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7581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4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2.docx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2.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2.docx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2

第三编 第一章第一节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学习方法、内容提要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

曹操的生平、思想和他的乐府诗创作;曹丕的生平和七言诗;曹植的生平和他的诗歌、辞赋、散文创作,他是建安时代最有成就的文学家;“建安七子”和蔡琰的文学创作情况及代表作品;“建安风骨”。

阮籍的生平、思想和咏怀诗;嵇康的生平、和代表作;阮、嵇二人是“竹林七贤”的代表。

教学要求

1、了解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的生平、思想和麿创作的情况。

了解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熟悉他们的代表作。

2、了解“建安七子”中主要作家(孔融、王粲、陈琳、阮瑀、徐干)和蔡琰的生平大概和他们各自的代表作。

了解“建安七子”之名是曹丕的《典论@论文》中提出来的。

3、了解“建安风骨”的意义。

4、了解“正始”时期的政治背景。

了解“竹林七贤”的大概情况,了解阮籍的生平、思想和他的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

了解嵇康的生平、思想和他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学习方法

1、阅读《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第一章《建安和正始文学》。

2、阅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中曹操、曹丕、曹植、“七子”、蔡琰、阮籍、嵇康的代表作品:

曹操的《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送应氏》、《洛神赋》;王粲《七哀诗》、《登楼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刘桢《赠从弟》、徐干《室思》、蔡琰《悲愤诗》、阮籍《咏怀诗》、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内容提要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和正始文学

第一节  曹操、曹丕

一、曹操生平、思想和创作

二、曹丕生平、思想和创作

第二节  建安七子和蔡琰

一、建安七子、“七子”名称的由来

二、王粲与他的《七哀诗》、《登楼赋》

三、陈琳和他的《饮马长城窟行》

四、阮瑀和他的《驾出北郭门行》

五、刘桢和他的《赠从弟》

六、徐干和他的《室思》

七、蔡琰生平和她的五言《悲愤诗》

第三节  曹植

一、曹植生平

二、曹植的诗歌创作

三、曹植的辞赋

四、曹植的文章

第四节  阮籍、嵇康

一、正始文学特点

二、阮籍

三、嵇康

本章小结

本章着重介绍了:

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包括两个时期文学的背景、特点、主要作家、主要作品。

建安时代的三曹七子和蔡琰,正始时的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

要点:

1、“建安风骨”的形成和特点。

曹操的四言乐府。

曹丕的七言诗。

曹植的五言诗,曹植前后期诗歌创作比较及其代表作。

2、阮籍的五言《咏怀诗》和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难点:

阮籍的《咏怀诗》和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第三编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页教学内容

文本材料

第一节曹操和曹丕

一、曹操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1、曹操的生平(见文学史,此处从略)。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拓者。

2、曹操的诗歌创作。

曹操的全部诗歌都是乐府歌辞,虽然沿用乐府古题,但并不因袭古辞古意,而是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用乐府题目自作诗,反映了新的现实,表现出新的面貌。

曹操的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如《薤璐行》描写了汉末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召四方军阀为助,以致董卓作乱京师的事。

与此相关的还有《蒿里行》。

《苦寒行》、《却东西门行》也是反映动乱中的军旅征戍生活。

曹操的另一部分乐府诗则表现了他的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短歌行》中其中的代表作。

诗既抒发了他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也表现了他思念贤才的心情以及他招揽人才以完成统一大业的宏伟怀抱。

全诗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情绪,我们可以感觉到在混乱的现实中建立的艰难和诗人坚定的信心。

此外,他的《龟虽寿》,表现了老当益壮的志士胸怀。

《观沧海》,通过辽阔雄壮的沧海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这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首比较完整的写景诗。

曹操的诗极为本色,形式质朴,其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二、曹丕的生平和创作

1、曹丕的生平(见文学史,此处从略)。

2、曹丕的诗歌创作

曹丕的诗歌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一个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很多,而且写得比较好;另一是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有。

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他的七言诗《燕歌行》两首是其代表作,尤其是“秋风萧瑟天气凉”一首写得尤其出色。

诗人将思妇放在秋夜的背景下来描写,委婉细腻地写出了思妇的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

语言清丽浅显,很能代表曹丕诗歌的一般风格。

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在曹丕之前,只有东汉的张衡的《四愁诗》是七言诗,但第一句夹有“兮”字。

《燕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古辞已经不存,但从曹丕以后凡写这个题目的全都是七言诗,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曲调就是配七言的。

