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单元复习课 课时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7951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单元复习课 课时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单元复习课 课时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单元复习课 课时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单元复习课 课时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单元复习课 课时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单元复习课 课时练习含答案.docx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单元复习课 课时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单元复习课 课时练习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单元复习课 课时练习含答案.docx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单元复习课课时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单元复习课课时练习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选择题

1.下列对图中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

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B.乙实验:

向下迅速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丙实验:

手影的形成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丁实验:

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2.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遭遇森林火灾,应迅速顺风逃生

B.室内用煤炉取暖,应防止煤气中毒

C.家中煤气泄露,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久未开启的菜窖,不可冒然进入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B.活性炭吸附色素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D.钢铁生锈

4.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化学工作者的义务。

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

A.CO气体可用作气体燃料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催化剂把水变成汽油

D.CO气体可用来冶炼金属

5.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液氢都可以做燃料一一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一﹣温度升高,水分子变大

D.金刚石很硬石墨质软﹣一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不同

6.属于活性炭物理性质的是(  )

A.稳定性B.吸附性C.还原性D.可燃性

7.防毒面具的滤毒罐中用来吸附毒气的物质是(  )

A.炭黑B.活性炭C.金刚石D.石墨

8.建设美丽盐城。

从化学视角,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扩大公共绿地,打造绿色家园B.增加烟囱高度,减少废气污染

C.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低碳生活D.保护自然资源,发展旅游经济

9.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氩气可以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任何物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

C.煤燃烧排放的SO2、NO2等是产生酸雨的主要成分

D.二氧化碳可做大棚温室的气体肥料

10.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氧气与臭氧B.干冰与冰C.银和水银D.水与双氧水

11.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氧气和液氧B.石墨和金刚石

C.水和双氧水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12.化学反应C+H2O

H2+CO中的还原剂是

A.CB.H2OC.H2D.CO

13.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B.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

D.温度升高时,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1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

CO2用于做气体肥料、可以灭火

D.古代用墨汁书写的字画能保存至今,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15.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右图,其中纵坐标Y表示

A.碳的质量

B.氧化铜的质量

C.二氧化碳的质量

D.固体中铜元素质量分数

16.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B.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D.活性炭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17.以排空气法收集H2、O2或CO2,利用右图装置可收集的气体是

A.只有H2B.只有H2和CO2

C.只有O2和CO2D.H2、O2、CO2都可以

18.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

A.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19.化学就在生活中,以下对生活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补铁酱油:

酱油中含有铁单质

B.轮胎爆炸: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食物腐败:

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物质

D.用碳素笔写档案:

碳与O2能发生反应

20.研究人员发现在镜片之间夹入石墨烯,具有“红外夜视”能力。

石墨烯可用石墨为原料来制备。

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石墨烯中碳原子之间存在间隔B.石墨烯中原子仍在不断运动

C.石墨烯与石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D.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21.100g含碳元素36%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然后再将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

A.300gB.50gC.100gD.150g

22.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金刚石、石墨、碳60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D.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

23.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所含氧原子个数不同

C

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氦原子与氖原子性质相似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A.AB.BC.CD.D

24.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  )

A.炽热的炭层B.灼热的氧化铜

C.澄清石灰水D.水

25.如图所示,将充满CO2并附有干燥石蕊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内溶液变红色

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26.竹炭制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竹炭不具有的性质是

A.黑色固体B.易溶于水C.有吸附性D.能够燃烧

27.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则参加反应的碳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

A.1∶1B.1∶2C.3∶8  

D.3∶11

28.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有毒B.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D.反应的生成物不同

29.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

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nm=10-9m)的空心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材料

B.纳米管具有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性质

C.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纳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30.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不同的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H2O2和H2O化学性质差异大,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氢元素和氧元素化学性质差异大,是因为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钠元素和镁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中子数不同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选择题

1.A

【解析】

试题分析:

甲实验:

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与一氧化碳不反应,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考点:

化学实验的探究。

2.A

【解析】

【详解】

A、遭遇森林火灾,应向逆风方向逃生,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B、煤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要严防煤气中毒,注意通风顺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煤气泄露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燃气的浓度,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久未开启的菜窖,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较高,不能供给呼吸,因此不能冒然进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煤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要严防煤气中毒,注意通风顺畅。

3.D

【解析】

【详解】

A、“干冰”升华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吸附色素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将氮气和氧气分别蒸馏出来,只是使得氧气分离出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4.C

【解析】

【分析】

化学现象都是符合客观事实的,伪科学不是以实验为基础,存在一定的欺骗性。

【详解】

A、一氧化碳能燃烧,并且燃烧放出大量热,CO气体可用作气体燃料,故A正确;

B、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易升华,可以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故B正确;

C、催化剂只是加快反应速率,不参加化学反应,用催化剂把水变成汽油无法实现,故C不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CO气体可用来冶炼金属,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数目都不会改变。

5.A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或原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或原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或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是因为它们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选项A正确。

