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21《插入超链接》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614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21《插入超链接》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21《插入超链接》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21《插入超链接》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21《插入超链接》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21《插入超链接》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21《插入超链接》教学设计.docx

《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21《插入超链接》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21《插入超链接》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21《插入超链接》教学设计.docx

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21《插入超链接》教学设计

第21课插入超链接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

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以帮助学生形成与信息素养内在要求相一致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感悟信息技术学科方法与学科思想;另一方面,要体现时代性,嵌入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经历的社会生活,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本课属于“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中的“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学习内容。

教材将本课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

一是利用文本、图片作为链接载体设置内部链接;二是利用动作按钮快速设置返回链接。

这两个知识点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所区别。

掌握这两项技术的关键是对链接进行合理规划,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幻灯片的超链接是演示文稿制作的一个升华,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难度相对较高,但趣味性强、实用性大。

它可以使电子作品呈非线性播放,更容易设计出作品中互相关联的知识网络。

符合人类的思维模式,打破了传统线性阅读模式对思维的束缚。

学好本课内容,无论是对于制作交互性演示文稿,还是对于后续网页的超链接制作都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掌握了画图、“WPS文字”等工具软件的使用。

通过前面对WPS演示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编辑演示文稿,插入图片、文本框、自选图形、影片和声音等操作,能够制作线性播放的多媒体演示文稿。

但是孩子们在创作演示文稿时,仍旧缺少整体的规划;并且他们不知道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化,仅仅只是简单技能操作。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维活跃,观察、分析能力较低年级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平时网页的浏览过程中,都体验过非线性阅读带来的无障碍交互性和跳跃性。

三、教学目标

1.双基层:

超链接的概念及其用途;演示文稿中创建“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的方法。

2.问题解决层:

使用“超链接”及“动作按钮”完善电子书,制作完成一个符合人类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的数字作品。

3.学科思维层:

认识到超链接是一种在数字作品中常用的组织方式,也是人类的一种思维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演示文稿中创建“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的方法。

2.难点:

使用“超链接”组织数字作品的方法。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技能课是信息技术课堂中最常见的一种课型,实践教学中往往容易陷入孤立的技能训练的窠臼中。

课堂学习一般仅停留在单纯的技能训练层面,缺少相对稳定的、可迁移的方法和思维层面的引导。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引领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感受超链接”“技术研习,认识超链接”“浏览电子书,规划超链接”“完善电子书,创建超链接”“思维导图,建构认知”这五个环节展开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首先,在“范例”情境中初步感受超链接的技术内涵,明确学习目标;其次,以孩子们已有的“网页阅读”经验的迁移,帮助他们对范例展开研习,了解超链接的相关基础知识,提炼出适合的技能方法;最后,孩子们在这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支撑下对半成品“电子书”进行加工。

“电子书”事先仅制作好了相关的幻灯片,留下“超链接”这样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在对电子书进行分析、规划、制作、评价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体验思维的过程和成功的喜悦。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超链接

中国的美食闻名遐迩,主要分为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江苏就属于淮扬菜系。

同学们你想要了解哪一种菜系呢?

图1

根据学生的选择展示两种菜系的幻灯片。

问题:

(1)当指针指向目录中的菜系名称时,鼠标的形状有没有发生变化?

(2)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排列顺序与刚才播放的顺序一致吗?

和以往的作品不同,演示文稿并没有按照幻灯片的排列顺序,从前到后、从上到下循着线索播放。

而是可以按照自己的选择意愿,进行多向模式的播放,在幻灯片中进行自由的跳转。

这种播放方式更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个神奇的功能——插入超链接。

【设计意图】通过幻灯片播放顺序与浏览视图下顺序进行对比,学生体会到“超链接”技术打破了传统文本阅读的固有模式,使得数字阅读呈现“非线性”的特征,阅读的顺序可以进行大范围的跨越。

不仅足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孩子们感知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非线性阅读”实现了阅读思维的自由。

(二)范例分析,认识超链接

问题:

在以前的信息技术学习中,我们是否也遇到过超链接?

(网页中的超链接……)

总结:

我们在网页上通过单击已经设置好链接的文字或图片查看目标网页,被单击的文字、图片称为链接载体,跳转到的网页称为链接目标。

演示文稿中的超链接和网页中超链接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刚才的范例中,除了老师演示的超链接以外,还隐藏着其他的超链接,你能找一找吗?

活动1:

打开范例演示文稿并播放,梳理范列中的超链接,问题:

(1)比一比:

你在演示文稿中最多能找到几个超链接?

(2)想一想:

你找到的这些超链接,其链接载体和链接目标都有哪些类型?

完成表1。

 

表1请你在找到的类型的□内打“√”

对象

类型

链接载体

□文本□图片□按钮其他:

链接目标

□幻灯片□网页□电子邮件其他:

问题:

同学们,在这个作品中链接载体和链接目标分别有哪些类型?