从这里看出七言诗的形成和乐府的关系。

曹丕这首诗逐句押韵,是新起的形式,音节不免单调。

3、曹丕的《典论@论文》

曹丕也比较擅长散文。

他著有《典论》一书,可惜大部分篇章都已散佚或残缺不全,较完整的只有《自叙》和《论文》两篇。

《论文》善于议论,指出了文学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把文学提到了与功业并立的地位,对魏晋以后文学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论文》还对作家的材性与创作的关系、文学体裁的区分等作了论述。

曹丕的文学主张,对后代的影响很大。

其他素材

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等

表现形式

 

技术实现方式(本栏由技术开发小组填)

备注

(本页请制作中自行加页使用,相应的参考资料,如案例等也请用此模板制作)

第三编 第一章第二节第一页教学内容

文本材料

第二节    建安七子和蔡琰

一、“建安七子”、“七子”之名的由来

“七子”这一名称出于曹丕的《典伭@论文》,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七人。

二、王粲《七哀诗》、《登楼赋》

王粲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文心雕龙@才略》称他为“七子之冠冕”,能诗善赋。

诗以《七哀诗》最有名,其中第一首是写诗人由长安避荆州时途中所见。

诗中描写了“白骨蔽平原”和饥妇弃子的悲惨情景,深刻地提示了当时军阀混战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是汉末现实的真实写照。

这首诗和曹操的乐府诗一样,体现了以旧题写时事的精神。

《登楼赋》是王粲滞留荆州时,登当阳楼写下的一篇抒情小赋。

其中写他目睹异域风物之美而产生的思乡之情,深切感人。

此赋还表现了作者身处乱世壮志难酬的沉痛心情。

在艺术上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具有浓厚的诗意,脱尽了汉赋铺陈堆砌的毛病,显示了抒情小赋在艺术上的成熟。

三、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假借秦代筑长城的事,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繁重的徭役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艺术地概括了徭役制度下的无数家庭的悲剧。

全诗通过对话展开描写,借此表达人物的内心的情绪,这种手法也是乐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

四、阮瑀《驾出北郭门行》

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写后母虐待孤儿,揭露了封建社会家庭关系的冷酷无情。

此诗与汉乐府民歌的《孤儿行》表现的主题类似。

五、刘桢《赠从弟》

刘桢擅长写诗,在当时名气很大。

现仅有《赠从弟》三首留传下来。

其中第二首歌颂了在寒风冰霜中傲然挺立的松柏的“本性”,通过比兴手法写出了有理想有抱负之士守志不阿的刚正品德,表现了诗人“真骨凌霜,高风跨俗”的节操。

六、徐干《室思》

徐干是学者,但他的情诗《室思》也写得很好,如诗中有“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语言明白如话,却写得一往情深,其情境常为后来诗人所化用。

七、蔡琰生平与她的五言《悲愤诗》

1、蔡琰生平

与“七子”地位相等的并以才华著称的是女作家蔡埮。

琰字文姬,具体生平请参见文学史,此处从略。

蔡琰的作品现留传下来的共有三篇:

五言《悲愤诗》、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

五言《悲愤诗》是建安文坛上的一篇杰作。

它长达五百四十字,象这样的长篇叙事诗,是前此文人诗歌中所没有的。

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在汉末军阀混战中的悲惨遭遇。

这首诗虽然是写诗人自身的遭遇,但是它通过一个人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汉末动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女的共同命运,同时也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罪恶。

其他素材

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等

表现形式

 

技术实现方式(本栏由技术开发小组填)

备注

(本页请制作中自行加页使用,相应的参考资料,如案例等也请用此模板制作)

第三编 第一章第三节第一页教学内容

文本材料

第三节曹植

一、曹植生平

见文学史,此处从略。

二、曹植的诗歌创作

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

这种生活遭遇,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的生活,但却具有建立功业的伟大抱负。

他一生追求的是“勠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这业,流金石之功”。

当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时,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灭“违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混同宇内,以致太和”。

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便是表现这种雄心壮志。

前期的代表作是《白马篇》,这首诗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

曹植的后期备受迫害和压抑,他的后期诗歌也主要是反映这种处境和心情。

作于黄初四年的《赠白马王彪》是诗人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

当时诗人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去京师朝会,任城王到京后不明不白地死去,诗人与白马王返回封地时,又为有司所阻,不能同行,于是诗人“愤而成篇”,写下了这首赠诗。

