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检测试题中国古代史B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005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检测试题中国古代史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检测试题中国古代史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检测试题中国古代史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检测试题中国古代史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检测试题中国古代史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检测试题中国古代史B卷.docx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检测试题中国古代史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检测试题中国古代史B卷.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检测试题中国古代史B卷.docx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检测试题中国古代史B卷

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B卷)

(时间:

50分钟 满分:

100分)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先秦—秦汉

1、2、3、4

魏晋—宋元

5、6、7、8、9

明清

10、11、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4保定检测)在中国古代,父亲在家中居统治地位,实行“一言堂”,是绝对的真理,鲁迅说:

“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

”上述现象与下列哪种制度有关(  )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

C.宗法制D.皇帝制

解析:

C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的政治制度。

从王族(皇族)到平民家庭都受到宗法制的影响。

依据宗法制度,父系家长在家族中居统治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子女只能服从。

A、B、D三项的影响仅限于王族(皇族),故C项正确。

2.(2014汕头二模)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和世臣通过养士制招揽人才,但形成了“士无长君,国无定臣”的局面。

养士制(  )

A.反映了宗法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B.以军功作为标准,授予爵位和俸禄

C.打破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

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巩固中央集权

解析:

C 题干材料主旨是养士制,与宗法分封制无关,且“彻底”表述太绝对,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通过养士制招揽人才”说明授予爵位和俸禄不是通过军功,且打破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故B项错误,C项正确;这种制度主要是对人才的选定,与国家统一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3.(2014邯郸模拟)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

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

A.满足皇帝的私欲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

C.强化君主的权力D.彰显皇帝的权威

解析:

B 把握题干中的“政治目的”,秦迁六国贵族、富豪,是让他们与故地分离,从而削弱可能的地方割据,由此秦朝加强了对六国故地的控制。

4.“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这段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是(  )

A.仁者爱人,缓和社会矛盾

B.分封诸侯,维护等级秩序

C.君权神授,维护君主专制

D.物皆有理,遵守三纲五常

解析:

C 题干指出一切源自天,并且强调君臣关系,因而C项正确。

A项错误,因为材料不是讨论人际关系的。

B项错误,因为材料是强调君权,没有分封的思想。

D项是宋代理学的主张,排除。

5.(2014长沙检测)从公元994年起,成都的铁钱监铸钱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没有再铸过钱。

但是,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白银资源丰富B.铁钱数量充足

C.民间发行交子D.战乱后经济萧条

解析:

C 宋代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携带方便,代行金属货币的职能,这是造成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

6.(2014上海二模)如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示意图,这一时期管理①区域的机构是(  )

A.宣政院B.中书省C.行中书省D.枢密院

解析:

B 根据图中“大都”“陕西行省”等可知这一时期为元朝,地图中①区域邻近大都,依据所学可知,邻近大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由中书省直辖,故B项为最佳答案,同时排除C项。

A、D两项分别是元朝管理西藏地区和军事的机构,排除。

7.(2014福建质检)《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

“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这一推断(  )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解析:

D 文学著作能否作为史料依据需要认真考证;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据此可知推断的依据错误,结论错误,故选D项。

8.(2014邯郸一模)南宋后期,词的艺术精神发生蜕变,向“诗化”(追随辛弃疾的“辛派”词人多抒发进取或超然之志)、“雅化”(推崇姜夔的“风雅派”词人主张雅正)方向发展,从此(  )

A.词发展到新的高峰B.词走向衰落

C.新的文学形式产生D.词走向世俗化

解析:

B 联系题干中所涉及的时间“南宋后期”,此时词风向“诗化”“雅化”方向发展后,讲究格律,广大市民不愿听也听不懂,它不能适应人民生活需要,也就必然走向衰落,故B项正确;A项高峰不能从材料当中得出,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新的文学形式,故C项错误;D项世俗化与“雅化”不符合,故D项错误。

9.(2014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宋徽宗崇宁年间,宋廷开始征收“侵街房廊钱”。

这一政策(  )

A.折射出宋朝开放的时代特色

B.说明了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C.证明了宋代市坊仍旧分区

D.承认了“侵街”的合法性

解析:

D 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沿街开设的店铺越来越多,政府向沿街开店的商铺征税即“侵街钱”,也就意味着这些店铺已经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开放”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谈及市民生活,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史实相违背,故C项错误。

10.(2014黑龙江一模)有学者把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演变的规律归纳为:

“君主近臣的外朝化和边缘化”趋势。

这种趋势表明(  )

A.外朝是中央权力中心B.内外朝相互制衡

C.宰相成为权力中枢D.君主专制的强化

解析:

D 君主近臣的外朝化和边缘化,指皇帝的近臣逐渐边缘化,启用级别更低、更亲近的人员参与决策,从而加强了皇权专制,故D项正确。

这一过程同时也表明A、B、C三项均错误。

11.(2014保定检测)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

(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

(二)洋船不许同汉奸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丁弹压、稽查。

材料反映的贸易政策(  )

