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县总体规划word参考模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10448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山县总体规划word参考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京山县总体规划word参考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京山县总体规划word参考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京山县总体规划word参考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京山县总体规划word参考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京山县总体规划word参考模板.docx

《京山县总体规划word参考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山县总体规划word参考模板.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京山县总体规划word参考模板.docx

京山县总体规划word参考模板

 

湖北省京山县城区总体规划修编

(2004—2020年)

 

 

荆门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00五年元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确定工业立县发展战略,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更好地指导和服务城市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编制此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国发[2001]13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

5、《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

6、《京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京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8、《京山县县城总体规划》(1997—2010年);

9、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等。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两个根本转变”,实施“两个战略”。

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科技兴县战略是今后京山县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

2、体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思想。

京山县的发展是全县域的综合发展,规划要有区域综合发展观,要从整个县域范围内进行生产力布局,从区域、宏观分析入手,确定京山县域城镇体系。

3、体现规划的连续性思想。

确定合理的城市规模和空间形态,通过群体组合、优势互补,促进城市功能重构,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增强城市集聚功能和辐射能力,为工业立县发展战略打好基础。

4、体现城市特色。

重视地域文化和注重生态环境。

5、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名、特、优、新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合理安排农村居民点,使城乡协调发展;

6、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坚持远近结合,统筹安排,分期实施的原则,充分考虑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财力、物力的合理使用。

第四条规划期限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考虑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远景目标,确定本次规划期限为:

近期2004——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第五条规划效力

本规划经批准后,将作为京山县发展与建设的技术性行政法规,对在城市规划区内一切从事涉及城市土地开发、城市建设和空间资源利用的行为均有法律约束力。

第六条规划文件

本规划由总体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说明书)三部分组成。

规划文本和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第七条战略指导思想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新观念、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注重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环境、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把京山建设成为现代化的中等城市。

第八条战略目标

1、把京山县建设成为武汉大都市连绵区的后花园;湖北省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荆门市域重要的工业基地;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发达的旅游服务产业兼备的中等城市。

2、规划期末,力争把京山县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景观优美、设施完善、服务良好、具有高度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山水园林城市,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地域性的商品、信息交换中心,具有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格局。

3、社会经济要有一个全面的发展

(1)、经济发展目标:

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争取达到185亿元的经济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最终在2020年达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模式。

(2)、社会发展目标:

到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8‰以内。

优化教育机制,提高居民文化素质。

到2020年,全市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恩格尔系数达到30%以下,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在规划期内,改善全县环境质量,城市绿地率达到30%以上,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以上。

控制三废污染。

全县范围内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环境噪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

建成和改善一批自然生态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4)、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方针:

京山县域形成高效、有序、协调,区域创新环境良好,富有持续竞争力的县域城镇群体。

充分利用丘陵山地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绿化规划与建设,创建生态型的山水园林城市。

第三章城镇体系规划

第九条城镇发展战略

体现城乡统筹思想,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加速县域城市化进程。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基础上改善增长质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城市发展质量的改善,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逐步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节约使用资源,特别是节约用地。

(二)、从区域角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则

正确认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认识人口的集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识区域城市化的阶段特点,处理好城镇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处理好京山县与荆门市域乃至湖北省域内其它城市的协作发展关系,搞好区域层面的经济合作和投资建设,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合理配置区域资源;正确处理京山县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安排好城市发展、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时序,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三)、城乡协调发展原则

城与城、乡与乡、城乡之间应当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以达到区域资源合理分配,基础设施、社会公用设施共建共享的目的。

促进县域城镇体系合理健康发展,从而带动农村和城市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四)、市场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原则

市场经济对于区域经济、城市发展及经济特性非常强的空间资源来说,起着基本的调控作用。

政府部门应当针对市场经济进行必要的公共干预,以控制其过度竞争及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倾向,保护人类共同拥有的自然、空间与社会资源,使其能够得到合理有效地配置,保障社会的公平、公正。

第十条城镇化水平

2010年京山县总人口为67.3万人,城镇化水平将达到45%;

2020年京山县总人口为71.0万人,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7%。

第十一条、县域经济区域划分

规划提出京山县经济区划方案如下表:

京山县经济区划规划方案

经济区名称

包括范围(乡镇)