全诗共七章,表现了复杂的感情。

诗中痛斥了迫使他们分行的有司,表达了对任城王暴亡的哀悼,吐露了诗人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中惴惴不安的心境。

此诗虽然只是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上却深刻地暴露了统治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在艺术上,诗人通过章章蝉联的轳辘体的形式,一步步地将复杂的感情抒发出来,极有层次。

此外,诗人往往通过叙事、写景来抒写内心悲愤的感情,使得感情的表达显得沈著浓厚,而不是一味地渲泻。

钟嵘《诗品》评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很能概括曹植的艺术风格。

曹植一生热中功名,追求理想,在遭遇挫折后,也壮志不衰,更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面。

在建安诗人中,曹植是最讲究艺术表现的。

他的诗歌虽然脱胎于汉乐府,但同时吸收了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并努力于在艺术上加以创造和发展。

建安诗歌从乐府诗出来逐渐文人化,到了曹植手中、里就具有明显的文人诗的面目。

如《美女篇》模仿汉乐府,但描写的细致和词藻的华丽,与《陌上桑》迥异其趣,正表现了这种倾向。

曹植的这种努力造成了他的“词采华茂”的一面。

他的诗善用比喻,讲究对偶、炼字和声色,曹植这方面的成就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但也开了雕琢词藻的风气。

三、曹植的辞赋

曹植的辞赋都是抒情小赋。

《洛神赋》是他赋中的名作。

四、曹植的文章

曹植的文章,《与杨德祖书》是一篇有名的散文书札,此篇直抒怀抱,讥弹时人,文笔锋利简洁,也表现了曹植自视甚高的性格。

其他素材

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等

表现形式

 

技术实现方式(本栏由技术开发小组填)

备注

(本页请制作中自行加页使用,相应的参考资料,如案例等也请用此模板制作)

第三编 第一章第四节第页教学内容

文本材料

第四节    阮籍、嵇康

一、正始文学的特点

正始时期,代表世族大地主利益的司马氏,在逐渐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之后,与曹魏统治者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政权的斗争,政治异常黑暗。

阮籍、嵇康都有较进步的政治思想,不满现实的腐朽。

他们看到司马氏假“名教”以达到自私的目的,便以老庄的“自然”与之对抗。

他们的创作虽然贯串着老庄思想,与建安文学有明显的不同,但仍然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现实,在基本精神上还是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二、阮籍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

早年“好诗书”,有“济世志”,但处于魏晋易代之际,在统治阶级的残酷斗争中,不仅抱负无法实现,自身的安全也没有保障。

于是转而崇尚老庄思想,对黑暗的现实采取发一种消极反抗的态度。

他终日饮酒酣,遗落世事,做官只是“禄仕”而已,言谈交际更是“发言远,口不藏否人物”。

阮籍尽管在行动上佯狂放诞,但内心却十分痛苦。

他把这种深藏内心的、无法渲泄的痛苦与愤懑,用隐约曲折的形式在诗歌是表达出来,这就是他的著名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

《咏怀诗》不是一时之作,它们真实地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复杂思想感情。

诗中表现了生活在黑暗现实中的诗人的内心苦闷,以及看不见任何希望和出路的忧患。

诗中还表现出尽管诗人有惧祸的思想,但对暴虐的现实政治仍表现出一种守正不阿的品格。

诗中还从进步的思想出发,对曹魏统治者的日趋荒淫腐朽也朝廷了揭露。

以上这些都是《咏怀诗》思想上的积极表现。

此外,也有不少作品表现了诗人意志消沉、畏祸避世的消极思想。

阮籍处于政治高压之下,虽然满腹愤懑不平却不能直接说出,因此,在表现上多用比兴手法:

或用自然事物象征,或用神话游仙暗示,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隐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作五言诗的诗人,且能吸收多方面的影响,创造独特的风格,在五言诗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嵇康

嵇康(223-263),字叔夜,谯国铚(今安徽宿县西)人。

性格明显地表现为两面:

一面崇尚老庄,恬静寡欲,好服食,求长生;一面却尚奇任侠,刚肠嫉恶,在现实生活中锋芒毕露,因此为司马氏所不容,而遭杀身之祸。

嵇康反对司马氏,固然与他为魏室絪亲有关,但根本原因却在他不满意司马氏的黑暗与残暴的统治。

嵇康在反抗现实的表现上比阮籍激烈。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一篇有浓厚的文学意味和大胆的反抗思想的散文。

