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末五代代北集团的形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8206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唐末五代代北集团的形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试论唐末五代代北集团的形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试论唐末五代代北集团的形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试论唐末五代代北集团的形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试论唐末五代代北集团的形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唐末五代代北集团的形成.docx

《试论唐末五代代北集团的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唐末五代代北集团的形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论唐末五代代北集团的形成.docx

试论唐末五代代北集团的形成

试论唐末五代代北集团的形成

内容提要:

所谓唐末五代的代北集团,是指从唐末以来兴起于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内蒙古中部一带,以沙陀三部落为核心,融合奚、突厥、吐谷浑、达靼等所谓五部之众和汉族等多种民族成份在内的军人政治集团。

这一集团是唐末李克用太原割据政权、五代后唐、后晋、后汉三王朝和北汉小朝廷统治的要紧社会基础。

本文即对这一集团的形成通过和组成成份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

代北集团、沙陀三部落、五部之众、李克用。

已故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用四个政治集团的进展演变来分析唐朝三百年的历史,这四个政治集团即关陇集团、李武韦杨婚姻集团、安史之乱后以“东南财富及汉化文化维持长安为中心”的长安集团、和“其政治、军事、财政等与长安中央政府事实上固无隶属关系,其民间社会亦未深受汉族文化之阻碍,即不以长安、洛阳之周孔名教及科举仕进为其安身立命之归宿”的河北藩镇集团[1]。

众所周知,唐朝从黄巢起义以后的历史,大体上是以李克用和朱全忠两大势力集团为中心而展开的,五代五朝中,除朱梁外,其余四朝均出自李克用这一系统,乃至北宋王朝,亦与李克用集团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李克用政治集团,既不同于陈寅恪先生所说的长安集团,也有别于他所说的河北藩镇集团,它是唐末兴起于代北地域——即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内蒙古中部一带,以沙陀三部落为核心,融合突厥、回鹘、吐谷浑、奚、契苾、达靼等所谓五部之众和汉族等多种民族成份在内而组成的一个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军人政治集体。

因为它是从代北地域兴起的,故咱们将其称之为代北集团。

本文即拟对这一集团的形成进程及组成成份进行一些考察。

一、代北集团的形成

代北集团的形成和壮大,是与沙陀势力的消长直接相关的,因此,那个地址要紧以沙陀的进展为线索进行考察。

沙陀人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自灵州迁往代北地域后,大致经历了朱邪执宜、朱邪丹心(即李国昌)和李克用祖、孙三个进展时期。

一、朱邪执宜时期

关于朱邪执宜的事迹,史籍中留下的记载不多,据《新书·沙陀传》,元和四年(809),朱邪执宜率部进入代北地域后,屯守神武川之黄花堆,其部落更号为“阴(按“阴”当为“陉”之讹)山北沙陀”。

元和五年,宪宗伐镇州,朱邪执宜以军七百为先锋。

镇兵解,因功迁蔚州刺史。

元和八年,回鹘过碛南取西受降城、柳谷地,诏执宜屯天德以备之。

元和九年至十二年唐朝讨伐淮西,长庆元年(821)讨伐成德,朱邪执宜均率部参加,后入朝留宿卫,拜金吾将军。

大和四年(830),柳公绰奏授阴山府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

朱邪执宜时期,代北集团进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是实现了沙陀同六胡州昭武九姓胡人的紧密结合,形成了所谓“沙陀三部落”。

所谓六胡州,是指唐前期设置在灵、夏二州之间(今宁夏、陕北和内蒙古伊克昭盟南部)的鲁、丽、含、塞、依、契6个胡人州,昭武九姓胡人即粟特人,史籍中往往将他们称之为六胡州人。

