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将死于货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7268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模式将死于货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模式将死于货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模式将死于货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模式将死于货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模式将死于货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模式将死于货币.docx

《中国模式将死于货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模式将死于货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模式将死于货币.docx

中国模式将死于货币

中国模式将死于货币-2010-11-02,14:

45

来源:

争鸣

作者:

钱易新

──「十二五规划」预示经济险情

中国遇到了无法破除的发展瓶颈,国外那些想借吹捧中国模式捞些好处的学者们变得低调起来。

引用体制内术语「科学发展观」而言,中国模式变得越来越不科学,「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成了病症而非药方。

在货币技术层面讲,中国模式的非正常死亡因素已经摆在人们面前,也就是说以经济全面崩溃为代价的模式重构必将发生。

现在分别来通俗地描述一下。

  货币升值是人权问题

  不少经济学者认为货币战争已经开打。

这样认为并不错,但过份抬高中美汇率争端的影响是不明智的。

因为汇率背后是模式差异,至少美国是以消费为主的经济体,中国是以外需为动力源的经济体。

中国的币值低估、促进出口、争取贸易顺差,代价是国内的低人权。

低人权首先表现为劳动力价格畸低,比如名义工资之外的社会保障严重缺乏。

简单地说,庞大的劳动群体还处于「拿命换钱」的阶段。

  这是「四黑」发生的社会机制。

所谓四黑,分别指黑煤窰、黑砖窰、黑社会、监狱系统的黑产品。

由于国际社会不太注重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人权问题,因此,就忽视了监狱黑产品向出口产品终端的贡献率。

  监狱产品与同类、同质社会产品相比,生产成本只有五分之一。

比如一件出口成衣在贴标前靠监狱生产,其成本价格与国内销售价格之比是一比七的样子。

当然,这只是个模拟分析,更多的无法计量的是监狱产品向出口产品直接或间接提供的「配件」功能。

  货币升值可以解决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权问题。

最直接的就是进口资源便宜了,原则上这部分进口红利可以补贴国内居民。

但是,中国政治掌控集团在德性与知性均达不到相应水平,他们会把货币升值微调带来的进口红利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比如增加保障政权运行的费用,而不可能把它分派给国民居民。

  人们可以看得到,所谓「十二五规划」提了一些改善民生的口号,但绝没涉及货币升值带来的进口红利的分配问题。

  农地资本化之不可能

  中国官方经济学家有一种论调:

货币过快升值会导致大量农民工失去挣取农业外收入的机会,不迅速大幅升值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

这个说法看似有理,但本质上是不负责任的。

打个比方,一个人根本没犯罪,但政权方面一定判他无期徒刑,这样的判决受到社会质疑,结果政权方面「从轻」判他十年,还说:

「你看,我很仁慈吧!

  无罪而「轻判」,往往被说成是人权进步的表现。

政权把持著农地的定性也是这个样子。

  从理论上讲,一是要把所谓的集体所有改为农户所有,二是允许农地资本化而使农民获得便捷资本。

从现实方面讲,第一可以使农民工「失业」而不「失资」,能够进行自愿的投资,比如土地资本转化为作坊资本、厂店资本,如此也为改变出口依赖模式提供了可能。

第二可以校正现在已经出现偏差的城市化战略,发展离土不离乡的多元城市化,而不是大而不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货币升值带来游资进入,也可能发生输入型通货膨胀。

但是,农地资本化可以长期有效地抵销游资冲击,并将其中相当部分转化为长期投资。

这只是一个完美的理论设计,但所谓的「十二五规划」在农地资本化方面没有任何表示。

尽管像比较负责任的经济学家兼高官如胡德平撰文,力欲推动农地私有化,但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掌控集团不可能在这方面向农民放权。

  这不是个知性问题,而是个德性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伪说

  不少经济体,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希望人民币加速国际化步伐,以从中获取贸易便利。

从理论上讲,国际化哪怕只是区域化,人民币与其他国际硬通货一起自由流动,必然以外汇管理体制的更大变革为前提。

其核心问题就是开放资本项目,让资本自由出入国境。

  这一点让中国很尴尬:

目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与资本项目控制是保证人民币低币值的两大支点,一个放松,另一个必然无法持守;而资本项目一旦开放,大量资本外流是必然之事,高额的外汇储备会如积雪融化,直接威胁到经济安全。

戴秉国所界定的「核心利益」之所以比军方所界定的范围大,经济安全里的外汇储备安全是为核心。

  目前,全球经济学界都很困惑:

一方面,多数人支持人民币升值的论调;另一方面,又不愿仔细分析人民币真正成为国际(区域)货币的前景,对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开放的联系不予关注。

中国政治掌控集团也很知趣地低调下来,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由高调吹嘘变为刻意回避。

  长期来看,只要中国模式还是一种经济体制与社会发展方向,那么,人民币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国际化。

因此,所谓的「十二五规划」对资本项目的开放提也不提。

  经济崩溃趋势显见

  人民币无法国际化、农地不可能资本化、货币升值无法避开人权问题,是看起来不相关但内在有著紧密关系的极其重要问题。

这三点是中国经济的死穴。

「十二五」期间解决三大问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要说「科学发展观」积为反科学的社会病,就是整个经济体制也必然会崩溃。

同时,今后三到五年的时间里,中国外需的动力源将逐渐变小,原因是美国与欧洲将会提升相当大幅度的生产率,还有,东盟、印度、巴西等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所佔的份额也会大幅提升。

  美国方面每增加一个就业额,通过外贸传导给中国的变量,相当于八到十一个就业额的减少。

  在三到五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内需型经济还无法形成。

一个可以明确观测的指标是政府体系出让就业份额的税收效应,即每减少一个政府工作人员可通过税收降低量,释放出五到七个社会就业岗位。

然而,不用说三到五年内政府体系可以裁员,就是不再搞政府员额大膨胀就算「功德一件」了!

  人民币升值绝不是个经济问题,因此,它的解决也必在经济之外。

一次大规模经济崩溃是这个问题由政治范畴回到经济层面的必然代价。

 

清华经管学院教授预言称中国的“隐藏式通膨”终将会失控

  北京清华大学经济及管理学院教授程致宇(PatrickChovanec)20日发表“货币狂欢后中国潜藏通膨”一文,文中阐明中国隐藏式通膨的猖獗来自于货币供给的大幅扩张。

他认为,中国的通膨虽然现在只显示在资产上,但是更广泛的通膨终将发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资产的通膨

  中国目前到处都充斥着奢侈的轿车、公寓及昂贵的珠宝,中国民众正在享受一个看似不可阻挡的繁荣。

但是,近期公布的通货膨胀数字,应该会使那些假设中国经济处在稳固基础的人停止这种想法。

在一定程度上,少数人完全明白,中国这两年惊人的成长速度,是得益于超过50%的惊人货币供给扩张量。

直到现在,通膨的恶果,已经大部分显示在资产价格的大幅上升上。

  作者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之际,许多中国城市的高档资产已经价格倍增了。

金条的出售在今年也面临着相同的情况。

极品的翡翠过去几个月以来价格上涨了50%,现在以每盎司价钱已经达到3,000美元,而某些类型的大红袍茶包,1公斤的价钱已经涨到30,000美元了。

在中国艺术级的酒的拍卖正以创纪录的价格在攀升。

  而上海股票上周上扬了8.5%,几乎是过去6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准。

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已经全年都在稳定的攀升,且官方正在为提高他们的消费物价指数约4个百分点的目标,或甚至更高,而发出噪声。

粮食价格在8月份已较一年前已经上扬了7.5%。

经济学家估计,工资大约上升了有8%。

汇丰控股(HSBC)的8月份采购经理指数的报告显示,投入成本的显著增加,必然会导致产品售价攀升。

  从繁荣到破灭

  作者认为,一旦通膨从隐藏中现形,政府可能被迫严格控制流动性,并导致中国这种现金堆砌的经济由繁荣转为萧条。

  过去2年来,中国M1货币供给扩张了56%,M2则扩张了53%。

目前即使有号称为“降温的措施”,但是M1及M2两者每年仍然都成长20%左右。

  不像美国,政府的财政刺激政策从未真正直接花费自己的钱。

中国经济活络的基础设施及其他计划的资金,几乎完全向国营银行体系借来的。

在2009年,那些银行所贷出去的款项几乎达到10万亿人民币,超过前一年的两倍以上,使得该国贷款组合的三分之一流到政府手中。

今年,他们可能会借8万亿人民币,几乎是2008年的两倍。

  倾泻而出的信贷

  所有这些钱到底从何而来的呢?