中心城镇

副中心城镇

经济发展方向与主要行业

核心经济地带

新市经济区

新市、孙桥、永兴、曹武

新市镇

孙桥镇

县域经济中心,以轻工机械、纺织、旅游服务为主

城关镇

宋河经济区

宋河、三阳、坪坝、罗店

宋河镇

罗店镇

以轻工、化工、建材工业为主

宋河镇镇区

绿林经济区

绿林、杨集

绿林镇

杨集

依托现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绿林镇

钱场经济区

钱场、雁门口

钱场镇

雁门口镇

以商贸、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钱场、雁门口镇区

永隆经济区

永隆、石龙

永隆镇

石龙

以轻纺、机械、农产品加工为主

永隆、石龙镇区

第十二条城镇等级规模

京山县的城镇等级规模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的城镇是新市镇(中心城镇)(人口25万人),第二等级的城镇是重点镇(人口1~3万人),包括宋河镇、钱场镇、永隆镇和绿林镇;城镇体系的最后一个等级是一般城镇(人口1万人以下),除了以上的五个城镇以外的其它九个城镇。

第十三条城镇职能结构

根据现状工业基础、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确定城镇功能规划。

1、新市镇规划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和旅游服务为主的一级中心城镇。

2、宋河镇:

规划为片区中心镇和东北部物资集散地;以轻工、化工、建材工业为主的二级中心城镇。

3、永隆镇:

规划为商贸型窗口城镇,以轻纺、机械、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二级中心城镇。

4、钱场镇:

规划为枢纽型城镇,以商贸、建材和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二级中心城镇。

5、绿林镇:

规划为以旅游业为主的二级中心城镇。

第十四条县域交通

1、完善现有交通网络。

积极提高皂当公路、安京公路、随应公路、京天公路的等级及路面质量,修建和打通断头路,加强乡、镇、片区中心城镇与京山城区之间的联系,大大方便区域的对外交通联系。

2、加强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

规划加强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加宽连接线的道路宽度、等级和路面质量。

3、加强公路交通设施建设。

在县域范围内完善公路客运站和货运站场的配置。

4、加强乡村公路建设,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

第十五条水资源开发利用

1、城镇建设和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总方针,加强现有水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节流、治污、开源并重,合理配置,优水优用。

2、规划2020年县域城镇自来水普及率为100%。

2020年城区人均综合用水指标600升/人*天,各个建制镇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取200升/人*天。

乡村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维持现状水平。

第十六条电力电信

1、完成马家磅220千伏变电站的增容和配套外送工程,为县城110KV高压配电网提供有力的支撑。

新建结晶硅110KV变,对城西110千伏变和钱场变进行升压改建,使110千伏电网形成环网,提高供电可靠性。

2、以综合业务数字网(B—IDSN)方式建县域电信交换网,以光纤入网方式发展县域电信用户交接配线网。

发展县域移动通信网,实现信号县域内无间隙覆盖。

第十七条广播电视

县域内控制无线广播和无线电视的布点发展,以有线电视专用网为主发展广播、电视。

有线电视专用网应开通综合业务数字系统,在完成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同时,逐步开发数据网络等多功能综合服务业务。

第十八条风景旅游开发与建设规划

根据京山县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和交通条件及地理、行政区划的格局,将京山县旅游开发空间结构设计为“一、二、三、四”结构。

即一个中心:

以新市镇作为全县的旅游管理、接待、调度、开发和宣传中心;二个主题:

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三个旅游区:

绿林绿色生态和绿林文化旅游区、新市——观音岩综合旅游区(包括惠亭水库景区、观音岩景区、汤堰温泉旅游渡假区和崆山洞景区)和虎爪山生态旅游区;四个旅游城镇:

新市旅游中心镇、绿林文化旅游镇、虎爪山生态旅游镇(林场)和杨集休闲旅游镇。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第十九条城市性质

京山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以机械制造、纺织、医药化工和旅游业为主的山水园林型中等城市。

第二十条人口规模

近期2004-2010年城区人口规模为17万人,远期2011-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为25万人。

第二十一条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1773.1公顷,人均104.3㎡/人

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2595.2公顷,人均103.8㎡/人。

第五章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及城市规划区界定

第二十二条建设用地评价

根据现状城区周边用地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建设用地的适用性评价:

一类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城东区、城北区,二类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城南和城西,三类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惠亭山、鸭嘴山、张良山、牛皇山周边。

