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优化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8125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优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优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优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优化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优化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优化分析.docx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优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优化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优化分析.docx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优化分析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优化分析

国贸1002陈园园指导老师:

谭燕

 

摘要:

出口商品结构是一个国家出口贸易的构成情况,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贸易政策等情况,同时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本文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概况,通过比较优势指数得出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并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升级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

出口商品结构,工业制成品,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

 

Abstract:

Thestructureofexportcommoditiesisthecompositionofanation’sexporttrade,reflectingacountry’snaturalresources,industrialstructure,tradepolicy,etc.anditalsoreflectsthelevelofeconomicdevelopmentandpositionintheinternationalmarket.ThispaperstudiesthedevelopmentsituationofChina'sexportcommoditystructure,andfindouttheexistingproblemsofexportcommoditystructurewithcomparativeadvantageindex,thenselectthreerepresentativefactorstoputforwardsomesuggestionstoimproveChina'sexportcommoditystructure.

Keywords:

Structureofexportcommodities,Manufacturedgoods,Capitalandtechnology-intensivegoods

 

 

一、出口商品结构的概念和相关理论1

(一)出口商品结构的概念和分类1

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现状3

(一)货物出口总额规模不断扩大3

三、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5

(一)货物贸易出口竞争优势的分析5

2.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上升,但国际竞争力不强7

四、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因素9

(一)产业结构9

(二)国际直接投资10

(三)汇率11

五、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途径12

(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12

(二)合理引进及运用国际直接投资12

(三)完善稳定人民币汇率机制13

(四)改进服务贸易发展结构,发展新型服务13

参考文献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地位不断提高,从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小国,逐渐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

改革开放初始的1978年,中国货物出口总额为97.5亿美元,而2013年中国货物出口总额达到了22096亿美元。

同时,1978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占世界份额0.7%,2013年则达到了12%,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但是,我国作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却不能被称为贸易强国,主要就是因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够优化,产品竞争力不够强,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我国出口规模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就从出口商品结构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开始,但是不再赘述相关贸易理论内容,而是在相关贸易理论基础上,得出相应的出口商品结构内容,进而根据现有国内学者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结果,分析不同的研究方法。

着重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问题,并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途径。

同时本文主要以SITC标准作为主线,没有考虑出口商品的区域结构等方面,希望能够有助于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探讨。

一、出口商品结构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一)出口商品结构的概念和分类

出口商品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各类商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构成情况,一般以各类出口商品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按照商品形式,可以分为货物贸易出口结构和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出口商品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的资源禀赋情况、产业结构状况、对外贸易政策等情况,更是反映出了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如表1所示,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关于出口商品的分类是联合国制定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即SITC标准,它将国际贸易商品分为10类,0-4类是初级产品,5-9类是工业制成品,同时,初级产品,即0-4类又被归类为资源密集型产品,而工业制成品中的第6、第8和第9类,被归类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第5和第7类,即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被归类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

初级产品作为低附加值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所以以其为主要出口商品的外贸模式被称为粗放式的出口方式;工业制成品的产品附加值较高,体现了一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强,所以以其为主要出口商品的外贸模式被称为集约式的出口方式。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在一国出口商品结构中的占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占比越高,体现了该国出口商品的资本技术含量越高,经济技术水平越发达。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通常是阶段性的,一般是指一国出品商品从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逐渐向以中间产品为主过渡,进而以最终产品为主的发展过程。

同时,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也指从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发展为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最终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过程。

 

表1出口商品结构分类图

 

初级产品

 

资源密集型产品

SITC0食品及活动物

SITC1饮料及烟类

SITC2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

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SITC4动植物油脂及蜡

 

工业制成品

劳动密集型产品

SITC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SITC8杂项制品

SITC9未分类的其他商品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

SITC5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

资料来源: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2006年3月第四次修订版

(二)文献综述

1.出口商品结构的相关理论

(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最早研究出口商品结构的应该说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根据该理论,一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应该以该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为主,也就是该国最能高效生产的产品。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观点上进行了延伸,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根据该理论,一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应该以该国绝对劣势比较小的产品为主,也就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伊莱·赫克歇尔和其学生贝蒂尔·俄林提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即H-O理论。

