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模块上学期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9463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基础模块上学期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基础模块上学期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基础模块上学期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基础模块上学期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基础模块上学期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基础模块上学期复习题.docx

《语文基础模块上学期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基础模块上学期复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基础模块上学期复习题.docx

语文基础模块上学期复习题

《考试复习指导》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合欢树》的作者是 史铁生    ,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等。

2.《善良》的作者是王蒙,文本选自《宽容的哲学》。

3.不惜以对付毒蛇与恶狼的法则为自己的圭臬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疾病

4.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恶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其鸣也凄厉,其行也荒唐,其和也寡,其心也惶惶。

5.善良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乐观。

6.《边城》是现代着名作家沈从文的中篇小说代表作。

7.《边城》的很多句子可以体现出散文化的语言特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8.《林黛玉进贾府》是曹雪芹的作品。

9.《林黛玉进贾府》选自《_红楼梦_____》第回。

它以_林黛玉进贾府_____为中心事件。

通过林黛玉______的所见所闻介绍了___贾母___、贾宝玉、_王熙凤_、等一大批主要人物。

作者介绍人物有详有略,详写的人物有_贾宝玉、王熙凤_____略写的人物有王夫人、邢夫人______;有实写有虚写,实写的人物有_王熙凤_____虚写的人物有_贾赦、贾政____;有单独介绍,有集体介绍。

单独介绍的有_贾宝玉、王熙凤_____集体介绍的有__贾家姐妹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B)

A.虔诚qiān熏xūn晃动huàng

B.胯上kuà灸jiǔ偏方piān

C.够戗chuāng逛guàng含羞草xiū

D.茂盛mia瞪dang偶尔ǒu

2.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确切的一项是(D)。

A.(她)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念叨:

说。

B.母亲惊惶了几个月。

(惊惶:

惊慌。

C.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虔诚:

恭敬而又诚意。

D.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抖:

哆嗦,晃动。

3.《合欢树》的体裁是(C)。

A.记叙文B.文学评论C.回忆性散文D.小说

4.对《合欢树》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我一直喜欢看合欢树,因为喜欢它的美丽的花。

B.“我”对合欢树的态度变化主要是因为在“我”对母亲的无尽的思念中更多地包含的是悲痛和愧疚。

其中最令“我”悲痛的是母亲当初的希望都实现了,她却不在了。

C.我一直喜欢看合欢树,因为它是母亲栽种的。

D.我一直不喜欢看合欢树,因为母亲去世了,它却活着。

5.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圭臬:

比喻准则或法度。

参透:

看透;透彻领会。

B.滥用:

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

滥恶:

无原则的丑恶。

C.凄厉:

声音凄凉而尖锐。

超拔:

高出一般;出众。

D.惶惶:

恐惧不安。

弘扬:

广大宣传。

6.填入下列横线中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B)

善良的力量就在于她是人的。

她属于人,她属于历史属于文明属于理性属于科学。

她属于

的人。

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更发展得良好

更文明

更高尚

A.

B.

C.

D.

7.下列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

A.粗糙cāo红缯zēng乳酪lào

B.背负bèi树冠ɡuān萌蘖niè

C.龟裂guī宋徽宗hui贮藏zhù

D.谚语yàn紫绡qiāo果梗ɡěnɡ

8.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无误的一组是(C)

A.醴酪纵然粗糙呕气

B.希奇薄膜烘干 嘲讽

C.花序进贡移植 吹嘘

D.气侯渣滓绚丽 褐色

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C)

A.紫绡(生丝织的绸子)兼程(既走水路,又走陆路)

B.醴酪(甜酒)日啖(品尝)

C.密移造化出深山(自然、天然)绛囊(深红色)

D.山顶千门次第开(第二次)浑圆(全、满)

10.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

A.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

“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B.在那蹉跎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

C.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11.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D)

A.正如白居易所说:

“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B.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C.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D.徽宗写诗吹嘘说: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12.“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与这句话意思相同的一句是(D)

A.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在北方成活,将来一定是可以实现的。

B.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向北方移植,将来是不一定有可能实现的。

C.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移植到北方,不可能在将来不取得成功。

D.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向北方移植,将来是有可能成功的。

13.对《南州六月荔枝丹》文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南州,泛指粤闽一带;六月,是农历六月,这句话概括了荔枝的产地和成熟时间。

B.丹,是深红色,在此处是名词作动词用,意思是正在成为红色,即指荔枝逐渐成熟。

C.用诗做文题,既鲜明又形象,富于诗意,而且与本文广泛征引古代诗文的写法相映衬,突现了文章的文学情趣。

D.用古人的一句诗为题,巧妙地概括了文章重点说明的内容,独树一帜,别有情趣。

14.《南州六月荔枝丹》说明荔枝的果形“呈心脏形、卵圆形”,最后说明旧记载中的一些稀奇的品种。

说明这些稀奇品种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  )

