁镂空莫明其妙D栈桥揣摩魁梧与日俱增

(答案:

C)

(五月供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猝然(cù)荒谬(miù)耷拉(dā)吹毛求疵(cī)

B濡染(rú)推搡(sǎng)雾霭(ǎi)钟灵毓秀(yù)

C契约(qì)甬道(yǒng)周匝(zā)尽态极妍(yán)

D尴尬(gān)拮据(jí)顿挫(chuò)踉踉跄跄(cāng)

(答案:

D)

2、选词考查点:

(1)有暗示、较简单

(2)注意前后词语搭配

(3)学会用排除法判断

例题:

(元月调考卷)2.依次填人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⑴我绝不______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十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⑵它已经瞎了,失去了知觉。

它就像条大虫子在地上______着前行。

 (3)马背驮着夕阳,隐进了______着红色弧线的雪山缝隙,一片浓重的晚霞染红了山山岭岭的积雪,红得热烈,红得悲壮。

 A.企望蠕动画B.企望蠕动镶

 C.希望爬动画D.希望爬动镶

(答案:

B)

(四月调考题)2.依次填人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______地走开了。

(2)苏州园林的每一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______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______了。

A旁若无人蔓延清醒B若无其事蔓延亢奋C若无其事漫延清醒D旁若无人漫延亢奋

(答案:

B)

(五月供题)2.依次填人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知识与道德有着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

一个知识丰富的人,视野必然______,心胸必然______,品德亦应______。

专业知识一旦和道德知识脱节,离开了道德的指引,那么专业知识就会变成一种专为个人谋求利益的工具,甚至会变成危害社会的手段。

A宽容开朗高尚B宽广开朗高雅C宽广开阔高尚D宽容开阔高雅

(答案:

C)

3、语病考查点:

(1)成分残缺:

A、缺主语——被介词“覆盖”。

如“通过------使-----”

B、缺宾语——被长句“遗忘”。

如“具有------(的特点)”

(2)搭配不当:

谓语与宾语搭配不当。

如“执行(响应)-----的倡议”

(3)用词不当:

注意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往往只改一个字(包括关联词)

(4)重复啰嗦:

语义重复,去掉一个。

(5)语意不明:

常见错误有“避免不”、“防止------不再”

(6)前后不一致:

如“有------能否”、“是否------能够”

(7)语序混乱:

大词与小词、前与后的排列。

例题:

(元月调考卷)C.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交通运输效率的提高从根本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劳动效率。

(缺宾语,应改为“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劳动效率的提高”)

(四月调考卷)C.通过利比亚撤侨事件,使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更加令人瞩目。

(缺主语,删除“通过”)

(五月供题)B.周新武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报告人用鲜活的事例讲述了周新武不念机关念基层,为群众干实事,为群众造福,为人民鞠躬尽瘁。

(缺宾语,应改为“讲述了周新武不念机关念基层,为群众干实事,为群众造福,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先进事迹。

”)

4、排序考查点:

(1)策略:

找过渡词、连接词、关联词

(2)方法:

排除法、反推法

(3)题型:

衔接、排序、还原

例题:

(元月调考卷)4.下面语句还原到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处是()

 同样,不问政治而死读书本的人,那是无用的书呆子,决不是真正有学问的学者。

片面地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

A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的政治家,决不是真正的政治家。

B真正的政治家没有不努力读书的。

完全不读书的政治家是不可思议的。

C真正有学问的学者决不能不关心政治。

完全不懂政治的学者,无论如何他的学问是不完全的。

D就这一点说来,所谓“事事关心”实际上也包含着对一切知识都要努力学习的意思在内。

(答案:

C)

(四月调考卷)4、将下面语句还原到文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现代媒体的发达,信息的爆炸式发布,一方面能使人了解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使人对事态的判断遭受更多的干扰。

日本九级地震和随之引发的海啸造成福岛四个核电机组先后出现事故,危险的核物质随着大气迅速扩散,而比它跑得更快的是谣言和恐慌。

A通过网络和手机短信,许多跟核辐射以及日本在灾后物资短缺有关的谣言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中流传,人为地制造了一些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B比如24小时电视新闻台的出现,使灾害场面比以前更具体地深入人心,但同时增添了人们的心理恐慌;缺乏科学学科知识的记者、主持人发出的感性报道很动人,但往往不能准确地描述灾害的真实程度;而微博等个人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使信息传播及时,但同时又再客观上为谣言以及不准确信息的传播创造了便利条件。

C在社会信息混乱、老百姓心理相当脆弱的时刻,比普通人更了解情况、更懂得科学原理的权威科学家的发言无疑是可贵的。

D一句具有充分科学依据的话,也许可以有效地制止由于各种谣言引起的群体性不理智行为。

(答案:

B)

(五月供题)4、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热的空气体积膨胀,变得稀薄、密度减小,就是通常说的变“轻”了,因而就往上升。

②到达地面之后,再向空气稀薄的地方冲过去。

③什么是风呢?