(链接载体有文本、图片、按钮;链接目标有幻灯片、网页、电子邮件。

总结:

演示文稿中的超链接是指从幻灯片中的链接载体,例如文本、图片、按钮等指向另一个目标的链接,并且这个目标是唯一的,它可以是演示文稿内部的幻灯片,也可以是演示文稿外部的一个网页或者一个电子邮件等。

图2

【设计意图】用早已具备的网页阅读体验帮助学生理解超链接,将抽象的技术知识与感性经验相联系。

采用这种“迁移”的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

并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支架引领下,通过对范例中“超链接”的梳理,找出蕴含在范例中的不同类型的超链接,理解链接载体、链接目标的含义。

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和技术手段,为后续加工“电子书半成品”打下基础。

(三)浏览电子书,规划超链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电子书《舌尖上的盐城》,但是这本书只是一个半成品,请你播放演示文稿并认真阅读,你觉得还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欣赏电子书,做出思考并阐述自己发现的问题。

(幻灯片的播放顺序与目录顺序不一致,只能按照线性顺序播放,阅读起来不方便。

我们看书的时候通常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阅读,那么是否可以直接由目录页跳转到你喜欢的那一页呢?

(可以插入超级链接)

在创建超级链接之前,首先要规划超级链接,确定链接载体及其对应的链接目标。

活动2:

浏览电子书,分析演示文稿中各对象的网络结构,规划演示文稿超链接。

要求:

用笔圈出幻灯片中的所有链接载体,用箭头指向它的链接目标。

图3

问题:

在作品规划中有没有链接目标是无法在演示文稿内找到的?

(一个是第一张幻灯片中链接的网址,另一个是目录幻灯片中“主编邮箱”图片的链接。

总结:

链接目标在演示文稿内部的,我们称为内部链接;反之,链接目标在演示文稿内部无法找到的,例如网页、电子邮件地址。

我们称为外部链接。

【设计意图】采用半成品加工的策略,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待完善的电子书作品——《舌尖上的盐城》,留下电子书中的“超链接”的技术空白,旨在提供一种真实的问题解决环境,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信息加工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对超链接进行规划与思考,优化设计方案。

在具体的技术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完善电子书,创建超链接

1.创建超链接

我们已经确定好链接载体和其对应的目标,现在需要一根“无形的线”将它们联系起来,请同学们“设置文本超链接”,首先为你的电子书建立演示文稿的内部链接。

活动3:

根据超链接规划方案,完成超链接的设置。

问题:

(1)你是如何创建演示文稿中的“文本超链接”的?

(选定“链接载体”,右击鼠标在快捷菜单中选择超链接,在对话框中选择“连接目标”)

(2)请仔细观察“插入超链接”对话框,还有哪些可供选择的“链接目标”类型?

(原有文件或网页、本文档中的幻灯片、电子邮件地址)

(3)你能为电子书中的“网页地址”或“主编邮箱”图片创建外部链接吗?

请学生演示为网址创建外部链接,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图4

2.创建动作按钮

这个作品设计很不错,但是阅读体验还不是特别完美,尤其是读者想返回目录寻找第二篇文章的时候。

你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可以添加文字“返回”或者艺术字“返回”,然后设置超链接;也可以像老师的范例一样添加“返回”按钮)

引导:

当幻灯片页面上没有现成的链接载体的时候,WPS演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以快速实现“页面跳转”功能的“动作”按钮,这些按钮也可以设置超链接的功能。

活动4:

创建“返回”动作按钮。

问题:

(1)如何创建动作按钮?

(师示范演示设置动作按钮返回的方法)

(2)如何快速地在多张幻灯片中创建“返回”目录按钮?

(由于链接的目标一样,我们可以完成一个按钮之后直接用复制粘贴的方法)

(3)比较本案例中的“插入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的区别。

表2比较本案例中的两种链接方法

链接方法

链接载体类型

链接目标

类型

链接类型(填写序号)

插入

超链接

①内部链接

②外部链接

动作按钮

总结:

“动作按钮”可以快速地实现页面跳转功能,以及控制幻灯片的放映功能。

而当演示文稿需要创建“外部链接”时,我们较多地使用“插入超链接”来进行设置。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超链接”的制作,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使得从单“个”技能的学习,迁移到同“类”技能的应用。

再通过分析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自然过渡到返回按钮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表格支架的引领,发现不同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的区别。

不仅实现了知识点的提炼,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既保证了基本技能的掌握,也实现了规律的把握;超越了简单技能训练,渗透了学科方法和思维的培养。

(五)思维导图,建构认知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创建演示文稿超链接的方法,了解到链接的载体和链接的目标的多样性。

超链接技术能无阻碍地传递交互信息及内容,实现了幻灯片的非线性播放,使读者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浏览演示文稿所呈现的内容。

该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希望同学们今后要善于从问题的实际出发,合理地选择技术,应用技术。

图5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运用集中与发散的思维,是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集中归纳与应用的有效工具。

可以清晰形象地呈现出各知识间的脉络关系,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完成知识的建构。

(六)板书设计

插入超链接

链接方法

链接载体链接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