A.读者对古今荔枝果形有个全面了解。

B.突出这一荔枝果形说明的科学性。

C.增添文章的趣味性。

D.说明我国荔枝品种繁多。

15.《南州六月荔枝丹》中第8自然段引用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吃荔枝一史实,旨在说明什么(C )

A.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

B.荔枝不便于长途运输。

C.荔枝不耐贮藏。

D.要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

16.下列词语中注音全对的一组是(C)

A.涎(xián)船舷(xuán)角隅(yú)

B.火镰liǎn)埋(mái怨结(jié)子

C.莞(wǎn)尔焖(mèn菜竹篁(huáng)

D.胡诌(zhòu)茶峒(tòng)傩nuó)送

17.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

A.忌讳悲悯硬扎黑黝黝

B.滨水挪移弛名荧火虫

C.甬道逢场烟杆草荐

D.笼罩碧溪岨翘起大拇指

18.对贾宝玉“摔玉”这一举动的思想意义,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A)

A.体现了贾宝玉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迷信的反叛精神。

B.体现了贾宝玉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世俗观念的挑战。

C.体现了贾宝玉背叛封建社会、渴望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的性格。

D.体现了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和对林黛玉的爱慕之情。

19.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擂鼓(lèi)  悖时(bèi)翘起(qiào)茶峒(tónɡ)

B.蚱蜢(zé)涨水(zhànɡ)欺侮(wǔ)踹门(chuài)

C.放肆(sì)埋怨(mán)抿嘴(mǐn)睥睨(pì)

D.薄雾(báo)唢呐(nà)眺望(tiào)怏怏(yànɡ)

20.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竹杆 一泻千里 含糊 川流不息

B.唢呐 渡过难关 粗鄙 甘拜下风

C.撑船 轻歌曼舞 粽子 兵慌马乱

D.略影 世外桃源 山峦 左顾右盼

2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项是( B )

A.在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带着娇、有点儿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地答道:

“翠翠,我就来,我就来!

”一面心中却自言自语:

“翠翠,爷爷不在了,你将怎么样”

B.老船夫回到家中时,见家中还黑黝黝的,只灶间有火光,见翠翠坐在灶边矮条凳上,用手蒙着眼睛。

C.祖父说:

“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

大老也很好。

这一家人都好!

D.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年纪,又问有没有了人家。

22.下列词语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B)

A.敕造(chì)阜盛(bù)嫡亲(dí)贬谪(zhé)

B.内帏(wéi)盥手(ɡuàn)洋绉(zhòu)胡诌(zhōu)

C.惫懒(bèi)瞋视(chēn)宫绦(tiāo)洗涤(dí)

D.两靥(yè)纨绔(kuà)颦蹙(pín)濒临(bīn)

23.下面句子画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A.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B.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

C.只可怜我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偏就去世了。

D.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24.下面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解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是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着的地位。

B.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祖先原是满人。

曹家曾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后家遭败落。

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表达了自己的民主思想和新的朦胧的理想。

C.《红楼梦》在描写一个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又流露了惋惜和感伤的情绪。

此外,还有宿命论、虚无主义、恋爱至上等消极思想倾向。

D.《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回为高鹗所续,使小说成为首尾齐全的文学巨着。

但高鹗在小说最后让贾家家道复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25.对王熙凤和贾宝玉两个主要人物的出场亮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D)。

A.凤姐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宝玉是未闻其声,先写其人。

B.凤姐主要是正面描写,宝玉是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C.凤姐出场是“形神兼备”,极尽自我表演之能事;宝玉出场是先写“形”,再出场是由“形”写到“神”

D.宝玉的出场是由他在贾府中的特殊的地位、身份和性格特点决定的。

凤姐的出场是为了迎合贾母的欢心。

26.下面对《红楼梦》主题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

A.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封建叛逆者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败、罪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

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B.小说通过贾府由极盛到衰败的过程,表现富贵如过眼云烟、万事转头空的哲理。

C.《红楼梦》通过描绘一批纯洁少女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妇女的苦难,表现了红颜薄命的普遍现象。

D.《红楼梦》通过贾府由盛转衰,再归复崛起的叙述,真实地表现了世间万物“物极必反”的朴素真理。

27.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体态、容貌)

B.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风韵)

C.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妻子)

D.我带了外甥女过去,便也便宜(方便)

三.应用文写作,表述清晰,格式正确。

(共10分)

1.根据所学应用文知识,为校刊《中职园地》写一篇“征稿启事”。

2.邻居家的自行车丢了,请为邻居写一则寻物启事。

3.《名家书画精品展》将于日停展一天,次日重开,请为他们写一则紧急启事。

4.明明的小狗丢了,请马上写一则寻物启事。

四.阅读题(共22分)

题目一:

片段阅读

《南州六月荔枝丹》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上大而下稍小。

蒂部略凹,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

下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

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

旧记载有细长如指形的“龙牙”,有圆小如珠的“珍珠”,这些品种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没有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

20世纪60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

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19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者重达60克,不知哪一本书记载正确。

1.以上的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第一自然段的说明顺序是:

3.上面两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4--6题。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

“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在21摄氏度的环境里,可贮藏一二星期。

人们一直在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

早在1800多年前,即东汉和帝时,唐羌曾谏阻从南方向洛阳贡献生荔枝和龙眼。

唐代杜牧诗云: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当时是“昼夜奔腾,有毒虫猛兽之害”,“颠坑仆谷相枕籍”,“惊尘溅血流千载”。

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发,竟如此劳民伤财!

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不易。

4、这一段主要说明什么内容?

5、文中所列东汉和唐代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6、这段主要采取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案:

1.荔枝的外形和大小(重量)。

2分2.由一般到特殊(逻辑);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侧(空间)的顺序。

5分3.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

3分4.荔枝的贮藏。

3分5.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3分6.引用、列数字、举例子。

6分

题目二

阅读《林黛玉进贾府》

 ①王夫人道:

“……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

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1.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宝玉的。

①是    描写,用的是      的手法;②是描写,用的是的笔调,突出宝玉的;③是模拟的口吻写的,突出宝玉的性格,这是宝玉的特点,用的是的手法。

  2.“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说(   )

  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

  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

  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

  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

  3.“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他人诽谤”是说:

()

  A.独立不羁,要求个性解放

  B.性格孤僻,不肯服从管教

  C.桀骜不驯,追求与众不同

  D.固执任性,我行我素

  4.对这三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三段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B.②③两段都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C.除对偶外,②段还用了排比、比喻

  D.③段作了反语

答案:

1.①侧面;欲扬先抑2分②肖像;赞赏;2分美貌多情2分③封建卫道者;2分叛逆;本质;2分寓褒于贬(或似贬实褒)3分2.C3.A4.A选择题每空3分,共9分

 

题目三:

《合欢树》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⑴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

“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

我装做根本不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⑵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

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熏、灸。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

”我说。

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每说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

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

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

“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

”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⑶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

她跟我说:

“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

“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文学,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吗那就写着试试看。

”她提醒我说。

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⑷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也获了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七年。

  ⑸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

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

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

我摇着车躲了出去。

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

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

“她心里太苦了。

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⑹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⑺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

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子去。

小院在一个大院的尽里头,我偶儿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子,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

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

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

“到小院子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

”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大伙就不再说,忙扯到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⑻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绿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还比较茂盛。

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

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⑼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

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

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

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⑽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喜欢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

大伙都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

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

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了,过道窄得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去也要侧身。

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

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

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

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⑾我摇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着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

悲伤也成享受。

  ⑿有那么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

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

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

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合欢树》的作者史铁生,当代作家,其代表作还有《我与地坛》。

2分

2.文章第一段最后“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5分

写出了记忆中的母亲,也曾是一个年轻、聪明、好看的女子,是一个爱美爱生活的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追怀。

3、体会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

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熏、灸。

5分

写出了母亲为了给我治病,不断奔波、不厌其烦态度和决心,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

4、为什么当人们说起“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时,“我心里一阵抖”5分

因为合欢树是由母亲一手栽培而成,它象征着母亲的爱,作者为自己将曾经的往昔淡忘,如今也无法报答母亲而感到愧疚、悲痛,因此当别人提及时,他倍感震动。

5、第八段从写作顺序而言,属于插叙,1分作者之所以要回忆母亲对合欢树精心摆弄、伺候的情形,原因是母亲对合欢树精心摆弄的过程就是对“我”精心呵护照顾的过程,写树其实就是写人,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无私的爱。

4分

题目四:

《边城》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

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

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

渡船头了一枝小小竹竿,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

船将拢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上了岸,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

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

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

“我有了口量,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谁要这个!

”?

但是,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把钱的。

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

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袱上去,一面说,“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味道蛮好,送人也合式!

”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

1.用一句话概括这三段文字的内容:

2.在文中横线上依此填上恰当的字:

、、

、、。

3.对文章中“俨然”一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整齐B.宛如C.庄严矜持D.突然

4.写出文中对老人评议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语言描写:

作用:

答案:

1.湘西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醇厚善良的民风。

5分

2.竖、挂、牵、嚷、跃、拉;6分

3分

4.语言描写:

“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谁要这个!

”4分

作用:

表现了老人的淳朴善良、忠于职守的品格。

4分

五.写作(40分)

1.涓涓细流汇聚成汪洋大海,点滴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小”可以变成“大”。

千里长堤溃于小小蚁穴,万贯家财毁于一时疏忽,——“小”可以毁掉“大”。

请思考“小”和“大”的关系,以“说大论小”为题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