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291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营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植物营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植物营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植物营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植物营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营养复习.docx

《植物营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营养复习.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营养复习.docx

植物营养复习

第一章

1植物营养学(subjectofplantnutrition):

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植物营养(plantnutrition):

植物生长和代谢所需要的化学物质的供应和吸收.Thesupplyandabsorptionofchemicalcompoundsneededforthegrowthandmetabolismofplantsmaybedefinedasplantnutrition.

肥料(feitilizer):

通常把施入土壤中或喷洒在作物地上部分,能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养分,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或能改变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物质.Anymaterialaddedtothesoilorasperseonaerialpartsofplantstoprovidenurtrientthatwillinereasegrowth,yield,ornutritionalvalueoftheplants.有机肥料(农家肥料,organicmanure)无机肥料(化学肥料,chemicalfertilizer)

2李比希确立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建立了植物营养学科,促进化肥工业的兴起,提出养分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律,对合理施肥至今仍有指导意义,把化学应用于农业,是化学融合于农业生产实际,推行新教学法.

3养分归还学说(NutrientRenturnTheory):

要点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2如果不正确的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3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意义:

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

归还方式:

一是施用有机肥料;二是通过施用无机肥料。

二者各有优点,若能配合施用,则可取长补短增进肥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4最小养分律(MinimumNutrientLaw):

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Plantgrowthininfluencedbyanutrientatlowest,concentrationasadenominate.

意义:

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5矿质营养学说:

土壤中矿物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他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有的有机物,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

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

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5李比希观点认识的不足与局限性

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豆科作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用,对腐殖质作用认识不够。

6在未来农业发展过程中,养分归还的主要方式是“合理施用化肥”,而不是“只需施用有机肥料”。

(Why?

因为,施用化肥是提高作物单产和扩大物质循环的保证,目前,农作物所需氮素的70%是靠化肥提供的,因而合理施用化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我国几千年传统农业的特点就是有机农业,其特征是作物单产低,因此不符合人口增长的需求。

考虑到有机肥料所含养分全面兼有培肥改土的独特功效,充分利用当地一切有机肥源,不仅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减少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需要。

第二章节一

专业词汇professionalwords

1.Carbon碳2.Hydrogen氢3.Oxygen氧4.Nitrogen氮5.Phosphorus磷6.Potassium钾7.Calcium钙8.Magnesium镁9.Sulphur硫10.Iron铁11.Manganese锰12.Copper铜13.Zinc锌14.Boron硼15.Molybdenum钼16.Chlorine氯17.Nickel镍18.carbondioxide二氧化碳9.plantash草木灰20.lime石灰21.potash碳酸钾22.superphosphate过磷酸盐23.ashes灰分24.plantnutrition植物营养25.plantnutrient植物营养元素26.solutionculturemethod营养液培养法27.sandculturemethod砂培法28.theessentialnutrients必需营养元素29.macronutrient大量元素30.micronutrient微量元素31.beneficialelementofplants植物有益元素

影响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的因素

1.遗传因素(geneticfactor)(植物基因型plantgenotype)

如:

小麦、水稻等禾本科植物含Si多、淀粉植物块茎含K多、豆科植物含N较多等。

从不同器官比较,籽粒中氮、磷含量比茎秆高,而茎秆中的钙、硅、氯、钠和钾多于籽粒。

2.环境条件(environmentfactor)

如:

盐渍土上生长的植物含Na和Cl较多、沿海的植物含I较多、酸性红、黄壤上的植物含Al和Fe较多。

灰分元素:

KOClSiPCaMgSNa及微量元素

确定必需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

(threecriteriaofascertainingtheessentialnutrientsofplants)

1939年阿隆(Arnon)和斯托德(Stout)提出了确定必需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

▪Agivenplantmustbeunabletocompleteitslifecycleintheabsenceofthemineralelement.(这种化学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

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

▪Thedeficiencyisspecificfortheelementinquestion.Thefunctionoftheelementmustnotbereplaceablebyanothermineralelement.(缺乏这种元素后,植物会呈现专一的缺素症,其他化学元素不能代替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

