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县总体规划修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7978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乡县总体规划修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宁乡县总体规划修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宁乡县总体规划修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宁乡县总体规划修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宁乡县总体规划修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乡县总体规划修编.docx

《宁乡县总体规划修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乡县总体规划修编.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乡县总体规划修编.docx

宁乡县总体规划修编

宁乡县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附图

(2012-09-0612:

24:

58)

第1章总则...1

第一条编制目的...1

第二条指导思想...1

第三条规划原则...1

第四条规划依据...1

第五条规划期限...2

第六条规划范围...2

第七条规划重点...2

第2章城市性质与发展规模...3

第八条城市性质...3

第九条城市职能...3

第十条发展理念...5

第十一条发展目标...5

第十二条人口规模...7

第十三条用地规模...7

第3章城乡统筹规划...7

第十四条城乡统筹发展战略...7

第十五条城乡统筹下的新农村建设引导...8

第十六条城乡统筹发展策略...9

第4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1

第十七条规模结构规划...11

第十八条空间结构规划...11

第十九条职能结构规划...12

第5章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13

第二十条产业发展策略...13

第二十一条产业空间布局...13

第6章空间管制规划...15

第二十二条禁建区...15

第二十三条限建区...15

第二十四条适建区...16

第二十五条已建区...16

第7章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规划...17

第二十六条城市发展方向...17

第二十七条城市增长边界...17

第二十八条城市空间结构...17

第二十九条城市用地布局...17

第三十条公共设施规划...19

第三十一条居住用地规划...21

第三十二条工业、仓储用地布局...22

第三十三条绿地布局...22

第三十四条特殊用地布局...23

第三十五条旧区更新规划...23

第8章综合交通规划...24

第三十六条综合交通发展战略...24

第三十七条综合交通发展理念...24

第三十八条综合交通发展目标...25

第三十九条对外交通规划...25

第四十条路网布局规划...27

第四十一条公共交通规划...28

第四十二条慢行交通规划...29

第四十三条停车场规划...30

第9章空间景观规划...30

第四十四条规划目标...30

第四十五条规划原则...31

第四十六条空间景观结构...31

第10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32

第四十七条生态建设规划...32

第四十八条环境保护规划...33

第11章市政设施规划...37

第四十九条给水工程规划...37

第五十条排水工程规划...38

第五十一条电力工程规划...39

第五十二条通信及邮政工程规划...39

第五十三条燃气工程规划...40

第五十四条环卫设施规划...41

第12章综合防灾规划...41

第五十五条防洪排涝工程规划...41

第五十六条消防设施规划...42

第五十七条防震避震规划...42

第五十八条人防工程规划...43

第五十九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43

第13章分期发展规划...44

第六十条近期发展目标...44

第六十一条近期建设规模...45

第六十二条近期建设分区...45

第六十三条远景发展引导...45

第14章规划实施管理...46

第六十四条深化规划编制,完善规划制度...46

第六十五条加强规划管理,健全管理方式...46

第六十六条健全实施机制,加强规划监察...46

第六十七条配套保障政策...47

第六十八条规划变更程序...47

第15章附则...48

第六十九条成果构成及法律效力...48

第七十条强制性内容...48

第七十一条解释权限...48

第七十二条规划生效日期...48

附表1

宁乡县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54

第1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城市化与工业化有效地促进了中部城市发展轴线的隆起;随着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以及“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获批、大河西先导区的建立,都使得处于长株潭“3+5”城市群核心区的宁乡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宁乡县紧抓发展机遇,在科学发展观和“两型社会”建设的指导下,确立了“抢擂先导区,决胜大河西,崛起中西部,挺进五十强”的战略目标。

为了适应宁乡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加快城市发展转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走出一条满足“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了实现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03-2020)》的对接,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

坚持从宁乡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宁乡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规划依据和载体支撑,引导宁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经济强县,大长沙的次中心,宜居美誉的生态城市。

第三条规划原则

(1)区域协调;

(2)城乡统筹;

(3)两型示范;

(4)生态宜居。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9);

(4)《湖南省环长株潭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2009);

(5)《宁乡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0);

(3)《宁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第五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2010-2020年。

其中近期至2015年;远期至2020年。

远景:

展望至2030年。

第六条规划范围

1、规划区范围

根据城市形态、城市总体布局、城市风貌等发展要求,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的控制要求,确定宁乡的规划控制区域为:

包括玉潭镇、城郊乡、白马桥乡、历经铺乡、金洲镇、夏铎铺镇、菁华铺乡、回龙铺镇、坝塘镇、双江口镇和朱良桥乡等11个乡镇范围,总面积670.02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范围

