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一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8542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一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一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一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一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一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一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一.docx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一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一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一.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一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一.docx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一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一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一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

(一)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1937-1949年国统区和沦陷区的创作概况;了解艾青的生平与创作概况,能够分析艾青诗作的风格及评价其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了解田间、穆旦诗作的思想及艺术;了解夏衍、陈白尘、李健吾戏剧的创作概况;掌握路翎、钱钟书小说创作的成就;掌握张爱玲、徐讦、无名氏创作的成就。

  第一节概述

  抗战初期的创作:

小型、通俗作品的涌现。

①小型戏剧十分繁荣,出现了《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等优秀作品。

②诗歌创作相当活跃,1938年前后在武汉、重庆等地兴起了朗诵诗运动的热潮,如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等广为流传。

③报告文学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代表作有丘东平的《第七连》等。

④在通俗文学和戏曲创作方面,京剧、地方戏、快板、相声等被广泛采用。

小型作品与通俗作品具有短小、活泼、敏捷、通俗和富有战斗性的特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大众对文艺反映抗日的迫切要求,但在形式上缺乏细致的推敲,带有一定的公式化与概念化的倾向。

  抗战进人相持阶段后的创作:

内容上加强了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揭露与批判,艺术上则逐渐由小型趋向大型,由粗放走向精雕细刻。

①戏剧上多幕剧创作活跃。

宋之的的《雾重庆》、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阳翰笙的《天国春秋》、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取得了较大成功。

②长篇小说创作繁荣。

茅盾的《腐蚀》,萧红的《呼兰河传》,巴金的《春》、《秋》,姚雪垠的《长夜》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③散文上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和冰心的《关于女人》颇受读者欢迎。

④诗歌方面逐渐以叙事诗与抒情诗代替了抗战初期的短诗和朗诵诗。

  孤岛文学的成就:

戏剧方面,于伶的《夜上海》,阿英的《明末遗恨》、《海国英雄》、《洪宣娇》引起强烈反响,李健吾翻译的《爱与死之搏斗》、《乱世英雄》也吸引了众多观众。

杂文创作方面,《边鼓集》、《横眉集》等鲁迅风杂文产生了较大影响。

  上海沦陷后的创作:

《万象》是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

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果园城记》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剧本《大马戏团》、《夜店》也有一定影响。

张爱玲的《传奇》,苏青的长篇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受到广泛欢迎。

周作人的闲适小品,袁犀的长篇小说《贝壳》也各有特色。

  解放战争时期的创作:

①喜剧文学成为一种创作主潮,《八十一梦》、《围城》、《升官图》、《马凡陀的山歌》等都是戏剧性的作品。

②七月派主要作家有路翎、绿原、鲁藜等,他们大都实践着胡风的文学理论主张,抒写重大题材,表现对战斗的渴望和对光明的向往,具有强烈的战斗精神。

九叶诗派的主要作家有辛笛、陈敬容、郑敏、穆旦等人,他们从不同侧面暴露国统区的黑暗现实,在艺术上他们也进行了大胆创新,成为当时引人注目的诗歌流派。

③袁水拍的政治讽刺诗集《马凡陀的山歌》、黄谷柳的长篇小说《虾球传》在民族形式和大众化探索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第二节艾青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写成第一首诗作《东方部的会合》。

  艾青抗战前的创造:

主要有诗集《大堰河》与《马槽集》,早期诗作强烈地抒发了对生活的爱憎感情,揭示出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

《大堰河我的保姆》以抒情主人公我与大堰河一家的关系以及大堰河一生的悲惨遭遇,深情地叙写了大堰河善良、勤劳、无私的动人形象。

在艺术上,真挚而浓烈的抒情,质朴而深沉的口语,一唱三叹的旋律,都使该诗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与感人效果。

  抗战爆发以后的创作:

出版有《北方》、《向太阳》、《他死在第二次》、《旷野》、《火把》等诗集,形成了诗人创作道路上的鼎盛时期。

《北方》集收录了诗人在抗战最初阶段的重要诗作,展示了民族的觉醒和人民的抗敌热情。

长诗《向太阳》以武汉为背景,真实地展现了抗战初期全国人民为神圣的民族解放事业而努力奋斗的壮丽画面,以高度的热情赞美着光明,赞美着民主。

诗集《他死在第二次》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大无畏的气概,给艾青的抗战诗作涂上一层悲壮的色彩。

