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技术培训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9664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伤急救技术培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创伤急救技术培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创伤急救技术培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创伤急救技术培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创伤急救技术培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伤急救技术培训教案.docx

《创伤急救技术培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急救技术培训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伤急救技术培训教案.docx

创伤急救技术培训教案

现场救护普及培训教案

【培训课题】:

现场救护普及培训

【授课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次学习,使同学们掌握现场急救的的基本方法及操作技术,在发生事故后或受到创伤时,正确开展自救互救,减小创伤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最大程度地减小损失。

【授课主要内容】:

1、救护新概念2、心肺复苏(CPR)3、止血、创伤包扎4、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

【重点难点】:

掌握救护新概念、心脏复苏(CPR)、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伤员搬运技术要领。

【授课时间】:

半天

【授课内容及步骤】:

按现场救护普及培训要求根据实际安排本次培训内容:

(理论授课+实际操作)

第一部分理论授课

展示一些灾难图片,提高自救互救意识。

一、救护新概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心脑血管急症、交通事故、严重创伤、急性中毒等突发事件逐年增多,人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和现场救护的需求愈来愈大。

向广大人群普及现代急救护理观念和技能,显得更为重要。

在现代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新模式下,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针对急、危、重症及意外伤害,向公众普及急救与护理知识,让广大公众掌握基本的救护理念与技能,成为“第一目击者”,以便在事发现场及时、有效地开展自救与互救,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为人民的健康生活、安全生产、社会稳定提供必要的保障。

这一救护观念已成为现代救护的新概念。

(一)救命的黄金一小时

传统观念中人们将抢救急危重症、意外伤害病人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医院和医生身上,缺乏对急、危、重伤病员现场救护重要性的认识。

这种传统的观念,往往就使处在生死之际的病人丧失了几分钟、十几分钟最宝贵的抢救时间。

这宝贵的时间被称为 “救命的黄金一小时”。

严重创伤病人有着明显的三个死亡高峰:

第一高峰:

创伤即刻至十数分钟

原因:

不可逆的严重创伤、窒息、大出血

第二高峰:

伤后数十分钟至数小时

原因:

中等程度的出血、休克

第三高峰:

伤后数天至数周

原因:

休克、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二)第一目击者”(firstresponder

▪发达国家的社区急救服务,侧重于对“第一目击者”群体的培训。

▪必须对警察、消防队员、教师、宾馆、旅游、民航、超市以及其他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实施基础救护培训。

定期进行基础救护知识、技能的培训与复训,尽可能地将急危重症、意外伤害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现代救护仅仅依靠专业医疗部门是不够的,还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要有一个“大救援”的观念,统称为紧急医疗救援。

▪我们要树立救护新概念,在全国范围内,对重点人群集中进行普及教育、传授急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急救培训工作要与国际接轨,培训目的就是为广大的人民服务。

▪第一目击者是指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

包括现场伤病人身边的人(亲属、同事、EMS救援人员、警察、消防员、保安人员公共场合服务人员等),平时参加救护培训并获取培训相关的证书,在事发现场利用所学的救护知识、技能救助病人。

(三)生命链(chainofsurvival)

美国心脏病学会于1992年10月,在“美国医学杂志”上正式使用生命链(chainofsurvival),为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序列、称四个早期。

我国的救护步骤(心肺复苏步骤)

v1.安全评估

v2.意识判断

v3.快速呼救

v4.摆放体位

v5.胸外按压

v6.清除异物,开放气道

v7.人工呼吸

(四)我国的救护步骤(心肺复苏步骤)

1.安全评估

看看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做好自我防护。

进行急救时,救援人员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

这一点非常重要!

特别是把患者从严重污染的场所救出时,救援人员必须加以预防,避免成为新的受害者。

应将受伤人员小心地从危险的环境转移到安全的地点。

2.意识判断

“喂!

你怎么啦?

轻拍重唤

呼吸心跳骤停的表现

v意识丧失

v面色苍白

v呼吸停止

3.快速呼救

来人啊!

这里有人晕倒了。

我是救护员!