根据H-O理论,资源相对丰富性上的差异决定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和贸易模式,所以一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应该以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为主。

然而,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利用美国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之后,得出了与H-O理论不一样的结果:

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反而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结果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在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过程中,西方经济学家冲破了H-O理论的二要素理论,探寻了影响国际贸易结构的更多要素,也就形成了新要素理论:

技术要素说,人力资本要素说,研究与开发(R&D)要素说,信息要素说,管理要素说等,新要素理论认为这些都会影响一国的比较优势,进而影响该国的出口商品结构。

(3)新贸易理论

保罗·克鲁格曼引进不完全竞争模型,系统阐述了产业内贸易理论,提出了一国存在同时进行同类产品的进口和出口的情况,它的分工依据是相似的要素禀赋,规模经济和历史性偶然因素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

在技术差距论的基础上,雷蒙德·弗农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对外贸易分为三个阶段,产品创新阶段,该阶段产品的要素特征是技术密集型,产品成熟阶段,该阶段产品的要素特征是资金密集型,产品标准化阶段,要素特征转为劳动密集型。

近些年,世界市场产品的分工出现多层次的发展,不再是不同要素密集型产品间的分工,也有产品内分工,即某种产品的不同生产工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完成。

根据产品内分工理论,发达国家主要负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序和区段,发展中国家负责劳动密集型的工序和区段。

 

2.关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现状

我国有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选用不同的方法,对出口商品结构问题做了研究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

第一类是选取某一种因素,研究其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金松柏、李健等人(2011)研究了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的相关关系,认为出口商品结构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同时,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动方向又影响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朱敏、许家云(2013)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FDI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认为FDI的扩大,我国出口贸易的利润空间上升,出口商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刘君(2007)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测验,认为汇率对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第二类是综合各类影响出口商品结构的因素,研究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途径。

冯骥(2009)对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因素作出实证分析,认为GDP、技术、FDI对促进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起正向作用,而汇率对其起到反向作用。

张前方、霍忻(2012)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问题作出了评价,认为需要综合利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在技术引进的同时进行技术研发,从而促进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升级。

胡颖(2011)综合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问题,认为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调整服务贸易结构。

所以本文综合这两类研究方法,结合最新数据,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分析,首先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最后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影响出口商品结构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途径。

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现状

(一)货物出口总额规模不断扩大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我国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地位不断提高,从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小国,逐渐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

改革开放初始的1978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额为97.5亿美元,而2013年货物出口总额达到了22096亿美元。

同时,1978年我国货物出口占世界份额0.7%,2013年达到了12%,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图11978-2013中国货物出口总额(单位:

亿美元)

数据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货物进出口总额汇总

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货物出口总额从1978年至2008年一直迅速增长,由97.5亿美元增长到14306.9亿美元,但是由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2009年货物出口总额下降至12016.1亿美元,但是从2010年开始,我国货物出口总额依旧恢复到了不断增长的趋势。

(二)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为主

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前-1980年,由于我国对外贸易初步发展,水平落后,所以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占比高,工业制成品占比低。

1980年初级产品占出口商品总额的50.3%,工业制成品占出口商品总额的49.7%,趋于50%,由此可见,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阶段,1981年-1985年,1981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占出口商品总额的53.4%,第一次高于初级产品占比的46.6%。

之后工业制成品占比一直高于初级产品并且呈总体上升趋势,但是到1985年初级产品占出口商品总额的50.6%,工业制成品占出口商品总额的49.4%,再次趋于50%。

由此可见,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的工业制成品占比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已经有所体现。

第三阶段,1986年至今,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的初级产品占比迅速下降,由1986年占出口商品总额的36.4%下降到2012年的4.9%,而工业制成品的占比迅速提高,由1986年占出口商品总额的63.6%提高到2012年的95.1%。

