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7781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建筑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建筑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建筑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建筑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资料.docx

《建筑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资料.docx

建筑资料

第一节房屋·建筑物·建筑(房屋·建筑物·建筑(HouseBuildingArchitecture)

一、中国古代建筑观观点一:

建筑就是空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二、西方古代建筑观观点二: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艺术观)宇宙永恒地运动着,在它的一切运动中自始至终贯穿着类似性,所以我们应当从音乐家那里借用一切有关和谐的法则。

——阿尔伯蒂三、现代建筑观建筑,意味着把握空间——格罗皮乌斯(德)建筑是”住人的机器”——勒·柯布西耶(法)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结构性的艺术——赖特(美)建筑,当技术实现了它真正的使命,它就升华为艺术——密斯(美)四、小结●建筑不仅仅是指具体的物质对象,还更是物的集合●建筑在汉语里是名词或动词,多义而含混●housebuildingarchitecture↓↓↓房屋建筑物建筑(建筑学)●“建筑”不仅仅是一门学问,而应当说是一个门类,它包括实际的建筑对象,只是它不是指一个一个的建筑(物)。

第二节建筑与人一、建筑作为物质对象与人的关系1.建筑是人们的生活活动的环境●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建筑作为环境来讲,是指人造的、由实物所限定的、人活动的空间。

2.建筑与单体人的关系●建筑的空间是按照人的活动要求而构成的3.建筑与人群(社会)的关系●建筑不仅要满足单个人的活动要求,还应满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乃至社会整体的需要。

二、建筑作为学问与人的关系建筑作为学问与人的关系1.建筑与单体人的关系●建筑与人的关系是同构的,研究建筑应当研究人,就这一意义而言,建筑可以说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

2.建筑与人群(社会)的关系●人和社会的特征在建筑中的映射●社会地位在建筑中的映射●研究建筑需研究人,研究人的物质现实和观念形态,人的生理、心理、伦理和哲理等特征。

第三节建筑的基本属性

一、建筑的空间性建筑的空间性1.实体和空间的统一(建筑空间的限定与组合)

1

围覆盖设立凸起凹进架起实体表面肌理变化2.建筑空间性的层次房间——房子——里弄、街坊——城市建筑物无论规模大小,都不应当看作是一个孤立的对象,而是有机的,应当注意它在大范围中的作用,以及注意它内部的小范围的组合“元件”。

二、建筑的时间性1.建筑的存在有时间性建筑的存在有时间性2.建筑的使用始终是在时间的存在中进行的建筑的使用始终是在时间的存在中进行的3.建筑的使用功能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建筑的使用功能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4.对建筑的审美也有时间的因素对建筑的审美也有时间的因素三、建筑的工程技术性1.建筑结构与材料2.建筑物理与构造3.建筑设备与施工四、建筑的艺术性建筑的形式(造型)问题实例:

实例:

巴黎圣母院:

比例恰当、形式变化统一天坛:

外轮廓完整、色彩和谐五、建筑的社会文化性1.建筑的地域性建筑的地域性实例:

蒙古包、苗寨、藏族碉楼、傣族竹楼2.建筑的民族(宗教)性建筑的民族(建筑的民族宗教)实例:

天主教建筑东正教建筑佛教建筑伊斯兰教建筑3.建筑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实例:

古罗马建筑中世纪建筑文艺复兴建筑第四节建筑设计1.首先是设计设:

设想计:

计划2.建筑设计的特点技术+艺术唯一性3.建筑设计的原则适用、经济、美观4.建筑设计的要素地理、地质气候(日照、风向、降雨、降雪)文化、习俗业主(任务书)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场地条件、材料限制

2

第一节

概说

一、物质性的涵义1.建筑的存在形式必须是物质的2.建筑以物质手段构成3.建筑的使用(方式)是以物质构成的空间。

建筑的存在形式——空间上的“物质占有”——空间上的二、建筑的存在形式——空间上的“物质占有”物体的存在方式:

