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史传文教师.docx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史传文教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史传文教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史传文教师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史传文)教师
(史传文阅读)
一.文言文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
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1.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
①姓名、字号;②籍贯;③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④学识;⑤性情;⑥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⑦最初任职情况等。
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
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2.人物的主要事迹。
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年号纪年的标志是:
①年号+初,如:
乾元初;②年号+具体年代,如:
泰始九年;③年号+中,如:
天监中;④年号+末,如:
建安末。
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儿。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
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
(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
如:
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
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
(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
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
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③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④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
(5)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3.人物的性格作风。
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
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作者的直接评价。
如:
史迁曰:
……;
(2)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
如:
孝甚,清慎亮直等;(3)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任务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
这就要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迹联系起来,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风。
二.传记类文本的四大特点:
一是人物。
传记人物为谁?
哪一个朝代?
还涉及哪些人?
二是官职。
要搞清楚他任何职?
朝中官还是地方官?
几度升黜?
三是事件。
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
孝义?
勤学?
清廉?
爱民?
抗上?
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
四是品格。
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解读示范一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
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
禹锡谒于德裕曰:
“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
”德裕曰:
“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
”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
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
“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
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
”其见抑也如此。
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
“有学士才,非宰臣器。
”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
人皆惜之。
分析理解:
1、人物:
白居易、刘禹锡、李德裕、贾谊。
2、正面:
刘—李,白与贾作侧面处理
3、事件:
刘询问李是否读过白的文章,李说没有读也不想读
4、事理:
刘希望李能够重用白,李忌其才而排之。
白的遭遇与贾相似。
解读示范二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日:
“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
”侃日:
“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
“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
“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
”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分析理解:
1、人物:
李侃(陪衬人物)、其妻杨氏(主角),胥吏、百姓(叙述所需);
背景:
项城为叛军困时,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挺身而出。
事件:
杨氏作为
(1)劝阻丈夫怯退;
(2)激励百姓奋起;
结果:
叛贼全都逃跑,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2、杨氏说话艺术:
杨氏的话,说得实在,入情入理。
从百姓的角度思考,所以能够激发大家的斗志。
3、人物个性:
深明大义、有勇有谋、热爱国家。
三.人物传记特点的解读
身份为人在前面,典型事件跟后边。
经历官位会多变,品格教化文中见。
特点解读一:
身份为人在前面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介绍在文章开头部分: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特点解读二:
典型事件跟后边
《廉颇蔺相如列传》在人物介绍以后,写了三个典型事件:
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特点解读三:
经历官位会多变
人物传记中的人物人生经历会有很多变化。
《屈原列传》屈原的经历变化:
屈原者……为楚怀王左徒……王甚任之;王怒而疏屈平;屈平既绌;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屈平既嫉之,虽放流;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特点解读四:
人物传记中的人物人生经历的变化,同时伴随的是官位的变化。
《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官位的变化: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还没做官);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提拔做了上大夫);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再次提拔做了上卿)。
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
①表示授予、提升的:
征、辟、荐、举、拜、除、授、起、擢、拔;
②表示调动官职的:
迁、转、调、徙;
③表示兼职、代理的:
兼、领、署、权、摄;
④表示降职、罢免的:
贬、谪、出、左迁、罢、黜。
四.传记体文言文的选文特点
1.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
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
选文主要出自《史记》《汉书》《后汉书》《新五代史》《新唐书》《晋书》《资治通鉴》《元史》《明史》等。
2.从内容上说,选文主人公多为正面形象。
选文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