山涛,字巨源,与嵇康同是“竹林七贤”中的人物。

由选曹郎迁官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欲荐举嵇康代其原职,嵇康作书拒绝。

书中说自己本性疏懒,忍受不了礼法的约束,提出七不堪、二甚不可来表示自己不愿做官的坚决意志。

书中流露了不满司马昭阴谋篡魏的情绪,因此招致司马氏的厌恶,成为以后被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全文嘻笑怒骂,锋利洒脱,极尽辛竦讽刺之能事,很能表现嵇康峻急刚烈的性格。

其他素材

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等

表现形式

 

技术实现方式(本栏由技术开发小组填)

备注

(本页请制作中自行加页使用,相应的参考资料,如案例等也请用此模板制作)

第三编 第一章疑难解析

疑难解析

三曹诗歌艺术风格方面的差异。

1、曹操的诗歌艺术风格是慷慨悲凉,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氛。

曹操的全部诗歌都是乐府歌辞,虽然沿用乐府古题,但并不因袭古辞古意,而是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用乐府题目自作诗,反映了新的现实,表现出新的面貌。

曹操的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如《薤璐行》描写了汉末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召四方军阀为助,以致董卓作乱京师的事。

与此相关的还有《蒿里行》。

《苦寒行》、《却东西门行》也是反映动乱中的军旅征戍生活。

曹操的另一部分乐府诗则表现了他的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短歌行》中其中的代表作。

诗既抒发了他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也表现了他思念贤才的心情以及他招揽人才以完成统一大业的宏伟怀抱。

全诗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情绪,我们可以感觉到在混乱的现实中建立的艰难和诗人坚定的信心。

此外,他的《龟虽寿》,表现了老当益壮的志士胸怀。

《观沧海》,通过辽阔雄壮的沧海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这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首比较完整的写景诗。

曹操的诗极为本色,形式质朴,其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2、曹丕诗歌的风格是情思细腻,清丽委婉。

曹丕的诗歌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一个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很多,而且写得比较好;另一是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有。

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他的七言诗《燕歌行》两首是其代表作,尤其是“秋风萧瑟天气凉”一首写得尤其出色。

诗人将思妇放在秋夜的背景下来描写,委婉细腻地写出了思妇的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

语言清丽浅显,很能代表曹丕诗歌的一般风格。

3、钟嵘《诗品》评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很能概括曹植的艺术风格。

曹植一生热中功名,追求理想,在遭遇挫折后,也壮志不衰,更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面。

在建安诗人中,曹植是最讲究艺术表现的。

他的诗歌虽然脱胎于汉乐府,但同时吸收了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并努力于在艺术上加以创造和发展。

建安诗歌从乐府诗出来逐渐文人化,到了曹植手中、里就具有明显的文人诗的面目。

如《美女篇》模仿汉乐府,但描写的细致和词藻的华丽,与《陌上桑》迥异其趣,正表现了这种倾向。

曹植的这种努力造成了他的“词采华茂”的一面。

他的诗善用比喻,讲究对偶、炼字和声色,曹植这方面的成就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但也开了雕琢词藻的风气。

 

第三编 第一章关键词汇总

关键词汇总

第三编 第一章作业自测

题型1

题目

名词解释:

1、建安风骨

2、竹林七贤

答案

1、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骏爽刚健的风格。

南朝梁批评家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都反复推崇建安时期的文风。

唐陈子昂也盛赞“汉魏风骨”,李白并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赞赏诗句。

2、竹林七贤  魏晋间七个文人名士的总称。

《魏氏春秋》:

“[嵇康]与陈留阮籍、河风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三国志@魏志@嵇康传》裴松之注引)

素材

实现方式

题型2

题目

简述题

1、简述蔡琰五言《悲愤诗》的成就。

2、简述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案

1、答:

五言《悲愤诗》是建安文坛上的一篇杰作。

它长达五百四十字,象这样的长篇叙事诗,是前此文人诗歌中所没有的。

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在汉末军阀混战中的悲惨遭遇。

这首诗虽然是写诗人自身的遭遇,但是它通过一个人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汉末动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女的共同命运,同时也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罪恶。

《悲愤诗》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现实主义,它善于通过细节的描写,具体生动地表现各种场面,使人有如身临其境,目睹其人。