物质、信息、能量建筑的空间上的物质占有是实体加空间三、建筑的构成手段用物质构筑建筑物,指的是用物质材料(如砖、瓦、木材、钢材、水泥、玻璃等),通过物质技术手段建成之物。

与小说、电影、绘画等不同的是,建筑的构成不仅仅是以信息的方式存在,还以实体物质的方式存在。

四、建筑的使用方式建筑的“空”和“实”都是物质建筑的功能需求必须用物质去满足五、强调建筑物质性涵义的目的1.由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建筑的物质要求更为突出了2.学习建筑必须先确立“为人”的观念,如何来满足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活动的需要,应当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第二节建筑的物质技术构成一、导入1.原始社会对建筑的需求十分简单受到技术可能性的制约,只能用自然材料(木、竹、石)进行简易的物理性外形加工2.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物质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从而也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例:

西周时期人们对于建造高大房屋的需求,促使砖瓦烧制技术的产生古希腊人们对于建造高大房屋的需求,促使梁、柱结构体系的诞生人们对于聚居的需求,促使楼房形式的诞生3.对建筑的物质需求也促使建筑设备的进步例:

灯、空调4.对建筑的精神需求促使各种类型的公共建筑的产生例:

音乐厅、剧院、展览馆等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建筑的物质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建筑的物质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建筑的结构、材料和施工的问题建筑的结构、建筑的结构1.结构●建筑的结构应兼顾适用、坚固、经济、美观四方面的内容●设计建筑物,既要注意每个构件的受力,使它坚固耐久,还要注意整幢建筑物的稳固、平衡,所以首先必须弄清里的大小和它的传递路线。

●屋盖作为结构构件,其形式由室内空间的大小决定,空间较大需用薄壳、折板、网架、悬索等形式结构体系的分类a.梁板结构体系●古代的石梁、板结构●木梁、板结构

3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b.框架结构体系●原始形式的框架结构●中国古代的木框架结构●西方古代的砖石框架结构●现代的混凝土框架结构c.大跨度结构体系●桁架●钢筋混凝土刚架结构●壳体结构(折壳结构、筒壳结构、双曲面壳结构)●悬索结构●网架结构d.悬挑结构体系e.其他●剪力墙、井筒结构●帐篷结构●充气结构2.材料●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力学和物理性能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力学和物理性能木材优点:

容易加工,抗弯能力强缺点:

刚度差,耐久性差,容易失火石材优点:

刚度强,抗压能力强,缺点:

施工不便,易风化钢筋混凝土由于既有石材的坚固,内部钢筋又有类似木材的柔韧性,为现代建筑所采用●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美学特征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美学特征●建筑师选用材料的原则:

建筑师选用材料的原则:

建筑师选用材料的原则结构(自重)、价格、施工、视觉效果、耐久性、耐候性、自洁性、维护周期、热工性能3.施工●现代施工方案土方工程、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装饰工程●实例土堆亭预制吊装混凝土滑模法三、建筑的坚固性问题建筑的坚固性问题1.坚固性的涵义●建筑落成时,不因外来的或人为的原因倒塌或损坏●在建筑的规定使用年限内通过维修保养保持坚固耐久年限100年以上50-100年适用建筑重要的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一般性建筑

4

25-50年15年以下

次要的建筑临时建筑

2.受破坏的可能原因●重力、人为动力、风力、雪载、温度胀缩、地震、雨水渗漏、锈蚀、虫蛀、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胀缩——建筑物每隔一段距离要设置温度缝地基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基础设置沉降缝四、建筑设施问题1.建筑设施种类水电暖内容给水、排水及消防等照明、动力及其他用途暖气、通风、恒温恒湿等