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五.传记体文言文解题步骤
(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
1.弄清其人其事:
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
2.疏通语句:
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
(二)再读文章、推断文意。
1.方法:
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
2.要素:
弄清叙事脉络,即何人在何地做了何事,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3.语言:
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
(三)核对文章、完成答题。
1.语言题
(1)选择题:
判断词语释义的正误先要从语境中判断词的词性、然后带入原文检验释义是否正确。
(2)翻译题:
依照全文意思,先踩点---确定重要字词的文中意,然后结合句型规律做好句子的翻译。
2.信息题:
多为人物性格概括题,或主要事件概括题。
⑴人物性格概括题---采用排除法。
在准确理解文句含义的基础上,注意四个照应①人物和事件是否对应;②人物品行与事件是否对应;③事件与事件的发展阶段是否对应;④刻画手法是否正确(手法如直接或正面表现,间接或侧面表现)。
⑵主要事件概括题---把选项和原文的信息仔细进行核对,找出细节的误差然后进行选择。
六.传记体文言文的感知方法
1.通读。
对于阅读材料,要从头到尾读完。
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字斟句酌既没有必要,考试时间也不允许。
词句意思和所写内容能够大致理解就可以了。
通读要完整,如果有文章出处和疑难注释,也要一并读完。
2.圈画。
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各层意思之间可以用竖线断开。
“重要信息”主要指传主的姓名、官职及其变动情况、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等;“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等,这些词语往往有特定含义,如果误以为是普通词语,那就会在理解上出差错。
通读文言文材料时,不留下阅读的痕迹,不利于提高阅读效率。
3.跨“难”。
文言文高考难免会碰到一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词句。
这时候不要紧张,正确的做法是先“跨”过去。
可能读到后面再返回来看就迎刃而解了,也有可能文后有注释,还有可能题目中有启示,或者命题回避了这一难点。
因此,一般不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费时间;即使答题时非得弄清这一难点,到时候再说也不迟。
4.借助。
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碰到的问题,能够借助上下文和试题来解决,是很重要的方法和能力。
有时也可以借助阅读材料的出处说明或疑难注释理解。
七.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答题技巧
十题先看是关键回头读文一两遍
人时地事理清楚 词句找出要划线
实词语境很重要 虚词对比定答案
翻译看准重点词 句意通畅高分见
技巧解读(以2011年高考四川卷为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到10题。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安贫乐道,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
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
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
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
先生不得已,乃曰:
“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
”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
先生曰:
“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
”请之益坚,遂入阁。
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
即援笔书曰:
“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
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
”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
留之,不可得。
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
“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
”曰:
“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
”惠之谷。
怒曰:
“我岂取不义之财?
必易之。
”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
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
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
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
因天寒,故坐其中。
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
“在溪上捕鱼。
”始知真为先生矣。
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隔溪谓曰:
“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
”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
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
喜曰:
“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
”上客宿,翼旦,客别。
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
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
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
问曰:
“得非吕徽之乎?
”曰:
“然。
足下非陈刚中乎?
”曰:
“然。
”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
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
先生曰:
“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
”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至庭前徐:
缓慢。
B安可厕诸君子间厕:
置身。
C惠之谷惠:
赠送。
D刺船而去刺:
乘坐。
考点: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答案:
D
解析:
刺船,意为“撑船”。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欲一见而不能吾尝终日而思矣
B.先生岂其人邪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试问微之先生何在君何以知燕王
D.告以特来候谢之意掭以尖草,不出
考点:
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
答案:
D
解析:
A项前句“而”为连词,表转折,却;后句“而”为连词,表修饰,地。
B项前句“其”为代词,那;后句“其”为副词,表祈使,一定。
C项“何”为疑问代词,是前置宾语,“何在”即“在何”,在哪里;“何以”即“以何”,凭什么】。
D项均为介词,用。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
B.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
C.吕徽之以耕种打渔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
D.吕微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
考点:
理解句子,归纳要点,鉴赏形象。
答案:
B
解析:
“侮”字含义理解错误,不是“嘲笑侮辱”,是“轻慢,看不起”。
四、(23分)
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5分)
考点:
翻译文言句子
答案:
有一天,吕徽之带着纸币去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到下大雪,他站在大门口,没有人理睬他。
解析:
“楮币”“诣”“易”“值”各1分,“弗之顾”宾语前置句式1分。
(2)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
“得非吕微之乎?
”
考点:
翻译文言句子
答案:
陈治中骑着一头跛脚毛驴,当时他还是平民,见吕徽之先生风采神态高洁简约,就问到:
“莫非是吕徽之先生吧?