中心城区范围包括玉潭镇、城郊乡、白马桥乡、历经铺乡、金洲镇、夏铎铺镇以及菁华铺乡的傅家塘、八家湾、桃林桥三个村;回龙铺镇的万寿山、新开河两个村;坝塘镇的金洲村和双江口镇的檀树湾、杨柳桥、长兴、长联、白玉五个村,总面积345.97平方公里。

第七条规划重点

1、建立现代化指标体系

关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参照国际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水平,明确宁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体系。

2、实现快速城市化向城乡现代化的转变

多元驱动推进城乡现代化,统筹城乡居民劳动就业、素质提高、收入增加、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以及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和谐发展,实现城市化从数量提高到质量提升的转变。

3、强化中心城区服务功能

从功能构成完善、服务水平提高、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强化中心城区功能,满足城乡居民需求,带动产业调整升级和人居环境优化,彰显城市精神。

4、按照引导集聚集约、促进节能减排的要求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构建内畅外捷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交通分区引导功能区域合理集聚,促进实现公交优先,充分发挥交通引导发展的作用。

5、城乡统筹优化县域空间结构

通过切实可行的政策分区和保障措施统筹城镇发展空间、乡村发展空间和生态保护空间布局,优化县域空间结构,支撑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6、资源调控优化产业结构

立足宁乡资源禀赋条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宁乡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投资、消费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三产融合发展。

7、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城乡一体、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高质量水平、服务水平、节约利用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引导城乡空间合理集聚,支撑经济社会集约发展。

8、培育宁乡特色

展现宁乡生态城市的个性,保护宁乡良好的生态资源,形成“山、水、洲、城”互相渗透的生态特色格局。

强化宁乡滨水城市的特色,提升城市魅力,凸显文化内涵,激发城市活力。

培育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宁乡特色。

第2章城市性质与发展规模

第八条城市性质

宁乡是全国一流的经济强县,大长沙的次中心,宜居美誉的生态城市。

第九条城市职能

1、全国一流经济强县和旅游强县

依托长沙的市场、信息、技术和人才,通过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基地和工程机械制造基地,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中食品加工、服装服饰设计制造基地和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

宁乡县要为长沙的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为长沙壮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能级服务,成长为全国的一流经济强县。

依托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和交通区位条件,推动旅游业发展成为宁乡县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并带动商业、娱乐等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承担起全国旅游强县和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的职能。

2、长株潭地区城市发展轴和经济带上的重要门户型节点城市

宁乡县处于大河西先导区对接其它地区的门户节点上,在长沙1小时经济圈辐射范围内。

宁乡县应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与长沙便捷的交通联系,明确其作为长株潭“3+5”城市群中“一核双轴双带”中长(沙)常(德)发展轴上重要节点城市的地位,应当成为长常高速、金洲大道、319国道复合经济带上常德、益阳等对接长沙的门户型城市,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中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和次级生产性服务中心,为湘中、西城市服务。

3、两型社会试验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基地及生态环境良好的山水宜居城市

宁乡县应依托长沙作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区的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实现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抓住“泛珠三角”核心区和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主动融入其中,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同时,宁乡县城周边多山体、丘陵,沩江、“三溪一渠”等水系众多,宁乡应依托以上良好的山水生态环境资源,建设成为长沙河西山水宜居、宜业城市,吸引高素质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向国内外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

4、县域政治、经济、文教中心

宁乡县城将继续作为县域的政治、经济和文教中心,进一步发挥对县域经济的引领作用。

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金洲新区,县域产业加快向县城集聚,为县域及周边地区产业服务的职能将进一步强化,对周边乡镇的带动作用将越来越大。

宁乡县职业教育资源丰富,和产业结合较好,应发挥区域性的教育资源优势,以中高等职业院校为基础,以特色产业技工培训为目标发展成为支撑宁乡、面向长株潭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另外,宁乡县城应提高各项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建设环境,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以增强县域综合服务职能。

第十条发展理念

区域协调

从区域关系、自然资源、区位条件、经济与产业发展、交通运输体系、旅游与服务业发展等角度,综合分析宁乡在长株潭城市群中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宁乡与“长株潭”及湖南“3+5”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关系,重点明确宁乡在“大长沙”中的地位,与长沙大都市区的联动关系,准确把握宁乡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与区域职能定位。

1、城乡统筹

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发挥对整个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重整县域城镇组合关系,构建城乡统筹的城镇体系,明确各乡镇功能定位,进行差异化发展,突出各乡镇不同的特色;提出城乡一体化指导下的村庄建设发展引导策略,选择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2、两型示范

贯彻落实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要求,构建清洁的产业体系和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网络、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保障生态安全,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和谐社会。

3、生态宜居

依托宁乡良好的山水资源,重塑宁乡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图底关系,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城市品质,构造富有生态特色的宜居宜业环境。