2.与建筑师的关系建筑师是协调各工种设计方案的总体设计者,要了解这些方面的东西,以便更好地把握全局。

第三节建筑与人的物质活动需求一、人的尺度室内外空间的形状和大小,门窗的位置和尺寸,家具和其他部件的布局和大小,都应当从人体尺度出发进行设计1、人体尺度●基本尺度部位身高正立眼高脐高肩宽臂展坐高腓骨高度坐立眼高坐姿肩高臀宽大腿水平长度坐姿肘高男167015479834158438774071181586309445239女156014439253977878253821110546319425230

5

●动作尺度步距:

男(680)、女(620)踏步高:

150——260单股人流门:

700——1000考虑设备出入的门:

病房门(1100)生产车间(按车的尺寸)多股人流门:

按人流量大小计算●人体尺度与家具双人床(长2000、宽1500——2000、高420——450)写字台(长1000——1200,宽600——850,高750——780)●房间布置与房间尺寸二、建筑的空间组合房间之间的序列、房间之间的公共空间(如走道、院子、门厅、楼梯间、电梯间等)这,这些设计内容称为建筑的空间组群关系(也称作建筑的空间组合)些设计内容称为建筑的空间组群关系(也称作建筑的空间组合)1、走道式组合●类型双面走道式(内廊式)、单面走道式(外廊式)、两侧走道式●特点把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明确分开,保证各使用房间的安静和不受干扰●使用范围单身宿舍、办公楼、医院、学校、疗养院等●功能分区房间小但数量多,因而必须把功能性质相同或联系密切的房间分类集中在一起。

为了减少结构构件类型以便工业化施工,同时保证立面的完整性,各使用单元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开间、进深尺寸,依照网格尺寸划分空间2、单元式组合●特点用竖向交通来连接各使用房间,因而集中、紧凑,易于保持安静和互不干扰●使用范围住宅3、广厅式组合●特点广厅成为大量人流的集散中心,通过它既可以把人流分散到各主要空间,又可以把各主要使用空间的人流汇集于这个中心●使用范围展览馆、火车站、图书馆、航空站●功能分区主要使用空间与广厅连接,如候车厅、陈列厅、阅览室等次要使用空间如办公用房、设备用房等依附于主要使用空间,或置于建筑物较次要的侧翼4、串联式组合●特点与前三种不同的是,交通空间寓于使用空间之中,各使用空间联系紧密,并有良好的连贯性●使用范围

6

陈列馆、展览馆5、以大空间为主体的组合●特点主要使用空间体量庞大,成为整个建筑的主体和中心,其它各部分次要空间都围绕这个中心布置●使用范围影剧院、体育馆6、自由分隔组合●特点被分隔的空间之间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明确的界线●使用范围近代博览会建筑、庭院建筑7、沿柱网分隔组合●特点被分隔的空间直接相连,关系密切●使用范围工业或商业建筑8、多种组合形式的综合运用由于功能要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幢建筑只采用某一种空间组合方式的情况很少见,换句话说,在一般情况下一种类型的建筑往往只是以某一种空间组合形式为主,但同时必须辅以其他类型的空间组合形式。

另外,有些类型的建筑,由于功能特点所致,则是综合的采用几种类型的空间组合形式,并且根本分不出主次关系三、人对建筑的生理需求包括视觉、听觉、温觉、平衡觉以及环境的物质形态和空气成分、水、阳光等1、视觉●光度窗地比、照度、光线的均匀性●眩光性保护角●几何视线能否看得见、能否看得清观演建筑视线设计视线距离●色刺激2、听觉●听觉要求能否听得清、声音的质量、声音的混响问题●建筑中的声学问题噪音的控制音质问题3、温觉墙厚、空调4、日照住宅规范要求:

冬至日,主要房间有两小时的日晒日照间距的计算

7

小结建筑必须首先注意到人的最基础性的生理需求,有些内容虽然可以查表得到所要的数据,但建筑师的责任,还需妥善安排、调整,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第四节建筑与人的精神活动需求一、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基础性的心理活动和高级心理活动两方面。

