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调研报告范文3篇.docx
《城镇调研报告范文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调研报告范文3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镇调研报告范文3篇
城镇调研报告范文3篇
*目录城镇调研报告范文城镇民生问题调研报告城镇居民医疗调研报告 城镇管理是提升城镇形象的有效举措,是城镇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城镇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镇形象的直接表现。
随着城市的日益繁荣,城市管理工作也被摆上了日益突出的位置。
前段时间,我们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县城区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城区管理现状
我县城区共有三个居委会组成,占地2.75平方公里,共有居民5139户,常住人口约1.8万人。
近年来,按照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总体布置,新建、改建的建筑物基本能按城镇规划的总体要求进行运作。
㈠基础投入加大,市容市貌不断改善。
一是投资35万元修建了镇垃圾中转站,于5月初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垃圾清运和处理的问题。
二是投资60多万元,维修县城城区道路1450平方米,步行街及人行道路面600平方米,维修天池河防护栏326处并进行了粉刷,开挖排水涵洞一处,维修加固过桥护栏(水闸)1处,疏通长坪社区路段排水沟100多米,有效改善了城区道路环境和道路通行质量。
三是通过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兴建集贸市场,从“堵”向“疏”转变,有效解决了占道经营易反复的难题,有效解决了市容与繁荣的矛盾,为广大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经营场所。
同时,引进城市经营理念,将步行街灯饰广告有限出租使其建设、管理得到加强。
㈡日常管理质量有新的提高。
一是做到文明执法。
通过发放居民告知书,做到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大力整治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行为。
仅XX年查处未办规划审批手续违章建筑8起,拆除乱搭乱建38起,清理查处占道经营乱摆摊点900多起,清理取缔占道经营300多人次,纠查违章出点经营行为XX多人次,严格依照执法程序处罚违规事件70多人次,为理顺城区的街道秩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开展城区环境卫生“门前屋后三包”责任制工作,由县爱卫办牵头组织,同各单位签订了“门前屋后三包”责任书,建立城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镇管理的局面。
四是通过在政府至实小路段设立护学岗,有效缓解学生上学、放学时交通秩序的混乱状况。
二、我县城镇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容市貌虽有较大改善,但离老百姓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
㈠体制不顺,造成管理职权不清,责任不明确。
我县城区管理一直实行部门管理为主的“条状管理”模式,城区居委会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街道与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责任不明确。
㈡机制不活,造成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实行“事业化管理,企业化运作”的方式,这种方式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政企不分、建管不分,管养不分的现象。
一方面,有限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很难支付城管执法的各项经费,办公经费及各项津补贴均需通过收费自筹。
另一方面,由于受事业单位性质的影响,工资分配拉不开差距,职工在思想缺乏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工作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近年来,尽管城建部门已推行了系列改革措施,制定了相应的检查考核标准和奖励措施,但均属于内部管理标准,仍未能跳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怪圈。
同时由于主要靠行政手段来管理城区,没有建立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不能以市场机制配置城管资源,更不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
㈢执法力量薄弱,执法环境差,造成管理措施不得力。
目前,城监一中队共有在职在编人员6人,担负着城区下至万马桥、上至石梁司范围的市容、城区道路及街道临街门店的管理及执法任务,人员严重不足,装备落后,经费无保障,执法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
㈣城区公共设施场地不足,造成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不足是严重制约我县城区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城区公共休闲场所、停车场、集贸市场长期以来无固定场所,导致“马路摊点、马路市场、马路停车场”等现象严重。
㈤市民文明素质差,法制意识不强,管理难度增加。
由于城区面积小,人口密度高,流动人口较多,少数居民素质低下,车辆乱停乱放、垃圾随地乱扔、公共设施随意破坏的现象严重。
特别是随着人口大量涌入城区,城区出现了一些卫生死角,加上管理缺位,造成脏乱差现象严重,人民生活收到极大影响。
三、城镇管理的几点建议
㈠是要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坚持依法管理。
着力构建“政府总揽全局、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积极参与”的大城管格局,构建县、镇两级政府,城管、街道、社区三级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镇管理网络体系,形成综合治理为龙头,专业管理为骨干,社区、单位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强化环卫管理体制,把管理推向市场,管理进入社区、进入单位、进入家庭、进入学校。
㈡是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要将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公共基础设施更好地满足市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
㈢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按照“政企分开、建管分开、管养分开”的改革思想,进一步转变旧有的城市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合同制,开放作业市场,走专业化、企业化路子。
按照经营城市理念,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抓紧制定相关政策,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㈣严管重罚,依法管理。
我们的城镇管理工作比较薄弱,与“失之于宽,管理不严”有很大关系,比如,在香港随地倾倒垃圾,要被司法机关判刑坐牢。
城镇经济要活,但城镇管理必严。