汉乐府中开始大量出现叙事诗,象《十五从军征》、《孤儿行》等都是以诗中人物自叙身世遭遇。

《悲愤诗》正是从精神到艺术手法都受到这一传统的影响。

它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北征》等诗显然受到它的影响。

2、答: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

早年“好诗书”,有“济世志”,但处于魏晋易代之际,在统治阶级的残酷斗争中,不仅抱负无法实现,自身的安全也没有保障。

于是转而崇尚老庄思想,对黑暗的现实采取发一种消极反抗的态度。

他终日饮酒酣,遗落世事,做官只是“禄仕”而已,言谈交际更是“发言远,口不藏否人物”。

阮籍尽管在行动上佯狂放诞,但内心却十分痛苦。

他把这种深藏内心的、无法渲泄的痛苦与愤懑,用隐约曲折的形式在诗歌是表达出来,这就是他的著名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

《咏怀诗》不是一时之作,它们真实地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复杂思想感情。

诗中表现了生活在黑暗现实中的诗人的内心苦闷,以及看不见任何希望和出路的忧患。

诗中还表现出尽管诗人有惧祸的思想,但对暴虐的现实政治仍表现出一种守正不阿的品格。

诗中还从进步的思想出发,对曹魏统治者的日趋荒淫腐朽也朝廷了揭露。

以上这些都是《咏怀诗》思想上的积极表现。

此外,也有不少作品表现了诗人意志消沉、畏祸避世的消极思想。

阮籍处于政治高压之下,虽然满腹愤懑不平却不能直接说出,因此,在表现上多用比兴手法:

或用自然事物象征,或用神话游仙暗示,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隐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作五言诗的诗人,且能吸收多方面的影响,创造独特的风格,在五言诗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素材

实现方式

(请教师按需要自行加页)

题型3

题目

论述题:

1、为什么说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的时代?

建安文学对汉代文学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答案

1、答:

汉末建安时期,我国文学有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会标志着文学发展的新时期的到来。

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中,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

他们继汉乐府之后同,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并且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

同时他们普遍采用新兴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坚固地位。

在这一时期,赋与散文也表现出了新的面貌。

曹操的全部诗歌都是乐府歌辞,虽然沿用乐府古题,但并不因袭古辞古意,而是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用乐府题目自作诗,反映了新的现实,表现出新的面貌。

曹丕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很多,而且写得比较好,且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有。

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的代表作是《白马篇》,这首诗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

曹植的后期备受迫害和压抑,他的后期诗歌也主要是反映这种处境和心情。

作于黄初四年的《赠白马王彪》是诗人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

此诗虽然只是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上却深刻地暴露了统治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建安七子和女诗人蔡琰都有诗作表现了他们身处乱世的忧愤和对现实的关注。

建安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个时期的文学能形成一种传统而被接受下来是不多的。

钟嵘在反对晋以后的形式主义诗风时,曾慨叹“建安风力心矣”!

初唐诗人陈子昂在进行诗歌革新时,也高举“汉魏风骨”的旗帜,这说明“建安风骨”的传统对后世的文学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素材

实现方式

题型3

题目

2、略论曹植的诗歌的前后期的变化,他的诗歌在艺术上有何成就?

答案

2、答:

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

这种生活遭遇,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的生活,但却具有建立功业的伟大抱负。

他一生追求的是“勠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这业,流金石之功”。

当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时,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灭“违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混同宇内,以致太和”。

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便是表现这种雄心壮志。

前期的代表作是《白马篇》,这首诗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

曹植的后期备受迫害和压抑,他的后期诗歌也主要是反映这种处境和心情。

作于黄初四年的《赠白马王彪》是诗人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

当时诗人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去京师朝会,任城王到京后不明不白地死去,诗人与白马王返回封地时,又为有司所阻,不能同行,于是诗人“愤而成篇”,写下了这首赠诗。

全诗共七章,表现了复杂的感情。

诗中痛斥了迫使他们分行的有司,表达了对任城王暴亡的哀悼,吐露了诗人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中惴惴不安的心境。

此诗虽然只是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上却深刻地暴露了统治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在艺术上,诗人通过章章蝉联的轳辘体的形式,一步步地将复杂的感情抒发出来,极有层次。

此外,诗人往往通过叙事、写景来抒写内心悲愤的感情,使得感情的表达显得沈著浓厚,而不是一味地渲泻。

钟嵘《诗品》评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很能概括曹植的艺术风格。

曹植一生热中功名,追求理想,在遭遇挫折后,也壮志不衰,更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面。

在建安诗人中,曹植是最讲究艺术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