1940年完成的长诗《火把》是一曲表现抗战年代革命青年生活道路的青春之歌。

诗中的火把是时代的光明的象征,这种光明是由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燃烧起来的。

  在延安时期的创作:

主要有《雪里钻》、《献给乡村的诗》、《反法西斯》、《黎明的通知》等,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比较单薄,缺乏感人的诗情。

这是艾青的艺术个性和创作风格尚未能和新的主题、题材相适应相融合的缘故。

  艾青诗歌的艺术成就: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以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他的诗使自由体诗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巩固了新诗发展的阵地,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

他的诗中蕴藏着一种深沉而强烈的感情,诗中回荡着对祖国、民族前途的热切思考。

他还十分重视独特意象的创造,在意象中,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独特的感受、观察和认识。

  第三节田间穆旦

  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193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未明集》,后又出版《中国牧歌》和《中国农村的故事》。

  《给战斗者》的思想与形式:

作者以深厚的感情描述了中国人民曾经有过的朴实而安宁的和平生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祖国同胞惨无人道的蹂躏,并发出必须为祖国而战的强烈呼喊。

急促的旋律,跳跃的节奏,表现出诗人对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

  其他创作:

《她也要杀人》描写了一位中国北方农村妇女白娘的悲惨遭遇。

1945年前后,田汉还创作了《戎冠秀》和《赶车传》两部长篇叙事诗。

  穆旦(1918-1977),创作有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1939~1945)》、《八旗》。

  穆旦诗中的自我:

《诗八首》、《我向自己说》等诗显示了穆旦对于自我的独特探索与表现。

《诗八首》礼赞了爱情丰富而复杂的过程,礼赞了爱情的美、力量和永恒。

穆旦的我深深植根于中国现实之中。

早期的诗作中已经透露出关注现实人生的倾向。

《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直面战争与死亡,礼赞了生命与永恒。

穆旦的自我始终处于痛苦的自我解剖之中,致力于展现自己心灵的自我搏斗和种种痛苦而丰富的体验,充满了深沉的内省与思辨的力量。

  第四节夏衍陈白尘李健吾

  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艺术剧社,首先在戏剧界发起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并参与筹建左联,成为我国左翼文艺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话剧创作方面,《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心防》和《法西斯细菌》等剧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

  《赛金花》和《秋瑾传》:

《赛金花》以庚子事变为背景,通过八国联军侵略时清朝官吏通过妓女赛金花向联军统帅瓦德西求和这一事实,揭露了清政府官僚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种种丑态,给人们描绘了一幅百丑图。

《秋瑾传》以女英雄秋瑾传的故事为线索,抨击了祸国殃民的清朝统治者和卑躬屈膝的汉奸走狗,在艺术上初步体现了夏衍剧作淳朴素淡、简洁明净的艺术风格。

  《上海屋檐下》的成就:

标志着夏衍的剧作题材由历史转向现实,并自觉地运用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创作。

剧本通过同一幢小楼里的五户人家的不同遭遇和命运的描写,反映出一群善良的人们的不幸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那种令人窒息、抑郁的时代气氛。

《上海屋檐下》显示了夏衍在艺术上的成熟。

剧本头绪繁杂,但又有主有从,繁而不乱。

  《心防》与《法西斯细菌》:

《心防》生动地记叙了抗战初期坚持在上海孤岛继续进行斗争的地下文化工作者的生活。

主人公刘浩如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新闻记者。

《法西斯细菌》描写的是一位留学日本的细菌专家,在现实的教训面前终于由不问政治到投身于抗战洪流的故事。

青年科学家俞实夫的觉醒、转变过程实实在在,合理可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夏衍剧作的风格:

选取与现实斗争密切相关的题材,故事多取材于平凡的生活琐事,十分注意选择富有特征的场面、细节,语言朴素自然,含蓄深沉。

  陈白尘(1908-1994),原名陈增鸿、陈征鸿,左联时期的创作有《虞姬》、《石达开的末路》等。

发表于1937年的七幕历史剧《金田村》,巧妙地把太平天国革命与抗日战争照应折射,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写于1939年的《乱世男女》刻画了一群被抗战洪流搅浮起来的都市沉渣,从南京逃到大后方后的种种丑态,透露出作者的艺术才华。

1940年创作的五幕剧《结婚进行曲》,通过女青年黄瑛谋求职业四处碰壁的不幸遭遇,较成功地揭示出现实的黑暗和人民对黑暗现实的反抗。

  《岁寒图》和《升官图》:

《岁寒图》着重塑造了一位忠于职守、克己为人的医师黎竹荪的形象。

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他守志不移,坚定意志,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

《升官图》是一部讽刺喜剧,剧情是在两个强盗的梦境中以夸张、漫画化的形式展开的,剧作假托两个强盗的一场升官发财的美梦,把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赤裸裸地揭露出来,是一部活生生的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官场现形记。

作者运用了夸张与漫画手法,把剧作的主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剧作语言生动幽默,含蓄有力。

  李健吾(1906-1982),是一位有独特艺术审美个性的剧作家。

代表作《这不过是春天》塑造了一位善恶共生、美丑交织的女性形象美貌、机智而又充满着矛盾的厅长夫人。

《梁允达》描写了山西一个农家祖孙三代为了家庭财产的支配权而互相残杀的故事,剧本表现了在金钱欲的支配下,父子两代人经历了怎样的内心的善恶冲突与人格裂变。

《贩马记》是一部正面反映辛亥革命、又以男女主人公恋爱悲剧为副线的话剧。

《青春》是一部含泪的喜剧,具有牧歌风味和乐观主义的调子。

  李健吾剧作的成就:

他善于对人性进行剖析,他所创造的善恶共存者的形象系列是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种贡献。

他的戏剧不仅技巧圆熟,而且布局严谨而匀称;既有深湛的欧洲戏剧艺术的造诣,又能继承祖国戏曲艺术的精华;在话剧语言的运用上,更是精练而性格化,以华北农村为背景的戏,尤具浓郁的乡土气息。

  第五节路翎钱钟书

  路翎(1923-1994),原名徐嗣兴,生于南京。

其早期的作品,大都反映破产农民、矿工、卖艺人、匠人、商贩等下层人民的生活。

他并不着力于对旧社会黑暗生活本身的揭露,而是试图透过这种描写,寻求出人民底原始的强力,个性底积极解放。

  《饥饿的郭素娥》:

小说描写了一个美丽而强悍的矿区劳动妇女郭素娥的故事,作者在这个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中,执意挖掘出蕴藏在人民心中的追求个性解放和自发反抗黑暗势力的原始强力,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奴役的创伤。

  《财主底儿女们》:

小说以苏州巨富蒋捷三一家的风流云散为中心,力图反映出一二八以后的十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提出在这个动乱的时代中青年知识分子的道路问题。

小说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上,描写了财主的儿女,即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民族矛盾激化的时代里的思想面貌,显示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具有相当深刻的思想意义。

  抗战胜利后路翎的创作:

1946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蜗牛在荆棘上》,描写一位当兵的农民因轻信别人对妻子秀始的流言,回家后对妻子显示英雄行动的故事,反映出人物被扭曲的灵魂,投射出农村中的阶级矛盾。

中篇《嘉陵江畔的传奇》,通过农村姑娘王桂香与四川青红帮流氓骗子的英勇抗争,表现了落后地区群众自发斗争的历史画面。

1948年创作了长篇《燃烧的荒地》,在这部小说里,作者已经不再抽象地反映人物的反抗与蛮力;而是更为明显地表现出现实的、阶级的斗争。

  路翎小说的特色:

他的小说主观色彩强烈,形成以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复杂的情绪波折表现人物性格的心理描写特色。

在揭示人物灵魂的复杂性、丰富性方面,路翎小说往往有独到的发现,具有相当的真实性。

  钱钟书(1910-1998),是一位学者型的讽刺幽默作家。

1941年出版了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人兽鬼》,1947年出版长篇《围城》,他的作品给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带来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风格。