由此可见,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已经由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图21980-2012中国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占比

数据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出口货物分类金额(按SITC分类)计算

所以,由于改革开放的推动,国际分工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贸易发展的不断深化等原因,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有了很大程度上的优化,由以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为主。

 

(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变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

如图3所示,我们可以将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1991年,因为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并且资源密集型产业也推动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所以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工业制成品中的占比一直保持在60%以上,远远高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

第二阶段,1992年-2003年,1992年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指出“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并在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在工业制成品中的占比逐渐提高,2003年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比首次超过劳动密集型产品,达到51.4%。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由于全球化的加深、国际分工的改变和我国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比一直高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并且不断拉大两者的差距。

到2012年,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工业制成品中的占比为达到了55.3%。

图31980-2012中国工业制成品内部结构,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比

数据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出口货物分类金额(按SITC分类)计算

我国工业制成品内部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发展,从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变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已经不断优化发展,从以初级产品为主,也就是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现在转变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

三、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货物贸易出口竞争优势的分析

比较优势指数,即TC指数,是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衡量标准,指一国某国际贸易商品的进出口差额与该商品进出口总额的比值,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某国际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其公式为:

TCij=

其中Xij为一国某产品的出口总额,Mij为一国该产品的进口总额。

TC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当TCij接近0时,竞争优势接近平均水平;当TCij>0时,竞争优势较大;TCij越接近1,竞争力越强;当TCij=-1时,则说明该国该商品没有出口,只有进口;当TCij=1时,说明该国该商品只有出口,没有进口。

1.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逐渐降低,已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图41980-2012中国SITC0和SITC1竞争优势指数

数据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出口货物分类金额(按SITC分类)和进口货物分类金额(按SITC分类)汇总计算得出

由图4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食品及活动物竞争优势指数从1980年至1993年,起伏波动但总体上升,TC指数从1980年的0.01提高到1993年的0.58,竞争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增强。

但是从1994年到现在,SITC0的TC指数总体下降,从1994年的0.52下降到0.27,说明我国的食品及活动物虽然依旧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逐渐减弱,国际竞争力也在下降。

我国的饮料及烟类竞争优势指数在1988年前基本都为负值,说明此时不具有竞争优势,1989年至1998年竞争优势明显,国际竞争力很强,甚至在1994年竞争优势指数高达0.87,但是从1999年开始,SITC1的TC指数下降,2007年降为0,2008年以后降为负值,说明了我国的饮料及烟类现在已经不具有竞争优势,比较劣势开始增强。

图51980-2012中国SITC2、SITC03、SITC4竞争优势指数

数据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出口货物分类金额(按SITC分类)和进口货物分类金额(按SITC分类)汇总计算得出

 

由图5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竞争优势指数几乎一直是负值,而且处于不断下降之中,说明了我国的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没有竞争优势,比较劣势明显,并且比较劣势不断增强。

我国的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的竞争优势指数从1980年的0.91下降到1992年的0.14,说明此时具有竞争优势,但是竞争优势不断下降,但是从1993年以后,TC指数变为负值并且不断降低,说明我国的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现在已经没有竞争优势,竞争劣势很强,没有国家竞争力。

我国的动植物油脂及蜡的竞争优势指数基本处于负值,并且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我国的动植物油脂及蜡不具有竞争优势,比较劣势很强。

图61980-2012中国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竞争优势指数

数据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出口货物分类金额(按SITC分类)和进口货物分类金额(按SITC分类)汇总计算得出

同时由图6可以看出,1980-1985年,我国初级产品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国际竞争力较强。

1980年我国初级产品的竞争优势指数为0.13,1985年上升到了0.45。

但是,1985年以后初级产品的竞争优势指数总体下降,1995年初级产品的TC指数下降为-0.06,开始降为负值,一直到2012年,我国初级产品的竞争优势指数为-0.73。