▪Theelementmustbedirectlyinvolvedinplantmetabolism–forexample,asacomponentofanessentialplantconstituentsuchasanenzyme–oritmustberequiredforadistinctmetabolicstepsuchasanenzymereaction.(这种元素必须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在植物营养上具有直接作用的效果,并非由于它改善了植物生活条件所产生的间接效果。

有益元素(beneficialelementofplants):

在非必需营养元素中有一些元素,对特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为某些种类植物所必需,这些元素被称为有益元素。

NaSiSeCo

节二

土壤中养分向根部迁移方式

根际:

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

根际效应:

(Rhizosphere)在根际中,植物根系不仅影响介质土壤中的无机养分的溶解度,也影响土壤生物的活性,从而构成一个“根际效应”。

吸收(uptake):

植物的养分吸收--是指养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过程。

泛义的吸收--指养分从外部介质进入植物体中的任何部分。

土壤中养分向根部迁移方式

1截获(interception)JenyOverstreet于1939年发现。

概念:

指植物根在土壤中伸长并与其紧密接触,使根释放出的H+和HCO3-与土壤胶体上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直接交换而被根系吸收的过程。

两个特点:

直接进行交换;靠截获获得的养分数量少,约占1%,远小于植物的需要。

Ca2+通过截获一般比较多些,其次是Mg2+。

2质流(mass-flow)概念:

因植物蒸腾、根系吸水而引起水流中所携带的溶质由土壤向根部流动的过程。

迁移量主要取决于水分蒸腾量和土壤养分浓度。

一般来说,在土壤中溶解性和移动性较大的离子如NO3-、SO42-、Na+、Cl-以质流迁移为主。

3扩散(diffusion)概念:

由于根系吸收养分而使根圈附近和离根较远处的离子浓度存在浓度梯度而引起土壤中养分的移动。

扩散对钾迁移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磷和氮。

影响扩散作用因素:

土壤中水分含量、离子浓度以及根的活力等条件。

载体蛋白又称转运子(transporter),能够与特定溶质结合,通过自身构象的变化,将与它结合的溶质转移到膜的另一侧。

被动吸收(passiveabsorption)

定义:

膜外养分顺浓度梯度(分子)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不需消耗代谢能量而自发地(即没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的过程。

形式:

简单扩散:

如亲脂性分子(O2、N2)、不带电极性小分子(H2O、CO2、甘油)

易化扩散:

被动吸收的主要形式。

机理如下:

主动吸收(activeabsorption)

定义:

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分子)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

植物吸收养分的基因型差异环境因素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一)介质中养分浓度

(二)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离子间的拮抗作用(ionantagonism)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上。

化学性质近似的离子在质膜上占有同一结合位点。

阳离子:

K+、Rb+和Cs+之间;Ca2·+、Mg2+和Ba2+之间。

一价与二价之间:

NH4+和H+对Ca2+、K+对Fe2+

阴离子:

Cl-,Br-和I-之间;HPO42-与SO42-之间;H2PO4-与Cl-之间;NO3-与Cl-之间,都有拮抗作用。

离子间的协助作用(ionsynergism)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以及阳离子与阳离子之间。

Ca2·+对多种离子的吸收有协助作用,一般认为是由于它具有稳定质膜结构的特殊功能,有助于质膜的选择性吸收。

这种协助作用也称“维茨效应”。

溶液中Ca2+、Mg2+、Al3+等二价及三价离子,特别是Ca2+离子,能促进K+、Rb+以及Br-的吸收。

(三)温度、水分、光照的影响

(四)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通气状况,土壤PH

(五)根系的代谢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六)苗龄和生育阶段(植物营养的阶段性)

植物生长期(thegrowthstageofplant):

一般是从种子到种子的时期。

植物营养期(thenutritionstageofplant):

植物通过根系由土壤中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

植物营养临界期(criticalperiodofplantnutrition):

在植物生育过程中,有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绝对量不多,但很敏感需要迫切。

此时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