它来自于中国的银行,它们被允许动用准备,这个规定打开了整个银行体系倾泻而出的可借贷新资金,中国贷款的繁荣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货币刺激或量化宽松造成的。

  作者说,在这个货币爆发背后的压力已经形成一段时间了。

几年以来,中国一直都有贸易顺差。

为维持其人民币钉住美元,它的中央银行必须购买中国出口商所赚取之过多的美元库存作为外汇储备,以发行的人民币作为交换。

正常说来,新发行的人民币将会增加中国国内的货币供给且加剧通货膨胀。

  为了要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政府尝试以强迫银行握有更高水准的准备存款且购买特殊的央行债券,以便消减货币扩张。

总而言之,有巨大库存的流动资金藏在中国银行内,等待着出借。

中国银行低借款占存款比率,经常作为吹捧其财务稳固的证据,这真的是一种被压抑通货膨胀的产物。

  隐藏性通膨

  作者表示,被使用来扩张银行准备的主要工具,是由央行规定的年度贷款限额。

既然银行可以借出其限额,但是不可以超过限额,大多数银行没有其他的选择,只得握有超过他们的法定准备率的超额准备。

然而,去年借出的限额已经用完了。

实际的准备比率从21%下滑到大约仅17%。

  中央银行发行更多的冲销债券,但是实际上它却停止冲销。

数十兆的人民币正式的被锁在银行的准备当中,从而流到经济体系。

所创造的人民币数量,甚至远远超过在那段时期中国名目国内生产毛额的数额。

  当货币创造的速度超过经济成长时,结果就是通货膨胀。

然而今年至今,官方统计却显示,消费者通货膨胀仅超过3%。

当大多数的中国民众心满意足地相信他们的国家已经找到很棒的新繁荣方法之际,那些数字使得许多经济学家摸不着脑袋,疑惑通膨到底会走向何处。

  资产泡沫

  作者认为,实际上,在中国有猖獗的通膨。

它只是显示在资产的价格上。

新创造的货币以借款进入到经济,主要是资助固定资产的投资。

当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时,他们购买有形的资产,而不是花在消费品上。

  资产价格的膨胀是难以对付的,因为它感觉起来不像一般的通膨。

当面包价格两倍时,一般人会觉得越来越难以收支相抵。

当公寓价格两倍时,看起来只像是聪明的投资者变得更富有而已。

但是,在资产通膨开始对其他经济部门发挥作用之前,更广泛的价格膨胀将发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且将严重约束中国的决策者。

附程致宇(PatrickChovanec)的《货币狂欢后中国潜藏通膨》编摘

  美国之音日前编发彭博新闻社10月19日文章,题为《中国把泛滥的通货膨胀掩藏在货币大发放中》,作者为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程致宇(PatrickChovanec)。

文章摘编如下:

  文章说,如今的中国,钱多得到处流淌。

至少这是人们在眼下的中国的感觉。

中国人买豪华车,豪华公寓房,昂贵的珠宝首饰,正在享受着貌似不可阻挡的经济大发展。

  但是,文章说,星期三要发表的通货膨胀的数字应让那些以为中国经济发展健康的人感到担心。

在没有多少人能完全理解的程度上,中国过去两年来令人惊讶的经济增长率是靠更为令人惊讶的货币供应扩张推动的。

直到现在为止,通货膨胀的后果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不断升高的资产价格掩盖了。

  文章说,中国几十个城市的高档住宅价格在全球经济危机中翻了一番。

今年的金条销量也翻了一番。

高级玉石以一盎司三千美元的价格出售,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涨价50%;而大红袍牌茶叶现在卖到三万美元一公斤。