第二十三条城市发展方向

城区主要向东南方向发展,适当向北发展至长荆铁路为止,同时结合旅游资源开发,可跨过牛皇山适当发展汤堰温泉周边用地。

第二十四条城市规划区范围

依据京山城区建设现状及长远发展需要,确定规划区范围包括惠亭、城郊两个管理区和鄢河管理区的高岭乡、冯岭管理区的尖峰岭村以及崆山洞旅游区,规划区总面积约为180平方公里。

第六章总体规划布局

第二十五条规划结构

(一)用地结构

规划京山县城区远期形成带状多中心的城市结构,由主城区和三个分区组成。

主城区依托现在老城区形成,规划建成京山县的行政、商贸、服务、文化中心;三个分区分别是位于城东南的工业区、位于城北的居住、商贸综合区和城南的温泉旅游渡假区。

(二)路网结构

京山县城区北部有长荆铁路阻隔,城区现状路网以东西向道路为主,南北向道路联系不畅。

规划东西向以老皂当公路、京源大道、城中路;南北向以京安路、交通路、京杨公路城区段为骨架,形成完善的方格网加环状的道路系统。

(三)公共服务设施结构

京山县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规划:

一个综合性主中心,两个副中心,一个温泉旅游渡假区,形成分级配套、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完善结构。

1、老城区综合性公共服务中心:

主要指京源大道以南、溾水河以北的现状城区公共服务中心,由于分布零散、档次低,加上街道狭窄、建筑拥挤,很难适应城市未来的发展需要。

规划将此中心逐步加以改造,形成集行政办公、商贸、文化、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心。

2、城东新区副中心:

在城东新区规划设立集行政办公、商贸、文化娱乐、教育为一体的城市副中心,为整个城东新区服务。

3、城北副中心:

规划城市用地适当向北发展,因此结合城北土地的开发利用在京山火车站前设立公共服务中心,它集行政办公、商贸、文化娱乐为一体。

4、温泉旅游渡假区:

依托现有的温泉资源将其建设成集休闲、娱乐、渡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渡假区。

第二十六条各项用地规划

(一)、居住用地规划

结合规划布局结构要求,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城北区、以及老城区和城东新区的结合部。

1、老城区:

以老皂当公路为界南部为现状建成区,用地混杂,建筑密度大,居住环境有待提高,居住用地的改造应结合现状,调整用地,着重改善居住环境,增加绿化用地,提高市政设施水平,完善路网体系,同时进一步限制私人建房。

2、城北居住区:

老皂当公路以北现状主要散落着一些农村居民点,由于靠近现状建成区,规划作为近期开发建设的主要居住区,而且目前已经有部分用地正在开发建设之中,要求统一规划,综合开发,严格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进行建设,住宅以多层为主,日照间距在1:

1.1~1:

1.2,完善配套设施,尤其是中小学、幼托建设。

3、老城区和城东新区的结合部:

结合城东新区工业园的建设,配套建设职工居住区。

(二)、工业区规划

考虑城区建设的延续性及环境保护的要求,规划工业采用集中分片的形式沿长荆铁路布置。

规划二片工业区:

1、老城工业区:

将现状老城区中的工业企业进行分类,保留无污染的工业企业,将有污染的企业进行改造或转产,使其成为无污染工业企业,此类用地主要集中在溾水河下游处。

2、城东南八里途工业区:

主要布置机械、医药、化工、建材工业、纺织工业,面积约96.0公顷。

(三)、仓储用地

规划在铁路站场同侧布置区域性转运仓库。

结合工业区布置工业区仓库。

城市供应仓库结合京山粮库布置。

(四)、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行政办公设施:

规划在人民大道与京宋公路交叉口西南侧设置市级行政中心;在城东新区中部设立为整个城东工业区服务的行政办公区,总用地面积约18公顷。

2、商业、金融设施:

规划形成县、区两级体系的商业、金融业设施,县级公共设施主要集中于城中路两侧。

区级公共设施布置于京源大道东端。

3、文化设施:

结合轻机大道行政广场、文体公园布置,老城区文化设施结合烈士公园布置。

4、体育设施:

规划在文峰公园东南角设置一处体育场,亭逸公园以西设置一处综合体育中心,在城东新区中心区规划一处体育用地。

5、医疗设施:

规划在城东新区中心区增设一处综合医院,另在城北人民大道北侧增设一处门诊部。

6、市场用地:

规划在车站广场附近设立大型批发交易市场,结合居住区增设三处农贸、小商品市场。

7、教育科研:

规划在惠亭山、溾水河之间布置科研用地,在城东新区中心区内规划一片教育科研用地。

第七章园林绿地系统及风景旅游规划

第二十七条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采用集中绿地与分散的街头绿地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规划布局,形成以面为主,点线穿插;以小为主,中小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

1、点:

指散布于城区内的小型公园、游园、绿化广场、街头绿地等,此类绿地点多面广,居民使用较为方便。

2、线:

即以街道绿化及防护绿带共同构成的线状绿化系统。

规划线状绿化系统包括绀弩大道、新市大道两条贯穿南北、东西的林荫道,京源大道、幸福大道、1#、23#路,为环绕全城区的林荫道,二者形成整个城区道路绿化的骨架。

其他的道路,在和谐、统一的基础下,进行绿化。

老城区街道一般较窄,应见缝插绿,或者以垂直绿化加以补充。

3、面:

指城市各类公园,即文峰公园、亭逸公园、城西公园、映泉公园、植物园、滨河公园和新城区中心绿地,其中前三个点状绿地为现有绿地,后四个点状绿地为规划绿地。

4、绿地指标:

扣除各山地公园山体部分,规划整个城区绿地总面积346.1公顷,人均13.8㎡/人,其中公共绿地面积为65.3公顷,人均2.6㎡/人。

第二十八条风景旅游规划

(一)城区旅游资源的主要内容

1、文峰夕照:

在京山新八景中有“文峰夕照”之说,位于文峰公园内,以清朝光绪年间修建的文峰古塔为主景。

2、戒石碑:

京山县人民政府庄严的大门内侧,有座屹立在荷花池中央的肃穆彩亭,亭心竖立一块淡青色大理石碑,阳面镌刻着我国历史上一条重要律令: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3、汤堰温泉:

京山汤堰温泉,是湖北省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位于县城东南7公里处。

以泉水的温度如汤热,泉池如堰池而得名。

这里终年热气浮蒸,四时泉涌不断,更兼青山相傍,松柏翠郁,自古以来都为京山县得天独厚的一处名胜。

汤堰温泉水温52℃,硫磺含量小,并含有钙、磷、钾等多种化学元素,水质良好,取泉洗浴,身心舒展,具对治疗皮肤病、胃病、关节炎、神经衰弱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目前,汤堰温泉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利用。

除原有的两口自然井外,又开钻出来7口新井,温泉范围1600平方米。

4、白谷洞:

位于京山县城北3.4公里的小谷门,有一山洞,洞内岩石呈黄白色,称为白谷洞,白谷洞位于半山崖上,洞东有茑萝蔽空的“菁茑岩”绝壁,洞西下是飞泉十丈的白谷洞瀑布。

四周山岩奇秀,环境清幽。

白谷洞一带属石灰岩地层,千万年地下水的侵蚀和自然风化,形成千姿百态的岩石,这里洞穴玲珑通透,崖壑峭立,一条湍急的泉流曲折穿行,三步一瀑,五步一潭,似玉带缀着珍珠,镶嵌在皱纹折叠的崖壁石缝之中。

泉边长者异草奇花,石上苔藓密布,形成缕缕花纹,如龙如凤。

山谷间疏林古木,奇山秀水,隐掩在晨雾夕烟之中,素有

“白谷烟树”之称。

5、凫山迭翠:

凫山是惠亭、尖峰两山的合称,亦名鸭山,惠亭山它临靠溾水,紧挨县城,山坡岭岗上生长层次鲜明的秦松汉柏,迭翠盖绿。

风景绮丽,素有“凫山迭翠”之称。

6、观音瀑布:

观音岩位于县城东八公里,由万山逶迤而来,融结成岩,奇峰怒拔,景色十分壮丽。

其岩顶挂瀑布,分流四派,横空从殊洈百壮的峭壁间飞泻,形成“观音瀑布”。

(二)、旅游规划

1、针对京山县旅游景点众多但较分散的特点,规划拟以京山县城区及其周边地区旅游项目开发为重点,对旅游区及景区进行重新组合,强化风景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远期形成以京山县城区为中心的全市旅游网络。

2、根据京山县城区旅游资源分布及其特征,规划拟将京山县城区划分为四个旅游分区:

(1)、北部旅游区:

主要是张良山风景林地和长荆铁路及北干渠的防护林地等。

(2)、南部旅游区:

含惠亭山及惠亭水库特色景观区、鸭嘴山风景林地、汤堰温泉旅游渡假区和植物园等。

(3)、东部旅游区:

含滨江公园、新城区中心绿地和映泉公园等。

(4)、西部旅游区:

含文峰公园、亭逸公园、成西公园及苗圃生产基地等。

根据京山县城区旅游资源分布特点,规划确定以城区为中心开辟四条旅游线路,这四条旅游线路分别是:

沿绀弩大道、新市大道、北干渠和沙河各一条。

3、近中期重点旅游开发项目:

文峰公园、亭逸公园、映泉公园、城西公园、植物园、新城区中心绿地、滨河公园、张良山风景林地、鸭嘴山风景林地、惠亭山及惠亭水库特色景观区。

4、旅游开发构想

引入生态旅游的观念开发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是指对环境和旅游文化有较小的影响,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对生态和文化有着特别感受的带有责任感的旅游。

把产业性的旅游业与旅游地生态保护计划结合起来,帮助旅游地居民认识生态环境的价值,并有意识地组织起来保护它,支持和赞助生态环境研究计划,保持并支持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设施,维系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将张良山风景林地、鸭嘴山风景林地、惠亭山及惠亭水库特色景观区开发建设为生态旅游景区。

同时,规划将城区旅游资源与周边的旅游景点相结合,促进京山旅游业的发展。

5、城区旅游设施

以京山县城区作为旅游服务基地,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乐等综合服务,新建及改建旅游宾馆,大力建设城区园林绿地系统,形成优美的城市环境,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建设风貌。

第八章生态型城市概念规划

第二十九条

京山县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人居环境:

对城区的各居住小区及居民点,改善其交通条件,提高绿地面积,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创造环境优美的居住、活动空间。

2、提高城市防灾能力:

城市防灾能力也是生态型城市的主要指标之一,只有城市的防灾能力提高了,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的要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降低城市各种污染:

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只有切实将城市的各项污染降低到国家规定的指标以下,才能改变京山县的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逐步实现向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类城市转变。

4、加强城市绿化、景观建设:

城市绿化、景观是生态型城市的重要指标,规划按前一章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确定的方案进行城市绿化、景观建设。

5、加强城市脆弱资源的保护:

京山县城市的发展要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能突破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通俗的讲就是不要将子孙后代的资源提前消耗掉,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同等的发展机遇和资源条件。

同时要考虑加强脆弱资源的保护,特别是水资源、环境资源。

6、对城市实行四线控制:

包括红线(道路红线)、绿线(城市绿化)、紫线(文物古迹)、蓝线(河流水系)。

对于划入四线保护范围内的各项用地实行严格控制,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本条件。

第九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第三十条对外交通

(一)、铁路

规划把京山火车站建成达到三等技术标准水平的客货联运站。

(二)、公路

规划将京天公路县城至汉荆高速公路段扩建为15米的水泥路,将皂当路县城至随岳高速公路段扩建为40米宽。

由于铁路从城区北侧穿过,影响了京宋公路的交通,规划该处设立高架式立交桥。

(三)、汽车客运站

城区现有两座汽车站,均位于旧城区中心区,规划将其搬迁至火车站南侧;规划在八里途工业区新建客运站一座。

第三十一条道路广场规划

规划到远期城区道路广场总面积487.4万㎡,占城市建设总用地18.8﹪,人均19.5㎡。

1、远期以轻机大道(68#路)、人民大道(63#路)、皂当路(83#路)三条主干道为东西向主轴线,南北向主干道在新市大道(26#路)的基础上,新增加42#、45#、51#道路。

2、拓宽6#路为主干路,拓宽8#、10#、15#、14#路为次干路。

3、道路网级次

①主干路,宽40~50米,共109.65万平方米。

②次干路,宽30~40米,共149.4万平方米。

③支路,宽15~20米,共59.48万平方米。

④巷路,宽10~12米,主要作为居住区道路使用。

4、静态交通设施

规划在老城区内设大型公共停车场6处,总用地面积30000㎡;在八里途工业区设大型公共停车场10处,总用地面积40000㎡。

规划在火车站东侧设立公交总站(含附属维修保养场),用地面积10000㎡。

第十章市政工程规划

第三十二条给水工程规划

规划城区供水水源仍为惠亭水库和八字门水库,2020年城市管网供水规模:

15万m3/d。

远景年城市供水水源如下:

水厂

水源

规模(万m3/d)

城市管网水厂

一水厂

惠亭水库

14

二水厂

八字门水库

8

总计

22

给水工程规划方案:

1、远期工程规划方案

根据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