安史之乱中,他们曾在安禄山部将阿史那从礼的引诱下叛唐,被朔方军和回纥联军击败。

六胡州胡人一部份随安史叛军到了范阳,并入史思明部;而另一部份那么迁至石州(治今山西离石)一带。

德宗贞元二年(786),马燧率河东兵击吐蕃,“至石州,河曲六胡州皆降,迁于云、朔之间”[2]。

沙陀人与昭武九姓胡人的紧密关系,从“沙陀三部落”这一称号中就足以看出。

所谓沙陀三部落,是指沙陀、安庆、萨葛(又称薛葛、索葛)3个部落。

其中安庆、萨葛均为昭武九姓胡人部落[3]。

从现有材料看,“沙陀三部落”的称号最先出此刻文宗开成中。

《旧唐书》卷161《刘沔传》:

“开成中,党项杂虏大扰河西,沔率吐浑、契苾、沙陀三部落等诸族万人、马三千骑,径至银、夏讨袭。

”可是,沙陀与六胡州胡人成立紧密关系并非始于现在。

同书卷165《柳公绰传》:

“大和四年,复检校左仆射、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观看等使。

……陉北有沙陀部落,自九姓、六州皆畏避之。

公绰至镇,召其酋朱邪执宜,直抵云、朔塞下,治废栅十一所,募兵三千付之,留屯塞上,以御匈奴。

其妻母来太原者,请梁国夫人对酒食问遗之。

沙陀感之,深得其效。

”《通鉴》卷244太和四年三月记此事更为完整,明确指出柳公绰奏以朱邪执宜为阴山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

又将“自九姓、六州皆畏避之”改作“为九姓、六州胡所畏伏”;“募兵三千付之”改作“使其部落三千人分守之”。

当更得其义。

沙陀本来就“素骁勇,为九姓、六州胡所畏伏”,朱邪执宜出任阴山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这无疑对沙陀征服代北各族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因此,尽管“沙陀三部落”的称号出此刻开成中,安、康、史、何等昭武九姓胡人的大量显现更晚至李克历时,但能够判定,沙陀与六胡州胡人结成至为紧密的关系,从朱邪执宜时就已开始。

武宗会昌四年(844)唐朝廷讨伐昭义镇时,沙陀马军500人随河东行营节度使石雄出征。

晋州刺史李丕“缘扬言作乱”,“杀安义节之子”。

李德裕写了一篇《奏晋州刺史李丕状》,其中有“安义节管沙陀兵马三十余年”[4]云云。

“安义节”,从其姓名看,当为昭武九姓胡人。

其“管沙陀兵马三十余年”,即从宪宗元和中即已开始。

亦说明沙陀与昭武九姓胡人在朱邪执宜时就已成立了紧密关系。

六胡州昭武九姓胡人与沙陀的紧密结合,在代北集团的进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沙陀人从唐末割据争霸到五代成立封建王朝,无时无处不有昭武九姓胡人的重要奉献。

如李克用部将中和后唐、后晋、后汉诸王朝文武官僚中大量安、康、史、何等姓胡人的存在,都说明六胡州昭武九姓胡人同沙陀人一路,是代北集团中的核心和中坚力量。

二、朱邪丹心(李国昌)时期

朱邪执宜大约死于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子丹心嗣。

朱邪丹心继续为唐王朝效劳,曾率部参加了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唐朝讨伐回鹘和昭义镇的战争,会昌四年泽潞平后,因功迁朔州刺史、代北军使。

宣宗大中元年(847),吐蕃结党项及回鹘扰河西,朱邪丹心率部随河东节度使王宰出征。

大中三年,征西戍罢,朱邪丹心被录用为蔚州刺史、云州守捉使。

咸通九年(868),庞勋起义暴发后,朱邪丹心又率部随康承训前去镇压,因功被唐授予大同军防御使(后迁鄜坊、振武节度使)的职务,并赐以宗姓,这在沙陀即代北集团进展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沙陀人从元和三年内迁后,始终受到唐朝廷的防范和限制。