对建筑来说,高级心理活动包括安全感需求、私密性需求、交往需求、招徕和展示需求、纪念性需求、陶冶心灵需求二、人的基础性心理需求1、空间的围透关系与人的感受⑴三面围一面透——封闭⑵两面围两面透——较封闭⑶一面围三面透——较开敞⑷四面临空——开敞2、空间的尺度与人的感受以居室为例,过大难以保持亲切、宁静的感受,较小则有拥挤感,最适宜的空间尺度就是保证功能合理性的空间大空间只要实事求是地按照功能要求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都可以获得适宜的尺度感但是一些宗教建筑的空间尺度则主要是由于精神方面的需求导致的3、空间的高度与人的感受空间的高度对于精神感受的影响很大,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绝对高度——以人为尺度,过低会使人感到压抑;过高会使人感到不亲切。

另一方面是相对高度——空间的高度和面积的比例关系,相对高度越小,引力感越强。

4、空间的形状与人的感受窄而高的空间会使人产生向上的感觉,高直建筑就是利用这一点来产生宗教神秘感。

细而长的空间会使人产生向前的感觉,利用这种空间可以造成一种无限深远的气氛,颐和园的长廊就是这样低而宽的空间会使人产生侧向广延的感觉,利用这种空间可以形成开阔、博大的气氛。

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产生压抑的感觉。

⑴穹庐形空间具有向心、内敛的感觉⑵中央低四周高的圆形平面空间具有离心、扩散的感觉⑶中央高四周低具有沿纵轴内聚感⑷中央低四周高具有沿纵轴外向感⑸弯曲、弧线或环形的空间可以产生一种导向感小结:

这些都是基础性的心理活动需求,还只是停留在感知和认知的心理活动阶段,这些行为也几乎都属于物质功能上的要求,尚未涉及到高级心理活动三、安全感需求一般的建筑作品都有这方面的特征,但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些建筑师利用扭曲、变形和残缺、破碎来取代“美”。

格式塔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

较复杂、不完美和无组织性的图形将具有更大的刺激性和吸引力,它可以画起更大的好奇心,当人们注视由于省略造成的残缺或通过扭曲造成偏离规则形式时,就会导致心理特有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产生一系列创造性的知觉活动。

四、私密感需求卧室不做房门

5、

8

私密性不仅属于单个人的,也属于人群的以居住小区为例,住宅内部卧室为私密空间,起居室为半私密空间,楼梯由于只供部分人使用为半公共空间,小区道路、绿化、广场等为公共空间五、交往需求个人的心理活动与人际交往紧紧相连“共享空间”“人看人”信息时代的社会特征导致人们交往的需求增加,从而也导致新的审美观人际交往的要求:

1、人与人相互了解——单元空间相互开放,但却有各自的空间范围2、人与人相互尊重——各单元空间不分高低贵贱3、人与人相互学习和模仿——空间既分又和交往距离⑴亲密距离(0—45㎝)是一种表达温柔、舒适、爱抚以及激愤等强烈感情的距离。

⑵个人距离(0.45—1.30m)是亲近朋友或家庭成员之间谈话的距离,家庭餐桌上人们的距离就是一个例子。

⑶社会距离(1.30—3.75m)是朋友、熟人、邻居、同事等之间日常交谈的距离。

由咖啡桌和扶手椅构成的休息空间布局就表现了这种社会距离。

⑷公共距离(大于3.75m)是用于单向交流的集会、演讲,或者人们只愿意旁观而无意参加这样一些较拘谨场合的距离。

六、招徕和展示展览陈列性建筑、商业建筑等对于这种心理需求最为突出展览建筑——参观、品评、洽谈、交易——形象醒目、突出陈列建筑——参观、瞻仰、纪念、教育——庄严、雄伟商业建筑——介绍、竞争——强烈的形象、色彩、别出心裁七、纪念性纪念性建筑的特征——庄重、有感情庄重性的纪念建筑——高直形式,体量巨大例:

南京渡江胜利纪念碑巴黎埃菲尔铁塔感情表述性的纪念碑——平易近人、令人沉思例:

日本藤泽市的聂耳纪念碑纪念性建筑往往以视觉形象的象征来达到某种心理效应例:

李卜克纳西—卢森堡纪念碑纪念性建筑既要有思想高度,又要有艺术构思的独到之处八、陶冶心灵旨在陶冶心灵的建筑就是园林建筑第一节建筑的民族和地域特征一、建筑的民族和地域性差别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宗教形态、伦理形态和观念形态,这些不同点,都在建筑上反映出来在一个民族之中,因为所属地域不同,其气候、地貌、生态、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建筑形态也不完全一样二、建筑地域性差别的原因1、客观因素:

气候、地貌、生态、自然资源2、主观因素:

社会的结构形态、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社会经济及技术水平,以及与相邻地区交往程度

9

气候条件西北地区——屯顶长江以南地区——坡顶(坡度较大)积雪地区——尖顶炎热地区——挑檐深远(或设外廊)骑楼、遮阳板地貌是指地面的形态,如地形的高低、土质的软硬、地面面积的大小等山区——上屋下街水乡——前路后河四川地区——吊脚楼生态是指生物体的生存条件和生活习性,同时也指许多生物体共存于一个区域相互之间的“相生相克”西南地区——干栏式自然资源古埃及、古希腊——石材建筑古罗马——天然混凝土人的主观因素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模仿江南园林福建土楼——躲避战乱三、建筑民族性特征民族的社会集合依靠一种活性的结构起作用,这种结构一般以宗教或伦理的形式表现1、宗教特征民族特征——形象符号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现实的、理性的、世俗的印度古代佛教建筑——遁世的、无情的2、伦理特征西方古代伦理观——民主精神的奴隶制西方中世纪的伦理观——封建等级制中国古代建筑反映伦理观的体现:

高度、色彩、形制等居住建筑反映伦理观的体现:

皇宫与家族四合院布局相似天高皇帝远,越是离京城远的地方越显示不同的性格第二节建筑的历史和时代特征一、历史性的问题●同步性形式适应现代使用艺术影响现代建筑形态——后现代后现代的分类:

⑴戏谑的古典主义⑵比喻性的古典主义⑶基本古典主义⑷规范的古典主义⑸现代传统主义●连续性古罗马——罗马风——哥特——文艺复兴——近现代●演化性

10

唐代斗拱——宋代斗拱——清代斗拱●协调性如何继承传统,保护古建筑及其环境时代性问题二、时代性问题●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它的时代性●现代对“时代性”的要求⑴它能适应于当代的社会和个人的空间需求⑵它在坚固性和维修方面要优于原来的形式⑶它在统筹经济性上要优于过去的,即建筑的成本和利用率方面合起来看,要优于过去的●与宗教、伦理之间的关第三节建筑的文化艺术性一、建筑文化建筑是一种文化文化的本质含义:

文化的本质含义:

文化是人类文明在进步尺度上的外化1、它强烈的外化着人和社会的种种历史和现实2、建筑作为文化来说,有它两个独特的性质a、建筑既是一种文化,又是容纳其他文化的场所b、建筑既表达着自身的文化形态,又比较完整地反映出人类文化史3、建筑作为文化,还包含着对人的一种精神力量4、建筑作为文化,对人的心理反射作用大致有三个方面:

a、人和社会的崇高性b、科学和文明的召唤性c、美和艺术的陶冶性和自我完善性二、建筑艺术建筑既是一个实用的对象,建筑既是一个实用的对象,又是一个艺术的对象建筑的精神要求要通过建筑形象表述出来,这种建筑形象是把艺术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来看待的。

