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贫富差距的分析及解决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7563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贫富差距的分析及解决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贫富差距的分析及解决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贫富差距的分析及解决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贫富差距的分析及解决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贫富差距的分析及解决方案.docx

《对贫富差距的分析及解决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贫富差距的分析及解决方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贫富差距的分析及解决方案.docx

对贫富差距的分析及解决方案

对贫富差距的分析及解决方案

正确客观对待我国贫富差距

——对当前个人收入贫富差距现象的分析

个人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趋势,表明了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贫富相对悬殊的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平均主义的不满,正在转化为对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忧虑与不满。

我们不能放任收入差距的无限扩大,否则将会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和分析收入差距拉大的深层原因,采取政策措施,防止两极分化的产生。

贫富差距在每个国家都普遍存在,适度的贫富差距是合理的,它能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差距过大则会导致社会的动荡。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能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的程度,可以有效的预警两极分化,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

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说明收入差距比较合理,数值达到0.4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数值0.5以上说明收入差距悬殊,数值0.6则被定为两极分化的警戒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1970年我国农村基尼系数大致在0.21-0.24之间,城市居民基尼系数在0.16-0.18之间,这说明了我国当时的居民收入分配基本上显现出平均主义的状况;1998年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为0.455;2001年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为0.4577;2005年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为0.4680。

以上数据表明,目前我国贫富差距很大。

对于当前收入差距的拉大,我认为其中有一部份是合理的、必然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相适应的。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

“个人收入分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

坚持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因此,这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分配制度的实行,必然会拉开个人收入分配上的差距。

一·我国贫富差距的具体表现

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调研报告,表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

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自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3]。

二·国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深层原因

(一)造成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很多。

就地区间的收入差距看,一是由于各地区原有的经济基础、商品经济意识、产业结构、对外经济联系、人口素质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互不相同,从而收入分配出现差距。

二是由于政策因素的作用,改革开放后,政府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实行了特殊优惠政策,使这些地区在投资环境、引资条件、市场进入、特许经营、财税优惠等诸方面拥有了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特权。

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地区外资和内资的引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其结果必然带来发达地区愈加富裕,贫穷地区日益贫穷,拉大了地区间收入水平的差距。

  

(二)价格体系不合理和市场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是行业间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

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通过价格和竞争调节资源在各部门间的流入和流出,其结果是形成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

在平均利润率规律和生产价格规律的调节下,等量资本获得的将是等量利润,在这样的情况下,各部门的收入大体相当,差别不会太大,但是在中国现阶段。

由于行政垄断的存在,中国现阶段由于价格体系尚未完全理顺,市场体系不够完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缺乏充分流动的机制和条件。

部门间的赢利水平难以通过竞争和市场机制来调节,使得等量资本难以带来等量利润,等量劳动难以获得等量报酬,从而造成了产业间收入的差距。

  (三)二元结构的存在是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基本原因。

在中国农村,以手工、半手工等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村劳动生产率低于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城市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收入的高低,从而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而且,长期以来,中国不但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还存在着“二元社会结构”。

户籍制度把10多亿中国人分为“农业”和“非农业”两大类别,维持这种结构的是有关社会福利的多种制度。

这种制度不仅阻碍了诸如劳动力的流动,而且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农村居民无法享受的子女就学、公共服务等一系列福利待遇,使收入差距处于相对刚性状态。

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得到根本改变的话,中国的城乡差距便无法真正缩小。

  (四)税收执法漏洞导致的国税流失,也是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

据国家统计部统计,中国每年被截留、漏失税款至少达1000亿元以上。

这些流失的税款大部分直接或间接地流入个人手中,为高收入者“锦上添花”。

  (五)违法经营、以权谋私等“灰色行为”也致使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拉大。

市场经济开放搞话,有些生产经营者产生拜金主义,利欲熏心,不顾法纪。

他们不择手段,违法经营,伪劣假冒,走私贩私,偷税漏税,上坑国家,下坑百姓,谋取暴利,大发横财。

此外,市场经济是经济市场化,不是政府权力市场化,但是在迈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权力“商品化、资本化”的现象。

有些官员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以至官商勾结,损公肥私,从“大腕”很快膨胀为“大款”。

 四、解决当前我国个人收入的政策

  要解决个人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必须坚持在个人收入分配上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目前我们所要做的工作有:

  第一,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要克服错误思想,树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观念。

当前,贯彻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主要有两个思想障碍:

一是平均主义。

这种思想还深深地留在不少人的头脑中,如“红眼病”、“攀比风”等;二是极端利己主义,有这种思想的人往往为了发财,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人格、国格。

这种人为数虽然不多,但对社会危害极大。

这些错误思想不克服,正确的思想就不可能真正地树立起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就不能顺利地贯彻实行。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创造了条件。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形成过程中,它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规范化、法制化的程度还不够,价格体系还不是十分合理。

因此,加快改革步伐,规范市场秩序,尽快地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并发挥其作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第三,强化国家宏观调控,确保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实现。

市场不是万能的,社会主义市场也不是万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弥补它的缺陷。

通过国家调控,一方面引导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以取得高效率,另一方面,解决市场机制给人们带来的收入过分悬殊问题。

如国家通过税收,征收个人所得税,把个人的收入差距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投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通过政策引导先富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加强法制建设,保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在逐步加强,改变了无法可依的状况。

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普遍的存在。

这不仅仅影响社会经济效率,而且造成了很多的社会不公,人们的不平、不公之感,很大程度是由此而引起的。

如对违法乱纪发大财的人,查办不力,人们很不满意。

因此,健全法制、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就成

企业对自己的家底有数,不致于在对外合资和转变经营方式中蒙受损失;二是要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产权关系,彻底改变目前转轨时期不规范的局面,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第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提供重要条件。

我国目前社会保障水平很低,又很不健全,应抓紧建设。

如对低收入者、离退休人员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的生活给予基本保障等等,这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是必需的,也是实现社会公平不可缺少的。

 

结语

缩小贫富差距是我国近几年一直探讨的话题,各行各业关心人士提出过许多有效和实质性价值的对策,但在经济法领域谈及的比较少,在此,我主张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对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对策和健全市场秩序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缩小我国贫富差距。

我相信在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实行以上几项措施,一定能够有效地限制高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趋向合理,全体人民生活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廖小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