艺术品和酒类的拍卖在中国也叫出了创纪录的高价。

上海股市上个星期猛涨8.5%,达到六个月来的最高水平。

  文章说,现在有各种迹象显示,通货膨胀正在扩散到消费者价格里。

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今年一直在稳步上升。

中国官员声言要把消费者价格指数上调到4%甚至更高。

食品价格在今年8月比去年同期上升了7.5%。

经济专家们估计,工资正在以大约8%的速率增长。

  文章说,随着通货膨胀浮出水面,中国当局可能被迫大力限制流动性,把中国以货币推动的繁荣推入衰退。

假如说,中国经济看起来资金像是到处流淌,那就是因为确实是资金四处流淌。

在过去的两年里,尽管中国当局大力宣扬所谓的冷却措施,可支出资金增长了56%,家庭储蓄增长了53%。

而且,这两种资金目前还在以年率20%的速率增长。

  文章说,跟美国不同的是,中国从来没有实行过真正的金融刺激,即政府直接花钱。

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基本建设和其他建设项目的资金几乎全部来自国营银行大大增加的贷款。

在2009年,中国这些国有银行法发放了将近10万亿元人民币的新贷款,比以前任何一年都高一倍。

……今年,这些国有银行或许会贷款8万亿元人民币,比2008年几乎翻了一番。

  文章说,钞票印制速度超过实际经济增长数度,结果就导致通货膨胀。

但是,今年到目前为止,中国官方的统计数字显示消费者物价膨胀只是刚刚过了3%。

这些数字让很多经济学家们迷惑不解,他们不知道通货膨胀到底到哪里去了,而中国大多数人似乎也满足于相信中国找到了走向繁荣的新妙法。

  文章说,事实上,中国存在四处泛滥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现在表现在资产中。

新发行的钞票作为贷款流入经济当中,主要是用于给固定资产投资提供资金。

在资金最终到了消费者那里的时候,消费者购买房地产之类的有形资产,而不是用于购买消费品。

  文章说,资产价格通货膨胀让人很容易迷惑。

因为人们感觉不像是通货膨胀。

面包价格翻番,人们会感觉到日子变得不容易过了。

房子价格翻番,则看上去像是精明的投资者大赚。

但是,资产通货膨胀开始扩展到经济其他领域,形成更广泛的价格膨胀只是迟早的事情。

到了那时候,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就进退失据了。

中国货币存量超10万亿美元居全球首位

发表时间:

2010-11-0302:

37 读者评论4条

昨天举行的一个论坛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和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均对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表示担忧。

李稻葵称,货币供应超量将导致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形成泡沫。

而姚景源表示,从历史数据看,经济过热、粮食减产和货币超量发行是高通胀的三个特征。

现状货币供应超速

李稻葵在论坛上透露,经过金融危机的调整,我国的货币存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居全球首位,货币存量与GDP的比重达到200%。

昨天,有媒体以广义货币供应量减GDP得出“央行超发43万亿人民币”的推论。

对此,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这种算法有点别扭,其意义有多大很难讲。

他认为,相对而言,计算货币供应量与GDP的百分比更有意义。

社科院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表示,“各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样、经济体制不一样,对货币供应量的容忍度也不一样,指标缺乏可比性。

但一般而言,经济学界一般采用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来衡量货币是否超发。

目前来看,西方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在1以下,而新兴市场国家则相对较高,货币供应量一般为GDP的1—1.5倍,超过2倍的很少。

根据官方数据,2000年,我国GDP总量为8.9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13.5万亿元,是GDP的1.5倍;今年9月底,我国GDP总量为26.866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69.64万亿元,是GDP的2.6倍。

影响引发通胀和泡沫

李稻葵在昨天的论坛上表示,货币供应量超速势必会带来潜在的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资产泡沫、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和资金流动风险必须高度关注。

“货币供应超量将导致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形成泡沫,一旦形成的泡沫突然间破裂,会带来一系列家庭、投资者、金融机构、企业等方方面面的资产负债表的问题。