因为它的最终目的,不是艺术本身的欣赏、审美,而是其他目的,如社会伦理、宗教、习俗以及其他诸实用上的要求(如商业性的招徕、展示等)建筑艺术不是一种纯艺术,必然有非艺术目的,即外在的目的建筑艺术的语言————建筑的形式美法则三、建筑艺术的语言——建筑的形式美法则1、形式美法则a、变化与统一任何造型艺术,都具有若干不同的组成部分,这些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只有把这些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机的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就各部分的差别可以看出变化和多样性,就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和谐与秩序。

●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以主从分明求统一b、均衡与稳定处于地球引力场内的一切物体,都摆脱不了地球引力——重力的影响,人类的建筑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与重力作斗争的产物。

存在决定意识,也决定着人们的审美观念。

在古代,人们崇拜重力,并从与重力作斗争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与重力有联系的审美观念,这就是均衡与稳定。

●均衡与稳定的形式

11

⑴支点位于中央,左右两侧同形等量⑵支点位于中央,左右两侧等量而不同形⑶左右两侧同形而不等量,支点偏于一侧⑷左右两侧及不同形也不等量,支点偏于一侧c、对比与微差就建筑来讲,它的内容主要是指功能,建筑形式必然反映功能的特点,而功能本身就包含有很多差异性。

对比和微差正是利用这些差异性来求得建筑形式的完美统一。

对比主要指的是要素之间显著的差异,微差主要指的是不显著的差异,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微差的类型⑴大小微差⑵形状微差⑶方向微差⑷曲直微差⑸虚实微差⑹色彩(质感)微差d、节奏与韵律对于各种有韵律感的事物和现象,人们有意识的加以模仿和运用,从而创造出各种以具有条理性、重复性和连续性为特征的美的形式——韵律美●韵律美按其形式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

⑴连续的韵律、⑵渐变韵律、⑶起伏韵律、⑷交错韵律e、比例与尺度比例,就是指要素本身、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在度量上的一种制约关系。

尺度,指的是建筑物的整体和局部与人之间在度量上的制约关系。

●建筑的比例受到材料和结构的制约●建筑的比例也受到文化传统的制约●通过不变要素与可变要素之间的比较,可以显示出建筑的尺度来手法问题虚实建筑的虚实,不同于绘画或电影艺术的虚实,指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如廊、门、窗等部件能起到限定空间的作用,但它是虚空的,甚至人可以自由出入,我们称之为“虚”。

虚实的处理对于建筑外观效果的影响极大。

虚与实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辅相成和统一的。

虚实的处理必然涉及到墙面、柱、阳台、凹廊、门窗、挑檐、门廊等的组合问题。

为此必须巧妙利用建筑物的功能特点把以上要素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层次在分隔空间时有意识的使被分隔的空间保持某种程度的连通,使处于某个空间的人可以看见另外一些空间的景物,从而使空间彼此渗透、相互因借,这样就会大大地增强空间的层次感。

西方近现代建筑以及我国古典庭院建筑都十分重视运用这种手法来丰富空间的变化,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位建筑的对位,是靠形象的空间位置来显示的类型:

(1)边线对位、

(2)中线对位、(3)交叉对位导向导向的处理方法是随着具体情况而千变万化的,但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几种基本类型

(1)根据人流特点以曲线形式的墙面把人流引向某个确定的方向,并暗示着另一个空间的存在

(2)利用特殊形式的楼梯或者踏步把人留引导至上一层空间(3)通过天花、地面处理给人留指示出前进的方向(4)利用空间的灵活分隔,向人们暗示着另外一些空间的存在

12

第一节中国古代历史简述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1.时间轴.2.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形态.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形态1、中国古代的宗教和伦理特征,表现出现实性和理性精神。

2、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体系是再儒、道的对立统一中存在并演化的。

由此引出许多礼教规范和中庸精神。

3、中国古代文化自成一体,并且是一个十分完整、封闭而完美的系统第二节原始社会建筑建筑的演变南方:

巢居——干栏式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韩非子·五蠹》北方:

穴居——木骨泥墙式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孟子·滕文公》河姆渡建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