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海南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7677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试题海南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试题海南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试题海南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试题海南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试题海南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试题海南卷.docx

《高考历史试题海南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试题海南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试题海南卷.docx

高考历史试题海南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历史单科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儒家注重等级和名分,倡导“为政以德”,强调“仁”、“礼”,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法家主张用法制来维护社会秩序,B项是儒家和法家的共通之处。

A项“重农抑商”是商鞅提出的,只符合法家,故排除;C项“厚古薄今”是道家和儒家的主张,法家主张变革,故C项错误;D项“重视道德与人伦”只符合儒家,故排除。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据材料中“不与古同”可以排除先秦时实行的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BCD均错误。

材料中“罢侯置守”指废除分封制,罢去诸侯,实行郡县制,设置郡守,答案为A项。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3.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

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

经过“文景之治”休养生息,社会秩序稳定,到汉武帝时经济得到发展,因此马匹大量增加,“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A项正确。

汉武帝初,张骞尚未通西域,因此不可能引进西域良马,B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游牧民族大规模内迁,C项时间不符,错误;战马消耗减少,并不是马匹增加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农业经济发展

4.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

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

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

这说明谣谶()

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素养和历史素材的认识。

谣谶本身就是带有一定目的性,主观臆测,属于唯心主义,并不能预示历史发展的走向,更不能改变历史的走向,AB两项错误;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的发展是遵循社会的发展规律的,谣谶与历史上某些现象的吻合只是偶然现象,并不是必然的,C项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史学常识和理论·史学素材·历史认识

5.北宋僧人契嵩说:

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从题目和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读的能力。

材料中二者“同归于治”,体现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合流,佛教受儒学影响,主动适应社会,A项正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唐朝,B项错在“开始”;当时占据社会主流思想的是儒学,C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D项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三教合流

6.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古代封建社会一直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后期有所放松,但从未废止,A项错误;漕粮海运是指通过海运将东南地区的税粮运至京师,选择海运而不是选择河运,反映出当时造船航海技术进步,B项正确;内河航运主要是通过大运河,元朝时曾疏通运河,C项不符合史实;元朝时疆域扩大,陆上丝绸之路受阻项材料未体现且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元代交通发展

7.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

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

这表明朱元璋()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从题目和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战国时韩非子的思想确定了专制集权的理论基础,A项错误;根据材料“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朱元璋在明初通过重刑以治理“乱世”,B项正确;自汉武帝时,尊儒尚法一直都是封建社会的治国理念,C项错误;D项“执法有准、量刑有据”在材料中未体现。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8.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

“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

”雍正帝意在()

A.强调重农意识B.关心百姓疾苦C.申饬官员无能D.关注地方稳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从题目和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题目考查的是雍正帝的重视农业的目的,强调重农意识的目的也在于维护统治的稳定,A项错误,D项正确。

“关心百姓疾苦”和“申饬官员无能”都属于表现,BD两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9.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D.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古希腊是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与古罗马不符,A项错误;对后世民主政治影响较大的是古代雅典,不是古罗马,B项错误;罗马法的某些原则为欧洲法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罗马帝国最终衰亡,D项错在“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影响

10.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

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AC两项都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AC两项错误。

“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是欧洲长期不断征服美洲的结果,B项正确。

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是表现而不是原因,D项错误。

【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

11.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8.0

34.1

53.6

62.0

63.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据此可知()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而且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国内的经济情况;中国所占份额减少主要在于欧洲工业革命后,制造业迅速发展,而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速度较慢,而非中国制造业衰退,B项错误;工厂的出现是工业化发

展的表现和结果,不是推动欧洲工业化发展并超越中国的原因,CD两项比较,D项更符合要求。

【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

12.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

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A项中海外市场主导着科技发明的说法本身错误;材料只是叙述德国的科技专利,未涉及其他国家,B项错误;材料中从1850年到1870年再到1900年,这个时间段涉及到德国统一,统一后数目激增,说明统一的政府对推动科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C项正确;引进技术发明不属于专利,D项错误。

【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3.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

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魏源的思想以防守为主,因此A项“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错误;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不属于洋务派,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学习西方海防模式,C项错误;魏源之所以以防为主,是因为近代清朝海军力量较弱导致的,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思想解放的潮流·开眼看世界·魏源

14.1905年,《大公报》的一则报道称“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

此事成为新闻的历史背景是()

A.戊戌变法的失败B.《辛丑条约》的签订

C.清末新政的实施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戊戌变法失败是1898年,A项时间不符;《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使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与题干材料无关,B项错误;1901年起,清朝推行新政,内容有废除科举、编练新军,很多读书人觉得通过读书考试进而做官已经不可能,于是出现材料中的现象,C项正确;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以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为主,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清末新政