第十一条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在本规划期内,把宁乡建设成为综合实力雄厚,有较强辐射力和吸引力,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长株潭城市群重要的门户型节点城市,长沙大都市区经济中心城市,力争实现宁乡在长沙崛起中率先发展的战略目标。

依托良好的山水环境和人文底蕴,创建环境优美、适宜创业居住的山水生态城市。

2、经济发展目标

(1)近期(至2015年)

宁乡近期经济发展目标是通过后发赶超,在2015年前挺进全国百强县的前50强,规划确定近期2010-2015年:

l高方案:

宁乡GDP年均增速为15%,则到2015年,宁乡GDP总量达到约985亿元。

l低方案:

宁乡GDP年均增速为13%,则到2015年,宁乡GDP总量达到约900亿元。

(2)远期(至2020年)

l高方案:

2015-2020年,宁乡GDP年均增速为12%,至2020年GDP总量达到约1735亿元;

l低方案:

2015-2020年,宁乡GDP年均增速为10%,至2020年GDP总量达到约1450亿元;

(3)三次产业规模目标

在“兴工强县”战略的指导下,规划至2015年,宁乡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

63:

32,至2020年为3:

50:

47,则三次产业规模是:

l高方案:

到2015年,一、二、三产产业规模分别达到50亿元、620亿元、315亿元;

到2020年,一、二、三产产业规模分别达到50亿元、870亿元、815亿元。

l低方案:

到2015年,一、二、三产产业规模分别达到45亿元、570亿元、285亿元;

到2020年,一、二、三产产业规模分别达到40亿元、730亿元、680亿元。

3、社会发展目标

(1)近期(至2015年)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服务设施更加健全;城乡各类社会保障率明显提高;单位产值能耗下降30%;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初步形成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

(2)远期(至2020年)

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社会保障体系良性发展,科技教育水平、国民素质得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富裕,单位产值能耗大幅下降。

总体上建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统一,经济、社会、环境协调进步,文明、健康、科学的现代化生活模式,形成安定、繁荣、舒适的社会环境。

全县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

第十二条人口规模

规划至2015年宁乡县域人口总规模达到162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7%,城镇人口确定为92万人。

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42万人。

规划至2020年宁乡县域人口总规模达到17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6%,城镇人口确定为115万人。

其中,中心城区人口总规模为70万人。

第十三条用地规模

规划期末2020年宁乡的建设用地规模为75平方公里。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07.14平方米。

第3章城乡统筹规划

第十四条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建立城乡统筹的产业体系

城乡统筹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如何有效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因此,实现城乡统筹的主要途径通过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来加快推动地区城镇化进程。

以都市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以信息化为手段,支持和鼓励城市与乡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2、构建城乡统筹的生态格局

规划将宁乡中心城区纳入到区域大生态格局中,通过道路、河道两侧的生态绿廊,连通起中心城区与周边的大型生态公园、生态林地、农田等各生态要素,加强区域生态空间的连续性,形成绿色生态网络格局,共享大区域生态资源。

规划在中心城区与周边乡镇之间划定明晰的城市增长边界,利用周边的农业用地,形成生态隔离屏障,防止无序蔓延。

3、完善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设施

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趋向,建立覆盖城乡的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体系。

以综合服务中心为主要载体,因地制宜、规模适度地进行行政管理、日常便民、文化体育、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社会安全等满足村镇自身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其他公共服务功能依托宁乡中心城区。

4、建设城乡统筹的基础设施

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电力、水利、能源、通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以项目为载体的农村投入机制,推动社会公共资源覆盖,实现城乡公共设施的延伸和共享。

统筹城乡交通设施,强化区域公共交通网络建设,依托高速公路、快速路、城乡道路和农村地区的县道、乡道、村道相连,有利于城乡物流和人流的便捷通达;强化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提高燃气普及率;适度集中收集处理污水,推广河塘水质生物净化处理方法,改善村镇水环境质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袋装化,倡导垃圾分类,采用“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中心城区集中处理”的模式,提高村庄环境卫生水平。

第十五条城乡统筹下的新农村建设引导

1、指导思想

坚持城乡统筹的根本指导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总体要求,遵循“城乡统筹、以人为本、生态优先、集约用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基本思路,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逐步破解城乡二元对立状态,建立城市和农村和谐发展的模式。

2、规划原则

n集约、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原则

n整体性原则

n生态性原则

n规模化原则

n因地制宜原则

n弹性指导原则

3、建设引导策略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

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典型示范、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模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拓宽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探索发展新型农业,形成新农村建设长期有效的资金来源。

以新型城镇化和特色风情集居点为方向,引导农民向城镇和集居点集中。

全面提升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提升小城镇基础设施条件和配套水平。

全面抓好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全面实施农村清洁亮化工程。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

