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7794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x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x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命题范围:

人教版•历史必修Ⅰ2011、10、05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

“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②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3.清嘉庆皇帝说:

“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

”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行省制的推行B.丞相制度的废除

C.内阁地位的上升D.军机处的设立

4.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C.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D.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

5.马克思指出:

在古希腊“周期性的殖民是社会制度的一个固定环节”,为了保存自己的文明,“唯一的出路就是强迫移民”。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理环境与生产方式B.民族传统与思想认识

C.原始遗风与城邦政治D.生活方式与文化习俗

6.罗马人征服了希腊人之后,建立起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

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

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

A.商业征服B.宗教皈依C.财富侵蚀D.文明同化

7.“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个美元。

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个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

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

——是我,还是驴?

”富兰克林这番话,说明他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

A.白人的利益B.黑人的利益C.穷人的利益D.议员的利益

8.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宣布:

“任何人不得保留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反对君主立宪制政体B.否定等级制度

C.维护共和政体D.维护私有财产

9.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

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10.某校邀请一学者做报告,报告主题如右图海报。

下列各项适合出现在海报上“内容”一栏的是

A.英国的两党及其代表的不同阶级的利益

B.美国两党对垒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英国的两党制促进了君主立宪的形成

D.美国的两党制及其对独立战争的影响

11.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

“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

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

”“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2.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而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

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更为合理的是

A.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发生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B.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的

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实行君主专制很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要求,实现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要共同争取的权利

13.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D.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14.右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特征是

A.国共合作,打倒北洋军阀

B.国共对峙,中共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国共内战,国民党进攻中原,挑起了内战

15.某西方学者评论说:

“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

……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

”该学者评论的是

A.科学社会主义B.新三民主义

C.启蒙运动D.空想社会主义

16.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皇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

”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

B.5个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它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18.1954年,周恩来指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这段话的背景是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A.实施群体不同B.享受权利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D.主要作用不同

20.2008年春天,全国人大、政协会议顺利召开。

下面对建国后民主政治发展叙述有误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新政协胜利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1954年随着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

C.新中国成立前,我党就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了自治区

D.我国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

21.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下列有关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

B.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民法为核心

D.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22.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

1894~1912: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49~1956: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23.中国有句俗语,叫做“远亲不如近邻”。

下列各项,能突出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建树与这一俗语反映的意思相近的是

A.发起组建东盟B.参与创建亚太经合组织

C.参与创建联合国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4.“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进行反苏的舆论宣传B.建立北约组织

C.实施马歇尔计划D.实行军事援助

25.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

“当今世界,巨人林立。

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201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5题50分,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50分。

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3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

……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

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

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问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

唐人杨绾云:

“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

”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

……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2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2分)说明两者的关系。

(2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

(4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2分)

 

27.(13分)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在20世纪30、40年代,对中国的报道涉及到政治层面的比较多。

它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受到国人的瞩目。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6年2月24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远东四大元首:

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

请回答:

(1)“远东危机”指什么?

它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2)《时代》周刊认为这四大“元首”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1分)请说明你的理由?

(4分)

 

材料二1942年6月1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蒋介石

请回答:

(3)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国民政府在抗战中有什么积极表现(3分)?

 

(4)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将以上人物列为封面人物的原因?

(2分)

28.(12分)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

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

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

2001牟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

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200l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4分)

 

(3)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

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分)

 

29.(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前趋势的继续:

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

——(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二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

“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岳麓版必修一教材

材料四1983年1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丹尼斯·T·雅斯托莫《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材料五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

(2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原因。

为此,这一时期美国亚洲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4分)

 

(3)据材料三概括美与西欧的关系。

(2分)

(4)据材料四,指出日本怎样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能采取该手段的主要原因。

(2分)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的力量”除了以上材料提到的力量之外还有哪些?

综合以上材料,“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

并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3分)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题50分,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A

D

D

A

D

c

B

B

B

A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答案

C

D

C

C

C

C

A

C

B

D

C

D

/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0分)

26.(12分)

(1)演变;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2分)

(2)察举制;考试并不决定取舍,而只决定高下。

科举制:

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

(2分)科举制由察举制发展而来。

(2分)

(3)原因:

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打破门阀世族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

(4分)

特点:

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

(2分)

27.(13分)

(1)“远东危机”指的是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

(学生回答为:

“进一步侵略东亚地区”或“满蒙地区”也可酌情给分。

)(1分)影响:

造成远东国际格局的变化;(1分)损害美英等国在华利益。

(1分)

(2)不同意。

(1分)

理由:

溥仪是日本扶植下的傀儡皇帝,苏联忙于欧洲事务和国内建设,无暇东顾,他们都不是解决危机的关键。

(2分)中国是抵抗日本侵略的主要国家,蒋介石的态度和政策决定了危机的解决。

日本是危机的制造方,当然也成为危机解决的关键。

(2分)

(评分说明:

考生回答到溥仪和斯大林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蒋介石和日本天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就给3分,阐述的理由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7分;如考生有其他观点,并且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3)表现:

①联共抗日,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分)②领导正面战场的抗抵(或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入缅作战等大战役):

(1分)③争取国际援助,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分)

(4)原因:

美国《时代》周刊看到了中日战争与国际局势的变化密切相关;(1分)看到了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对抵抗日本侵略的作用。

(1分)

28.(12分)

(1)特征:

对抗。

(1分)因素:

意识形态的矛盾;国家利益的冲突。

(2分)

(2)行动:

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发表《联合公报》;1979年,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答出其中任意两点给2分)

影响:

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分)

(3)态势:

合作与冲突交织。

(1分)国际形势:

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

(2分)

(4)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增加互信,促进交流和合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

(答出其中任意两点给2分)

29.(13分)

(1)状况:

继续与美国竞争(或冷战或对抗或争霸)。

(2分)

(2)原因:

实力相对下降;美苏对抗(或军备竞赛)的拖累;来自潜在经济力量的竞争。

(3分)

调整:

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或从越南撤兵)。

(1分)

(3)关系:

美国承认西欧伙伴地位;西欧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2分)

(4)方法:

以对外经济援助作为外交手段。

(1分)

原因:

日本经济实力增强(或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分)

(5)新力量:

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

(1分)

新格局: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分)

因素:

大国之间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