1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从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与临时大总统的人选变动有关,目的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现实需要,A项正确;B项材料未体现;为了一时的政治需要,而随意变动国家根本大法,可见尚未实现从人治走向法治,C项错误;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政体刚刚确立,D项民主政体臻于完善的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临时约法》

16.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

这是指该教授()

A.抨击尊孔复古B.抨击军阀统治C.提倡科学精神D.提倡民生主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离经叛道”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

在中国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思想是儒家思想,教授被指责“有离经叛道之鼓吹”是因为他反对儒家伦理道德,抨击当时的尊孔复古的逆流。

结合时间,参议院议员属于当时的北洋军阀政策,议会指责教授是为当时政治专制辩护,A项正确。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思想领域,BD两项分别是政治和经济,不符合材料;提倡科学,学习西方科技是自林则徐、魏源以来就大力提倡的,在当时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不属于“离经叛道”,C项错误。

【考点定位】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内容

17.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

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1925年,苏俄的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A项时间不符,错误;材料中许多领导人都表示对新经济政策的不满,并不认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只是把它看作一个权宜之策,B项正确,C项本身正确,但并不是当时许多领导人的认识;正是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因此才被新经济政策取代,D项错误。

【考点定位】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18.20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

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

这一现象反映出()

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

B.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相对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对科技的支持,与政体无关,B项错误;第二次工

业革命以来,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材料中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得到研究资助反映出基础科学的重要性和人民的重视,C项正确;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D项时间不符。

【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9.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开拓国际市场。

A项“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是为了稳定农业,A项与题目不符;B项是提高进口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要是防止外来商品占领本国市场,B项错误;C项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目的是恢复工业,C项与题目不符;D项意为美元贬值,有利于刺激出口,D项正确。

【考点定位】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影响

20.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机器已平均使用了20年,而美国大多数工业设备的使用还不到5年;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

这反映出()

A.法美两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存在根本差异

B.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已经显露端倪

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差距明显

D.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的必由之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法美两国的经济结构是否存在根本差异在材料中无法体现,A项错误;20世纪初,美国就已经崛起,B项错在“显露端倪”;根据材料中工业设备的使用时间及两国农民产出的对比,可知当时美国的设备更新换代较快,生产率较高,其发展已经远远超过法国,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差距比较明显,C项正确。

经济一体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战后各国经济

21.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A项是对学习内容的表述,属于表现,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原因;学习西方先后出现三个层次的变化,根本上是由于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的加深,中国社会的发展,社会变革先后出现不同的需要,B项正确;政府的推行力度不符合题目要求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中国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与“器物”和“制度”层次无关,D项错误。

【考点定位】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历程

22.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5569亿元,三年后增至604.6万亿元。

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A.偿还大量外债B.贪污腐化成风

C.军费开支巨大D.纵容官僚资本膨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法币发行量猛增,结合时间分析其原因,应该与解放战争密切相关,在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军费开支巨大,国民党政府财政负担过重,为满足需要,大量发行法币,C项正确。

ABD项是长期存在的,不能反映某一时间点的重大变化。

【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解放战争时期通货膨胀

23.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

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

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A项属于政治方面,不符合材料的经济主题;市场经济是1992年提出的概念,时间不符,B项错误;四川、安徽、广东等地出现的包产到户现象为1978年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提供了借鉴,C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自1978年开始,时间不符,D项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包产到户的探索

24.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

这主要是因为()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195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1958年开展“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发展重工业,职工人数猛增,B项正确;C项公私合营在1956年底完成,时间不符;大量劳动力剩余与职工人数增长无关,D项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25.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

这反映了()

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现象,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ABC三项时间不符;70年代我国提出“三个世界”的概念,密切团结第三世界国家,材料中援助第三世界国家正是这一理念的反映,D项正确。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70年代外交·三个世界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6题~第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29题~第3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6.(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

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

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

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5分)

【答案】

(1)唐宋元文学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素材;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7分)

(2)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有一定教化功能;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

(5分)

27.(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

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

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

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

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

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6分)

【答案】

(1)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利润较高;发展不平衡;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内力不足。

(6分)

(2)政争兵乱,政局不稳,工业发展环境恶化;政府推动不力;外国资本的挤压。

(6分)

28.(14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邦联条例》和1787年宪法内容比较表

《邦联条例》

1787年宪法

立法机构组成

一院制国会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

立法机构成员的构成与产生

每邦在国会的代表2~7人;各邦立法机构按年度指派代表。

每州2名参议员,由各州州议会选举产生;各州选民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