会救护的,请和我一起来

请***(指定一个人)快去报告“120”,打完电话告诉我一声。

有谁知道这附近有除颤仪的,请帮忙拿过来”

★120电话需告之……

v意外发生地点;

v现场可联络电话;

v报案人姓名;

v发生意外原因;

v伤员情况:

清醒程度;呼吸状况;

脉搏情况;有无出血?

4.摆放(心肺复苏抢救)体位

v地面或床板(硬的平面)

v仰卧位

v整体转动、保护颈部

v平直无扭曲

翻转伤病员方法——整体转动、保护颈部

5.胸外按压circulation

胸外按压位置:

取两乳头连线中点;

按压姿势:

上半身前倾,双肩,两手臂伸直(肩、肘、腕)垂直于病人胸骨,用上半身身体重量向下挤压至少5厘米。

Ø要点:

⏹垂直向下按压

⏹平稳、规律

⏹下压时间=回缩时间

⏹放松时手不离位

按压频率:

至少100次/min按压深度:

成人至少为5cm

儿童和婴儿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

(儿童大约是5厘米,婴儿大约为4厘米)。

6.清除异物,开放气道Airway

v先解开衣领、围巾、领带。

v第一次打开气道,要检查气道

打开呼吸道,检查有无异物”

“气是否吹的进去”(如果吹不进去)“再次打开呼吸道”

方法:

打开气道-仰头举颏法要求:

下颏经耳垂连线与地面呈90度。

7.人工呼吸

v口对口人工呼吸

动作要求:

气道畅通

捏闭鼻翼

正常吸气后、包严口、吹气

吹气量(成人):

500~600ml看到胸廓起伏。

时间:

一秒。

v口对鼻人工呼吸(不能张口,口部严重损伤者)

v口对口鼻(婴儿)

v口对呼吸面罩

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30:

2

成人心肺复苏30次胸外按压的时间大约为18秒钟,一个循环5轮按压和吹气时间约为2分钟。

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

1、面色、口唇由苍白、紫绀变红润;

2、恢复脉搏搏动、自主呼吸;

3、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

4、病人眼球能活动,手脚抽动,呻吟

心肺复苏终止条件

1.病人自主呼吸与脉搏恢复。

2.有人或专业急救人员接替。

3.医生已确认病人死亡。

4.救护人员精疲力竭,无法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

v1.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100次(而不再是每分钟“大约”100次);

v2.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厘米;

v3.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v4.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v5.避免过度通气。

二、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法(Heimlich手法)

(一)特殊表现:

由于异物吸入气管时,病者感到极度不适,常常不由自主地以一手呈“V”字状地紧贴于颈前喉部,苦不堪言

颜面青紫不能发声

“v”形手势肢体抽搐

呼吸停止

(二)海姆立克的急救法

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了海姆立克的急救法(Heimlichmaneuver),简称海氏急救法。

该法主要用于气管异物导致呼吸梗阻、呼吸骤停之急救。

所以,海氏急救法使用日见广泛,并已成为CPR的新的“成员”

1、成人气道梗阻急救(自救)

v腹部冲击法1

一手握拳抵于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握住此拳快速向内向上冲压4~6次。

要求:

实施腹部冲击,定位要准;

不要把手放在胸骨的剑突下或肋缘下.

腹部冲击要注意胃反流导致误吸

v腹部冲击法2

或将上腹抵压在椅背、桌边和栏杆等坚硬处,连续弯腰挤压腹部4~6次,可以连续反复挤压数次。

2、成人气道梗阻急救(互救)

v对于尚清醒者,可嘱其弯腰并用手掌击打其后背中间4-6次。

v或救治者用双手环绕患者腰间,一手握拳抵于其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握紧此拳向上、向后冲击勒压4~6次。

v如果患者已经窒息昏迷倒地,且尝试口对口吹气无效,可跨坐其腿上用掌根推压脐上两横指处4~6次。

3、异物掏出

如异物被冲出,须迅速将其掏出口外。

可用手将舌头及下巴抓住抬高然后用另一侧之手指将异物钩出,清除口腔异物(不可盲目掏挖)但应注意不要将其推入气道更深处,或被患者反射性闭嘴咬合,伤及救治者手指。

三、创伤救护

(一)概述(引入)