B、水银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于原子间有间隔,在温度升高时,原子的间隔变大。

所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选项B不正确。

C、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温度升高时,分子的间隔变大。

所以,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分子的大小没有变化。

选项C不正确。

D、金刚石很硬石墨质软,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能利用分子或原子的基本性质来解释一些日常现象,特别是粒子的运动和粒子间的间隔。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活性炭的稳定性、还原性和可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其化学性质;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其物理性质。

故选B。

7.B

【解析】

【分析】

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详解】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色素和有毒的物质,常常用来吸附有毒的物质。

故活性炭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活性炭的性质,只有掌握了活性炭的性质才能确定活性炭的用途。

8.B

【解析】A、扩大公共绿地,打造绿色家园,可以促进光合作用,能吸附空气中有害烟尘,还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正确;B、增加烟囱高度,只是将污染物转移,不能减少废气污染,错误;C、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减轻汽车尾气的排放,有效减少有害气体和PM2.5排放,正确;D、保护自然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正确,故选B。

9.B

【解析】

【详解】

A、氮气、氩气均不活泼,可以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选项A正确;

B、有些物质不能和氧气反应,例如二氧化碳不能和氧气反应,选项B不正确;

C、煤燃烧排放的SO2、NO2等是产生酸雨的主要气体,选项C正确;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作温室的气体肥料,选项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能用作保护气气体应具有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A

【解析】

A、氧气与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正确;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冰是固态的水,不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是同素异形体,错误;C、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水银和银是不同种元素形成的金属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错误;

D、水和双氧水均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错误。

故选A。

点睛:

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A项氧气和液氧表示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B项石墨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C项水和双氧水为化合物;D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为化合物。

故选B.

考点:

基本概念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

在反应物中C的化合价是0价,生成物中是+2价,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H2O中H元素的化合价是+1,生成物中是0价,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故选A

考点:

还原剂

13.D

【解析】

【分析】

根据微粒的基本特征:

微粒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浓氨水挥发,是因为氨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解释正确。

故不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解释正确。

故不符合题意;

C、氢气燃烧生成水,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变化成了水分子,分子种类改变,解释正确。

故不符合题意;

D、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因为原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汞原子体积不变,解释错误。

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A

【解析】

【分析】

根据碳的单质和碳的氧化物的组成、性质、用途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详解】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CO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且不可燃不助燃,用于做气体肥料、可以灭火,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古代用墨汁书写的字画能保存至今,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了解碳的单质和氧化物的组成、性质和用途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15.D

【解析】通过分析C+2CuO

2Cu+CO2↑可知,

A、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作为反应物,质量逐渐减小,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氧化铜作为反应物,质量逐渐减小,故B错误;

C、二氧化碳的质量应该从零开始不断增加,故C错误;

D、铜元素质量不变,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所以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故D正确。

点睛:

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催化剂的质量保持不变;但是反应前后每一种元素的质量都不变。

16.B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B、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一个分子,故符合题意;

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故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故不符合题意

17.D

【解析】H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利用图示装置进行收集时,要从右端进入;CO、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利用图示装置进行收集时,要从左端进入。

综上所述,H2、CO、O2都可以利用图示装置进行收集。

故选D。

18.A

【解析】

试题分析:

因为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9.C

【解析】

【详解】

A、补铁酱油中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A选项说法错误;

B、轮胎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B选项说法错误;

C、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物质,故C选项说法正确;

D、用碳素笔写档案,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都存在间隔,石墨烯中碳原子之间也存在间隔,选项A正确;

B、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在不断运动,石墨烯中原子也在不断运动,选项B正确;

C、石墨烯与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似,碳的单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选项C正确;

D、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是单质,不是化合物,选项D错误。

故选D。

21.A

【解析】

【详解】

100g含碳元素36%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然后再将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能得到碳酸钙白色沉淀的质量是100g×36%÷(

×100%)=300g。

故选A。

22.A

【解析】

【详解】

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用于人工降雨、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正确;

故选:

A。

23.C

【解析】

【详解】

A、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错误;

B、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错误;

C、有机物数目异常庞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性质不同,正确;

D、氦原子与氖原子性质相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稳定结构,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错误。

故选C。

24.B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炭层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5.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并且与水反应,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试管中水面上升,选项A正确;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试管内的液体变红,选项B正确;

C、试管中干燥石蕊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试管内的液体变红,说明石蕊变色是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选项C正确;

D、该实验中实验现象与二氧化碳的密度无关,该实验不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选项D错误。

故选D。

26.B

【解析】

此题是有关碳的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有关碳的性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由于竹炭是竹子经过碳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所以其颜色为黑色,主要成分是碳所以可燃烧,多孔性说明竹炭具有吸附性,由于碳不易溶于水,所以竹炭也不例外,故选B。

27.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根据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得出参加反应的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生成物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它们之间的比即可正确解答。

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CO2

1244

故参加反应的碳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2:

44=3:

11,故选D

28.B

【解析】

A、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毒,A说法不正确;

B、木炭、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所以,反应现象中都有试管内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故B正确;

C、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置换反应,C说法不正确;

D、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物相同,D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选B.

29.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说法错误;B、纳米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故B说法正确;C、纳米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C说法正确;D、纳米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碳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30.D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是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上的不同,故正确;

B、H2O是由水分子构成的,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故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正确;

D、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而不是中子数不同,故错误。

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