他们之因此从灵州迁往代北的一个重要缘故,确实是因为“朝议以沙陀在灵武,逼近吐蕃,虑其反复”[5]。

但是就在沙陀迁到代北地域后不久,代替范希朝任河东节度使的王锷又以“朱邪族孳炽,散居北川,恐启野心”,建言“析其族隶诸州,势分易弱也”。

唐朝廷“遂建十府以处沙陀”[6]。

所谓“十府”的府名及性质已不可考,只是它是唐王朝减弱、限制沙陀势力进展的一种手腕,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以后,随着沙陀力量的不断进展壮大,领属它的河东节度使“或要之诅盟,质之子弟”[7];或以衙将出任朔州刺史,兼本地军使和沙陀三部落防遏都知兵马使[8];以此进行防范和操纵。

朱邪执宜、丹心父子尽管为唐朝屡建战功,但唐授与他们的职务都只是为一州刺史,隶属河东节度使管辖。

沙陀人出征,也要受他军的控制,元和时隶属忠武军,以后隶属河东军。

这一切,无疑对沙陀势力的进展不利。

李国昌出任大同防御使,并进而出任鄜坊(即鄜延)、振武节度使后,上述局面大为改观。

大同、鄜坊乃至那时的振武虽都算不上是强藩大镇,但作为一级地址藩镇,它享有与其他藩镇一样直属中央的权利,从而再也不受他镇的约束。

专门是作为地址节帅,它比一州刺史拥有更大的权利和号召力。

沙陀本西域小族,其社会地位不仅不能同中原汉族士医生相较,即便在内迁各族中,也是微乎其微。

《旧五代史》卷91《康福传》中有如此一段记载:

后唐明宗时,康福出任河西节度使,“有末客姓骆,其先与后唐懿祖来自金山府,因公宴,福谓从事辈曰:

‘骆评事官那么卑,门族甚高,真沙陀也。

’闻者窃笑焉。

”“夷狄贵沙陀”[9],因此康福将沙陀人看做为“门族甚高”的一族,但却受到士人身世的“从事辈”的“窃笑”。

在沙陀人做了天子的后唐时期尚且如此,那么在沙陀势力方才崛起的唐末时期,其社会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朱邪丹心因镇压庞勋功而被赐予“李国昌”之名,“预郑王属籍”[10]。

这对沙陀人来讲,是一件超级荣耀的事,是他们举高自已社会地位的极好机遇。

事实也的确如此,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之因此能取得汉族士医生们的普遍认可;宋人将沙陀人李存勖成立的后唐王朝看做是正统,这与从来主张“华夷之辨”的中国传统观念截然不同,而宋人这一观念的显现,无疑与朱邪氏被赐予李唐宗姓有极大的关系。

关于李国昌的卒年,《旧唐书》卷19下《僖宗纪》、《旧五代史》卷25上《唐武皇纪》均作中和三年(883),《新唐书·沙陀传》作光启三年(887)。

只是,李国昌究竟死于何时,这并非重要,因为李国昌活着时,代北集团的核心领导权已经转移到了李克用的手中。

3、李克历时期

李克用生于大中十年(856)九月。

关于他早年的经历,《旧五代史·唐武皇纪上》云:

“献祖之讨庞勋也,武皇年十五,从征,摧锋陷阵,出诸将之右,军中目为‘飞虎子’。

贼平,献祖授振武节度使,武皇为云中牙将。

……及壮,为云中守捉使,事防御使支谟。

”段文楚接任云中防御使后,李克用任沙陀三部落副兵马使,防守蔚州。

李克用在代北集团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在杀害段文楚事件中就已显露出来。

段文楚事件发生的时刻,史籍有咸通十三年(872)、乾符元年(874)、三年(876)和五年(878)等多种记载。

司马光荣纳了乾符五年说。

而关于段文楚被杀的缘故,旧史多说是由于“代北荐饥,漕运不继,文楚颇减军士衣米,又用法稍峻,军士怨怒”[11]所致。

日本学者堀敏一氏也以为:

“叛军拥立李克用的事件,尽管存在着边境这一特殊条件,其实只是是唐末常见的藩镇战士兵变”[12]。

诚然,这种由于节帅优赏不周而遭致手下杀害的事件在唐末层出不穷,只是,段文楚被杀事件发生的真正的和更为深刻的缘故,正如事件的策划者和主谋之一李尽忠所言,是“今天下大乱,朝廷号令不复行于四方,此乃英雄建功名富贵之秋也。