”他建议,宏观经济应该关注资产价格,甚至应该控制资产价格。

李稻葵所指的系统性风险,还包括大规模金融机构经营状况的下滑,以及资金从过度宽裕到紧张。

就资金情况而言,李稻葵认为,今年可能处在一个“桑拿浴”的状态,全球都是流动性过剩,但可能很快就会变成“冷水澡”。

如果国外金融情况收缩,资金无序地、大规模地流出,将会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姚景源昨日在论坛上也表示,改革开放的30年里,大型的通货膨胀出现了两次,一次是1994年,另一次是1988年,其共同特点就是货币的超量发行、经济过热和农业减产。

因此,要控制通货膨胀,就必须货币超量发行等三个方面共同努力。

政策建言

李稻葵:

可适时考虑货币政策转向

建议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行稳健甚至谨慎的货币政策

在昨日的论坛间隙,李稻葵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考虑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行稳健的甚至谨慎的货币政策。

李稻葵进一步解释称,所谓的条件成熟,即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是否已经完全稳定下来,不再出现大规模的下滑,目前这个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朗。

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态势基本上稳住了,如果能进一步稳定的话,下一阶段整个政策取向讨论的变化就可以进行了。

此外,他还建议,应推进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吸纳长期沉淀在银行的流动性,并逐步推进企业、家庭和机构有序对国外证券市场投资,把部分的外汇储备转换成民间投资,推进资金有序外流。

通胀预期

姚景源:

CPI“保3%”有难度但能实现

预计10月份CPI会达峰值,GDP全年增长10%左右

在昨日的论坛上,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10月份CPI预计会达到峰值,GDP增长今年在10%左右。

他表示,今年CPI保持在3%左右有难度,但能实现。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CPI数据逐月走高。

1月份1.5%、2月份2.7%、3月份2.4%、4月份2.8%,到了9月份CPI高达3.6%,已经连续8个月实际利率为负。

对于10月份CPI会创出新高的市场预期,姚景源认为,虽然不好预测,但是“我觉得确实会比较高,肯定高于9月”。

姚景源表示,从走过的这一年来看,将CPI保持在3%“有难度、但能实现”。

“物价上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食品价格占了物价上涨总水平的70%。

”姚景源称。

从全年看,把物价上涨控制在3%左右能够实现。

姚景源称,与“金砖四国”的其他三国相比,我国目前的形势依然可控。

今年三季度巴西的CPI为4.7%,俄罗斯为7.0%,印度8月份的数据是9.9%,但这三国的GDP增速都低于中国。

窗体顶端

 

叶檀:

全球印钞中国加息逻辑何在?

(图)

发表时间:

2010-11-0302:

28 作者:

叶檀 发表评论

史无前例的全球印钞运动开始,在汇率未市场化之时,中国进入加息通道将受全球宽松货币的毒害。

11月3日开始的美联储议息会议,预计将出台新一轮较为保守的量化宽松政策;日本、英国等国有极大的可能继续维持超低利率;深受全球输入型通胀之害的亚太经济体,如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不得不进入加息周期,抵御通胀。

11月2日,印度央行宣布,上调主要利率各25个基点,其中现金回购利率上调至6.25%,反向回购利率上调至5.25%;同一天,澳洲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4.75%,澳元兑美元闻讯飙升100点,最高涨至0.9979,对平价水平发起冲击。

美国的货币政策是全球经济毒药,如日本一样,没有挽救实体经济,反而酝酿出另一轮资产大泡沫。

中国没有跟随澳大利亚、印度加息的前提,是这两个国家基本实现了汇率市场化,因此没建立起外贸依赖经济模式,汇率波动对本国经济影响不大。

印度与德国的汇率政策可以给中国启迪。

印度与中国一样,都是人口众多的新兴经济体,推动印度进行汇率改革的不是顺差是逆差,上世纪80年代晚期的印度,大量依赖海外短期融资。

到1991年,由于海湾战争引发国际油价飙升、印度自身财政赤字高企及政局不稳问题相交织,导致外部商业性融资来源迅速枯竭,引发了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