  《围城》的思想与艺术:

作者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与大学教授,在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问题上遇到的矛盾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灵魂和灰色人生,反映了抗战初期上层知识分子的活动和生活,同时也象征了当时的人生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的绝境。

在艺术上,《围城》是细腻而婉转的,作品中高超的幽默手法,大量的奇妙譬喻,以及丰富的知识容量,构成了小说独特的风格。

  方鸿渐形象:

是一个具有一定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的悲剧,反映了那些比较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黑暗社会这一围城中的必然遭遇。

  第六节张爱玲

  张爱玲(1917-1995),1944年出版处女作《传奇》,代表作有《茉莉香片》、《倾城之恋》、《金琐记》等。

  创作概况:

张爱玲最擅长的是叙说家史性的故事。

《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的主人公葛薇龙是个有上进心的少女,为求得饮食的生存,被姑母荒淫无耻的富孀粱太太作为男女调情的色饵,终于跌入堕落的深渊。

《倾城之恋》表现的是少妇白流苏和华侨子弟范柳原的苦涩的爱情。

《金锁记》则通过对主人公曹七巧的变态心理的发掘,深刻揭示了金钱毁灭人性的罪恶及封建家族制度的弊害。

  创作风格:

①亦洋亦古,非中非西,擅于挖掘人物的深层次心理;②以传统章回小说为总体格局,杂以西方现代派手法;③擅长于营造梦魇般的氛围,展现梦魇般的故事,梦魇般的文化及梦魇般的人性。

  第七节徐讦无名氏

  徐讦(1908~1980),40年代后期浪漫派的代表作家。

徐讦的文学活动可分为三个时期:

①发生期(1930-1936),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鬼恋》及短篇小说集《阿拉伯海的女神》、《幻觉》。

②成熟期(1937~1949),代表作有《荒谬的英法海峡》、《吉布赛的诱惑》、《精神病患者的悲歌》、《风萧萧》等几个具有浓郁浪漫主义倾向的中篇小说。

③持续发展期(1950-1980),代表作有《彼岸》、《江湖行》、《悲惨的世纪》等长篇及《鸟语》等短篇小说集。

  徐讦小说的特点:

以人性与爱作为贯穿母题,以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作为基本的小说格调,在人性和心理的解剖上有着相当的深度;小说充满异域色调、边缘色彩和传奇性情节;语言含蓄蕴藉,富有禅趣。

  《鬼恋》:

叙述的是一段扑朔迷离的人、鬼相恋的爱情故事。

在这部小说中,传奇性的人物、神秘浪漫的氛围、惊心动魄的爱情、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和诗化的语言共同构成一种具有诱惑性的文本风格。

  《风萧萧》:

这部小说以浪漫主义激情编织了一个富有传奇性的生动故事,以想象化的方式营构了中、美、日三国间谍之间神秘莫测的明争暗斗。

作家把爱情传奇和间谍传奇并置,让情感生活、战争生活和哲理相交织,成功地塑造了白苹、梅瀛子、海伦几个美艳动人的女性形象,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无名氏(1917~),原名卜宝南。

  《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的构思特色:

①作者善于发现怪人;②总给现代罗曼司一个最良好的地域背景;③用谜来把读者引到一幕幕人生的哀恸的爱情悲剧面前;④女主人公都是死亡的结局;⑤两部小说都有着高雅华贵的格调,男女主人公皆有着良好的教养。

  《无名书稿》共六卷,是一部现代主义巨著,作品从大文化角度思考与探讨人生和社会问题,通过印蒂这个人物,让人们看到一个禀有理性和良知的知识分子的艰难而不懈的人生追求和执着的思想历险。

也折射了本世纪上半叶中国动荡不宁的社会现象,以及部分灰色人群的灵魂苦吟。

  【重点内容提要】

  1.分析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

  2.简析穆旦诗中的自我。

  3.分析《上海屋檐下》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

  4.分析陈白尘剧作《升官图》的艺术。

  5.简析路翎长篇《财主底儿女们》的艺术成就。

  6.分析《围城》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7.简析《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的构思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