A.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一直严格执行

B.严厉打击了国内的民间贸易

C.初衷是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D.不利于我国民间进行资本积累

解析:

D 依据题干中“禁止”“不许”“必须”等关键信息可知,清朝严厉推行海禁政策,严厉限制民间的对外贸易。

受政治形势的影响,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也曾放松过海禁政策,故排除A项;海禁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故排除B项;海禁政策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民间进行资本积累,故排除C项,D项正确。

12.(2014浙江名校联考)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信息判定此人是(  )

姓名

历史评价

生卒年

1527-

1602年

“发挥天真自心,扫荡酸腐之气,慨然醒世,勃然通民”

“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之说”

“狂悖乖谬,非圣无法”

称号

思想家

A.黄宗羲B.李贽

C.王夫之D.顾炎武

解析:

B 依据题干“务反宋儒道学之说”“狂悖乖谬,非圣无法”等可知该思想家挑战儒家权威,否定孔子是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标准,依据所学可知是“异端”李贽的思想,故正确答案选B项;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王夫之主张唯物论,故C项错误;顾炎武重点强调经世致用,故D项错误。

本题也可依据生卒年1527-1602年判定,此人生活在明朝,只有李贽生活在明朝,其余三人均生活在明末清初。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8分,14题24分,共52分)

13.中国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不同的时期,都打上了时代烙印,也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代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的经济生活景观。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百万户,其中有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

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以后到清代,这是中国固有文化复兴和进步的时代。

这时期此前的贵族没落了,君主得以建立独裁政治,与此相应,中国官僚群体最后形成,开始出现平民主义倾向,文化回归到庶民手中,形成中国特色的近代。

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

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

“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这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论》

材料三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

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

……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

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宋代东京出现了“前代都市所未有的经济生活景观”,请依据材料一概括其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经济生活景观”的主要原因。

(17分)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两人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1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突破了宋代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说明当时商业经营打破时间限制,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百万户”说明城市规模大,人口多;“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说明出现了功能比较完备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和场所。

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政策、经济和东京自身的区位优势等方面分析原因。

(2)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材料三信息“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概括两人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相同点;再根据材料二信息“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

这应当是宋以后”和材料三信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概括两人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不同点。

答案:

(1)特点:

城市规模大,人口多;商业经营打破时间限制;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功能比较完备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和场所。

(9分)

原因:

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大量产品投放市场;政府商业管制松动;政治中心的影响;地处汴河沿岸,交通便利。

(8分)

(2)同:

都认为宋朝发生了商业革命。

(5分)

异:

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

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

(6分)

14.(2014漳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收了中国戏曲的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生、旦、净、丑类,称为四大行当。

……净,又称花脸,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红色代表忠勇正义,如关羽。

——《京剧行当》

材料二 京剧的传统剧目有:

《野猪林》《林冲夜奔》《武松打虎》《挑帘裁衣》《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水帘洞》《安天会》《十八罗汉斗悟空》《沙桥饯别》《五百年后孙悟空盘丝洞》《十八罗汉收大鹏》《无底洞》《金钱豹定军山》《阳平关》《五截山》《水淹七军》《走麦城》《受禅台》《伐东吴》《连营寨》《白帝城》《别宫祭江》等。

材料三 “四大徽班”为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俱为徽调著名戏班。

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

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

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

材料四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各种文化异彩纷呈,冲击着祖国传统文化,“国粹”京剧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太喜欢京剧。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京剧人物类型、故事情节与明清小说有什么关系?

(4分)

(2)阅读材料三,分析京剧发展走了一条什么道路?

京剧在新中国成立前长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10分)

(3)结合材料四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国粹”京剧的现状的?

(10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京剧的分析理解能力。

(1)问,从材料二京剧的传统剧目可以看出,京剧的取材很多来自于四大古典名著,据此回答二者的关系。

(2)问,仔细阅读材料即可得出结论。

第(3)问,涉及如何认识传统文化的问题,依据材料四中京剧衰落的原因和自己对如何重新振兴京剧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京剧的人物类型、故事情节有很多取材于明清小说。

(4分)

(2)京剧最先在上层权贵中流行,后来逐步流行于民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行。

(6分)京剧艺术的大众化是京剧长盛不衰的原因。

(4分)

(3)此题可以就多个方面的观点进行阐述,只要言之有理,皆可。

下面提供三个观点予以参考。

①京剧已经难以反映当今社会高节奏的生活,也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所以观众越来越少,日渐衰落是正常现象。

②京剧是祖国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不能让它消亡。

国家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抢救性的原样保护。

③京剧无疑是祖国的国粹,应当加以珍惜与保护,但是它自身也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样就能反映现代人的生活现实,并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

这样,它不但不会衰亡,而且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更加发扬光大,作出新的贡献。

(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