为了挽救依赖国际融资的危局,从1992年开始,印度开始实行双重汇率,一年后汇率并轨,进入市场化时代。

印度卢比的可兑换进程是渐进式的,先是放开经常项目可兑换,1992年3月卢比在对外贸易中成为部分可兑换货币,1994年8月又进一步实现了经常项目自由兑换。

此后,印度央行逐步放开了资本项目兑换,限制短期债务资本流入,鼓励长期资本包括外国直接投资内流。

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方式,有什么样的收获,就得付出相应代价。

设想如果我国在加入WTO之时,就选择了市场化的汇率模式,那么中国就不可能成为出口依赖度急剧上升的经济体。

如今势成骑虎,被出口发展模式与就业等因素倒逼,我国不可能实行激进的汇率改革举措。

在这方面,德国的汇率市场化模式更具参考价值。

德国属制造大国靠出口立国,上世纪60年代末,庞大的不断增加的经常账户盈余,使德国面临资产价格和薪资压力上升,国内通胀压力巨大。

使德国政府痛下决心实行马克汇率市场化的,是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兑换,这让德国政府意识到美元信用薄如纸。

到1973年,二战后的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崩溃,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固定汇率制度瓦解。

当年3月1日,德国正式决定马克进入浮动汇率时代。

不容忽视的是,德国虽是制造大国,但其经济基础坚固、技术与管理先进,并不因为马克升值而降低竞争力。

此后,德国实行的是严格的通胀目标制,一切以马克的信用、以维持国内的购买力为主,此后还通过欧元区的建设拓展贸易区间,收获最多的欧元红利。

如果人民币要进入加息通道,首先要做的是维持人民币实际汇率基本稳定,名义汇率可以上下波动。

其次,向德国学习藏汇于民,分散巨大的外汇储备压力让民众自主使用,并且在经常账户资本流入的同时,伴随着资本账户、金融账户和储备账户等资本顺利流出,如此一来,高额贸易顺差导致的资本流入难题被有效分解。

人民币市场化的核心是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如果我国的制造业在技术与管理上处于全球领先水准,此时升值就不会是迫在眉睫的危机,而是中国经济自然转型的契机。

就货币论货币格局太小,我们需要做的是国内彻底的市场化,国内开放尚未成气候,国外开放就是国际资金收割羊毛的同义词。

相信民众,藏汇于民,大幅度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出越来越多的人民币投资品种,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进而将人民币分流,国内通胀压力将大为缓解。

加快在香港、上海等地发行人民币债券等投资品种,培育人民币离岸中心是上选。

只有国内开始第二轮市场转型,实行对内开放重于对外开放的国策,致力于提高政府与企业效率;只有大力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实行通胀目标制,根据内部经济情况加息才有意义。

否则,所谓的加息,就是给全球泛滥的货币增加套利市场。

窗体顶端

许小年:

国资委忠于皇上不忠于民众(图)

发表时间:

2010-11-0212:

39 发表评论

卸任前后,国资委原负责人讲了不少心里话,例如国企“垄断有理”,“垄断有功”,“我是个忠臣”等等。

尽管受到舆论和学界的非议,笔者对这位同志倒有三分敬意,起码言之有物,表里如一,比起那些千篇一律的空话、口是心非的假话、以及廉价的公开做作,不知强了多少倍,而且像他这样,敢拍胸脯说自己是忠臣的,如今并不多见。

然而忠臣不是自诩的,将来太史公作传,不仅要看该同志是否忠,还要看他忠于谁。

这位同志显然不是忠于民众[注]。

尽管该同志完成了政府交给他的任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央企资产从2002年的7万亿增加到2009年的21万亿,但这并不表明他忠实地履行了为民众服务的职责。

正相反,国资的增值以牺牲民众的利益为代价,因为增值只有两个途径:

政府的投入和企业自身的盈利。

政府的投入当然由纳税人贡献,而企业的利润也来自老百姓的口袋或消费者的钱包。

央企拥有垄断经营权,政府又帮着定价,从成品油价、飞机和火车票价,到电信服务费、金融服务费、存贷款利息,都是官定的“一口价”。

霸王企业加上霸王条款,它不赚钱谁赚钱?

无怪乎2009年,仅中移动、中石化两家的利润就相当于最大500家民企的利润总和。

央企的垄断利润就是消费者的额外损失,国资越是增值,国民的损失就越大。

官方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