……李振武(按即李国昌)功大官高,名闻天下,其子勇冠诸军,假设辅以举事,代北不足平也”[13],即乘“天下大乱,朝廷号令不复行于四方”之际,割据代北地域。

沙陀人尽管从元和四年进入代北后,就开始了对代北地域的经营,但由于唐朝廷的防范和限制,他们在代北并无成立起稳固的统治,朱邪执宜、丹心父子时而被录用为蔚州刺史,时而被录用为朔州刺史,而且不时被征发率部去屯天德、戍河西。

朱邪丹心(李国昌)虽因镇压庞勋功而前后被录用为云中、鄜坊、振武节帅,但也只能是不在此即在彼,却不能将整个代北据为己有。

史称段文楚被杀以后,唐朝廷曾以“振武节度使李国昌为大同节度使,以为克用必无以拒也”。

但是“李国昌欲父子并据两镇,得大同制书,毁之,杀监军,不受代”[14],即说明李国昌父子欲将整个代北地域据为己有的野心。

而由此咱们也不能不对这次事件的幕后策划者和主谋究竟是谁而产生疑心。

旧史将杀害段文楚的策划者和主谋归结于沙陀兵马使李尽忠和云中牙将康君立等,而李克用那么是被动被推上台的,可是,也有一些史籍记载此事为李克用所为,如《实录》说:

“乾符元年十二月,李克用杀大同防御使段文楚,自称防御留后[15]。

《旧唐书·懿宗纪》咸通十三年十二月亦载:

“是月,李国昌小男克用杀云中防御使段文楚,据云州,自称防御留后。

”结合往后“李国昌欲父子并据两镇”的情形,很有可能李克用才是策划杀害段文楚事件的真正主谋,至少也是主谋之一。

因为杀害唐朝地址藩帅,毕竟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故后人对李克用有所避忌。

但是,唐朝廷尽管是“皇威不振”,却也不能容忍李克用这种犯上作乱的行为。

唐录用卢简方为大同军防御使,令其谕李国昌:

“克用暂勿主兵务,束手待朝廷除人。

”[16]当李国昌父子拒命后,便发动河东、幽州、昭义诸镇及吐谷浑赫连铎进讨。

广明元年(880)六月,沙陀酋长李友金及萨葛都督米海万、安庆都督史敬存等率沙陀三部落降唐。

七月,李克用、李国昌父子前后连连取胜,部众溃散,李氏父子、宗族及康君立等北入达靼。

唐以吐谷浑赫连铎为大同军防御使,白义成为蔚州刺史,米海万为朔州刺史,振武帅位也落入吴师泰之手,不久又落入契苾璋之手。

李克用不仅未能“旬日而定代北之地”,而且将朱邪执宜、朱邪丹心(李国昌)苦心经营数十年的代北地盘丧失殆尽。

这在代北集团即沙陀的进展史上,是一次近乎毁灭性的冲击。

广明元年十二月,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这为沙陀势力的振兴提供了绝好的机遇。

中和元年(881)二月,李友金受命率沙陀、萨葛、安庆三部落及吐谷浑诸部5000人入援京师。

李友金行至绛州,绛州刺史沙陀人瞿稹谓监军陈景思:

“贼势方盛,未可轻进,不假设且还代北募兵。

”[17]遂又返回代北。

半月间,募兵3万,“皆北边五部之众”。

李友金又对陈景思说:

“兴公共,成大事,当威名素著,那么能够伏人。

今军虽数万,苟无善帅,进亦无功。

吾兄李司徒父子,去岁获罪于国家,今寄北部,雄武之略,为众所推。

假设骠骑急奏召还,代北之人一麾响应,那么妖贼不足平也。

”陈景思“然之,促奏行在”[18]。

李友金为李克用的“族父”,他从行至绛州又返回代北,从军力不足“未可轻进”到“军虽数万,苟无善帅,进亦无功”,最后不能不请李克用父子出山,都是打着为唐王朝平“乱”的幌子。