说明了从1986年开始,我国初级产品失去了竞争优势,竞争劣势开始越来越大,国际竞争力也越来越弱。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优势情况是,SITC2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和SITC4动植物油脂及蜡比较劣势很强,不具备国际竞争力,SITC0食品及活动物和SITC1饮料及烟类比较优势减弱,国际竞争力也在减弱,也就是说,我国初级产品基本不再具有比较优势,比较劣势明显,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弱。

2.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上升,但国际竞争力不强

由图7可以看出,我国的化学品及有关产品的竞争优势指数一直处于负值,但是近几年有所上升,说明我国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没有竞争优势,比较劣势较强,但是现在正在逐渐改善。

我国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即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竞争优势指数在2003年以前在正负值间波动,有竞争优势但是不稳定且不明显,从2004年开始,TC指数逐渐上升到0.36,比较优势不断增强,现在已经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在2003年以前一直低于0,比较劣势非常明显,但是TC指数不断上升,比较劣势不断减弱,从2004年的0.03至今,竞争优势指数不断上升,说明现在我国的机械及运输设备的比较优势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

我国的杂项制品,即纺织品、鞋帽、箱包等劳动密集产品,竞争优势指数一直都很高,说明我国在杂项制品,或者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经济水平的发展,劳动力价格的上升,TC指数现在有下降的趋势,说明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强但在下降。

图71980-2012中国SITC5、SITC6、SITC7、SITC8竞争优势指数

数据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出口货物分类金额(按SITC分类)和进口货物分类金额(按SITC分类)汇总计算得出

同时,由图6可以看出,1980年我国工业制成品的竞争优势指数为-0.18,1982年上升到了0.03,这段期间我国工业制成品的竞争劣势略有缩小,之后从1983年的-0.11下降到1985年的-0.46,国际竞争劣势越来越强,从1986年开始,我国工业制成品的竞争优势指数不断提高,1990年TC指数为0.03,说明我国工业制成品开始具有竞争优势,一直到2012年,我国工业制成品的竞争优势指数为0.24,说明了我国的工业制成品竞争优势不断提高,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但是我国工业制成品的竞争优势指数一直低于0.3,说明我国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并不明显。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SITC5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和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虽然正在逐渐缩小比较劣势,而且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的比较优势已经有在增强,但是我国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劣势仍旧较强,而比较优势依旧比较弱。

而SITC6和SITC8,即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仍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正在逐步减弱,一方面这些体现了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正在优化发展之中,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发展,但是也说明了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再具有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已经逐渐消失。

由此可见,我国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有所提高,但是国际竞争力并不强。

 

(二)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较低

如图8所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加入WTO以后,服务贸易发展的势头也更加强烈。

1982年,服务贸易在世界各地迅猛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服务贸易也逐渐开始壮大,许多新兴的服务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使我国服务贸易体系愈加的完善。

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额从1982年的25亿美元发展到2013年的2106亿美元,服务贸易的全球占比从1982年的0.6%上升到2012年的5.6%。

虽然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和服务贸易的全球占比一直在增长,但是由于我国服务贸易起步较晚,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仍然处于世界较低水平。

一直到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增长依然主要靠内需拉动,出口比进口的增速要慢。

现在,服务业在世界经济总量中占比70%,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服务业占比为80%,服务出口在世界贸易出口中占比20%,而我国服务出口在对外贸易出口中的占比不足9%,还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

而且我国服务贸易现在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如运输、旅游、劳务出口等等,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服务行业处于较低水平,如咨询、保险、金融、邮电等。

图81982-2013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注:

遵循WTO有关服务贸易的定义,中国服务出口数据不含政府服务

数据来源:

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InternationalTradeStatisticsDatabase);中国商务部

四、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因素

(一)产业结构

1985年,我国国家统计局把我国产业划分为三大产业,即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包括工业(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煤气)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就是指剩下的各个行业。

而产业的贡献率是指各个产业的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量的比值,它能用来反映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

所以本文选取产业贡献率来分别代表三个产业,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与初级产品的出口额的比值来表示出口商品结构,从图9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和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及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和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的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图91990-2012中国三大产业对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