”
解析:
“策”“蹇驴”“风神”“高简”“得非”各1分。
技巧解读一:
十题先看是关键。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
B.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
C.吕徽之以耕种打鱼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
D.吕徽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BC系列变频专用内啮合齿轮泵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
本题提供的信息:
人物:
吕徽之;身份:
隐士;为人:
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事件:
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其妻御寒。
先读第十题的好处:
初知大意,部分翻译,降低难度。
技巧解读二:
回头读文一两遍,人、时、地、事理清楚。
人物:
吕徽之、诸贵游子弟辈、先生妻、尝识面者、陈刚中治中;
时间:
一日、雪晴、夜黑、又一日;
地点:
庭前、家、阁……遇于道;
事件:
作雪诗笑出声来,和雪字诗,和云字诗,刺船而去,捕鱼、携鱼与酒至,与陈治中共论驴故事。
技巧解读三:
词句找出要划线:
要把第八题、第九题涉及的词语句子在文中划出,便于联系语境进行理解。
技巧解读四:
实词语境很重要。
实词理解一定要联系语境。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至庭前徐:
缓慢
B.安可厕诸君子间厕:
置身
C.惠之谷惠:
赠送
D.刺船而去刺:
乘坐
D项中的“刺”字,联系全文语境来看,吕徽之是一个隐士,“耕渔以自给”,突出他的“自给”,因此他可能没有专人为他撑船,说他“乘坐”不合语境。
答案应该选“D”。
技巧解读五:
虚词对比定答案。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欲一见而不能吾尝终日而思矣
B.先生岂其人邪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试问徽之先生何在君何以知燕王
D.告以特来候谢之意掭以尖草,不出
对比解析:
A.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地
B.代词,那,那个/副词,一定,表祈使语气
C.代词,代地点,哪里/代词,代理由,什么
D.介词,拿
经过对比,答案应该选“D”。
技巧解读六:
翻译看准重点词,句意通畅高分见。
关键词就是得分点,高考主观题阅卷按得分点给分,踩准得分点给分,没踩准得分点扣分。
⑴一日,携楮(chǔ)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5分)
关键词:
楮币:
纸币;易:
买;值:
遇到;弗之顾:
宾语前置,应为“弗顾之”,“不理睬他”。
翻译:
一天,(吕徽之)带上纸币到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大雪,站在门口,那家人不理睬他。
⑵治中策蹇(jiǎn)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
“得非吕徽之乎?
”
关键词:
策:
鞭打,骑着;蹇:
跛,行走困难;布衣:
代指平民百姓;得非……乎?
:
固定结构,译为“莫不是……吧?
”
翻译:
陈治中骑着跛驴,当时还是平民,看到吕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就问道:
“莫不是吕先生吧?
”
附一:
文言文中关于职务及升降的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
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
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
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
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
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
军事首脑。
(8)郎中:
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
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
官庚侍卫。
(11)校尉:
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
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
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
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
唐代谏官。
(16)总督:
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
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
州一级行政长官。
知,管理。
(19)太守:
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
秘书。
(21)掾(yuàn)或掾吏:
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
(22)有司:
有关的官员。
(23)从事:
比较小的官职。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
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
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
辟:
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
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荐、举:
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
举其偏,不为党。
《左传"襄公三年》
如:
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宋史•侯可传》
拜:
授予官职。
如: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张衡传》
选:
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元史•贾鲁传》:
“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
除:
任命,授职。
如:
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陈情表》
授:
授给、给予官职。
《元史•贾鲁传》:
“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
赏:
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
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
封:
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
起:
起用人任以官职。
如:
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贾鲁传》
察:
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如:
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三国志•吴主传》
仕:
做官。
如:
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
仕宦:
做官,任官职。
如:
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
《孔雀东南飞》
仕进:
进身为官。
如:
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
免去,解除官职。
如: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
废掉官职。
如:
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
免:
罢免。
如:
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
夺:
削除。
如: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
升官。
如:
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
擢:
在原官上提拔。
如:
擢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
拔:
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如:
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
一般指提升。
如: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
陟:
进用。
如: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
晋、进:
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如:
成语“加官进爵”
加:
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如:
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宋史•辛弃疾传》
拜:
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
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如: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贬:
①降职。
如:
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
如:
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
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如: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卜居》
左迁:
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如: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
窜:
放逐,贬官。
如:
暂为衔使,遂窜南夷。
(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
降职。
如:
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
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如:
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
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汉书•王尊传》:
“迁东郡太守。
”
徙:
一般的调动官职。
如:
徙王信为楚王。
《淮阴侯列传》
调:
变换官职。
如:
调为陇西都尉。
《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
调动官职。
《张衡传》:
“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
补:
补充空缺官职。
如:
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
改:
改任官职。
如:
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王济传》
出:
京官外调。
如:
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
兼任。
如:
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领:
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如:
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袁乔传》
行:
代理官职。
如:
太祖行奋武将军。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
代理、暂任。
如:
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
《汉书•王尊传》
权:
暂代官职。
如: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刘公嘉话》
判:
高位兼低职。
如:
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韩琦传》
假:
临时的,代理的。
如:
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
(《史记•项羽本记》)
摄:
暂代官职。
如:
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
(《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
代理官职。
如:
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
(《三国志•王修传》)
⑦表辞官
告老:
官员年老。
如:
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
辞去官职。
如: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
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如:
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
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如:
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
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如:
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
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如:
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
(《汉书•疏广传》)
致仕:
交还官职,即退休。
如:
以刑部尚书致辞仕。
(《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
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附二:
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
到,去。
2.劝:
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
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
教育感化。
5.按、案:
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
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通“趋”:
①小步走,跑