④反过来,冷得空气体积收缩,变得稠密、密度增大,就是通常说的变“重”了。

因而就下沉。

⑤风就是贴近地面的下层空气在流动。

⑥空气一流动,就形成风了。

⑦地球表面上各部分的冷热不相同,所以各地地面上空气冷热也不一样。

A⑦③①④⑤②⑥B③⑤⑦①④②⑥C③⑤⑥④①②⑦D①④②⑤③⑥⑦

(答案:

B)

12、古诗文名句:

特别要注意字迹的规范

(1)识记:

根据上句写下句(根据下句写上句)

(2)理解:

会判断诗句的出处

(3)运用:

最常见的名句,不要混淆了篇目。

例题:

(元月调考卷)

(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2)予尝求古仁入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_________;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⑶一篇《出师表》令后世多少人仰慕,其真情恰如杜甫在《蜀相》中所言:

“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___________。

”其忠诚恰如陆游在《书愤》中所言:

“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月调考卷)

(1),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2)一鼓作气,再而衰,。

(《左传曹刿论战》)

(3)人生总有那么一些不如意,面对分别,人们常常会引用苏轼《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安慰自己:

“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4)李白《行路难》中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最能激发我们潜在的动力,能在人生的落魄期给人以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五月供题)

(1)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3)自古以来,英雄的心中都存有着一份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正如曹操在《龟虽寿》中高唱:

“烈士暮年,。

”也如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吟诵:

“了却君王天下事,。

二、(共9分,每小题3分)【现代文阅读一】

选文类型:

说明或议论为主的文章

考查点:

筛选、整合、运用信息,考点设置为要点概括、文意把握、内容探究。

5、常见考点:

1、概括文本主要内容或观点或为文本选择最合适的标题。

五月考题:

下列对本文主要内容概括最全面地一项是:

A、青少年青睐功能饮料而不是喜欢白开水。

B、白开水是人类最需要的天然“饮料”。

C、白开水不含糖分和热量,又不缺少矿物质。

D、白开水对人体的好处及其科学的饮用方法。

2010年四月调考卷《发挥你的巧实力》)

对本文的观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C)

A、“巧实力”和“硬实力”、“软实力”有差别。

B、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挖掘“巧实力”

C、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发挥你的“巧实力”。

D、发挥“巧实力”并无固定模式。

2、依次概括各层次内容。

四月考题:

文章介绍了有关砚的知识,下面概括不能与其他三项并列的一项是:

A、砚的历史B、四大名砚

C、砚的雕工D、砚的优劣

元月考题;

细读文章第2段,作者介绍了福寿沟哪几方面的内容?

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福寿沟的修建缘由B、福寿沟的设计原理

C、福寿沟的排水作用D、福寿沟的历史地位

答题要点:

说明文:

阅读时关注文章标题,利用关键句梳理并概括各层次内容;答题时仔细分辨选项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是否出现交叉;若是概括主要内容,需注意文章写作的重点。

议论文:

关注标题,注意分辨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中心论点一般可直接从文中提取或关注标题中的关键词。

6、局部理解:

侧重于重点段落的信息把握。

方法:

不在用词上“计较”,只求信息上“吻合”,务必在原文中找到准确依据。

(1)说明文:

从具体段落中“核实”原文。

元月调考卷《惠民千年的地下排水系统》

作者认为改变现代城市发生内涝的首要举措是:

选项答案:

改变地下排水管网的剧毒落后的局面,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提高给排水规格。

原文:

造成我国多个城市遭遇洪涝灾害有多种原因,除异常天气外,首先是地

下排水管网极度落后,给排水规格不够。

四月调考卷《古代文房珍品》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宋代文豪和南唐后主李煜都对端砚中的精品龙尾砚情有独钟。

(原文:

龙尾砚是翕砚中的名品。

(2)议论文:

注意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分论点一般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

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作者用马其诺防线的例子证明发挥巧实力需要以巧取胜。

(这个事例用来解

释什么是“巧实力”。

B、作者用蔺相如的例子证明发挥巧实力需要藏拙,以己之长击敌之短。

C、作者用火箭队的例子证明发挥巧实力需要运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

D、作者用赤壁之战的例子证明发挥巧实力需要寻找对手的破绽,在对手的薄弱处下手。

7、侧重于信息在生活中的运用,有时考察作者的写作意图。

方法: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甄别”。

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各选项的理论

依据,即文中所介绍的事物的本质特点。

元月:

作者介绍福寿沟的最终意图是什么?