但是李友金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却很值得疑心。

王夫之说李友金在广明元年六月降唐时,确实是李克用“遣李友金伪背己以降而为之内谋”[19],这恐怕未必是事实。

只是,李友金希望沙陀势力再度振兴,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于是他利用为朝廷平“乱”的机遇,名正言顺地招兵买马,聚集力量,最后又名正言顺地请李克用出山,因为正如他本人所说,李克用父子“雄武之略,为众所推”,因此他把沙陀振兴的希望寄托在李克用父子身上。

而李克用也没有孤负这位“族父”的期望,他不仅恢复了沙陀人在李国昌时期的鼎盛,而且成立了一个以沙陀人为核心的壮大的地址割据政权,为五代沙陀三王朝的成立开辟了道路。

二、代北集团的组成

中和三年(883)五月,李克用因镇压黄巢之功被唐朝廷录用为河东节度使,从此,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以河东为基地展开了他们的霸业,而代北集团亦在河东形成了它的最后格局。

日本学者周藤吉之氏曾对五代节度使的牙军进行了研究,指出那时的牙军和作为藩帅的各王朝的始祖们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创建王朝时,他们是集权利量的核心[20]。

李克用虽未及创建王朝,但却直接致使了后唐王朝的成立,他的统治力量的核心无疑亦是牙军,故咱们那个地址即从牙军谈起。

李克用的牙军有义儿军、决胜军、铁林军、横冲军、突骑军、亲骑军、突阵军、五院军、飞骑军、雄威军、厅直军、万胜黄头军、匡霸军、飞腾军、马前直军等等军号,周藤氏列举出的牙将有李克修、李克恭等46人。

除周藤氏所列举出的46人之外,象康延孝、张廷裕、何怀福、阿登啜(杨光远父)、郭绍古、杜汉徽、安怀盛(安叔千父)、史敬思(史建瑭父)、臬捩鸡(石敬瑭父)、杜堆金(杜重威父)、王思同、刘琠(刘知远父)、周密、安福迁、安福顺、安福庆兄弟和安金俊、安休休等,亦都在李克用军中任职,而且如史敬思、安金俊、安休休、安福迁兄弟等,都是出名的军将。

兹将其中籍贯或部族可考者列表于下:

 

姓名

籍贯或部族

任职

卒年

出处

 

李克修

沙陀

左营军使

890年

《旧史·本传》

 

李克恭

沙陀

决胜军使

890年

《旧史·本传》

 

李克宁

沙陀

蕃汉都知兵马使

908年

《旧史·本传》

 

李嗣昭(本姓韩)

汾州

衙内指挥使

922年

《新史·本传》

 

李嗣本(本姓张)

雁门

义儿军使

916年[21]

《新史·本传》

 

李嗣恩(本姓骆)

吐谷浑部人

突阵指挥使

919年

《新史·本传》

 

李嗣源

代北人

横冲军使

933年

《旧史·本纪》

 

李存信(本姓张)

云中回鹘人

蕃汉马步都校

902年

《旧史·本传》

 

李存孝(即安敬思)

蔚州飞狐

给事帐中

894年

《新史·本传》[22]

 

李存进(孙重进)

振武

义儿军使

922年

《旧史·本传》

 

李存璋

云中

义儿军使

922年

《旧史·本传》

 

李存贤(即王贤)

许州

义儿军副兵马使

924年

《旧史·本传》

 

李存审(符存)

陈州

典义儿军

924年

《旧史·本传》

 

李建及(本姓王)

许州

典义儿军

920年

《旧史·本传》

 

康君立

蔚州

先锋军使

894年

《旧史·本传》

 

薛志勤

奉诚军奚人

右都押牙

898年

《旧史·本传》

 

盖寓

蔚州

都押牙

905年

《旧史·本传》

 

安金全

代北

骑将

928年

《旧史·本传》

 