首先要严在制度上,要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城镇管理法规体系,要能够基本覆盖目前城镇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又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
从规章制度源头上堵塞各责任单位之间管理脱节的漏洞,减少扯皮,做到事有人管,职责明确,权责一致。
其次要严在落实上,“徒法无以自行”,城镇管理就是对正常有序行为的服务,对违法违章行为的惩处。
因此对违反城镇管理法规的行为要敢于管理,对那些只图谋利,明知故违,屡教不改,严重破坏市容秩序的行为必须采取严管重罚的手段,以示惩戒。
对非法设置各类摊点和占道经营要坚决予以取缔,对车辆乱停乱放的要将车辆拖离现场,并对驾驶人员予以处罚,对破坏公共设施,乱吐乱扔、乱张乱贴、乱牵乱挂、乱写乱画、乱堆乱码、乱倾乱倒等公德意识差的行为除了经济处罚外还要在媒体上曝光。
然后要严在监督上,城镇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管理进程的复杂性。
由于城镇管理的方方面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执行中的具体问题,如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部门之间的配合衔接,必须靠强化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考核。
切实解决各种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执法不严、以罚代管和扯皮推诿的具体实施行为,加大管理的落实力度。
㈤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
一是深入开展城市管理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引导广大市民增强社会公德和城市管理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我们必须把市民的城镇意识教育,作为城镇管理的基础。
强化宣传教育,以报刊、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为阵地,增强全民城管意识。
在“城市广角”“市容曝光台”等栏目,弘扬城镇管理中的好人好事,曝光“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组织开展“县城集中整治行动”,“从我做起,清洁县城突击月”,“告别陋习千人签名”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吸引市民参与,使市民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素质。
开展以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的评比完善活动为载体,建立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机制,促进城镇管理上水平。
二是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举措,反映城区城市管理的有益成果,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
当前,正值我县进入全省“脱贫奔小康”的试点县行列,我们应抓住这一大好机遇,采取多种措施,整合各方力量,以高起点规划塑造城市特色,高标准建设提高城市品味,搞效能管理打造城市形象,进一步利用特有的“茶叶、旅游”两张名片,加快城市发展。
[城镇民生问题调研报告]城镇调研报告范文
(2)|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改善民生工程"的工作部署,最近,在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采取与部门负责人研讨,与镇办领导、站所负责人、部分村委(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海城区民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一、海城区民生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
近年来海城区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
目前,城乡居民收入稳中有升,XX年,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0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94元,均高于广西区、北海市的平均水平;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城市社区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94.5%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0%的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全区城乡低保惠及3346户7609人,年支付低保资金约793.6万元;农村五保对象234人,供养水平超过自治区标准,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连续三年实现刑事案件发案大幅下降(XX年刑事发案比XX年下降29.9%,XX年比XX年下降19.8%,XX年比XX年下降12.7%)。
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区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
1.小街小巷建设滞后。
海城区目前有112条小街小巷尚未硬底化,有371条小街小巷尚未安装路灯(随着建成区的扩展,以上数还会增加),"行路难"、"安全隐患多"是群众反映得最多的问题。
与此同时,一些已硬化的道路也因多年失修,存在不同程度的坏烂。
2.排洪排污设施不完善。
遇强降雨一些低洼地段容易受淹。
尤其是东起四川路、西至地角内港,全长约4公里的独树根垌排污沟,由于沉积了大量的淤泥,排洪能力已大大下降,每逢大暴雨,排污沟途经的北海村便会受淹,积水甚至深达1.5米。
一些居民区的下水道也由于年久失修,经常堵塞导致污水四溢。
3."城中村"改造推进缓慢。
海城区现有"城中村"17个,村庄占地面积约2129.8亩。
村内建筑杂乱无章、参差不齐、布局混乱,道路狭窄、拥挤难行,基础设施不配套,"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与周边整洁的市容市貌形成强烈反差。
海城区从XX年开始实施"城中村"改造,但因为相关政策未出台等多种原因,推进缓慢。
4.城市维护费补助不足。
市对海城区的财政管理体制中核定城市维护费支出基数为300万元,海城区是中心城区,城市维护任务较重(城市保洁面积为950,925平方米和农村155条自然村),特别是"城乡清洁工程"实施以来,单是全区的保洁就要超过300万元的费用,还有垃圾的清运、整治、绿化工程、亮点工程、小街小巷的建设等,至少需要500万元。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
1.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
近十多年来,全区共被征用土地38629.1亩,被征地农民36574人;被征地后人均拥有耕地面积0.55亩,其中62%的被征地农民被征地后人均耕种面积达不到0.3亩。
由于"以土地为保障"、"靠土地养老"的传统模式被打破,大量被征地农民就业无着落、生活无保障等问题日益严重,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偏低,劳动就业竞争力低下,就业意识不强使得他们自谋职业困难。
初步统计,我区被征地农民的失业率约为7%,富余劳动力即不充分就业率为3.5%,两者合计10.5%,比率较高。
2.最低生活保障跟不上物价上涨。
目前我区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180元/人·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683元/人·年。
面对通货膨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