选项:

希望现代城市的建设能够重视城市的整体发展的长远发展。

原文:

一个安全的城市,起码应该往地下看20米。

其实,只有地下的东西牢

靠了,地面上的繁华才真正有保障。

四月:

根据文意,下列人物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李先生将砚用五指托空,轻轻敲击,砚石发出清脆的金属声,他说:

“好端砚,

我要了。

原文:

端砚则以有竹木之声为好,如发出金属声,那便是下品了。

五月:

下面做法符合文章所提倡的健康饮水方式的是:

A妈妈每天饭前总要喝大量的白开水来控制饮食,便于减肥。

原文:

饭前饭后半小时和餐中都不宜大量饮水,以免消化不良。

B小华为了补充维生素C,只要口渴就喝“鲜橙多”。

原文:

用饮料长期代替白开水对健康不利。

C奶奶常在下午3点左右喝一大杯白开水。

D爸爸说:

“烧开水太麻烦,以后就喝纯净水吧。

原文:

长期饮用纯净水会导致营养失衡。

以上答题要点:

优中选优,错中选错,找“最正确的”或“最错误的”。

三、(共9分,每小题3分)【文言文阅读之选择题】

9、文言实词:

初中教材中曾出现过的、常见的、体现各种用法的词。

如: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方法:

(1)回忆学过的知识

(2)把自己判断的答案放进句子中检验

(3)学会排除法。

10、文言虚词:

(1)之:

助词“的”;代词;用在主谓之间,取独;动词“到”“去”;帮助宾语前置,无意义。

(2)于:

在、从、向、对、同、给、到、被、比、由于、因为、对于。

(3)其:

其中、代词、语气词

(4)以:

因为、由于、凭借、按照依靠、把、拿、用、用来、以致、认为

(5)而:

表并列、表转折、表修饰、表递进、表顺承

(6)为:

向、对、被、替、给、为了、当、等到、做、成为

11、内容理解:

(1)要求:

读懂文言文的大致内容;

(2)方法:

将要判断的内容与原句进行核实

(3)策略:

找最错的、找与一般原理不相符的。

四、(6分)【文言文阅读之句子翻译】

12、翻译句子:

词法(2分)+句法(1分)

(1)字字落实,把握各种句式的翻译方法。

如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疑问句等

(2)抓两个重点实词,翻译要通顺;

(3)翻译出来的内容要符合常理,学会判断不会翻译的词语。

五、(18分)【现代文阅读二】

要求:

(1)答案要跟着文本走,切忌跟着感觉走;

(2)尽量用原句、原词、原意,忌主观臆断答题。

(3)“三要:

要做完整的主谓句作答;要用书面语作答;要分项分点作答。

(4)“五不要”:

不要单独用否定句作答;不要用比喻句作答;不要用问句作答;不要用指示代词作答;不要用口语作答。

13、要点概括:

总原则

(1)根据分值判断答题要点多少;

(2)分条分点回答。

(1)概括文意——A、散文类:

看标题、看开头、看结尾

例题:

五月供题《喜欢苏东坡》13、作者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诉说她对苏东坡的倾慕?

请简要概括。

答题:

才华和人品(可以从文章第一段可以读出)

四月调考卷《苦念北平》13、作者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念”了北平的()和()。

答题:

物和人。

(此题须在题干提示的春夏秋冬四个版块中比较,找出四个版块的内容的相同之处,再进行抽象作答)

(2)概括段意——A、尽量用文中的关键词B、尽量简明、具体C、尽量把题目带进去

(3)概括事例——A、要素要清晰: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B、事件要具体简明:

既不空洞,又不繁琐C、填空题要跟示例的构词方式,句法完全一致,字数不一定相同。

例题:

(元月调考卷《请系上保险绳》)13、仔细阅读文章,根据下面的内容提示理清故事情节。

答案:

①看见窗外工地上那个在危险中(没系保险绳)工作的女人,刘雅的心很疼。

②想起自己的妈妈也在危险中工作,刘雅忧心忡忡。

③拿起电话嘱咐妈妈注意安全,刘雅这才放心。

④特地赶到工地叮嘱那位女工,刘雅心才放下。

(4)情感概括——A、要梳理层次,弄清情感变化过程;

B、尽量用文中表示情感的原词;

C、用同类词中最恰当的

例题:

(《你的眼泪,我的成人礼》)通读全文理清“我”心理变化脉络,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自信)——(震惊)——自责——感动

14、词句理解

(1)考查对特定词语的表达效果的理解——在句中的含义+词在句段中强调的意思+表达技巧上的效果+对表现主旨的作用(包括情感)。

(常考的有动词、形容词、副词、关联词、拟声词、叠词等)

例:

元月月调考《请系上保险绳》14题,品读下面句子,说说这个句子传达出人物怎样的心情。

你认为句中哪个动词用得最好?

刘雅的心悬起来,高高地悬到了半空里。

她害怕女人从那七层楼高的脚手架上突然飘下来,像一片落叶。

第一问:

围绕“紧张”、“害怕”回答即可。

第二问:

找出“悬”或者“飘”都可以。

第三问:

围绕这个动词的使用效果分析。

答题:

我认为“悬”用得非常好,它准确地传达出或生动的传达出(词语表达效果)刘雅内心的惶恐不安,紧张害怕。

我认为“飘”用得非常好,它间接传达出(词语表达效果)刘雅内心的紧张、不安。

(2)考查句子是如何传达出某种表达效果的——1、要分条回答;2、只需从一个方面赏析;3、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词语(形容词、副词、动词、拟声词、连词、叠音词等)、修辞(排比、比喻、拟人、夸张、反复、对比等)、写作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反衬、正反对比、烘托等)、句式(排比句式、感叹句、反问句、设问句等)、标点符号(省略号、破折号、引号)

例题:

(五月供题《喜欢苏东坡》)15、仔细品读下面句子,说说它是如何展现出作者对苏东坡的喜爱的?

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此题围绕修辞手法(排比)或特殊句式(一……就)或内容广度(从学问到生活)来谈皆可。

答案一:

作者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苏东坡对中国文化影响的范围之广,(表达效果)在多种领域的列举中体现出作者对苏东坡的喜爱。

答案二:

“一……就”的句式表现了速度之快,(表达效果)突显了苏东坡非凡的才情对世人的影响之快、之大,(在句段中强调的意思)由此传达出作者对苏东坡的喜爱。

答案三:

此句中作者写到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从学问到生活,(对内容的概括)表现了苏东坡多方面的才华和成就令人惊叹,(在句段中强调的意思)由此传达出作者对苏东坡的喜爱。

15、文意把握

(1)理解标题——至少两层,从不同角度(表面含义+深层含义)

例题:

(2010年元月调考试卷《千载醉翁亭》)16题:

作者以“千载醉翁亭”作为文题有何深意?

答案:

1、琅琊山上的醉翁亭,任千载岁月的侵蚀磨砺,不减其无穷魅力。

(表面含义)

2、从亭联想到欧阳修的精神文采,它们在后人心中形成一座永恒的文化雕塑,穿越千年影响后世。

(结合文意理解深层含义)

(2)理解人物——1、从分值判断答题要点多少;2、结合文章情节概括3、结合对人物进行的描写概括4、结合环境描写概括5、结合他人的侧面烘托或反面衬托概括

例题:

(元月调考卷《请系上保险绳》)16题:

文中的刘雅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章情节作具体解说。

围绕“孝顺”、“善良”两个方面回答,并能结合相应的细节作解说即可。

答案:

刘雅是个孝顺的孩子——看见在危险状态下工作的女工,她也心疼自己的妈妈,于是嘱咐妈妈要注意安全,对妈妈的爱溢于言表。

想起妈妈工作如此艰辛,她宁可放弃自己的生活要求,只要妈妈安全的活着。

刘雅是个善良的孩子——她嘱咐完妈妈后又赶去工地嘱咐那位女工也要注意安全,惦记着陌生人的安危。

(3)理解主旨——看标题,看开头、看结尾

注意:

做此题注意开头段、结尾段、抒情议论段、过渡段

例题:

四月调考《苦念北平》15题:

从作者对北平的回忆中,我们读到的是快乐,可文章的标题却是“苦念北平”。

说说你对标题中“苦”的理解。

答案:

①在作者心中,北平是自己生命的根,又像是抚育自己多年的乳娘,留下的美好回忆太多,割不断的情感中包含着离别之苦。

②在作者心中,北平还是多年以后在异乡的一份思念,自己不再拥有这些美好和快乐,饱含思念之苦。

16、内容探究与作品感受:

总原则,从问话中找出答题要点

(1)理解+经历——你对文本的认识+你的经历+结合经历谈认识

例题:

(2010年五月调考卷《目送》)17题:

读完这篇文章后,重新审视和父母的关系,你对父母的态度或许有些改变,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想法。

答案:

文章写到父母会渐渐衰老离我们而去,而我们只能目送(文本的认识)+我想到我的父母,想到有一次父母送我上学,在他们离开的时候,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发现父母已经有了白发,原来不知不觉中父母已经衰老(你的经历)+读了本文,我懂得了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体会父母给予我的无私的爱。

(结合经历谈认识)

(2)理解+方法——作者在文中认识人物或事物的方法+你怎样认识人物或事物

例题:

(2011年五月供题卷《喜欢苏东坡》)16题:

苏东坡是作者心中的那颗“星”,她对这颗“星”从认识到仰慕应该给了我们一些启迪。

读完此文,说说选择好心中的那颗“星”,要经历哪些过程?

答案:

作者对苏东坡的认识,是通过欣赏苏东坡诗文画的才华来进一步了解他的人生经历,而后深入到他的精神世界。

(作者的认识方法)+我从作者身上学到了通过欣赏名人的作品,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最后深入他们的精神品格,以此引领自己的成长。

(我学到的方法)

例题:

2011年四月调考《苦念北平》16题作者对北平的描述体现出观察生活的独特视角,这对我们学会品味生活有很大的启迪。

请从文中任选一处,结合文本说说你得到的启迪。

此题围绕着“仔细观察自然的每一点变化,用美好心境去品味生活”的中心意思回答,并能借助原文例句分析即可。

答案:

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

比如:

写暴雨骤来骤去的片段,从对景物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自然变化的细致观察和品味。

(3)理解+认识——表明看法+结合生活实际(文本)谈有这样看法的原因

例题:

(2010年四月调考卷《工地上的父亲》)17《工地上的父亲》17题:

读完这篇文章后,老师组织学生们围绕“父亲对儿子的爱”展开了讨论。

请你结合文本的基础上,就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

我觉得文中父亲这样的爱太不值得。

(表明看法)+文中父亲为了儿子去泰山游玩而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我认为父亲对儿子的爱不应是一味满足孩子的需求,而应该让孩子懂得生活的艰难,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成人成才。

(结合生活实际(文本)谈有这样看法的原因)

我觉得文中父亲这样的爱特别感人。

(表明看法)+爱就意味着奉献,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一位父母不是宁愿自己吃尽苦头也不让孩子吃苦的呢?

文中父亲在工地上的辛苦和坚持令读者肃然起敬。

(结合生活实际(文本)谈有这样看法的原因)

六、(8分)【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

要点:

审清题目与要求,具体问题要具体回答

18、选题:

主题——选题——问题——活动

(1)选题:

A、直扣主题(保留主题)B、具体、宜小不宜大;C、不能用问句或疑问词

例题:

(元月调考卷)18、请你围绕活动主题为自己确定一个选题。

(中学生可以为环保做的事、交通堵塞对环保的影响)

(2)问题——A、紧扣主题;B、具体到某一问题;C、一定要用问句

例题:

(四月调考卷)18、请为调查问卷“中学生的自主消费现状”设计一个消费问题。

答案:

你每月的零花钱是多少?

你的零花钱通常都用来做什么了?

你经常用零花钱买书籍吗?

(3)活动:

A紧扣主题;B活动形式

例题:

围绕“安全出行”这个主题,你和同学们准备在社区宣传醉驾入刑的法规,请你设计一个活动。

答案:

举办以“安全出行”为主题的图片展;举办以“安全出行”为主题的问卷调查;举办以“安全出行”为主题的纪录片展映

(4)调查对象——A、从题中发现;B、不交叉、不重复

(五月调考卷)18、如果某同学的选题为“中学生饮用水现状”,那么他选择的调查对象应该是中学生;如果某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