创伤:

各种致伤因素作用下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致伤因素:

●机械因素:

车祸塌方刀伤枪伤

●物理因素:

冻伤烧伤电击射线

●化学因素:

酸碱毒气

●生物因素:

毒蛇昆虫

现场救护目的

v

(一)抢救、延长伤病人生命--心肺复苏

v

(二)减少出血,防止休克--止血

v(三)保护伤口--包扎

v(四)固定骨折

v(五)防止并发症

v(六)快速转运

创伤现场救护的要求

快速、正确、有效因地制宜就便取材

四项技术1.止血2.包扎3.固定4.搬运

(二)止血

1、血液概述

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输送能量和气体。

血量:

成人的血液约占自己体重的8%,即大约每公斤体重拥有60-80ml的血液。

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轻度休克:

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冷汗淋漓、呼吸急促、心慌气短、脉搏增快等;

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40%—中度休克:

脉搏可达100-120次/分;

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以上—重度休克:

有生命危险,脉搏细弱,摸不清。

2、出血种类

●根据部位,分为内出血和外出血:

Ø内出血—外表看不见

Ø外出血—外表看得见

●根据血管损伤的种类,分为

Ø动脉出血—喷射、量多,色鲜红

Ø静脉出血—流出、量中等,色暗红

Ø毛细血管出血—渗出,量少,色由鲜红变为暗红

3、止血的材料

v常用的材料有无菌敷料、粘贴创口贴、气囊止血带、表带止血带、绷带、三角巾等。

v禁止使用电线、铁丝、绳子等替代止血带。

4、止血方法

v1、指压止血法

止血原理:

---利用大拇指的压力将出血伤口的供血动脉(近心端)压向骨骼

适用范围---头部、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

止血特点---止血快速,效果好.但不能长久

⑴头顶、额部和颞部出血:

用拇指或食指在伤侧耳屏上前方1.5厘米处,用力压迫颞浅动脉

⑵面部止血:

压迫双侧下颌角前约3厘米的凹陷处面动脉即可止血。

⑶耳后出血:

用拇指压迫同侧耳后动脉

⑷上肢出血:

四指压迫腋窝搏动强烈的腋动脉,压向肱骨止血.

⑸前臂出血:

出血一侧上臂中段肱动脉搏动点要将前臂抬高。

⑹手掌和手背:

双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部桡动脉、尺动脉。

⑺手指和脚趾:

拇指与食指同时压迫出血手指两侧指动脉。

⑻下肢:

手掌根部或双手大拇指压迫出血一侧大腿上三分之一内侧股动脉。

⑼小腿出血:

在腘窝中部摸到腘动脉搏动后用拇指向腘窝深部压迫

v2、填塞止血

伤口较大,出血多,组织损伤严重的应急现场救治。

用消毒纱布或敷料等填塞伤口后,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

注意:

一般只塞四肢伤,不塞胸腔、腹腔、盆腔伤。

对于深部伤口出血,如肌肉、骨端等,一定要用大块纱布条、绷带等敷料填充其中,外面再加压包扎,以防止血液沿组织间隙渗漏。

注意不要将伤裂的皮肤组织、脏物一起塞进去,所用的填塞物一定要尽量无菌或干净,并且应使用大块的敷料,以便既能保障止血效果,又能尽可能避免在随后的进一步处理时遗漏填塞物在伤口内。

此法的缺点是止血不甚彻底且增加感染机会。

v3、压迫包扎止血法

头部、四肢小动脉、小静脉的出血大面积毛细血管渗血

v4、加压屈肢止血法

前臂出血时,在肘窝部加垫、屈肘

上臂出血时,在腋窝内加垫,上臂紧靠胸壁

小腿出血时,在腘窝加垫,屈膝

膝或大腿出血时,在大腿根部加垫,屈髋,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将位置固定

v5、止血带止血法

适用:

上、下肢大出血,指压止血法或加压包扎止血法无效时

止血动脉:

上肢肱动脉----上臂上1/3处

下肢股动脉----大腿上1/3处

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

v①加垫:

上止血带的部位要环形加垫;

v②部位:

上肢在上臂上1/3处,下肢在大腿中、上1/3处;

v③松紧:

应以摸不到远端动脉跳动或伤口停止出血为度;禁忌用钢丝、绳索、电线等当作止血带使用。

v④时间:

每隔45--60分钟松开止血带3分钟。

松开时要在血管上方用手压法止血,以防止大出血;

v⑤标明:

上止血带处应有明显的标记,并标明上止血带的日期和时问。

(三)包扎

目的:

保护伤口,减少污染;

减少出血,预防休克;

保护内脏、血管、神经、肌腱等解剖结构

要求:

快—发现、暴露伤口快、包扎动作快;

准—包扎部位准确;

牢—包扎要牢,松紧适宜;

轻—包扎动作要轻;

先盖后包

常用的包扎材料

创口贴、尼龙网套、三角巾、弹力绷带、纱布绷带、胶条及就便器材如毛巾、领带等。

绷带包扎

v环形包扎法

v螺旋包扎法每一周压盖前一周的1/2,多用于肢体和躯干等处。

v螺旋反折包扎法前臂及小腿,由于肢体上下粗细不等

v“8”字形包扎法肘、膝、踝、肩、髋等关节处

腹部内脏脱出

v不要还纳,

v敷料覆盖:

以等渗盐水浸湿了的大块无菌敷料覆盖,

v碗盆反扣:

扣以无菌换药碗或无菌的盛物盆,

v包扎固定。

颅脑损伤

v颅骨骨折:

口鼻有液体流出.侧卧位,不要堵塞。

v开放性颅脑伤:

有脑组织膨出时,不要随意还纳,以等渗盐水浸湿了的大块无菌敷料覆盖后,再扣以无菌换药碗,以阻止脑组织进一步脱出,然后再进行包扎固定。

肢体断离伤

v先止血、包扎

v保存肢体:

断离肢体用毛巾包好,放进食品袋密封后,放入更大的装有冰块的容器。

v未完全断离肢体,夹板扶托固定。

 

(四)固定

1、骨折的症状

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反常活动骨擦音

2、固定

骨关节损伤时均必须固定制动,目的是减轻疼痛、避免骨折片损伤血管和神经等,并能帮助防治休克。

较重的软组织损伤也宜将局部固定。

3、骨折固定的材料

①夹板:

木夹板、竹夹板。

在没有现成的夹板时,也可用塑料板、杂志和书、木棍树枝、高梁秆等代替夹板。

②敷料:

干净的纱布、棉垫、毛巾、布条、衣服等。

4、固定原则

首先检查意识、呼吸、脉搏及处理严重出血

用绷带、三角巾、夹板固定受伤部位

夹板的长度应能将骨折处上下关节一同加以固定

骨断端暴露,不要拉动,不要送回伤口内

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运

固定伤肢后,如可能应将伤肢抬高

如现场对生命安全有威胁要移至安全区再固定

预防休克

5、固定方法

操作要点:

置伤病人于适当位置,就地施救

夹板与皮肤、关节、骨突出部位加衬垫,固定时操作要轻

先固定骨折的上端,再固定下端,绑带不要系在骨折处。

前臂、小腿部位的骨折,尽可能在损伤部位的两侧放置夹板固定,以防止肢体旋转及避免骨折断端相互接触

固定后,上肢为屈肘位,下肢呈伸直位

应露出指(趾)端,便于检查末梢血运

(五)搬运

1、搬运的方法

v徒手搬运扶持法:

抱持法,背负法,拖行法,下梯法,爬行法

v器械搬运:

软担架,硬板担架,铲式担架

搬运要点

v①固定担架上;

v②头后足前;

v③脚步、行动一致;

v④保持水平;

v⑤体位:

一般多采取平卧位,昏迷时头部应偏向一侧,脑脊液耳漏、鼻漏时头部应抬高30度,防止脑脊液逆流和窒息。

第一部分实践操作(略)

 

现场急救普及培训

 

 

 

授课人:

201年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