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财产性收入。

积极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

一是促进公共服务覆盖农村社区。

建立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项目,改进服务手段;重点加强医疗卫生、社会救助、技术信息等公共服务,促进老有所养、残有所助、孤有所抚、病有所医、贫有所帮等政策落实。

二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提升村级组织管理水平。

三是明确社区责任。

明确各级政府、居民委员会、社区在投入、管理、维护维修等方面的责任;通过绩效考核、以奖代酬或其他方式调动居民积极性,主动整理庭院、菜园、农作区、公共责任区等,全面推进两型乡村(社区)建设。

继续加强关山、炭子冲、永盛等新农村全省、全国样板示范点建设。

第十六条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1、重点发展中心城区及重点镇的城镇化策略

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的集聚发展,进一步吸引全县及周边地区的人口、产业、资源等向中心城区集聚,不断提高中心城区在区域城镇网络中的地位,打造区域城镇发展的新高地,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拔得头筹。

培育若干新的增长极点,即在中心城区之外再重点发展若干个具有一定条件和潜力的重点镇,改变宁乡县现有不平衡的发展模式为相对均衡的多极化发展模式,优化增长绩效,带动区域整体的发展,有利于早日实现城乡统筹,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

2、强化培育产业组群的经济发展策略

逐步搬迁、撤销乡镇的工业园区,向中心城区的国家级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金洲新区集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壮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实现规模效应。

中心城区还应积极吸引,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确立和巩固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

对于其它村镇地区,则应加快形成村镇产业组群和板块经济,建立村镇经济发展的内生良性机制,减少对工业和城市反哺的依赖,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宁乡县大部分乡镇属于农业型乡镇,因此,如何培养农村自身的发展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问题的核心便是促进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提高自我造血能力。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发展策略

本次规划着重对宁乡县域城镇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发展策略,将宁乡县乡镇分为中心城区、综合型城镇、商贸型城镇、旅游型城镇和农业型城镇。

4、公平高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策略

宁乡县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应保持公平高效,规划采取以下措施:

(1)基础设施均衡供给策略

一是设施规模均衡,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应当按照“谁投资、谁管护、谁收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开展群众性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二是设施类型均衡,既要重视物质层面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又要重视人文层面的软件基础设施建设,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的设施建设和人员配备等提到相应的重视程度。

(2)基础设施资金整合策略

在资金投入上,可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整合载体,把农业基建投资、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基金、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等方面的资金,按照统一规划,依据相应的比例分批分期投入到指定区域,统筹安排使用。

(3)规划合理的聚落人口规模

要公平高效地供给公共产品,还需要依据合理的聚落人口规模而非行政区划单元,配置相应的公共设施。

这其实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居住社区适宜的发展规模。

结合宁乡县的实际情况,确定“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聚居组团-散居组团”五个等级村镇规模体系。

第4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七条规模结构规划

规划至2020年全县形成“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村庄”的四级城镇体系,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70万人,成为大城市,6个重点镇(煤炭坝、花明楼、灰汤、老粮仓、横市、青山桥),21个一般镇,若干个特色村庄。

第十八条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一主六辅、三轴三带、五大功能板块”的县域城镇空间结构:

1、一主

中心城区,规划进一步扩大其建设规模,强化其在整个长沙乃至湘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地位;通过城区内各功能组团的建设,依托城区内的国家级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金洲新区,积极更新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金融、商务办公、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及商贸物流业,积极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实现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目标,提升宁乡中心城区的区域综合服务功能。

2、六辅

六个重点镇具体是指煤炭坝、花明楼、灰汤、老粮仓、横市、青山桥作为县域内的次级中心节点,带动周边乡镇发展,提供区域性综合服务功能,有力地推动宁乡县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3、三轴三带

三轴:

着重强调宁乡与周边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是主要的城镇发展轴线。

主要包括长株潭“3+5”城市群中“一核双轴双带”中长(沙)常(德)发展主轴;沿益娄衡高速和长娄高速公路的两条城镇发展次轴。

三带:

是指县域内的城镇发展带,依托省道S209的城镇发展带、由宁韶高速和省道S208组成的复合城镇发展带以及沿宁灰省道和S311省道的城镇发展带。

4、五大功能板块

规划整个县域分为主体、中部、西北、西南和东南五大功能板块:

n主体板块——规划区,由中心城区以及回龙铺镇、菁华铺乡、坝塘镇、双江口镇、朱良桥乡组成,是县域的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工业基地;

n中部板块——由横市镇、煤炭坝镇、双凫铺镇、灰汤镇、喻家坳乡、大成桥镇、资福乡、偕乐桥镇、枫木桥乡组成,是县域休闲度假基地、工贸产业基地、农业基地;

n西北板块——由黄材镇、沩山乡、巷子口镇和沙田乡组成,是县域的生态休闲旅游和特色种植集中区;

n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