安元信

代北

铁林军使

936年

《旧史·本传》

 

张敬询

胜州

专掌甲坊

928年

《旧史·本传》

 

李德珫

应州

偏校

946年

《旧史·本传》

 

康福

蔚州夷狄

承天军都监

942年

《旧史·本传》

 

周德威

朔州

蕃汉都将

918年

《旧史·本传》

 

刘彦琮

云中

事武皇

931年

《旧史·本传》

 

康义诚

代北三部落

以骑射事武皇

934年

《旧史·本传》

 

张万进

突厥

事唐武皇

939年

《旧史·本传》

 

史建瑭

雁门

典昭德军

921年

《旧史·本传》

 

李承嗣

代州

教练使

920年[23]

《旧史·本传》

 

史俨

代州

帐中亲将

916年[24]

《旧史·本传》

 

张审

代州

厅直军使

同光初

《旧史·本传》

 

史敬镕

太原

帐中纲纪

930年

《旧史·本传》

 

康思立

阴山诸部

亲骑军使

937年

《旧史·本传》

 

梁汉顒

太原

军中小校

942年

《旧史·本传》

 

相里金

并州

五院兵

940年

《旧史·本传》

 

郑琮

太原

五院军小校

天福中

《旧史·本传》

 

白文珂

太原

河东牙将

954年

《旧史·本传》

 

刘训

隰州

马军队长、散将

931年

《旧史·本传》

 

张虔钊

辽州

突骑军使

934年入蜀

《旧史·本传》

 

白奉进

云州清塞军

武皇麾下

937年

《旧史·本传》

 

李建崇

潞州

飞骑军使

953年

《旧史·本传》

 

侯益

汾州

李克用麾下

965年

《宋史·本传》

 

袁建丰

华州

突阵指挥使

928年

《旧史·本传》

 

张遵诲

魏州

牙门将

约929年

《旧史·本传》

 

李承约

蓟州

匡霸都指挥使

941年

《旧史·本传》

 

李周

邢州

万胜黄头军使

944年

《旧史·本传》

 

张廷蕴

开封

帐下小校

947年

《旧史·本传》

 

康延孝

塞北部落

隶太原

926年

《旧史·本传》

 

张廷裕

代北

小将

928年

《旧史·本传》

 

安怀盛

沙陀三部落

事武皇

约唐末

《旧史·安叔千传》

 

何怀福

回鹘

小校

895年?

《旧史·何建传》

 

臬捩鸡

代北

事武皇

约后唐初

《旧史·晋高祖纪》

 

阿登啜

沙陀

队长

《旧史·杨光远传》

 

杜堆金

朔州

先锋使

约唐末

《旧史·杜重威传》

 

郭绍古

沙陀

事后唐武皇

唐末

《宋史·郭从义传》

 

王思同

幽州

飞腾指挥使

934年

《旧史·本传》

 

刘琠

沙陀

列校

约唐末

《旧史·汉高祖纪》

 

史敬思

雁门

武皇裨校

884年

《旧史·本传》

 

安福迁

应州胡人

河东将

895年

《旧史·安重诲传》

 

周密

应州

事武皇为军职

954年

《旧史·本传》

 

杜汉徽

长安

厅直队长

宋初

《宋史·本传》

共计60人。

依照上表所揭露的情形,李克用统治集团大体由三部份人组成,即代北人、河东人和其他外来人员。

一、代北人

《旧五代史》卷25《唐武皇纪》云:

李克用“亲军万众,皆边部人”。

卷27《唐庄宗纪》亦云:

“武皇起义云中,手下皆北边劲兵。

”所谓“边部人”、“北边劲兵”,即代北人。

从上表揭露的情形看,在60人中,代北占去40人,占总人数的2/3。

这说明,李克用统治集团是以代北人为主的。

代北人中又包括了三种成份,即沙陀三部落、五部之众和代北汉人。

(1)沙陀三部落

如上所述,中和元年二月,李友金率领5000人入援京师。

《旧五代史·唐武皇纪上》云:

“黄巢犯长安,僖宗幸蜀,陈景思与李友金发沙陀诸部五千骑南赴京师。

”所谓“沙陀诸部”,即沙陀三部落。

他们后来都跟从李克用进入河东,成为代北集团的核心力量。

从以上表中所揭露的情形看,李克修、李克恭、李克宁三兄弟、杨光远之父阿登啜、刘知远之父刘琠和郭绍古均为沙陀人,康义诚为代北三部落人,安怀盛为沙陀三部落人,这些都是明确的。

另外,史敬思,《全唐文》卷863陶谷《义成军节度使赠太保史匡翰碑铭》云:

“大王父讳怀清,皇任安庆九府都督;王父讳敬思,皇任安庆九府都督;显考讳建(下阙六字)兼九府都督。

”史匡翰为史建瑭之子,故此“王父讳敬思”,即史建瑭之父。

“安庆九府都督”,当即沙陀三部落之一的安庆部落都督,因此,史敬思及其子史建瑭,亦均为沙陀三部落人。

而史俨,从其姓氏及籍贯看,也很有可能与史敬思为同族。

史敬镕,从其姓名看,亦有可能是史敬思的同族,至于其占籍太原,当与康思立一样,是后来之事。

李嗣源,一样都以为他是沙陀人,但在新、旧《五代史·唐明宗纪》中,或作“世本夷狄,无姓氏”;或作“代北人也,世事武皇,及其锡姓也,遂编于属籍”。

可见其族属不很明确,那个地址姑且将其列入沙陀人之列。

李存孝(即安敬思)、康君立、安金全、安元信、康福、康思立、康延孝、安福迁,史籍或不曾明确记载其族属,但从他们的姓氏及籍贯看,当均属代北胡人。

如康君立,史称他“世为边豪”,康君立也每每自称“吾等虽权系部众”、“我等边人”等等[25],可见应为胡人。

又如安金全,新、旧《五代史·本传》均作“代北人”,而在其子《安审琦传》中,明确记载“其先沙陀部人也”。

石敬瑭的族属,学术界已多以为系昭武九姓石国人,那么其父臬捩鸡亦为昭武九姓胡人。

(2)五部之众

所谓“五部之众”或“五部之人”,有时是指沙陀三部落和契苾、吐谷浑五部。

《旧唐书》卷163《卢简求传》载:

“太原军素管退浑(按即吐谷浑)、契苾、沙陀三部落,……简求开怀抚待,接以恩信,……故五部之人,欣然听命。

”史籍也多有将这五部相提并论的记载,如前引会昌二年,振武节度使刘沔“率吐浑、契苾、沙陀三部落等诸族万人”讨击党项等等。

但在大多数场合,“五部之众”或“五部之人”是一种泛称,如在李克用杀害段文楚事件中,康君立谓李克用:

“公家父子,素以威惠及五部”[26];天复元年,李克用致朱全忠的信中,宣称自己“胜那么抚三晋之民,败那么征五部之众”[27];和前引李友金在代州募兵3万,“皆北边五部之众”等等,那个地址的“五部”、“五部之众”,即是对代北地域蕃胡部落的泛称,故李友金所召募的“北边五部之众”,《通鉴》那么作“北方杂胡”[28]。

“杂胡”亦即“杂虏”,胡三省对此说明为:

“谓退浑、回鹘、鞑靼、奚、室韦之属”[29]。

故那个地址将代北地域沙陀三部落之外的蕃胡部落如“退浑、回鹘、鞑靼、奚、室韦之属”通通称作五部之众。

(3)代北汉人

由于代北是蕃汉混居的地域,而许多蕃族往往冠以汉姓,因此分辨其是蕃是汉,实属不易。

那个地址,拟将未著明为蕃族和安姓、康姓和存有疑问的白奉进之外的代北人均看成汉人看待,或许不至大错。

如此,在表中统计的40名代北人中,汉人有13人,占近1/3。

他们中既有李克用的义儿如李嗣本、李存进、李存璋,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